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1551 > 第200章 礼部主事

第200章 礼部主事

推荐阅读:暗黑野蛮人降临美漫人间苦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我的母老虎霸天武魂凌天剑帝青葫剑仙军工科技我的公公叫康熙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赐进士出身。”
    “礼部主事。”
    “乡试亚元。”
    这个官职的高脚牌并不算多,寥寥数面而已。
    毕竟才是个七品主事,不过赐进士出身是在二甲,留任部职,又是要清要的礼部,说明考进士时的名次还不错,虽未能入翰林清华之选,但礼部在六部中又相对清秘贵重,将来的前途仍然算是不错。
    朱载墐扫了一眼,感觉一个青年锐气的官员似乎就在眼前。
    但事实结果令人相当意外。
    一个大约四十多到五十左右年龄的官员,在听差仆役打着高脚牌出来之后,迈步下了官船,坐上了四人抬的轿子。
    虽是年至中年,这个官员脸上也没有多少疲惫之色,更多的是从容自信的感觉。
    乌纱帽,蓝色的圆领官袍,七品文官补子,也是标准的大明文官的打扮。
    在码头上已经有几个官员和大群差役吏员等候,待那官船下来的文官接近,几个蓝袍或绿袍的官员便凑到轿前迎候。
    有仆役打开轿帘,从官船下来的礼部官员在轿子里拱手呵腰,然后轿帘放下,连人都未下来,直接便是将轿子抬到城门口这边来。
    这时守城卫所军将看热闹的堵路的一律赶开,便是赵元等穿着武袍,腰系武官腰牌也是无用,只能被挡在城门一侧等候这礼部官员先过去。
    “黄通判笑的真是跟狗儿一般……”赵元无奈也是无聊,点评道:“府城的这些官儿,见我们王府武官就是冰冷冷生人勿近的样子,见了常德卫的武官,就摆出盛气凌人嘴脸。这姓黄的平素就爱拿大,城中官绅百姓没几个被他放在眼中的,却未想到见了京师来的官员,居然是如此模样。”
    “那是你未见上次张总督,屠巡抚和胡巡按他们来时的情形。”姜焕在一旁笑道:“当时我还在常德卫,奉命在府衙外驻守戒备,黄通判和府衙的佐杂官员,还有县衙官员,一个个穿着打扮的像模像样,拿着手本在衙门外排衙等候,结果那些大人物,楞是没有一个瞧他们一眼的,这帮人还不是跟狗儿一般,就差在屁股后头插根尾巴了。”
    文武之间的矛盾原本就不小,文轻贱武,武不服文,在嘉靖年间时双方还能彼此争斗一下,武官一方还有些微的还手之力。
    到仇鸾被严党打倒在地,彻底清算之后,嘉靖朝的后期就是文官领军为主了,侯伯之类,再无资格出任总兵方面大将。
    至隆庆,万历之后,武将的地位更是直线下降,袁崇焕这个辽东经略不请旨杀毛文龙这样的方面大将,不论事非曲直,仅以事情本身来说,在此前的大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赵元,姜焕说的虽是不堪,但眼前的这个黄通判和其余的府城官员,给人的观看也是过于奉迎了一些。
    城门口被肃清了。
    四人抬轿子晃晃悠悠接近过来。
    在接近的时候,轿帘突然被人拉了开来。
    一个留长须的国字脸打量了赵元等人一眼。
    赵元等人都带着腰牌,官府内的人扫一眼就能看的出来这是荣王府的仪卫司人员。
    各亲王府都有亲军仪卫司,每个王府都会给亲军仪卫发下带各自标识的铜制腰牌,文官则是牙牌,凭这些腰牌出入王府,上值下值。
    当然荣王府内早就有总务司的总务科负责排班,点卯,记档之类的事,包括上值下值,发放牌符之类,也是由总务科来接手了。
    不过在外武官,还是按例悬牌,特别是巡行各庄园时,总得自证身份。
    否则拿什么来取信那些庄丁护军?
    在晃动的轿子上打量了赵元等人一眼后,这个礼部官员居然向赵元等人略点了点头,接着便是放下了轿帘。
    轿子逐渐远去,只有赵元等人相顾愕然。
    “怪了。”
    “这官架子甚大,通判等人都未被他放在眼里,却向我等点头致意?”
    “真是活见了鬼。”
    众人一边牵马入城,一边也是忍不住议论纷纷。
    朱载墐笑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们何必在这里猜来猜去,估计一两天内就会有结果了。”
    ……
    何思赞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今年是四十五岁。
    当然,在礼部登记进士名录之时,何思赞是把年龄瞒报了十岁。
    在礼部的进士册上,何思赞是今年三十五岁,还算年富力强。
    这也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做法,并不会有人穷追猛打的追查盘问。
    除了少数天才,比如张居正是被人故意压了一科,就算如此也是二十来岁就中了进士,点了翰林。
    还有杨廷和,杨慎这父子也是典型的少年天才。
    这些妖孽之外,普通人二十来岁中秀才,三十来岁中举人,三十多到四十多中进士就算是科举之途相当顺畅了。
    何思赞是三十五岁中举人,然后连续入京三次,第三次才中了进士。
    虽然进士比举人好考的多,毕竟每年还是有两千多人被涮落榜,连考几次才中的才是正常的状态。
    去年中进士后,何思赞在户部观政数月,其后却是被分到礼部授职主事。
    这固然是何思赞科名相对靠前的底蕴支撑,但也是和同考官房师翰林院侍读学士袁炜的提拔有关。
    袁炜是十七年进士,原本是状元,因言边事粗直率直,被点为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有此科名,当然是直入翰林。
    后来久值西苑,嘉靖皇帝常在半夜递出片纸,令值西苑的阁臣和侍讲侍读翰林们做青词。
    除了严嵩,徐阶之外,袁炜的青词也是皇帝最爱。
    嘉靖最喜欢的一只猫死了,命阁臣翰林们写诗致奠,众臣茫然之时,袁炜的悼词已经写好,令皇帝十分欢喜。
    此次荣王选妃之事,原本是礼部正堂徐部堂挑人,原本众人都以为徐部堂必挑自己夹袋里的人南下,结果最终是挑了何思赞南下。
    这个结果乍出来时令人感觉意外,但细细一想,也不意外。
    徐部堂行事向来如此,瞻前顾后,不出任何纰漏。喜欢大明1551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1551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115/126154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115/1261547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