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古代言情 > 晓风醉 > 第三十三章 永乐大帝

第三十三章 永乐大帝

推荐阅读:剑道丹尊名侦探世界的武者四合院之赤脚医生不灭武尊悍卒斩天惊天剑帝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史上最强炼气期全球妖变国民法医

    前面引路的内侍停在乾清宫门口,立时有乾清宫的值守太监过来与他交接,默契地向云亭作了个请进的手势,先前的外宫太监默默地退了出去。云亭跟着这乾清宫的内属太监复又前行。
    乾清宫门内的院子比前三殿自是小了许多,但也仍然大过大理寺官衙。院子的正殿叫躬身殿,两侧由斜廊连接着东暖阁和西暖阁。院子中除了几棵百年苍松,还摆着各式奇花异草,在这初冬时节,几株不知名的植物依然开着碗大的花,吐露着芬芳。
    那内侍看云亭眼露诧异之色,便笑着说:“大人有所不知,这花是三宝太监近日从西洋带回来的。三宝大人送这花来时,与老奴说过,这花来的地方,叫麻木国,比那书上的爪哇国还要向南去个千里。不知为何,这麻木国,与我们大明的节气全然相反,我们的冬至,竟是他们的夏至。这花也怪,虽从麻木国漂泊万里而来,却只记得故土的节气,以为这里还是夏天,所以开得泼泼洒洒。”说着,又叹了一口气,道:“唉,只可惜,这花只开一季,便败了,以后就算养的活,也不再开花了。这花如其人,若离了自己本来该待的位置,就不会有多长久了。”
    云亭一愣,觉得这内侍太监,竟是话中有话,含沙射影,不知道是在提醒他,还是在警告他。不由得多看了这内侍一眼。
    那内侍虽自称老奴,看样子,也不过五十岁上下,想来自幼服侍圣上,时日已久,在内监的官阶并不低,他尊称郑和郑大人一句三宝太监,那自是因为这郑大人眼下声势显赫,也是所有内监的骄傲。
    云亭早听老师提过,当今圣上,不比先皇太/祖,对身边的宦官,甚是宠信。
    当年太/祖在位之时,仅因一个太监帮他指出了一个文书中的谬误,便被立时斩了,又在内院悬挂铁牌,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可当今圣上,恰恰相反,认为宦官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只因阉人无家无业,无欲无求,无子无孙,是以必定一颗红心一身赤胆忠君爱国别无所图,倒是外面的朝臣与他们比起来,才是个个道貌岸然,居心叵测。
    云亭不敢大意,连忙向这老内侍拱手道:“多谢提点。”
    那内侍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说:“我提点了你什么?我只是在说这些花,痴痴傻傻,竟和老天做对,真是不自量力。”说完,便停下脚步,躬身伸手,说:“大人,这就到了,皇上正在里面与几位要臣谈事,我进去回了话,你再进来。”
    云亭抬眼一看,自己已站在了东暖阁上书房的廊下。此时暖阁的门虽开着,但门内已经挂上了厚重的明黄棉罗帘子,将室内遮挡得严严实实。那老太监一掀门帘,垂首恭敬地走了进去,不多时,有人将门帘打起,里面传来那老太监的声音:“宣,大理寺右少卿诸葛云亭”。
    云亭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一进到上书房内,云亭只闻得一阵扑鼻而来的异香,与映寒的霁月散竟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如果说那霁月散清幽明爽,这香便沉厚绵长,一个似皓月坠林,一个恰朗日晴空。味道虽然完全不同,却都让人心神安顿,思路清宁。云亭暗想,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龙涎香了。
    据说这龙涎香,来自南海异域,是海中大龙凝结于腹中的生魄精华。每年特定的季节,风作浪涌之时,大龙就会群聚于南洋深处的龙涎屿旁,嬉戏玩耍,追逐求偶,兴奋之时,便会将这龙涎香吐在岛上,色如凝脂,状如浮石,毫不起眼,闻起来腥味刺鼻,焚烧时却味道清远。若以此香为君,珈蓝木,檀,沉速木,龙脑香等为臣,混合之下,可引发出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只因那龙涎屿偏僻难寻,在大海深处时隐时现,周边海域风高浪急,滩浅礁厉,想得这龙涎香,除了当地番人以独木舟使而拾之,别无他法。因此分外珍贵,据说一两龙涎香倒要百两的黄金或千两的白银来换。
    云亭走进暖阁南室,便不再往里走了,只觉房间内异常安静,于是依据朝拜礼仪,双膝着地,行了个跪拜稽首大礼,说道:“大理寺四品右少卿,上都骑尉,诸葛云亭应诏入宫,叩见圣驾。”
    只听一人沉声说道:“起来吧,内院非外庭,不要这么拘礼,说话也不便利,且让朕看看你。”这人声量也不见得多大,却气势雄浑,在这斗室之中,嗡嗡作响。
    云亭起身,抬起头来,却依然恭敬的垂着目,并不抬眼。
    “嗯,”那声音又缓缓说:“确实人品出众,难怪瞻儿这般褒奖你。陈大人,你这大理寺,风水甚佳,倒真是个虎踞之地啊。”
    云亭这才抬眼,看到屋内竟然悄无声息地坐着几个人。左下首坐着的,便是寺卿陈德文陈大人。
    这时听到皇上点了他的名字,陈大人已经连忙站起身来:“哪里是大理寺的功劳。诸葛大人是永乐十一年春闱出身,进过殿试,是圣上钦点的正榜第七名,算起来,还是天子门生。只怕您见的人多,不记得了。他父亲是蜀中成都府华阳县县令,祖籍浙江平江路。“
    永乐帝听了,微微点头,笑着向陈大人说:“我记得他父亲,想不到诸葛严华那么周正谨慎的人,倒生出了个这么机灵的儿子,官做的比父亲还大了。既进了殿试,却没去翰林院,反进了你这大理寺吗?还说不是大理寺的风水好。”也不等陈大人回话,复又和蔼地向着诸葛云亭道:“你祖父和父亲,已是三朝为官,都是清廉守正,克己奉公之人,是我大明地方官员的中流砥柱。”
    云亭连忙说:“忠君爱国,这是作臣子的本分。”
    “嗯。”永乐帝哼了一声,却听不出任何情绪,只说:“说得好,只是很多人却连这点本分都做不到。”
    这下子,又是满屋子的沉默。
    永乐帝顿了半刻,又开口了:“陈爱卿,你先与诸葛云亭引见一下在座的几位,咱们,这便说正题吧。”
    陈大人连忙应承了,将在场的人一一介绍给云亭。这一介绍,云亭不由得心下肃然,这在场的几人,个个都是国之重器,社稷之臣。他没想到,今日的阵仗,竟是这么大。
    坐在首席的,是太子少傅杨士奇,然后便是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另有户部尚书夏元吉,礼部给事中胡濙,最后的一人,不用介绍云亭就认识,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云亭谦恭地一一行礼,一边在脑子里想了一遍老师对这几个人的评价,心里已经有了底。
    圣上今日召来的几个人,除了纪纲之外,都是太子的忠实拥趸,那么圣上心里看来依然是爱惜储嗣的。他就算对太子不满意,也是真的疼爱皇孙,所以非常希望搞明白事情的原委,不然这件事总是如鲠在喉,让他如何能放心迁都北京,却把这南京副都和半壁江山留给太子掌管?
    想到这里,云亭不由得看了一眼永乐帝。永乐大帝算起来已经是花甲之龄了,今年春天,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刚刚贺过他的六十大寿。也许是常年习武的原因,这永乐帝看起来全无老态,依然腰杆笔直,胸阔背坚,双臂孔武,精力旺盛。他双眉浓密,眼内精光熠熠,鼻直口阔,留着一副美髯,头戴紫金乌纱冠,身穿明黄四团龙云缎盘领燕服,燕服内露出赤红盘花织锦细罗中衣交领,气派威严。眉眼中,倒可以看出跟那“詹勿用”的几分相似之处。
    永乐帝见云亭此时看着自己,倒没有怪罪,反而微微一笑,只是眼里多了几分严厉之色,说道:“你上前来吧,且看看,这里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昨夜和瞻儿得来的?”
    云亭连忙上前,只见永乐帝的御案上摆着一卷经书,一把匕首,一封杏黄娟信,正是昨夜从那壮汉身上搜来的东西。
    云亭把娟信展开,又打开经书,细细地验看了一番,才慎重地点点头。
    看他如此谨慎周密,永乐帝不由得眼角露出了一丝欣赏的意思。待到看他点头,眼神却立刻冷了下去,转头冲着纪纲说:“那两个贼人,可交待了什么?”
    纪纲连忙回禀:“臣来时,他们还没开口。”说到这里,顿了顿,突然声音有了胆怯之意,低声说:“其中一人,进了诏狱,还没用刑,就咬舌自尽了……”
    云亭心下了然,这咬舌自尽的,只怕是那个大汉。昨日匆忙,虽然取出了那个假道士口中的毒泡,却还没来得及搜那大汉的嘴,什么咬舌自尽,只怕锦衣卫怕被圣上责骂,不敢说出自己失职疏忽,犯人还没审,就死了一个。
    永乐帝听了,重重地一哼,将手上端着的一杯茶啪地拍在案上,茶水飞溅。那老内侍连忙过来,将茶杯换走,用怀中拂尘将桌上抚干净了,又静静退了下去。
    听了这一哼,纪纲连忙跪倒在地,以头叩地,说道:“是臣大意了,那人本来一直昏迷不醒,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偷偷醒转的,竟然一声不吭。我们发现时,已经晚了。”
    永乐帝见他如此惶恐,便说:“起来吧,另一个贼犯呢?”
    纪纲哪敢起身,依然跪在地上说:“另一个人,甚是坚韧,不论怎么用刑,只,只一口咬定……”说到这里,抬眼看了看周边几位大臣,颇多顾及。
    永乐帝又哼了一声:“但说无妨。”
    “是,”纪纲说:“那人翻来覆去,只一口咬定,自己是,是东宫门生。”
    这句话一出口,满室沉默。虽然人人都料到会是这么个消息,但却没人立刻开口辩驳,只等圣上说话。
    永乐帝冷笑,竟然连声说道:“好,好,好。”然后才转过头去,看着杨士奇,说:“我常年在外征战,倒不知道,怎么东宫自己私养了很多门生死士吗?”
    杨士奇身为太子少傅,立时站了起来,磊落地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圣上明鉴,这一面之词,不可轻信。”
    那礼部给事中胡濙也站了起来,说:“圣上,太子殿下并非完人,但于忠孝一层,行止从来没有过亏缺。作风一向端正严明,为的就是想给群臣作表率,怎会作这般糊涂的事情,岂不是自找麻烦。这犯人宁死不屈,这么容易就说出自己的来历,倒像是故意栽赃陷害。”
    永乐帝见两个大臣都这般说,便点点头,道:“我如何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只是太子常年位居东宫,怕是等的心焦了也说不定。”
    这一句话甚重,几位大臣竟然一起跪了下去,云亭也跟着跪在了地上。心里想着,太子被册立已有十余年,现下算年纪,也四十有余了。如此谨慎宽厚的人,十几年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却还遭圣上怀疑。看来太子一职,真是太难做了,进也不行,退也不行。掌权不行,放权也不行。
    这时,杨士奇又说话了:“皇上,太子殿下,因替圣上监国,日日夜夜,殚精竭虑,每日三省,常在臣面前感叹自己德行有缺,资历不足,并不曾有任何居功自满的心。”
    一直未开口的夏元吉也说道:“这次迁都,户部统筹诸事,在漕运疏通,征调民力,移民江南富户,充实北地民生这些方面,太子都鼎力配合。臣以为,太子殿下内心对迁都一事十分支持,并无不满。这火灾一事,引得朝堂骚动,对迁都一事议论纷纷,若是太子所为,岂不是自毁长城。”
    皇上面露疲惫之色,说道:“此次庭辩,朕才知道,这朝中大臣,反对迁都的人竟然还占了半壁江山有余。朕苦心经营十几载,给足了他们时间,他们这些老顽固,却还是个个都想不透,看来,是要逼得朕动用些雷霆手段了。”
    云亭跪在地上,默不作声,心想,圣上当日的“也罢”,果然是这个意思。
    皇上这时才转过头来,看看大家,说:“都起来吧,这么跪着说话,你们累,我也累。”又说:“庭辩的事,改日再议。今天,先把这火灾和经书遗失的事情了了吧。”
    永乐帝又低头看了看桌上的几样东西,长叹一口气,说:“朕又如何愿意怀疑自己的亲生儿子,只是这人证物证,样样都是大理寺寻来,还件件都直指东宫,我便想网开一面,也有些难。”
    云亭心下苦笑,这案子也是你让我们查的,我们秉公查来了,你却又嫌我们多事。
    永乐帝看着云亭一直低垂着头,便问:“诸葛少卿,朕还有一事不解,你怎么知道这丢失了的经书,就在朝天宫里?”喜欢晓风醉请大家收藏:(663d.com)晓风醉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0/20712/123635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0/20712/123635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