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渭水流

推荐阅读:御鬼者传奇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天域丹尊星辰之主万神主宰混沌天帝诀我有一座随身农场寒门崛起九龙归一诀


        黄河泛滥,此事并不能引起天子的恐慌。
那令人又爱又恨的河流,千百年以来谁能拦挡它肆虐?
可周王福王决堤保田足以引起皇帝的勃然大惊。
对,是惊。
福王朱厚灴,这是太宗一脉,淳端皇帝的哥哥的直系后代,这一系原本被封为怀王,后来因太宗永乐皇帝继位,朱标一系算是主动让贤,朱允炆之子朱文奎、朱文圭均封王,因年幼留在京师居住。
等到了淳端皇帝登基的时候,被“遗忘”数十年的朱标一系终于有了就藩之机,可那时候全天下没有适合那一支的封地了,无奈之下,淳端皇帝也只好把太宗一脉,自己哥哥的直系怀王给弄成了福王,好歹两个王爵换成了一个,哪怕封地洛阳太好了些,当时的朝臣们也没有说什么。
可让出来的怀王领地润州就太气人了,镇江是个好地方,可后来成治皇帝登基,把自己的弟弟封成了越王,于是,如今的怀王也在和福王争夺洛阳那块地,闹的整天不得安生。
这福王也是个奇葩,此人经常见人就说自己这一支是代表太宗一脉安抚懿文太子一脉的功臣,加上这一支除了吃没有特点出了骄横跋扈没有皇帝眼中的缺点,如今是变本加厉,只怕把整个洛阳城的土地都卷入他们家手里了。
“事情要糟糕了。”老皇帝头皮一麻差点想夺路而逃。
黄河泛滥闹水灾了,这福王又决堤保田,他保谁的田?
自然是自己的。
这样一来必然引发民愤,到了灾后饥荒的时候只怕是……
“民变!”几个朝臣互相飞速对视了一眼,有人眼睛里竟有亮光。
中原民变,朝廷自然要派人去平息,那么……
“想都不要想,西军若到了,中原诸王一个都留不下!”老皇帝疾言厉色呵斥道,“莫要想这些多的,速速决断怎么救灾!”
这若是以前,老皇帝心头升起的第一个想法便是先派兵镇压,而后有钱给点钱没钱发一道圣旨免除当地半年的税——赋还是要交的,徭役还是要做的。
要知道,纳税的一般都不是贫民,贫民是没有资格纳税的。
可如今有了西军的珠玉在前,再加上那个把穷人瞧得比皇帝还重的杀神就在关中,若他敢不下旨救灾,只怕紧接着便是中原民变,而后西军入主中原。
还不到时候!
“陛下,西军已抵达陇东,何不叫他们先以军粮赈灾?”李东阳出谋,“至于后来要怎么偿还,诸王府中……”
他这次真没有坏心眼,只是想借助西军把那些蠢猪一般的中原诸王给宰了。
这些损公肥私的王八蛋,李东阳早瞧他们不顺眼了,何况在这个节骨眼上若是能提前宰了诸王,太子之后也当能更有希望继承大统。
故此,“臣愿亲自去与秦国公商议此事,此番决不让西军吃亏——”李东阳请旨。
老皇帝微微点头说道:“李卿之言,朕何尝不知其意?”
但有些事他们不知道也只能跟着瞎胡闹了。
“传旨,六部议事,此外,准备太子后事吧。”老皇帝不知该悲哀还是该无奈,转身吩咐道,“叫行人司准备,福王交横跋扈,周王,哼,周王那一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如今还敢决堤,真是该死,须查。”
群臣们脸色多有古怪。
周王朱睦審在一群诸王里面算是比较正常的了,但遭遇不正常,他十二岁,他爹就死了,关键是他爹活着的时候还不是周王,故此袭爵镇国将军,等到他袭爵,他那十八个叔叔年纪大的都有实力弄死他了。
这下可好了,为了周王的封地爵位,他那二叔三叔一顿秀操作差点没把这孩子整死,等他终于长大了一点,他三叔跟他娘,也就是朱睦審的生母周悼王正妃有些“沟通”,眼看爵位不保,朱睦審急了,下死手先整死了周悼王妃——大约是他下手的。
而后他三叔也急了,立马状告朱睦審杀了他爹他娘,这简直猪狗不如啊。
这事儿不可避免惊动了“丝毫没察觉”的成治皇帝,成治皇帝大笔一挥,朱睦審当年十岁左右,你让他上哪杀人去?至于周悼王妃那是病死的,跟周王有啥关系啊?
就这么着,在成治皇帝的帮助下朱睦審坐稳了周王之位,他二叔被封为义宁王,他三叔被封为平乐王,他爹被追封为周悼王不算,还给加了点封地赏赐。
这么一搞,朱睦審是高兴了,可他那十八个叔叔哪一个能满意?我们都是郡王就你一个人是亲王,那也行,但你得把钱交给你叔叔保管。
为此,开封简直成了周王一系无所不为的小乾坤了,今日周王府收了百姓一斗米,其它十八个郡王就得收一头猪,百姓苦不堪言。
为此,内阁屡次请求皇帝派人整饬周王领地,可周王收上来的钱,有一部分流入了宗正府,间接的落入了皇帝的内帑,皇帝能整饬?
何况周王一系内讧才是最符合皇帝利益的,他巴不得天下诸王都变成周王福王呢哪里肯让他们“勤政爱民”当八贤王。
“如今祸事了——决堤保田,这可是西军,尤其是那个魔头最痛恨的事情,这周王一系恐怕要……”群臣们心里不知道该是什么滋味儿。
老皇帝显然也很清楚,但他知道卫央若插手那肯定会以民众为重。
周王一系,还是等他将来保定他儿子登基的时候再清算吧。
毕竟,周王府福王府积攒的钱粮,足够将来打一场与四海为敌的战争了。
“太子薨,依例处理,不必多言,”到了大殿里,老皇帝下旨,“叫内阁,六部,以及大宗正全权处理此事,陵寝要去京师。”
刘健心中一动:“不知太子妃……”
“只怕朕无法等到皇孙长成,故此,太子妃长居西安府,至于居住在何处,且让她自己选择去吧,储君之事,等过几年再说。”老皇帝正色说道,“然黄河水灾不得不尽快处理,中原若乱四海不平,朕决议以大臣为钦差,既要安民,又要弹压诸王,最要紧的是决不能引起民变,否则,半壁河山为西军所有。”
群臣一起称赞,若让卫央趁机插手中原他们这些人可就真要考虑到底是辅佐大明还是找西陲行那从龙之功了。
“谁合适?”老皇帝直问。
谢迁目视刘健,刘健少做犹豫。
刘健多谋,却不善于决断。
但同朝为官数十年,谢迁很了解刘健的想法。
    喜欢从笑傲江湖到大明国师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从笑傲江湖到大明国师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8/28258/187396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8/28258/1873967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