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推荐阅读:冷淡的佐藤同学只对我撒娇剑道丹尊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星河战役2之卡朋纪重生药王九星神龙诀重生日常修仙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绝世医圣


        纯亲王几乎一夜没睡, 前半夜是整理思路,列方案;后半夜是兴奋得睡不着。
次日起了个大早, 去上朝。
以前他早朝站班, 都是一边打瞌睡,一边想心事。对所议之事,充耳不闻。听也没什么用啊, 又插不上言。
这日, 听的特别仔细。一边听,一边暗中分析, 他们谁说的话更有道理。
皇嫂说了, 身为一个优秀的办报人, 深入了解朝政, 这是最基础的。
因为, 私报要区别于邸报。
邸报就是记录, 皇上发了什么旨,朝廷有了什么新举措。私报如果也是如此记录,官员们看过邸报, 谁还看私报。
私报要带上观点, 评论某项政策是否好。这样以来, 既能散布消息, 又能对朝堂官员起监督作用。
谁为了私利在早朝坚持已见, 就发在报纸上, 指责他。谁的见解独到, 利国利民,就大力赞扬他。
纯亲王听着朝臣们的议事,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太多值得记录的东西, 只用脑袋记的有准。如果能摆上笔墨, 随时记录那该多好。
一个时辰的议政,还没听够,下朝的鸣鞭声就响了。
康熙的习惯是,下朝后去上书房探视早读的太子和大阿哥,检查他们的课业,然后去慈宁宫里给太皇太后请安。请了安,回乾清宫用早餐。
纯亲王从乾清门出来,一路小跑去了上书房。看到立在门外的梁九功,指了指门里,低声问:“皇上在里面?”
梁九功沉着脸对他轻摇了一下头。
纯亲王正要问他是什么意思,从里面传来了喝斥声:“你们自己都背不出来,怎么教太子和大阿哥?没有这个能力,就说嘛,朕可以再请人。又不是除了你们,在大清国找不着认识字的人了……”
皇兄在训斥太子的老师呢,让外人听到了不好。
纯亲王对梁九功挥了个手,跑去月华门外等。这是去慈宁宫的必经之处。
因为要办报,纯亲王遇事就思考。等康熙的时候,就想方才的事。这么一想,觉察到其中的不对了。
用皇嫂的话说,抛开立场,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评价。
那么,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皇上当着太子和大阿哥面,责骂老师,这种行为……对不对?
不对!儒家讲的尊师重道,何况太子现在学的就是论语。
提到尊师重道,纯亲王又想到,老师们见了皇子,先跪下叩头行礼,再站着给皇子们讲课;听皇子们背书的时候,要跪着听……
好像都不对啊!
在外面,皇子是君,大臣是臣。进了上书房,皇子是学生,大臣是老师。学生对老师心怀尊重,才能有对学问的敬畏之心……
可是,规矩是由天子规定的,天子说的话,都是对的。
正想的没有头绪,听到了击掌声。纯亲知道是皇兄要过来了,赶快站直了身子。
康熙跨出月华门,斜了他一眼。淡声道:“七弟,有事?”他的情绪一向控制得很好,即使方才气怒得想把那两名汉人老师,拖出去爆打一顿。出了上书房的门,情绪就稳定下来。
纯亲王跟上康熙,低声道:“皇兄,昨日臣弟给您商议的事……”
“什么事?”
“办报的事。”
“那就办吧。”
“还有……”康熙沉着脸的时候,纯亲王有些胆怯,不敢提出请求。
“还有什么?”康熙问。
“臣弟有几个问题,想要去请教一下皇嫂。”纯亲王鼓了鼓勇气道。
“一个后宫女子懂什么啊?再说了,你一个外男无事无干的往后宫里跑像什么样子。”康熙不悦道,“你要是觉得凭你一个人的能力,办不起来,这事就先放放。今天先去户部报到吧。”
纯亲王:“……”赶紧说,“臣弟能办起来。”伴君如伴虎啊,昨天还是好兄长,今天就恢复没感情的皇帝了。
这也是纯亲王不想担差事的原因之一。
皇上心情好的时候,会听听他诉苦;忙起来,或是心情不佳时,可能面都见不到。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连个求助的人都没有。
这段时间,皇兄待他亲密,快忘了先前是什么样子了。
不过,纯亲王并没有低落多久。想到不久以后,自己能去做无冕之王,心情又好起来。
上书房里。
康熙离开之后,太子才敢抬起头。他扭脸看旁边的大阿哥。大阿哥朝他伸伸舌头,做了个鬼脸。他又去看跪在地上的四名哈哈珠子和趴伏在地上的两名老师。
虚岁七岁的太子,即使是个十分聪明的孩子,面对当下的事,也想不出来该如何收场。
今日之事是由大阿哥引起的。
康熙检查他们的功课,让大阿哥背《论语》为政篇的二十四章,大阿哥背错时,老师没有及时的指出来。康熙就让两名老师来背,岂料,这两名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考核,十分紧张,背得结结巴巴。
康熙就认为他们背不出来,大发雷霆。责骂了一顿后,拂袖离去。没留话,屋里的这些人,如何处置。
太子又去看大阿哥,用眼神询问:大哥,我们该怎么办啊?
回答他的先是一声“咕噜”,大阿哥摸摸肚子,对太子笑道:“太子弟弟,我走了啊,你走不走?”说完,用脚尖踢了踢他的两名哈哈珠子,催促道:“走了走了,小爷饿死了。去吃早点。”
老师挨骂咯,管不了他咯。活该,谁让他们对小爷要求那么严苛。
大阿哥心里暗乐,是不是上午不用来读书了?皇阿玛再选老师,最少得三五天吧。
两名哈哈珠子从地上爬起来,对太子施了一礼:“小的告退。”然后退到门口,跟着大阿哥逃也似的离去。
上书房里,除了太子这外,剩下了两名老师,两名哈哈珠子,还有三名侍候笔墨的小太监。
太子咬了咬嘴唇,小声道:“都起来吧。”
“多谢太子殿下。”两名哈哈珠子爬起来,垂手躬立在一边。
太子又道:“老师也起来吧,皇阿玛已经走了。”
两名三十多岁的翰林院侍讲仍跪着没动,不约而同道:“臣失职,臣有罪。”
一直候在门外的乌里福轻步进来,对着太子施了一礼:“快到用早点的时间了,请殿下回宫。”
太子动了几下嘴唇,话才说出声:“老师保重,吾走了。”出了门后,吩咐乌里福:“吾要见索大人。”
乌里福“哎哟”了一声,小声道:“索大人不是交待了吗?近期不让您同他来往,省得连累殿下。索大人因为是殿下母族的人,被朝臣们视为眼中钉,一心想除掉他。这样,太子就无所依了,只能依靠他们……”
“除了索大人,吾有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问谁?”太子道。
“殿下您说是什么问题,看看奴才能不能解答?”
“两位老师要跪到何时?吾能去向皇阿玛求情吗?”
乌里福又是一声“哎哟”,“殿下呀,这种事您别管。索大人不是说了吗?要殿下少管闲事。不是您的事,就不要过问。不说话不做事就不会错。说话了就可能错。万岁爷正在气头上呢,殿下再去求情,这不是惹万岁爷不高兴吗?再说了,他们有错就该罚。万岁爷在惩罚他们,您去求情,这不是表示您不同意万岁爷的决定吗?您看看大阿哥,就不管这事。”
太子点点头,“你说的是。”接着又问,“吾用了早点,还来读书吗?”
“当然要来啊!您读您的,他们跪他们的。这是不相干的两码事。”
承乾宫里,因为安嫔换了个贴身宫女,比往常热闹了许多。起先是有人笑话安嫔,说这么大的小豆丁,她也忍心使唤。
突然有人说:“这丫头最多七八岁吧?选宫女不是最小十三吗?”
荣嫔道:“这丫头在哪儿见过。”
淑妃笑道:“尚衣局。”
站在安嫔身后的三丫,看别人的注意力都在她这里。心里慌乱极了。心想,有个地方躲起来,不让她们看见就好了。
安嫔扭回头,对她笑了笑,道:“别怕,跟着本主多出来几次,你就习惯了。她们没有恶意。”养个孩子在身边,安嫔的心胸豁达了许多。只要别人说话不很过分,她也不愿意跟她们起争执。孩子看着呢,影响多不好。
宫里没小宫女,对于三丫的身份,大家心知肚名,但就是不主动说出来,等着别人来说。
众人说出说去,只是表达对小宫女的来历好奇。
佟宝珠看她们议论得差不多了,笑道,“别猜了,是建宁公主家的三闺女。”没等她们又议论,接着又说道,
“安嫔昨日跟本宫说了,想找个年龄小的宫女,从小教养,用着贴心。三丫的家人是罪不可赦,但孩子无辜,以后谁也不准拿身份说事啊!”
“可是……”荣嫔想说,这丫头身份特殊,请示皇上了吗?没等她说出来,佟宝珠打断了她的话。
“皇上和太皇太后让她们姐妹们入宫,就表明,没降罪她们,是想给她们找个好去处。能入宫的哪个不是良家子?寻常的人家,想把闺女送进宫,还没资格呢。既然她现在是宫女,安嫔想要普通宫女的权力还是有的,你们就别眼红了。有盯别人贴身宫女的功夫,不如去御花园转转,锻炼锻炼身体,养好身体了等着承宠。”
贵妃娘娘都这么说了,众人也不好再盯着人家小姑娘,接着议论起来宜嫔,说宜嫔这一胎养的真精细如何如何。明着夸赞,暗地里嘲讽。
三丫悄悄地松了一口气。真的是如安主子所说,让人知道身份也没什么可怕的。直面应对一回,就过去了。
被众人议论的宜嫔最近十分不安,但她没有后悔。在她的推动之下,敬嫔是没封妃的可能了。
暗中恼她又如何?
后宫嫔妃们,本来就是外面摆着笑脸,背地里暗自捅刀。就像她上次流产的事,说不定也有敬嫔的份。
她不安的是贵妃娘娘。担心淑妃在年夜宴上说的那些话,说给别人,或者直接说给贵妃。
不管贵妃的目的如何,待她还是不错的。她切身落到了好处。贵妃若是知道,她在背后扎刀子,会不会从此恼上她了?
其实也不算扎刀子,不过是说贵妃有生子秘方,捂着不告诉别人罢了。又不是造谣,实话实说而已。何况对贵妃的影响又不大。别人顶多是背后议论贵妃虚伪、假好人,心里不忿,又不能拿贵妃怎么样。
她敢惹淑妃,因为淑妃成不了多大的气候,有贵妃在上面压着,淑妃也就是位份暂时比她高。贵妃不同,有后宫管理权在手,若是有意为难她,她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还有……不能往下想了,往下一想,就更加的不安。
“等我生的时候,你要帮我盯着。只让六个产婆进房间,其他人别让进。”
宜嫔双手捧着茶盏,低垂着眼皮说话。
大宫女檀云正在修整一盆枝叶茂盛的吊兰。贵妃娘娘说,吊兰能净化空气,去除有害气体。
宜嫔乍一说话,她没反应过来,话里的意思。停着手里的活,迟疑道:“主子是指……”
宜嫔依旧垂着眼皮,“人心隔肚皮,不得不防。”顿了一下,又说,“生孩子是大事。”
六个产婆中,有两位是太后送的,两位是皇上送的,两位是贵妃娘娘从内务府里挑的。
自然是可靠。
檀云低声道:“主子是指胡医士吗?”除了产婆之外,进产房的也只有大夫了。太医院只有一位女大夫。
宜嫔没应声。
檀云笑道:“主子,您提前央求贵妃娘娘,让她守着您。奴婢觉得,整个后宫,贵妃娘娘最可靠。四阿哥生的时候,多惊险,多亏了贵妃娘娘在。还有您堂妹郭络罗小主,听她讲,当时也是惊险万分!四周轰隆隆地响,躺都躺不住,竟然顺利地生下来,想想都觉得不可思异。”
停顿了一下,又说:“那时候,我们宫里的人,都吓成一团了。谁能顾得上谁,祈求自己能活着就好,哪里有心思去操心别人的死活……”
宜嫔打断了她的话,“不一样的。郭络罗常在位份低,就是生个阿哥,最高也不过封个嫔,那是到顶了。我不一样……现在阿玛和兄长正被皇上重用。”
檀云道:“是。满宫的小主们都眼红主子呢,就连淑妃都坐不住了。”
宜嫔深吸了一口气道:“反正,你记死我这句话,除了产婆,谁都不许进。生下来之后,把孩子交给太后。”
檀云越来越不懂主子的心思了,但主子交待什么,她照做就是。
佟宝珠等到中午,也没等到七福晋。倒是把太子等来了。当时,她的午膳刚摆上。两菜一汤。番茄土豆炖牛肉,香菇油菜,裙带菜鸡蛋汤。
都是从御膳房提过来的。
四阿哥的饭食在小厨房做的,一个鱼头豆腐汤,一个果蔬汁,一个皮蛋瘦肉粥,一个小蛋糕。
太子这个点过来,明显是还没用饭,佟宝珠招呼他坐下来一起用膳,又吩咐小厨房去炒个太子爱吃的清炒藕片。
太子今天心事沉重,看到喜欢吃的东西,也没心思吃,沉声说道:“佟额娘,不用做了。儿子跟您说几句就走。”
佟宝珠看他情绪低落,便交待宫女说,不用做了。又对太子说:“那就吃碗粥吧,这是四阿哥最爱吃的。你也知道,他吃不完。”
刚从外面回来的四阿哥,看到太子就扑了上来,抱着他的腰,仰着小脸,对他“咿呀咿呀”的傻笑。
太子摸了摸他的头,对佟宝珠说:“佟额娘,七叔让儿子来问您,去哪找写手?去哪儿招情报人员?找个什么样的人总负责合适?”接着又道:“七叔说,您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二哥不理他,四阿哥不高兴,用力地摇着他的身子“咿呀咿呀。”
佟宝珠把四阿哥抱起来,坐下来笑道:“我需要考虑一段时间,你跟七王爷说,明天我给他回话。先吃饭吧。”
此时,候在日精门外的纯亲王,等着心急火燎。他想了一个上午,才想到让太子去帮他问话,这个主意。
要说大阿哥年龄大,更适合传话。但大阿哥毛躁,不如太子稳重,让人放心。
谁知,还没等他开口呢,太子反倒是请教他问题了。问跪在上书房的两位老师该怎么办。
他也不知道怎么办。
这两人都跪一上午了,肯定很多人都知晓。文武百官没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他一个没实权的亲王,更是没资格说什么。
也可能早有人在皇上面前求情,但皇上的气没消,就让他们继续跪。他现在不求无功,只求无过,先把报馆办起来再说。其它事,暂时不想揽。
他让太子问的三个问题,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是想着听听皇嫂的意见,说不定比他想的更好。
太子惦记着,在外面等他的七叔,站着把今早上的事说了之后,问道:“佟额娘,儿子能去求皇阿额开恩吗?儿子去求的话,皇阿额会开恩吗?”
佟宝珠沉思了一会儿,问道:“他们是汉人是吧?”
“是的。”太子道,“通过去年博学鸿儒科考试录用的翰林院侍讲,王老师说过,他们都是博学之士。是儿子学习不够用功,连累了他们。”
佟宝珠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康熙嘴上说的是满汉一家,也许在他心里,排斥汉人,尤其是排斥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的那些人。
可为了国家利益,又不得不重用他们。
你们不是清高吗?不是不愿为满清朝廷所用吗?让你们看到朕宽大的胸襟。等到这些人一旦入仕,就落到了他手里。
这就叫秋后算账。
太子看佟额娘迟迟不回答,以为她也不知道怎么办。于是说道:“不劳佟额娘费心了。其他人也说了,不让儿子管这事。儿子不管便是。”
佟宝珠揉捏着四阿哥的耳朵,缓缓说道:“这样的事,我没遇到过。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转话道,“高士奇高大人和张英张大人,这两位汉人官员,太子认识吗?”
“儿子认识。”
“他们是你皇阿玛身边的近臣,你皇阿玛很多拿不定主意的事,都去请教他们。他们一定会有好主意。太子去请教他们。”佟宝珠接着又说道:“他们是侍读。午饭后,你皇阿玛会听他们讲书,这会儿应该在南书房候诏,太子现在就过去。”
太子犹豫了片刻后,又问:“佟额娘,如果他们两个人都在,儿子先向谁请教呢?”
佟宝珠心里“咯噔”了一下,幸亏太了问了这个问题啊!要不然,太子听了她,跑去南书房,分别请教这两个人,可就坏事了。
她急忙说,“太子进门,先看见谁,就向谁请教。如果同时看到他们,就问离你最近的那个。”强调道,“记住,只问一个人。”
太子眨了眨眼,又问:“为什么?”
“太子自己想。”佟宝珠笑道,“一个月内想不出来答案,再来问我。”接着又说,“太子有这种不懂就问的态度非常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短处和缺点,有不懂的地方,问别人是最快的办法。”
五日后,佟宝珠才从康熙那里得知,太子进南书房第一个遇到的是张英。
张英给太子出的主意是,让太子跟两位老师跪在一起。
太子刚跪下,就有人飞跑着去告诉康熙。
宝贝儿子在地上跪着,那还得了。康熙立马下令,让两个老师回去。
太子听到太监的口谕后,仍跪着不起,跪得双腿早已没知觉的两位老师看见太子不起,也不敢起。
康熙只好奔到上书房,当面说让他们起来。看到两位老师泣声谢恩后,摁着地面,半天起不来,也心软了。吩咐两名太监把他们搀扶起来,又召了太医过来诊看是否受伤后,叫了两辆马车分别把他们送回了家。
康熙把这事原原本本的跟佟宝珠说完后,夸赞道:“太子比大阿哥强多了,善良又有聪明。”
佟宝珠想说,人与人不同,各有所长,大阿哥也是好孩子。但终是没说,让康熙认为大阿哥远不如太子,这是好事。对他们两个人都好。”
这件事,成为了七王爷办报的头条消息。标题是:何以能安吾民心?唯天子与储君矣。正文里说,皇帝责罚犯了错的侍讲,太子跪下为老师求请。皇帝意识到自己的责罚过重,亲自搀扶起两位老师,并着人把两位老师送回了家里安歇。两位老师感激涕零,下马车时,仰天长叹:何以能安吾民心?唯天子与储君矣。有天子和储君如此,臣愿为大清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报纸一发出去,在京城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人听一遍不够,要求读报人,再读一遍。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称颂康熙皇帝是心胸宽广的仁君,称颂太子善良懂事。
康熙听着暗探们给他汇报的京中情况,不禁热血澎湃。当天着太监给两位老师分别送去了补品,叮嘱他们安心的再休息两天,然后回上书房,继续教导太子和大阿哥。
这个结果,让纯亲王兴奋极了。当真是无冕之王,比他王爷的身份威风太多了。竟然能改变他皇兄的思想。晚上腆着脸对他福晋说:“福晋,明天再麻烦你往承乾宫跑一趟。”
七福晋忍着内心的激动,用冷淡的语气说:“王爷这次给我什么好处。”
贵妃娘娘跟她说,不要给他好脸色。一定要摆出不想跟他和好的样子,两个人公是公,私是私。等他提出了问题,就嘲笑他,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去问别人。然后把她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七福晋问过佟宝珠,万一把他惹恼了怎么办?佟宝珠说:你不惹她,他对你也是冷淡。不如,你借机出出气。
她一想,也是。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有啥怕的?
纯亲王道:“五两银子。”
“成交。”七福晋爽快地说:“你说什么事吧?”
    喜欢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2/22225/148390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2/22225/1483903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