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古代言情 > 晓风醉 > 第二十八章 临危受命

第二十八章 临危受命

推荐阅读:步剑庭呢喃诗章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九天苍穹变国潮1980最强末世进化斗破之无上之境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老爸让我从十个女神中选一个结婚国民法医

    诸葛云亭读了案卷之后,几乎一夜都没睡得踏实,他第二天一早赶到大理寺府衙的时候,辰时都已过了。他一进衙门,邓飞就从门房里窜了出来,说:“大人,你怎么现下才来?可是连日劳累,睡过头了?陈大人一直在等你。”
    云亭点点头,说:“我早上先去了一趟织染局拜会杨廷轩大人,因此晚到了些。”说着步履匆匆地向内衙走去。
    邓飞嘿嘿一乐,跟在后面,问:“可还顺利?杨大人骤然听您求娶他妹子,怕是吓了一跳吧。”
    诸葛云亭只淡淡地说:“杨大人前几日出发去各地织染所巡视了,并不在金陵。”说着,已经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了寺卿堂前。
    邓飞一怔,如何看不出云亭心情不好,连忙识趣地停下了脚步,退了出来。只是云亭的身影才走进那屋里,邓飞却突然想起有一事忘了提醒诸葛大人,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只得跺跺脚,叹了口气,自在廊下坐了等着。
    诸葛云亭走进寺卿堂内,见陈大人依然没有丝毫怪他晚到的意思,倒是满脸和蔼地说:“云亭,你连日赶路,昨晚歇息得还好?”
    云亭连忙低头拱手,说:“下官昨晚一直在秉烛夜读您给的案卷。”又抬头看看寺卿,说:“只是,您给的案卷,似乎缺了一部分……”
    陈德文笑了笑,从桌上又拿起一卷纸张,说:“你倒是看出来了。缺的那部分,就在这里。我昨天没有给你,是不想给你先入为主的印象。你倒说说看,你现下是什么想法?”
    云亭正色应道:“是。”又略略整理了一下思路,便侃侃而谈:“下官看了案卷,先说几个细枝末节吧。其一,那日锦衣卫镇抚使陈东到了火灾现场,手上明明拿出了指挥使给的令牌,说要立刻接管,显见的是有备而来。但在卷案中他却说自己是在公干途中意外发现失火。这前后矛盾之处,令人生疑。”
    “其二,那日我到了火灾现场,在棂星门外,亲眼见到一个小道士没有忙着救火,反而匆忙离开。事后太常寺又查不到火灾的第一发现人,恐怕,这小道士另有古怪,倒不一定是朝天宫和太常寺有意欺瞒回护。”
    “其三,火灾那日,朝天宫寺门紧闭,这小道士若是外来人,又是当日溜进宫去放火,那么极有可能是翻/墙而入。我那天因为看到这个可疑的小道士,即刻让邓飞沿着朝天宫的院墙仔细搜寻。火灾前日晚上下了一夜的细雨,地上湿泞,可是院墙周围却干干净净,毫无可疑之处。这小道士如何混入宫内,倒是值得推敲,也许……是个突破口。”
    云亭说完,陈大人一时没有回答,只是一味沉吟,半晌才抬起头来,温言地说:“你既说这些是细枝末节,可还有其他大的疑惑之处?”
    云亭笑笑,挺直身躯说:“是,这些在下官看来确实是细枝末节。要想得当地处理此案,下官以为,倒是要纵观全局。”
    “哦?”陈大人依然不动声色:“什么全局?”
    云亭简短地回道:“为何此时,为何此地。”
    陈大人这才笑了起来,将手里的案卷递了过来。
    云亭站看案卷,发现里面又是两份卷宗。
    其中一份卷宗,竟然来自翰林院,记载的是火灾发生五日之后的一场庭辩。
    原来,言官上书之后,圣上虽然震怒,但依然在三日后,将群臣和言官召入宫内,口谕道:“朕嗣服丕构,君临万邦,失守宗祧,九庙震惊。上累于祖宗,下负于蒸庶。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痛心觑面,罪实在予。赖天地降祐,人祗协谋,将相竭诚。朕晨兴夕惕,惟省前非。今日,特宣诸臣,直言进谏,庭辩迁都要计,权衡利弊,论断是非。朕必采众卿家之长,兼而听之。”
    这一番话说下来,圣上竟是谦虚认错,下了个小小的罪己诏,更要所有人放开了讨论,直言迁都大计的利与弊,得与失。
    那场庭辩从卯时一直辩到了巳时。激烈时双方各执己见,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群情激昂,直如海上惊涛拍岸,又如天地间飞沙走石。而皇上,一直默不作声地听着,从头到尾,未发一言。直到日头偏西,皇上才站起身来,说道:“众卿家所言,均有道理。迁都一事,自朕登基第三年便已开始筹谋,期间,朕也与几位要卿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只是其中关键,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也罢。”
    说完这几句,圣上竟自顾自地走了。留下一干朝臣和言官干在原地,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明白这“也罢”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云亭自幼博览群书,早就练的一目十行。入大理寺这些年,也是日日翻阅大量案宗,善于提纲挈领。更何况,这些庭辩中,也不乏言之无物的废话,所以他只用了两炷香的功夫,快快地掠过了庭辩纪录,心下已经有所了然,抬起头来,看着对面的陈大人。
    陈大人不紧不慢地喝着茶,一点都不催促云亭,看到他抬起头来,反而诧异地说:“这就看完了?”
    “是。”云亭星目沉凝。
    “你什么看法?”
    云亭知道陈大人就必然又是这一句,所以笑笑说:“这把火,对圣上来说,烧的倒正是时候。”
    陈大人叹口气说:“这满朝文武,年纪都大过你一倍,除了内阁的学士,个个都比你高上两级,却还没你见识通透……”
    云亭还是笑着:“这些大人,未必是看不明白,只是,迁都在即,个个心中发急,那些不知道怎么说的话,此次正是最好时机,如何能忍得住不说。”
    利益相关,国运牵涉,此时若还不发一言,更待何时。
    陈大人点点头,又问:“那么现下,你眼中这朝天宫火案背后的大局,可是清楚多了?”
    云亭略一沉思,说道:“其实朝中大臣,很多人都是身经三朝,更有户部尚书夏元吉大人这样,曾经颇受建文帝重用,但被圣上宽宥倚重,应该一边心怀忐忑,一边感激涕零,因此,不论他们自己怎么想,都必然会支持皇上的迁都大计。这庭辩之中,也是如此。”
    “嗯,表面上看,反对迁都大计的人,确实以言官和新晋本朝文官为主。”陈德伟悠悠地说。
    云亭点点头,说:“这些人甘冒圣上之大不韪,也要直言进谏,但细看起来,却要分成几类人。一类人,沽名钓誉,博得就是那直言敢谏的名声,说出来的道理却都往往不在点子上。估计圣上,也瞧出来了。”
    陈大人不由得点点头。
    “第二类人,主要以户部,礼部和兵部官员为主,讲的是迁都一事劳民伤财,忤逆□□之意,礼法不周,或是新都过于靠近北方边境,易攻难守的道理。这些人,看起来是真地认为迁都弊大于利,倒也算是赤胆忠心。”云亭说到这里,顿了顿,又说:“还有一类人嘛……”
    陈大人转过头来盯着云亭,说:“现下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你但说无妨。”
    “这最后一类人心里想的却是在迁都之后,中央权力的中心,各种军政资源,甚至未来科举名额的分配,必然北移。自己多年的苦心经营,恐毁于一旦。他们的背后,是金陵世家,江南士子集团,和……。”
    说到这里,云亭住口不说了。
    陈大人也突然面露倦意,不再追问了。
    两人隔着桌子坐着,陈德文只是闷头喝茶。云亭就趁着这个时候,低头去看第二份卷宗,那就是昨日缺失的锦衣卫后续调查。
    原来,锦衣卫领到这任务之后也立刻意识到,那个失踪的小道士是整个案件的关键所在,因此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在这金陵城内外各处广布眼线,细密撒网,不仅把附近两百里内的道观都翻了个底朝天,就连各处大小客栈都不放过,更悬赏白银千两,求取任何关于这个小道士的信息。
    只是,道士毕竟不比和尚,俱是带发修行,且又没有这小道士的画像,所以如此这般找了半个月,竟然丝毫没有这小道士的踪影。
    锦衣卫何曾吃过这种瘪,于是换了个方向,又回头去细细地检查火灾现场,地毯般地差点将飞霞阁来个掘地三尺,却终于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只是严格说来,这次的新发现,并不是在火灾现场找到的,也不是锦衣卫直接寻获的。更严格的说,这新的线索,竟不是在现场找到了什么,而是发现缺失了一样东西。
    飞霞阁,本是朝天宫的藏书阁,其中有道经,佛经,礼典,观志,各类典籍,不下万余卷,所以起火当日才火势如此迅猛,瞬间浓烟密布。火灾过后,朝天宫清理现场,查点失物,发现损失惨重,放置在阁内一层的经书十有七八都烧成了灰烬,剩下的,也不能看了,就连阁内二层靠近起火一侧放置的书卷都有大部分被浓烟熏得焦黑,字迹难辨。
    所幸,飞霞阁一层放置的书卷是供世家子弟日常学习祭祀礼仪的常用书籍,没有太多珍本。可是那二层和三层却有很多孤本和善本保存,山机道长放心不下,又派人仔细地将飞霞阁二层和三层的书典都拿出来清点,重新安置。
    这项清点工作破为费时,直花了一个月的功夫。后半个月,锦衣卫的人又天天来飞霞阁添乱,更是拖慢了速度。直到十几日前,镇抚使陈东又到了朝天宫,进到飞霞阁内,见到山机道长也在现场,旁边还站着个小道士。那小道士此刻满脸惶恐,山机道长则脸色阴沉,见到陈东进来,却又顿时满脸堆笑,神色异常,显见得有所隐瞒。
    陈东见状,也不动声色,只附耳对旁边的缇骑校官说:“你跟着这小道士,看出了什么事。”
    果然,山机道长立刻将那小道士打发走了,自己迎上前来与陈东寒暄。
    陈东眼角瞥见自己的校官点了两名在场的缇骑悄然跟了出去,也只做无事,与山机道长闲谈,绝口不提与案情有关的事情。
    不一会儿,缇骑校官就匆匆地回到了陈东旁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陈东神色大变,立刻转向山机道长,说:“道长,你们发现这飞霞阁缺了如此重要的东西,为何不立刻向我禀报?我们锦衣卫这半个月来,在这朝天宫里里里外外地搜寻,你却故意欺瞒,难道是有意抗旨,阻挠我们破案不成?”
    陈东这几句话说的声色俱厉,简直像要把山机道长直接拿下锁走。山机道长立时吓得脸色煞白,腿如筛糠,说话都不利索了:“陈大人,陈大人,非是贫道有意欺瞒,只是,只是这事关重大,不复核清楚了,冒然相告,恐,恐生枝节。贫道,本,本是一番谨慎好意……”
    陈东冷冷地哼了一声。
    这时,只见先前出去的两名缇骑已然折返,手里赫然拎着那被山机道长支开的小道士。
    缇骑将那小道士推推搡搡地带到陈东面前。那小道士已经吓得懵了,似是站都站不稳。
    校官在旁边说:“你发现缺了什么,现下亲口跟我家陈大人说出来。”
    小道士惶惶恐恐地低声说:“是,是,我今日清点飞霞阁三层佛经司的藏书,发,发现,其他的经书都好好地放在原地,但,独独缺了那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
    原来,这朝天观除了作为皇室贵族祈福的场所,还身兼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教习文武百官和世家子弟袭封前的各种朝观礼仪。因为这个特殊的培训职能,飞霞阁的藏书很杂,儒道释俱全。这其中,最特别的一部经书就是这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
    这部经书之所以特别,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藏于道馆的一部佛经,更是因为这版佛经刊印之时,为其题序的人,是当今太子的生母,已故的仁孝皇后。而飞霞阁所藏的,正是徐皇后留下的亲笔原稿。徐皇后已经去世十二年了,这一卷丢失的经书,竟是全天下唯一的孤本。
    难怪这山机道长如此张皇失措,欲盖弥彰。先不说这本经书失窃,是否与火案直接相关,但就是丢了经书本身,也是万死难辞其咎,足够杀他个七次八次。
    估计这山机道长打的如意算盘,本是想待得周密思虑,将这经书混在火灾损失里报上去,减轻自己的罪过,却不料被陈东撞个正着。
    诸葛云亭看到这里,抬起头来,眉毛紧紧蹙了起来。心里暗暗发惊,手足发凉。
    见陈大人还在不紧不慢地喝茶,云亭也不忙着开口说话。心里暗暗揣度这经书失窃的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这经书失窃与火灾全无关系,其实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就已经丢了,只是因为火灾清点典籍,朝天宫才发现。
    这种可能,锦衣卫自然也想到了,所以立时召集了朝天宫里负责管理飞霞阁典籍的所有道士,细细查问。
    日常负责典籍管理入库出库的道士,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如何肯不明不白地担这个干系,因此立时将每月的清点纪录翻了出来,发现起火的前三天,他们照例清点飞霞阁孤本善本时,这部经书还在。
    由于这本经书是已故仁孝皇后亲笔,每次太子来这朝天观祈福,都要请出来翻阅一遍,以怀念母亲的教养之恩,并表达自己一刻不敢忘记母亲对自己仁厚爱民的教诲。因此,为了避免中元节出任何差错,负责的道士们那日清点时还特意将这经书展开来看了看。这清点管理工作,甚是周密,都是两人清点,一人复核,三个人如要串谋偷盗此书,那必然风险极大。再者,这孤本虽然对圣上和太子意义重大,但在民间书籍市场上,却没人敢要。图谋钱财,打这佛经的主意,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二种可能,正是为了偷盗经书,才有人点了这把火,偷书是因,放火是果。想着烧尽所有的书,掩盖丢书一事。若真如此,偷书的人选择的时机和掩盖手法,可真是欲盖弥彰了。先不说放火的地点离放置经书的地方隔了老远,就说为了拖延时间,这也绝对不是最聪明的法子。这偷书的人大可等到中元节后,伪造一部经书放在原地。想那清点典籍的道士若不是因为太子要读这书,也不会次次都打开来看,或许还可多蒙的一时。这一把火点起来,书没烧到,倒引得全观上下细细清点失物,于丢书一事,反而发现的更快了。
    第三种可能,最是可怕:纵火是起因,偷书是不得已。想是那纵火之人,怕水火无情,真地把这经书毁了,于心不忍。因此偷这书,竟是为了保护这本书。那么,指使纵火的背后黑手,必是对此书珍爱有加,奉为圭钟。
    云亭心下震惊,手脚发凉,正是因为这第三个可能。
    想到这里,云亭开口了,问:“太子殿下既然每次去朝天宫都要翻阅这本经书,怎么此次中元节祭祖祈福,却没请这部经书出来吗?”
    陈大人缓缓点头:“唉,可不就是。因为出了火灾,朝天观上下焦头烂额,这次中元节的法事办得匆匆忙忙。太子殿下又是敦厚仁爱之人。想当年,皇上命他们兄弟三个清晨分头去阅兵,汉王和赵王都是早去早回,只有太子殿下,到了兵场,见天气寒冷,竟然自己站在寒风里,等所有将士吃完热乎乎的早饭,才在校场点兵,拼着回宫被父皇责骂,也不肯累将士生病。这一次,他也是体恤朝天宫上下人等,又怕经书真的有闪失,皇上立刻降罪给宫内的道士。因此,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竟是提都没提看经书的事,就摆驾回宫了。”
    云亭听了,内心直叫了一声,不好。
    太子殿下每次到朝天宫都必看此书,十二年来从无例外,此次到了朝天宫竟然绝口不提。在旁人眼里看来,倒像是他做贼心虚,显得早已知道这经书根本不在观内一般。
    陈大人又沉沉地出了一口气,心内竟似有万钧之重:“所以,锦衣卫的这份材料递到皇帝手上,对东宫是大大的不妙……皇上现下心里,只怕已经对太子殿下起了疑心。”
    云亭沉吟半晌,才抬起头来,目光冷静果毅,说:“下官心中有数了。此案既然牵涉东宫,那么必然备受圣上和要臣的关注。在下定会谨慎行事,小心周旋,还太子清白。”
    陈德文面无表情,说:“这丢书一事,朝中知道的人并不多。只是,你如何断定,东宫一定是清白的?”
    云亭立刻站起身来,说:“当今太子,生性磊落,以仁德服人。下官曾听闻,前几年赵王门下有人中伤太子殿下,他还反过来在圣上面前为赵王说话。再者,太子对圣上侍孝至诚,虽然殿下常年在金陵监国,与勋贵世家和南方士子交往多些,但一定不会在迁都这等大事上,忤逆圣上。以太子殿下的性情,更不会被人利用,离间父子亲情。这等苟且之事,断不会是太子所为。”
    陈德文缓缓露出微笑,说:“你有这般信念,自然是好的。可也莫要忘了,我们大理寺的职责:既不能错抓一个好人,也不能漏放一个恶人。你年纪尚轻,却已有旁人难有的眼界,知道纵观全局。此次火案事小,只怕圣上心里真地在意的,是你适才提及的,太子与公侯世家以及江南士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有多亲密。所以,你若真是对太子深信不疑,便更要秉公直断,莫要歪曲事实,方才算得坚守大局和大义。”
    云亭凛然,深深地鞠了一躬,内心立时对这陈大人肃然起敬,说:“多谢大人教诲。我大理寺既然立寺于法,云亭自然明白这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云亭必然会将事情做的公正圆满,让别人无可指摘,才是帮助太子无愧天地的正道。”
    云亭起身离开之后,陈德文站在窗前看着他年轻挺俊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外面,才缓缓地说:“您看,此人如何?”
    这时,一个人从案牍架子背后的屏风里走了出来,却是一个与云亭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身着一身锦衣卫的黑色云罗飞鱼服,生的矫健卓拔,气宇轩昂,眉间英气勃发,双目凛冽,行走之间又贵气天成,他唇边含笑地走到寺卿身边,说:“陈大人,你这大理寺,藏龙卧虎,真乃我朝之幸。”说着,他又喃喃地道:“这个诸葛云亭,见识格局,都已是人中龙凤,加上思路清晰,见微知著,坦荡正直,颇有担当,如此浩然正气,当可托付。只是,此事毕竟事关重大,我却还是要亲自出马,从旁协助,才稳妥。”
    陈大人转过身来,深深一揖,道:“如此说来,下官替诸葛云亭和大理寺,谢过皇孙了。”
    这年轻人也转过头来,微微一笑,说:“陈大人,我才要谢谢你,肯为了我父王,将你爱惜的良才猛将,从那天涯海角即刻调了回来,投入这泥潭浑水当中。我和我父王,必不辜负这君臣大义。”
    此人,竟然是太子膝下长子,也是当今圣上钦点的下一代皇位继承人,圣皇孙,朱瞻基。
    ※※※※※※※※※※※※※※※※※※※※
    这个名字啰里八嗦看起来胡编乱造的佛经是真的哦。本作者本着严谨地态度,把这本佛经翻出来前后看了三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皇太子朱高炽也真地是个好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小道消息很多,比如早晨阅兵这些事,真不是我瞎编乱造的。他一辈子肥胖羸弱,忠厚老实,被人打不还口骂不还手,除了有点好色,没毛病……喜欢晓风醉请大家收藏:(663d.com)晓风醉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0/20712/123635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0/20712/123635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