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99章 章惇的望气之术

第99章 章惇的望气之术

推荐阅读:老子是全村的希望超级宗门养成系统人族禁地绝世战神大苍守夜人开局被妹妹介绍去当经纪人特拉福买家俱乐部乱世书我有一座随身农场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章学士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章惇,字子厚,此时任著作佐郎,并非翰林学士,但其来头可不小,早在胜吉六年,章惇便中了丁酉科进士,那一科进士人才济济,后世理学奠基人程颢、关学创始人张载、改革新党吕惠卿,还有当时就已锋芒毕露苏轼苏辙兄弟、曾巩曾布等兄弟都是他的同年。在这么多冠绝大周的人才中,柴勐钦点章衡为状元,章衡年龄虽比章惇大十岁,但却是章惇的族侄,章惇耻于章衡之下,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两年后,章惇高开封府试第一名,殿试高居一甲第五名。胜吉十五年,章惇受到欧阳修的推荐,任著作佐郎。
    章惇高中进士那年,沈括却落了第,不过并未影响两人的同门之谊。沈括胜吉十二年中进士后,屡得贵人提携,更有柴勐赏识,短短数年,便位列机枢,章惇耻于靠私交谋取富贵,便与沈括少了来往,但章惇之名沈冲却早就在沈括及欧阳修那里得知。相传好友苏轼曾对章惇有过“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的评价,可见章惇果非凡俗之辈。就连名满天下的安乐先生邵雍也曾经说过,“天下聪明过人唯程颐,其次则章惇。”
    章惇虽然高傲,但素来钦佩王安石和沈括的才识远见,见到沈括的公子也含笑回礼,待细细观看了沈冲的面相,不由心中一惊,章惇的表情变化只在一瞬间,除了一直留心他的苏轼,倒也无人发觉。
    待一行人纵马呼奴返回开封城,苏轼留章惇在苏府小住一晚。苏轼、章惇两人与众人告辞后,步入后堂,苏轼将下人们遣退,笑问道,“适才在临波亭,苏某见子厚望沈克之面相,似有所感,不知可否相告?”
    “子瞻果然眼光犀利。“章惇似乎仍在犹豫,却不肯多说。
    “莫非沈克之有早夭之相?”苏轼担心地问道。章惇乃邵雍亲传弟子,习练服气养生功夫,更有望人面相、查天地变化之奇术,故被苏轼称之为异人。大周才子辈出,但英年早逝者同样不少,近十科的状元,倒有三成中状元后,不到五年便因病去世。
    章惇看了苏轼一眼,欲言又止。苏轼急道,“子厚,苏某知你为人,乃豁达爽利之人,今日怎变得如此吞吞吐吐。”
    “如果章某说沈克之贵不可言,子瞻又作何想?”
    “贵不可言?难道是封候拜相?”
    “封候拜相算什么?”章惇不屑道。
    苏轼倒吸了一口凉气,章惇不敢明说,他亦不敢问了。大周从来没有封异姓为王的先例,而封县公倒很平常,文相、富相都已封国公,章惇这里的贵不可言,明显不是指王公,那么只有一个答案了。可是沈冲虽薄有微才,但与自己、甚至与刘煇、黄庭坚、章衡、章惇相比都欠些火候与灵气,有何才何德能让章惇觉得贵不可言。
    “章某需面见沈存中求证,望子瞻为我引见。”章惇和苏轼有同样的疑惑,他一样怀疑沈冲的帝王之相源自于沈括,但沈括早年相识,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难道命运有变?
    “子厚与存中有同窗之谊,何需苏某引见?”苏轼奇道。
    “彼为凤凰,余为家巧,何敢高攀,只愿面见观其气也。”章惇叹道。
    苏轼知道章惇心高气傲,不屑于与达官显贵结交,便应了下来。
    这几日,沈括接连拜访了朝中重臣,感谢这段期间对自己的帮助,就连吕惠卿这个潜在的竞争者,沈括也没有忽视,与其相约长谈了许久,把一些变法时需要注重的细节进行了探讨。新法最终实施的章程均由吕惠卿负责制订,吕惠卿早已有了完整的规划,只是王安石过于激进,使得他无法达成所愿。如今沈括与其一番话,倒让他受益菲浅。沈括在不改动王安石制订的大方向的基础上,补充了许多审核与考评的机制,将一些有可能发生的扰民、害民之举不仅举出可能实施的形式,还提出了处罚、惩治、弥补的方法。吕惠卿这才知道柴勐重用沈括不仅仅看重沈括的战略眼光,沈括本人也确有治国办事之才干。
    感叹之余,吕惠卿不禁疑惑沈括是何居心便试探道,“沈计相可曾与石相沟通过这些办法?”
    “新法章程出自于吉甫,自当与吉甫详说,况且沈某原本居乡守制,新法之事不便参与。如今,文相有疾,秦相似有执掌西府之势,这参知政事的差使除了吉甫,沈某不知当为谁人所设。”
    文相染疾,官家有赐封赏荣养之意,秦相因使辽之功晋升枢密使这些消息在朝廷中早已传遍,但参知政事的职位却是吕惠卿不敢奢望,他的资历在当今朝廷根本排不上号。如今沈括居然提出他可能擢升为副相,难道有什么小道消息。仔细想来,以如今新党之势,官家对石相言听计从,或许石相确有此意。
    等沈括回到沈府,却得知苏轼来访,连忙步入正堂,只见沈冲与苏轼、章惇两人正聊得兴起。
    三人起来给沈括行礼,沈括与苏轼回礼后,专门执着章惇的手说道,“吾与子瞻还多有往来,子厚却见之甚少,莫非也如子瞻一般,嫌弃沈某乃新党之人?”
    听到沈括没有和自己见外,开起新党的玩笑,章惇也笑了起来,“岂敢岂敢,章某欲成新党而不能,这才冒然造访,还望沈相不要责怪。”
    苏轼也笑道,“存中不厚道,苏某何曾说过沈计相一句不是,况且,沈计相乃为国立言,为民立政,岂能以党论之。”
    “章某今日前来却是因北辽之事。”
    “北辽何事?”沈括请苏轼与章惇坐下,看着章惇微微笑道。
    “沈相可知北辽北院大王耶律乙辛有不臣之心?”章惇试探道。
    “何出此言?”沈括倒真没有想过。
    “章某几日前夜观天象,紫微星东移,见荧惑守心,将星璀璨,帝星暗淡,此主北辽祸起萧墙。北辽臣强主弱,南院大王耶律仁先因司马君实出使之事与北院大王耶律乙辛交恶,改任西北路招讨使。如今北辽民间有谚语:宁违敕旨,无违魏王白帖子,可见耶律乙辛已成气候。”
    “此北辽国事,与我大周何干?”章惇所言,并无甚新意,这几日因荧惑犯紫微之事,钦天监监正的说法与章惇相同,而耶律仁先改任西北路招讨使之说也只是传闻,据线报,耶律仁先仍主持南院事务。这种军国重事,本就不是靠坊间猜测来决议之事,沈括也不想和章惇、苏轼讨论此等事情。
    “章某料耶律乙辛必遣精兵收复耽罗,沈计相此时出使耽罗,恐有不测,章某不才,愿同往之。”
    “沈某上承天命,耽罗非去不可,然子厚何必犯险?”沈括不解道。
    “章子厚师承安乐先生,有望人面相、查天地变化之异术,事有不济,可为存中解忧。”苏轼与沈括熟不拘礼,便不象章惇这般客气,一口一个计相,见到章惇和原来的计划有异,虽然不知道章惇的深意,但还是大力推荐。
    沈括微微一笑,“子厚好意,沈某承情了,明日便启禀官家,举荐子厚为副使,同赴龙潭虎穴。”
    章惇见沈括仍是不信,也不解释,反正目的已达到,有的是机会与沈括交流。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8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8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