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308章 李师师便是英娘

第308章 李师师便是英娘

推荐阅读:步剑庭呢喃诗章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九天苍穹变国潮1980最强末世进化斗破之无上之境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老爸让我从十个女神中选一个结婚国民法医

    沈括在王安石身旁入座之后,沈冲、沈方便站在了沈括身后,两兄弟长身玉立、丰神俊朗,在场之人无不称奇。等沈括与王安石谈起明日拜见官家和太后之事,这些闲杂人等便借故告辞而去,就连李士宁也被管家引入客房休息,整个客厅便只剩下王安石父子二人和沈括父子三人。
    由于都是至亲之人,沈括便翻出刚才的事训斥沈方,“方儿,在此场合,你提及公主,平白毁了公主名声,若是被官家、太后知晓,不仅婚事无从谈起,只怕沈家又会受到你的连累。”
    “爹爹,孩儿知错了,不过,公主心胸开阔,这些小事她也不会放在心上。”
    沈括长舒了一口气,用无可救药的眼光看着沈方,“既然认错,为何又提及公主,难道你不知道公主乃千金玉叶,应当避讳?”
    沈方懒得和沈括在王安石面前打擂台,闭口不言。
    “亲家翁,孩子们的事就不必责之过严,方儿他也不过束发之龄,有些礼数不周之处也情有可原。”王安石劝解道。
    “今日带他过来,就是想请石相指导一下他面圣的礼仪,莫到时胡乱言语,坏了规矩。”
    王安石笑了起来,“亲家翁乃礼仪大才,这面圣之事还需王某置喙?”
    “石相,有道是易子而教,方儿总以为我有意夸大,今日便劳烦你了。”
    王安石闻言便不再推脱,当即亲自示范见到官家、太后之后的行住坐言的标准礼仪,虽然王安石贵为宰相,每日与皇帝朝夕相处,已无需此等礼节,但他对面圣的每一个细节早已烂熟于心,此时示范起来,犹如行云流水,没有一丝磕绊,便是沈括见了,都暗觉有所收获。
    沈冲、沈方、王旁也珍惜这个机会,认真的学习揣摩。
    示范已毕,王安石让沈方照做,沈方做的一丝不苟,王安石指点了几个注意点之后,赞道,“方儿果然聪慧,明日面圣必万无一失。”
    正事已了,几人重新落座,沈冲、沈方、王旁三个晚辈也虚坐在下首。
    喝过茶之后,沈括便谈起来京城路上的见闻,这时并没有外人,沈括便也没有隐瞒,将在青风寨、青龙山及沿路所遇到的情况向王安石如实讲来。
    王安石眉心紧皱,一言不发,等沈括说完之后,才叹了一口气道,“存中,入秋以来,朝局风云诡谲,乱象丛生,大周各路刁民抗法、逃亡之事屡有发生。若非今年朝延的收入较往年又有提升,只怕那些言官的奏折早就会把政事堂给淹了。”王安石没有提到的是,沈括、沈方父子吸引了太多的火力,让他这些日子轻松了许多。
    “石相,或许是各州县官员贪功,随意变动新法,导致民众无法接受,才会出现大规模的抗法、逃亡之事。”
    王安石摇了摇头道,“存中,你只看到了片面,不同地方施行新法有所改变也属于正常之举,若没有过分的变动,朝延也不会横加干涉,只是有些刁民,钱财能进不能出,到了还钱之时,便能找出种种借口。有些州县或许有二成五,甚至三成的利息,但那也是在借钱之时双方认可之事,远比民间放贷的利息低了许多。如果此利民之举,都会被称为害民之举,难道让百姓们在青黄不接之时,受高利贷的盘剥不成?!”
    沈括又提了一些关于保甲法、募役法执行时出现的问题,王安石又找出了一大堆的理由进行解释,总之,并不是新法不合适,而是少数刁民有意作乱。
    “总之,现在大周存在的难题是土地兼并严重,粮食产量略有不足,许多隐户被捡出之后,无法适应交租交税的生活。新法实施之后,绝大多数百姓不仅可以按时还贷缴税,而且还略有盈余,只是因为被不法之徒怂恿挑唆,才故意惹事生非。这半年来,只恶意诽谤朝延、阻拦新法之徒,便砍了三十七人。新法要想成功,朝廷还得再坚决推几年,等百姓们习惯了新法的规矩,隐户也消化了大半,这天下便会永久太平。当初,你与我共同推行新法之时,便立下了决心,宁肯挨百姓的咒骂,也要坚持将新法推下去,如果被百姓误解几年,能换来上百年的太平江山,怎么想也值得。”
    王安石的理想主义和固执,沈括早已领教,在杭州之时,王安石便因为他向官家进献水泥、玻璃宫殿之事,与他产生龌龊。如今,经历了沈方之事,王安石与自己冰释前嫌,虽然明知王安石以偏概全,但又如何能冒然提出,徒增不快。
    沈括放弃了努力,沈方却没有。对于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他亲身经历之后,才知道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以司马光、苏轼为代表的保守派,难道真的是历史潮流的阻碍,而王安石、沈括、章惇、吕惠卿为代表的新法派,又真的能把控住大周这艘巨舟的方向?在历史上,沈括因对新法的改良而被讥为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的小人,吕惠卿更是直接与王安石交恶,使新法派直接分裂,唯有章惇在成为宰相之后,能够调和新法派元丰党人与保守派元祐党人之间的矛盾,若非不容于宋徽宗,或许可以将改良后的新法彻底地执行下去。
    “世伯,小子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沈方的声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你还是不要讲了。”沈括知道沈方有一堆古怪的思想,直接拒绝道。
    王安石哈哈一笑,“亲家翁何需如此,这里又没有外人,便是方儿说错什么,也没什么关系,难道你还信不过我和旁儿?”王安石用亲家翁来称呼沈括,显然是将沈方的谈话,当做亲戚之间的闲聊,与刚才同沈括之间正式的问答性质截然不同。
    沈方坐直身子,侃侃而言,“世伯,在小子看来,新法只解决了切馒头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做馒头的问题。”由于此时并没有蛋糕,沈方便用馒头来做比喻。
    王安石奇怪地看了看沈括,沈括无奈地摇了摇,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方儿,这切馒头做何解?做馒头又是何意?!”
    “世伯,你刚才也说到,大周土地有限、粮食产量有限,试想,在物产恒定的情况下,新法的目的是为朝延征收更多的税赋,朝延得到的多了,百姓自然而然就得到的少了。纵使有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等富民之法,在物产基本恒定的情况之下,富的也只可能是有文化,爱钻营的地主乡绅,地主乡绅越富,则百姓越穷。”
    王安石明白了沈方的意思,点了点头,“说下去。”
    “所谓做馒头,便是增加粮食的产量,使百姓无饥寒之忧,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让更多的百姓可以不依靠种地,而只需通过在工厂做工,在城镇打工即可生活,比如昌国,现在只要到了昌国的劳动力,都可以获得三贯至五贯的月钱,足以养活一家老小。”
    王安石摇了摇头说道,“昌国乃是以大周举国之力养一小县城,自然可以不种粮食,只凭大周的物产,便可以让昌国只需生产玻璃、织布即可让百姓富足。但若是大周各州县如昌国一般,那大周的粮食,外加占城、三佛齐的粮食加起来,也不够如此消耗。所以,方儿你说的做馒头之事,好是好,只是在第一个关口便出现了问题。增加粮食的产量。若粮食产量容易增加,那我等宰辅之臣还需要费尽心机与民争利?我等也可每日游山玩水,即可守住这花花江山。”
    “世伯,小子如此说,自然不会纸上谈兵。”沈方从怀里取出一张地图,呈到王安石面前,正是修改过的世界地图。
    沈括只看了大致轮廓,便知道乃是沈方在昌国所绘的五幅世界地图之一,但定睛一看,台湾岛明显被修改,小了几十倍,而吕宋岛更是只留下几个弹丸小岛,除了这两处,其它地方倒是与记忆中的世界地图相差无几,只是在太东洲的地图之上,描绘了多种农作物的图案。
    “这是什么?地图吗?”在世界地图之上,大周只占很小部分,上面的字写的颇小,目力不佳的王安石竟没有认出来。
    “世伯,此乃世界地图,地图正中央,便是我大周的疆域。”
    王安石定睛将大周、西夏、北辽的地图看了良久,才长舒一口气道,“这便是昌国所产六分仪的功劳?只是老夫有一处不明,这么多土地,何人何时去过,便是山海经也没有如此详尽?!”
    “此图乃一神人于梦中传授于我,许是神人有通天的道法,可以于极远处看到整个地球的全貌。”
    “地球吗?那我们的脚下又是何处?”
    王安石面对地球的反应与王可儿如出一辙。
    沈方见到王安石旁边的桌子之上,有一个果盘,果盘之中摆放着几个桃子,便拿起一只说道,“象这个桃子,如果它上面爬着几只蚂蚁,蚂蚁便是绕着桃子爬一圈,也找不到尽头,地球可比人大多了,所以,在我们看来是平面的地方,实际上已经到了地球的另外一端,我们脚下,便是地球的另一半大陆,名字叫做太东洲。”
    王安石将信将疑道,“蚂蚁靠脚上的绒毛粘着桃子,人又是如何站在脚下的大陆之上而掉不下来?”
    沈方用怀里的一根丝带,将一个桃子紧紧地固定住,然后甩开了圆圈。桃子在空中划着圆形,却落不下来。
    “桃子落不下来乃是由于有丝带牵引,有一个向内的力,人在地球上不会掉下来,也是因为有一个朝向地球的引力。”
    王安石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沈方指着地图上太东洲的位置,“此太东洲离大周上万里,其地物产丰富,其中有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玉米、马铃薯产量远胜于水稻、小麦,而且在大周各地均可种植,若移植此作物,则大周可养活的人口将数以亿计。粮食产量增加之后,将会有足够的劳力、土地,可以用来转向工业、商业、服务业。”
    王安石沉吟了许久,才缓缓说道,“方儿所说之事,实令人匪夷所思,那太东洲若真可以到达,并取回玉米、马铃薯,那对大周国运之影响,可谓深远之至。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皆以农为本,若按方儿所议,牵涉之广,实非今日我等数人所能决定。只是此地离大周上万里,远航东洋、南洋已是凶险无比,又如何能到此天涯海角之地。”
    “世伯明见,有了六分仪及海图,虽然仍有极大风险,但若能达成所愿,取回种子,纵使有所牺牲也值得。”
    王安石点了点头,“方儿有几成把握?”
    “总有五成以上。”
    “可需要朝廷做些什么?”
    “请世伯将苏学士、黄学士等人调到昌国,远洋大业需要有学问精深之人主持,以苏学士、黄学士之才必可担此重任。”
    “方儿是指苏子瞻、黄鲁直吗?”
    “正是!”
    苏、黄二人是保守派的中坚力量,王安石早有将此二人调离京城的打算,但二人之才干,天下闻名,若在远航之时遭遇不幸,实在是士林的损失,“太东洲之地,凶险荒蛮,将苏黄等人调离京城已属贬谪,如强令他们远渡重洋,只怕他们必会辞官而去。”
    “世伯放心,到了昌国之后,是否参与远洋航行,全凭苏学士、黄学士等人自决,小子必不会强逼。”
    “此乃牵涉国运之大事,想来他们会理解其中的利害。”王安石沉思道,“只是苏黄等人乃是朝廷栋梁,将他们调离京城还需要官家首肯,不如明日面圣时,将玉米、马铃薯之事向官家阐明,请官家定夺,如官家同意,朝廷自然全力支持。”
    沈方要的就是王安石这句话,他早已做好私下说服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打算,但是这么多人被他忽悠到昌国,柴勐、王安石不可能置之不理,若是在疑心之下,横加干涉,不知道会产生多少变数。如果抛出太东洲的部分利益,能让柴勐、王安石让出这些人,那便省了许多麻烦。至于刚才所说的远渡重洋的危险,只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若将此事说成万无一失、手到擒来,只怕官家和朝廷便会主导此事,派出大周的舰队。虽然到了海上,一切都是靠实力说话,但平白无故的,让金樾把这些大周的舰队阴掉,总有些不妥,毕竟太东洲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而且大周的将士应该出现在西夏、北辽的前线,而不是被沉入大海或流放到陌生的大陆。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7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7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