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1551 > 第243章 崩坏

第243章 崩坏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轰隆隆的鼓声响了起来。
    这一下整个王府都骚动起来。
    此外鼓声也惊动了西城和北城一带的居民百姓。
    原本人们就惊惧于东城的动静,不少人想着打探消息。
    待王府擂鼓之后,这种惊惧感就更加强烈了。
    很多男子不顾危险从家里跑出来,看着王府那一带发生了何事。
    人们看到有常德卫指挥下的卫所兵骑马飞驰而至。
    接着便是在王府端门的铜钉之下塞入文书。
    然后便是王府鼓声响起。
    消息传开之后,很多明白朝廷规矩的人都是一下子醒悟过来了。
    “这是告急变!”
    一个生员打扮的中年男子披着夹袍,面色复杂的道:“和京师一样,上一回告急变还是曹吉祥叔侄谋反的那次。”
    “地方有急,则书之成文投王府宫门之内。”
    “看来城东那里出大事了。”
    “我是听到了大量生苗啸叫的声音。”
    “李知府是做什么的?前方在剿苗,咱们常德府每天都混进来不少。那些流窜的生苗安置在乡村集镇便是,结果全放到府城来了……我早就知道要出大事!”
    “那你不向知府进言?”
    “我算什么牌名上的人,知府能理会我?”
    “这事要是闹大了,常德府官场怕是要有不少人人头不保啊。”
    “还想这个?先顾好咱们自己吧,要是生苗闹成了,府城落在他们手上,咱们府城里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大军前来征剿,攻城守城,巷战……”
    所有人的神色都变得阴郁起来。
    居住在府城的人是和乡村大有不同。
    公平的说,能混到府城的毕竟是在见识和能力上要比留在村子里的强出不少。
    其中光是读书识字的比率就比村子里高的多。
    接受的信息也是比闭塞的乡村要多的多。
    人们都明白真的被生苗得了府城会发生什么。
    开始几天变化不大,除非极为倒霉的正好在战场核心。
    然后生苗控制城门,放更多的同党入城。
    接着征粮,杀人,更多的人会被卷入其中。
    一个月左右朝廷会调数万大军前来,生苗会固城死守。
    双方厮杀,守城和攻城来回拉锯,城中百姓被迫上城当壮丁,拆房,供粮,被凌虐,强征,杀害。
    生苗守的越久,城中的百姓能活下来的就越少。
    要是生苗韧性强,守到后来吃人也不是什么怪事。
    这并非是夸张。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便是这样,若是没有斗志和战意,很快结束的战事死伤就会少。
    若势弱守城的一方还有韧性,那么死伤就会相当严重。
    甚至吃光一城的人仍是死战苦守,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从成化苗乱到嘉靖苗乱,一旦发生被叛兵攻克城池的事,基本上可以确定陷落的城池中很难有多少人活下来了。
    这是血淋淋的经验。
    包括其后的贵阳也是如此,几乎没有活人生存下来。
    一想到自己和父母妻儿的下场,在场的人面色都是异常的难看。
    “好在还有仪卫亲军。”
    “嗯,我也听说仪卫亲军近来训练极严……”
    “那些武官也比常德卫的武官卖力气。”
    “那能一样?常德卫从湖广都司领俸禄,那才几个钱粮,王府亲军是殿下亲自发俸,都是足额发放,还额外加赏。”
    “这话也不能这般说……常德卫从百户到千户,到指挥佥事,指挥同知,指挥使,有哪个武官是指着俸禄吃饭?在额官兵五千五百多人,五个千户所,实有军丁两千三百三十一人,守城操练官兵八百一十三人,岁造军器二千零二十一件,屯田四百一十七顷九十亩,年交子粒粮八千一百二十石……四万多亩地,三千多正军加余丁耕作,军户穷的裤子都穿不上了,这么多田哪去了,军户是给谁耕田?”
    “此语不错!”
    “从百户到指挥使,军屯田亩多半被这些人给瓜分了,军户要交子粒粮,要操练守城,要给上官白种地,拿不到一斗粮的报酬,是以常德卫的实有军丁越来越少了,这和俸禄有什么关系?若不是军官占田,占役,凭那些军屯将士们就能过的挺好了。操练,驻守,屯田,班操,制械,三分练,七分屯,这是太祖年间的定制,现在哪有人还守这规矩?”
    在大难当前之时,心里明白的人也是着实不少,发的牢骚也是直指问题的核心。
    但人们也是明白,这等事涉及到朝廷大政,普通人就算看的出来弊病也是毫无办法。
    军官占田占役,其实是朝廷在永乐年间就纵容出来的事情。
    大明的军制其实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大明太祖定下的卫所制度。
    全国十六个都司,拥有卫所军人二百余万。
    洪武年间规矩严,天下初定,人心思定,军户为正丁和余丁两种,俱有田亩,加上给予俸禄,所以军户能按规矩操练,卫所能屯粮,备械,制铠甲兵器。
    而朝廷要用兵时,征调各都司卫所,派公侯伯为主将和副将,汇集大军出征。
    所以洪武到永乐年间,北上扫北,南征安南等大战事,俱是动辄用兵十万,二十万,乃至三十万人。
    至永乐靖难后,卫所制度崩坏,一则是不再考封袭武官职位。
    二来就是允许军官占田占役。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大军团的基础不复存在,明军成了分割零碎,以将门为主,私兵家丁为主要战斗力的小规模的军事集团。
    因为将领所领兵马极少,彼此又多牵制,所以朝廷不必担心有将领能一呼百应,率大军挟制朝廷,或是太阿倒持,将领威胁朝廷统治的事发生。
    兵权分割碎裂,后勤和战略指挥在文官之手,将领成了带私兵冲阵的纯粹武夫。
    这种局面在嘉靖之后越来越严重,也使得明军出现全面型将领的可能越来越小,只能依赖懂得军事的文官为主帅。
    兵为将有,贪污舞弊横行,军队正兵毫无战力,形同乞丐,将领只依赖家丁。
    朝廷越来越依赖募兵,财政压力持续加重。
    当募兵制由于财政困难越来越难保持战斗力和大军团做战,屡战屡败导制财政更加困难。
    更加困难的财政导致对将领约束失效,又因为兵为将有,朝廷无法调度约束时,崇祯年间的大崩盘便随之而来了。
    其实一切问题和麻烦,都是财政问题。
    大明的毛病就是破坏了原有的体系,又没有建立更合理的新体系,新旧夹杂交错,缝缝补补撑了二百多年,也算是奇迹。喜欢大明1551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1551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115/126155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115/1261551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