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1551 > 第259章 试探

第259章 试探

推荐阅读:妖龙古帝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

    “前阵要接触了!”
    “各人稳住!”
    “长枪在前,短兵在侧,盾牌在另一侧!”
    随着生苗游兵的退却,亲军开始涌入府前广场。
    这里更为空旷些,但对战阵来说还是相当狭窄。
    阵列变为三才阵。
    一个个长枪手在阵中,两侧为刀牌手。
    镗把手仍在长枪之后。
    长达四米多的长枪纷纷前架,稍短一些的三米长枪架在其后。
    密集的枪林指向前方,枪尖闪烁寒光。
    在最近这一段时间,这种行军,布阵几乎是每天都要练习的阵法演练内容。
    在这一刻,也是展现出足够的成果。
    生苗们的阵列要散乱的多。
    他们只是勉强拉开,成歪斜的一字阵列。
    双方知道短兵相接的时刻到了。
    武官们在呐喊吼叫。
    每个士兵都在向着对方怒吼着。
    喊杀声,辱骂声不绝于耳。
    这种叫喊甚于把鼓声都压下去了。
    亲军们明显更加紧张。
    虽然他们队列更齐整,装备具甲更好。
    但缺乏战场经验是最大的短板。
    他们中很多人无非就是在西华门和五郡王的乱兵交过手。
    但那些人不过是些地痞无赖子,很少有职业军人。
    而眼前的生苗多半是身经百战了,他们虽然局面不利,但仍是勉强组成了阵列,并且杀意充足。
    这些生苗断发纹身,手持双手苗刀和单手环刀的为多。
    阵列之前少数人打着火把,多数人手持兵器。
    阵前有一堆堆的银光闪烁着。
    加上凶狞的外表,呐喊时野性十足。
    这给人极大的冲击和压迫感。
    亲军们一直保持相对整齐的队列,但到了临阵相接之时,前队反而是有了一些混乱。
    武官们拼力弹压,但亲军武官们拥有的战场经验也是相对有限。
    朱载墐一直在观察着前方阵列的情形,此时也是不禁皱眉。
    战场太窄了。
    近两千人是沿着长街行军,生苗此前靠着巷口,院墙,屋顶逐步抵抗。
    现在是抢在广场宽处先列阵。
    这使得亲军虽然是用适合巷战的阵列接战,但摆开的宽度相对有限。
    这使得亲军有一种以寡敌众的感觉。
    虽然事实是官兵人数多于生苗,但眼前的战场态式是给阵前的亲军如此感觉。
    这样的状态下亲军有所不稳,在所难免。
    其实若不是考虑到亲军的这种状态,朱载墐感觉这里的战场更适合石柱长枪兵的锐阵。
    他们以一,三,五,七,十一这样依次排列,全员以长枪为主,军官和前排持刀和盾牌。每一阵三百人左右,遇敌则形成一个个相邻的三角锐阵。
    前扑后续,一直到打崩敌阵为主。
    秦家和马家的土司子弟充当排头武官,所以这一家的土司军官战死率极高,就是拜这种锐阵所赐。
    这样的战法,刚烈直接,打崩数倍强敌也不在话下。
    在浑河时,白杆兵令所向披靡的女真人吃了大亏。
    张献忠不将明军放在眼里,对秦良玉却是屡次战败,后来得了全川之地也不敢去攻打石柱。
    若不是土司武官们带头冲杀,普通的士兵也不是傻子,谁愿站最危险的排头?
    就算持盾,穿重甲,排头的死伤率仍然极高。
    只有土司武官,乃至是马家和秦家的嫡脉子弟,甚至是秦良玉的亲儿子都站在队伍排头,这锐阵才玩的开。
    朱载墐倒是也想摆开锐阵,一阵破敌,但就算他敢站在排头,方世猛等人又岂敢接受?
    心腹武官们也是可以,普通的武官,朱载墐也没有把握。
    更何况大半亲军没有实战过,叫他们以锐阵破敌,最少在此时此刻朱载墐是没有丝毫把握。
    而看到将士们的表现,也足以证明朱载墐的判断没有错。
    很多亲军已经面露惶惧。
    哪怕身边有武官弹压也是如此。
    双方在短时间内,锋线开始彼此攻击试探。
    没有全部一拥而上,事实上如果是大型战场,从鸟类的视角俯瞰,会看到骑兵在不断跑动,牵扯,哪怕重骑兵也不会骤然冲击,得找到合适的地点和时机。
    一个个小型的,几百人到几千人不等的阵列在前进,然后彼此试探,攻击。
    所以弓手和弩手,包括大型远程武器占优的一方,训练有素的一方,老兵多和将领意志坚定的一方多半会在这样的牵扯攻击中逐渐获得优势。
    眼前的战场,很明显给了朱载墐不少学习和体悟的机会。
    文人记录的战场和撰写的兵书,更注重所谓的大势和谋略。
    但武夫们才知道,兵器,铠甲,地形,编伍,士气,训练,粮饷,金鼓,旗号,这些东西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复杂。
    自从北宋之后,职业武夫的地低急剧下降。
    明初时反弹了一阵子,勋贵侯伯领兵,将门世家控制军队。
    现在又是文官们说了算了。
    在他们眼里谋略决定一切,武夫们不过是棋子。
    哪怕是几十万人的会战,在文官笔下也不会突出武夫的努力和付出的牺牲。
    武夫们应有此报,他们在唐中期后确实祸害了这个国家二百年。
    但报复压制的越狠,最终伤害的还是所有人。
    最少在眼前,朱载墐是感觉自己需要仔细观摩细节,体悟到武人们的辛苦和牺牲。
    在刚刚一瞬间的短兵相接时,双方也是最少有百人以上互相刺杀过去。
    距离是在双方都感觉可以出手的时候。
    明军的长枪还是占了不小的便宜,苗兵的长枪铁矛多半是三米左右,其实也是仿的明军制式长枪。
    四米长以上的长枪在明军列装里也算少数,多半的明军制式长枪是三米左右。
    五米长枪也是有,但几乎没有哪支军队会装备五米以上的长枪了。
    在第一轮的接触中,双方几乎是在不停的辱骂声和呐喊声中彼此对刺。
    苗兵有十来人被刺中,当场死了或是重伤。
    亲军也有几人被刺中,但前排亲军都有扎甲或绵甲,隔的距离又远,伤的都并不重。
    双方没有停止,很快锋线上涌出更多的人,距离也更近了一些。
    在呐喊声中,第二轮的戳刺试探又开始了。
    是的,已经死了一地的人,但只是试探而已。喜欢大明1551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1551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115/126155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115/1261553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