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1551 > 第304章 心动

第304章 心动

推荐阅读: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御兽进化商万妖圣祖万神主宰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重生之都市仙尊

    在这一个月之前他们已经自行集训过多次,平均三十左右的年龄最少是吃苦下力的做了十几年的农活。
    他们的身体不一定更壮实,更健康,但肯定更有力气,也更捱的苦。
    此次表现出色的毡军武官,倒是比普通的亲军和毡军更先一步,已经统统被挑入亲军之中,继续集训。
    那些庄田农活,要么佃出去,要么就直接放弃了。
    成为王府小旗官或总旗官,月俸就是好几石粮,加上赏赐,一年几十石上百石以上的收入。
    那几亩地,已经不值一提了。
    这些被挑出来的毡军武官,收获的就是满满的羡慕甚至是嫉妒了。
    大伙儿全部是庄园上种地的庄汉,一并被挑入护卫队中,然后一并到王府来集训。
    结果这帮人被王府仪卫司挑中了,被殿下亲口下王命留了下来。
    此后就有了官职,有俸禄,子孙后代也不必在田亩里汗滴八瓣的辛苦劳作了。
    如果说这个时代有职业辛苦的评级,毫无疑问乡村里的农民是最为辛苦的工作了。
    城市贫民生活也不容易,但获得工作的机会多,只要下苦,生活条件也是比在农村要强一些。
    这个时代的交通往来是相当不容易,农村更封闭,保守,物资更加匮乏。
    同样缺的还有机会,信息,向上的阶梯和渠道。
    可以说这些人如果不是有幸成为王府庄园护军的一部份,他们这一生未必有机会和能力到县城生活一段时间,更不要说常德这样的府城了。
    他们缺衣少食,缺乏营养,过度压榨自己的体能,用健康和寿命换几十年的劳作时间,然后生下的孩子还是得继续走他们的老路。
    由于物资匮乏,也没有什么经济活动和往来,很多农民连最基本的交纳赋税的银钱都没有。现在的大明陆续改实物税为银钱税,到隆庆万历年间广泛推行条鞭法之后,每次收税百姓就得低价售粮换取银钱来交纳国税,无形中反而又增加了负担。
    这个时代的农民,除非是乞丐,流民,否则毫无疑问就是生活最苦的一群人。
    但就是他们是支撑着帝国的根基,整个大厦就是他们支撑起来。
    他们是赋税最稳重的来源,他们支撑着徭役体系,因为他们被固定在土地上,毫无逃避和反抗的能力。
    在政治上他们被大明太祖和历代君王拔高了,士农工商,他们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士”也就是春秋时的贵族,汉晋至唐的门阀,宋明的士大夫,表面上他们只在贵族和士大夫之下。
    而实际的收益,待遇,生活水准,他们是最低的阶层,哪怕是工匠,只要不是军户匠役,有手艺的人好歹比在土里刨食的人要过的好一些。
    眼前这些毡军汉子哪怕是心生嫉妒,其实也是可以理解。
    一个亲军武官的身份,和他们原本的生活已经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唯一能相比的,差不多就是一个真正的农家子弟考中了举人。
    宁思忠和宁思义,宁思安,钱富,钱贵等人都是桃源到武陵一带的庄园中人,距离也是离常德府最近。
    他们被留下来,不光是有了官职俸禄,距离家中也不是太远。
    可想而知消息会在最短时间内传遍桃源和武陵诸县,以常德府为核心的地方荣王府就有过百个庄园,有大有小,护院队伍也有好几十个百户了数千人,消息传开之后,怕是原本犹豫不决的男子会迅速选择加入庄丁队伍。
    原本只是减免赋税的好处,有一些人感觉去扛活揽工也一样能赚不少钱,成为庄园护兵后经常要巡庄,训练,减免田租的好处不足以叫他们心动,这些人反而是更精明一些,能力也更强些。
    朱载墐希望在年底之前,在周围三百里左右的地方,将王府大约二十多万亩土地二百多个庄子全部成立护庄庄兵的队伍。
    王府的庄园,大约就是千多亩一个村子。
    这和当时全国的普遍情形类似。
    一个村落一千多亩地,一百多户到二百来户人家。
    那种几百户人家,几千亩地的就不叫村子,因为这么大的规模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集镇了。
    一百五十户左右的村落是最常见的状态,一户人家如果只有一丁又没有大牧畜帮手,最多也就种五六亩地,这个年头不光是缺良种化肥,农业用的器械也是极为稀缺。
    湖广这里还算好,百姓穷的不算掉底。
    西北和西南此时应是大明最穷困的地方,西北是自然环境恶劣,西南是汉夷杂处,经常战乱,另外就是山高林深,缺乏耕地。
    往南走上几百里,还有川黔交界处的地方,大山纵横,苗寨林立,那些地方连铁器都很缺乏,很多百姓还用石犁耕地,镰刀,铲,叉,耙等农具也是极为缺乏。
    甚至很多人家连铁锅也用不上,也缺盐,少衣,因为没钱购买布匹,也没有纺布的技术传承。
    那才是真正的赤贫。
    除去单丁的户数,每个村落最少有近百户是拥有两到三个成丁,耕作的土地是十亩到二十亩之间。
    这些佃户是王府佃农,他们不需要承担国家赋税,也不用交地方杂税,也不服劳役。
    这一部份等若是国家损失了这些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对国力是一种削弱。
    若加上军田,将门,勋贵,太监,官员,士绅,生员这些食利阶层,大明的国力持续走低也就不足为怪了。
    宗室亲藩是不能经商,不能科举,不能从军,基本上就是靠着这些庄园生存。
    各个亲藩在受封之初就会被赐下大量王府庄田,另外就是有朝廷赐给的俸禄。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每一座亲王府都是地方上的沉重负担。
    对朱载墐来说,则是拥有极为充足的钱粮和人力资源。
    后者对朱载墐来说感觉是更加宝贵。
    远在沅州,贵阳,长沙,南昌一带的土地庄园也会编练,但动作会相对迟缓,动作也不会太大。
    湖广这里,则是因为生苗之乱,常德苗乱,朱载墐编组庄兵更具理由,也更令众人信服。喜欢大明1551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1551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115/128822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115/1288220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