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1551 > 第302章 刀尖上跳舞

第302章 刀尖上跳舞

推荐阅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御兽进化商万妖圣祖万神主宰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重生之都市仙尊九星霸体诀

    朱载墐知道自己是在刀尖上跳舞,但思来想去,要是一点出格的事也不敢做。
    比如不练亲军。
    也不给亲军发厚饷。
    当然更没有毡军什么事。
    悄悄把武库给毁了。
    然后声色犬马的享乐,放纵肆意,可能活到四十左右自己就完犊子了。
    这样过一生,有意思吗?
    论大明朝的这些享乐,朱载墐感觉连后世的中产宅男都能秒杀自己。
    无非就是侍奉的人多些,用度开销不必发愁。
    饭菜的口感相对一般,后世是诸地菜系融合交汇,加上现代的烹饪手段和工具发达,哪怕是普通菜馆都能做一桌好菜出来。
    甚至全天下各国各民族的特色菜都能吃的着,花费也没多高。
    影视加网络上的玩意就是现在整个大明举全国之力也弄不出来,想都别想。
    真正说比后世强的,可能就是朱载墐能弄几十上百个甚至是几百个美人放在王府,想要哪个就上哪个。
    但这样玩法,一则伤肾,二来玩多了怕就腻味了。
    就算朱载墐能这么过一生,但那柄悬在自己头顶的刀呢?
    别以为循规蹈矩就平安无事了,得看后头有没有人惦记自己。
    大明亲藩从孝宗之后就只有捞钱的权力,除此之外的权势怕还不如一个知县。
    辽王有什么罪,无非就是饮宴时灌张居正爷爷的酒,张居正的爷爷此时就在辽王府当亲军护卫,辽王强灌其酒,把这个亲军护卫给灌死了。
    事后辽王赔了张家一笔钱,以亲王之尊做到这样是自以为无事了。
    正常情形下也是如此。
    但张居正秉国之后,派出御史等官公然入辽藩,肆意收集辽藩罪状。
    辽王在嘉靖在时活的相当肆意,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四处寻仙访道,哪受过这般欺负,当下就在王府前树起一幡,上书冤枉等字。
    这一下,就是被文官们真正找到了借口。
    以辽王无状,不轨上奏。
    当时就是张居正当国,直接批复削藩圈禁,辽藩宗室归楚王和荆王等诸藩,辽王本人废爵,圈禁。
    这还只是张居正的私怨,结果便是如此。
    而朱载墐此前可是得罪过清流一党,虽然只是小事,但这帮家伙出了名的小气小心眼,谁知道什么时候又出招对付荣藩?
    而且上头还有天子,自己全家的安全,富贵平安和性命都在君上一念之间,这是朱载墐最不可接受的事情。
    自己醇酒妇人也不是不行,但随时会被人拖死狗一样从王府弄出去,这样战战兢兢的生活,能叫安享富贵吗?
    于其胆战心惊,不如搏一把。
    “走吧。”
    朱载墐没有多说什么,给身边的人一些适当的外来压力是好事。
    这能叫他们更加团结,对自己更为依赖。
    文官们的傲慢,无礼,甚至毫无忌惮的打压宗室,这会使宦官和武官们兴起同仇敌忾之心。
    其实朱载墐对文官没有成见,毕竟打天下要用武人,治天下用文人这是没毛病的。
    但就如朱载墐此前考虑的那样,个人不能将天下之利一人独享,一个集团也不能。
    大明承前宋,文高于武,但做的比前宋还要过份。
    武人在宋时不光可能有爵位之赏,还能执三衙殿前精兵,为天子之下的太尉节帅,地位是高于明之总兵官,手中的权力要大的多。
    还不仅于此,宋人武官还能入枢密,为节度,前者有重权,后者极为尊贵,也非大明的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闲职可比。
    武官有上进之路和没有上进之路是两种结果,加上大明的大小相制和军制变化,直接导致了武夫的地位相较宋时更低下的多。
    太监虽是皇权外延,但得势的只能是某个太监,长时间内其实也是被文官压制,双方争斗相当厉害,最少在舆论上,文官将太监压的死死的。
    这也是和汉唐不同,更和宋时太监未受监管,却始终未祸乱朝纲的局面截然相反。
    压制勋贵,太监,武官,大明文官是要把大明全盘之利吃干抹净。
    甚至到了约束皇帝,争夺皇权的地步。
    地方上的舆论权,治权,法权,教育权利,其实中枢能干预的极为有限。
    包括杂税,正赋,到万历之后也是被文官士绅瓜分干净。
    但他们没有想到,事情做的太过份了,引发的反弹也会使他们吃尽苦头。
    崇祯年间武将就不把文官放在眼里,甚至刘泽清这一类的武将还会刺杀文官来泄恨。
    左良玉等大将,连阁老督师的命令也不放在眼里。
    到后来四镇成立,全部封爵,南明永历时期,李定国等南明大将甚至封王,孙可望甚至将弹劾自己的文官行剥皮之刑。
    这就是吞的越多,吐出来的就更多。
    换了清人至江南,官绅生员还想用在大明的一套对付这些蛮夷。
    结果哭庙案,奏销案,通海案,加上明史案,清初之时在江南被诛的名士官绅无数,光是一个奏销案,江南被降官,免官,流放,还有生员有功名者被剥夺官职,流放,乃至处死的就有一万三千多人,涉及到好几千个名流世家。
    经过三大案和明史案等大案的打击,江南这个大明文官的重地算是彻底消沉了下去。
    换个角度来说,清廷是维护统治的同时,也是将八旗权威凌架于所有团体之上,这种统治自然也是先天不足,到大变局来临时,抱残守缺,防自己人甚于外人,也就不足为怪。
    至于眼下,文官们对宗藩的鄙夷,藐视,敌意,多半是源自地方利益的相争,其次才是对宗室不学无术渔肉地方的轻视,毕竟官绅也不是个个好人,做这样事的也不少。只是他们骨子里高傲自大,很多事自己能做,同侪之人做了最多劝解一番,其余身份的人做了就是罪该万死了。
    而王府的宦官和武臣们,也是因为文官们的这些由来已久的压制,早就积怨于心。
    最近的这些风言风语,也是使王府上下极为愤慨。
    最少在很多人看来,殿下的平静以对,一切如常,连封赏都没有及时颁下来,多半就是受了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
    在很多人平静的表面之下,潜藏着无边的愤怒。喜欢大明1551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1551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115/128821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115/128821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