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1551 > 第141章 但如所愿

第141章 但如所愿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张居正在此时尚未曾位居高位,也没有当过亲民官,勾决人犯监刑之事都没有做过。
    文官非得做过一些刑诛之事,才能统驭一方,成为真正的果决睿断之人,才能够身居高位。
    汉之丞相要么是从征大将,要么通于律令,两千石由地方小吏做起的,实不在少数。
    未经地方郡守之任,难为丞相,这是汉时共识。
    唐之丞相,则可以由边郡节度入内为相,在外征伐,在内为相。
    后来李林甫为一已之私断绝节度入相之途,不光是引发安史这乱,还开了内外相隔,文武分途的先例。
    到宋人时则专重文臣,韩琦这样的文官宰相看不起为国流血厮杀的军汉,说什么东华门唱名,进士及第才算好男儿的话,不仅未受反弹,反被士大夫交口称颂,汉人柔懦怯战之风,便是由宋人先行。
    至大明时,不光是文武分开,文官不知兵而统兵,压制武夫更甚于前宋。
    宋时好歹还有枢密院,不少高职武将立下大功后可以进枢密院任职,狄青任枢密使为时人不满,自己也是忧惧,但好歹还是坐在了枢密使的位子上,一个刺青军汉厮杀后得了一柄清凉伞,武夫上进之途未绝。
    大明不光是文官压制武将,甚至文官内部的分工也是异常明确。
    从州县起家的最多位至部堂,不入翰林,能成为巡抚,总督,入京为侍郎,尚书,就是这一类文官仕途终点。
    只有在为官之初被选入翰林,才有资格成为内阁诸相之一,掌握着庞大帝国的最高权力。
    其实这样相当不妥,很多位至中枢高位的大吏根本没有在地方为官的经历,对刑名钱粮兵谷之事不曾实际经历过,虽然能进内阁的都是科举精英中的精英,并且在仕途官场上都有独到之处,这才能在强者如林的京师官场一路厮杀向上,最终登顶成功。
    但这样的道路,注定走上去的人才缺乏实际政务的历练,这些清华之选的天子娇子,就算在地方为官也是清要职位,很难涉及到实际的繁琐政务。
    大明内阁中英才辈出,但其实更多的是庸碌无为熬资格熬出来的阁老,这便是制度之缺带来的必然结果。
    另外便是在嘉靖之前,其实内阁权力不重,因为名实不符。
    内阁阁老原本只是五品官职,和翰林院一样都是清秘侍班之臣。
    只是因为皇帝无法处理浩繁如烟的政务,必须得由地位低下又对皇权不构成威胁的文官小臣来当帮手,这也是当年设立内阁的初衷。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只是秘书班底,不似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对六部和朝廷机构是以上对下的关系,宰相决定的政务完全以公文形式推行下去。
    在大明的内阁只能用票拟影响大政,用私人关系来左右推行阁老要推行的政务,这必然会有层层滞碍,完全无法随心所欲。
    只有到了嘉靖年间,皇帝既扫清了文官自行其事的障碍,打断了文官们的脊梁,又懒于直接处理政务,对太监又有防范缺乏信任,这才给了内阁独揽大权的施政空间。
    从张骢到夏言再到严嵩,内阁权势与日俱增,最终在徐阶,高拱,张居正手中,内阁权威达到顶峰。
    阁老们不光是大学士,还会给掌部之权,也是为了增加阁老的权威,顺利施展政务。
    就算如此,仍然是名不正而言不顺,张居正权势最大之时,仍然是要用私信的形式私下推广政务,也是时人诟病的决断政务于私门。
    此时此刻的张居正,只由举人而进士,由进士为翰林,除了去年短暂的回家养病外,成为翰林之后就未离开京师。
    长久在京师官场,固然是打磨了张居正的官场权谋之术,但对这么一个锐气尚存,一心想要除去奸党,致天下于太平的精英人物来说,如徐阶那样的雌伏隐忍,实在也是令张居正难以忍受的折磨。
    这也是在嘉靖三十一年到三十四年这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徐阶进入内阁为大学士之后,张居正这个爱徒不仅没有在官场中进步,反而回到江陵家里以养病的借口在家居住了三年之久。
    若不是徐阶严令和催促之下,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江陵相国,怕还是要在江陵老家耽搁很久……
    最少在此时此刻,看到李文进在私信里对荣王行止的描述,张居正在感觉惊心动魄之余,不由得也是心生羡慕。
    什么时候能和荣王一样潇洒行事就好了。
    沉吟良久之后,张居正才对徐阶道:“李文进这般坚持,想必荣王果有过人之处。若有可能,学生想返回湖广老家休养一段时间,也就近看一看,荣王到底是不是如李文进所言那般。”
    徐阶无可不可,这个当口他当然不想放这得意门生离开。
    当下只道:“事已如此,只能淡化和李文进的关系,此事皇上必开廷议,到时候为师只能置身事外,此间苦衷,也是盼皇上能够洞察一二。”
    不知怎地,张居正对眼前运筹帷幄,洞察人心,连皇帝也能算计一二的老师,内心隐隐感觉并不赞同,甚至有些微的鄙夷。
    只是这种心思和态度,张居正是万万不能表露出万一,当下只能抱拳一揖,说道:“一切但如老师所愿。”
    ……
    嘉靖皇帝所处的西苑宫中幽深寂静,除了必要的人手之外,皇帝不喜欢过于喧闹嘈杂,只有殿中燃烧的檀香和时不时的诵读道经的声响外,人们走路都是蹑手蹑脚,不敢吵闹了皇爷,宫中每隔几年总会有倒霉蛋触怒皇爷而被杖毙了事。
    西苑的风光也是比枯燥的紫禁城要秀丽的多,团城在南侧,还有西海子和南海子,风光秀丽,殿阁掩映的水波山色之中,凭水观景,会令人耳目一快。
    自十来年前有宫女试图勒毙皇帝之后,皇帝对大内就有了畏惧心理,这十来年就住在西苑之中,断然不肯回天子正寝之中居住。
    在会极门的宦官接到若干份奏报之后,在内阁未曾票拟之前,便是把常德之变的奏报,如数先送到司礼。
    司礼秉笔太监黄锦也是不敢怠慢,赶紧抱着奏疏赶赴皇爷所在之处。
    只是皇帝和国师陶仲文正在开炉出丹,这是头等大事,黄锦也只能抱着奏事匣子,毕恭毕敬的侍奉在黄幔之外。喜欢大明1551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1551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115/126154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115/1261541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