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莫非王臣 > 第62章 卷1-59章 卫伯和 ? 叁(下)

第62章 卷1-59章 卫伯和 ? 叁(下)

推荐阅读:老子是全村的希望超级宗门养成系统人族禁地绝世战神大苍守夜人开局被妹妹介绍去当经纪人特拉福买家俱乐部乱世书我有一座随身农场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镐京城外,天空涂上一层灰蒙。
    从方兴记事起,这还是他第一次离开故土。乍一背井离乡,便来到了气势恢弘的王畿镐京,心里抑制不住地兴奋和忐忑。
    周王师抵达城郊,眼前出现了王城的轮廓。镐京城静静矗立,气势磅礴,一片肃杀。
    大军距离王城还有两三里时停了下来,等待城内迎接周王灵柩的队伍前来。
    方兴远远望去,城门外,依稀一片白色的人海,想必,那就是在镐京城外郊迎的人群。
    按周礼,天子若驾崩于外,灵柩不能立即进京城,而需要所有王室成员、公卿大臣、畿内领主到城外迎接周王的灵柩。
    至于都城内士、农、工、商等国人们,则是在城内各自住所静立,寄托对周天子的哀思。
    当然,对于国人而言,他们对城外的这位人鬼殊途的周天子,压根说不上有什么好感。
    十四年前,轰轰烈烈的国人暴动震惊华夏、骇人听闻。这算是大周开国以来,开天辟地头一遭来自底层的暴乱。
    正是在眼前这座镐京城里,国人们发起了这场浩劫,最终使得周王胡狼狈出奔,仓皇逃出首都。
    然而即便在赶走了周天子、杀了周王太子后,暴动的国人们还不善罢甘休——事实上,这场暴乱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国人的暴动马上演化成全民的暴动,镐京城内血流成河,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无辜的人死走逃亡伤,哀鸿遍野,直到周、召二公在卫伯和的帮助下平定了暴乱。
    如今多年过去,当初暴动的首恶者们大多已经被绳之以法,万夫所指的周王胡如今也与世长辞。
    但当所有人回忆镐京城内这场惨绝人寰的暴动,还是心有余悸。以至于,人们不愿再谈及那段暗无天日的往事。
    也许,在大周漫漫历史长河里,这十四年不算太长,虽说动摇了王权和国本,但如今随着周王的驾崩,这段历史也算告一段落。
    国人暴动没有赢家,只有数以万计的受害者。或许,所有人都在期待新王尽快登基,才能把这一页翻过去,抚平这一切的创伤吧。
    方叔对这场暴动显然没有太多感触,此刻他正在东张西望、感叹镐京这座历史上最伟大都城的雄伟。
    远远朝王城方向看去,丰镐二京沿河谷而建,因地制宜。高耸的城墙宏伟壮观,大气庄重;深挖的护城壕沟环绕城墙,颇有威仪。
    只不过,如今镐京城上的旌旗幔帐全部都换成了白麻布,厚重中多了一番肃穆的景象。
    城墙是用当时最先进的版筑和夯土技术修成,从厚度、高度、强度上说,都堪称当时最牢不可破的屏障。
    缓缓地,朝北的三个城门徐徐打开。从这三个城门中,三股队伍徒步朝王师走来。
    召公虎示意程伯休父一眼,程伯当即下令全军将士下马下车,并让士兵把装载周王灵柩的车队推到队伍最前方。
    只看见,从正门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率队走出镐京城,右手牵着一位和方兴年纪相仿的少年。
    方兴知道,这位老者无疑就是太师周公御说,那位和召公虎共同执政的股肱之臣。
    他身边的那位少年身着斩衰丧服,手持苴杖,头戴麻帽,麻绳为缨,早已泣不成声。
    丧服的上衣叫“衰”,即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而成,服丧者穿着不同形制的丧服,表示同死者的亲缘亲疏。
    所谓“斩衰”,即丧服斩断处外露,且不修饰边幅。这表示服丧者因哀痛过甚,而无暇衣着,故用刀胡乱斩断麻布后,就披到身上。
    方叔看这少年年方十六七岁,身材颀长高大,唇红齿白目如朗星。
    按照周朝丧礼,服“斩衰”之人一般都是逝者的子女,由于周王的王后、太子早就先于周王而去,方兴心道,此人想必就是那位王子姬友。
    方兴不禁感慨道:“这王子友英姿勃发,颇与乃父有几分神似。”
    在周公御说和王子友身后,中间城门又陆续走出一队身着丧服、神色哀戚之人。
    这些人大多为周王亲胄、前王的诸王子、周王后宫旧妃嫔一众人等,各服“大功”、“小功”等丧服,啼哭而来。
    至于左侧城门,迎丧队伍大多为畿内有领地的畿内诸侯或是有封地的领主组成,算是周王室的同宗族人;
    而右侧城门的迎丧队伍,则都是周王廷的众卿大夫、各诸侯国派来吊丧的卿大夫,阵势庞大。
    迎丧众人到了周王的灵柩面前,按远近亲疏排开,朝周王灵车倒头叩拜,放声大哭。哭声盘旋在镐京城上空,久久未消。
    哭了有近半日,待到吉时已到,周王的灵柩才得以入城。
    灵柩缓缓驶过镐京城的主干道。依周礼,王城的规制有严格要求:
    国都方方九里,每面开三个城门,合计十二个城门,城内南北经线向的街道九条,东西纬线向的街道同样是九条。
    通向每个城门各有三条平行的街道,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朝廷在王宫南面,宫殿大门向南,官市则在王宫北面。王城布局之严谨,规划之方正可见一斑。
    灵柩在王师的护卫下,由王子友扶柩进城。三公九卿紧随其后:
    三公者:太师周公御说居中、太保召公虎居左、太傅虢公长父居右。
    九卿者,除秋官大司寇和冬官大司空在周召共和期间病逝,而周召二公无权任命新员而暂缺外,其余七人在三公后一字排开:
    天官太宰卫伯和、地官大司徒虞公余臣、春官大宗伯王孙赐、夏官大司马程伯休父、少师显父、少保皇父、少傅仍叔。
    三公九卿之后是各宗亲、贵族、畿内诸侯、各大夫等,人数有数百人至多。
    而一路护送周王丧车的卫国、虢国、虞国等诸侯国军队则驻扎在城外,由各国的副帅统领,遥望镐京城默哀。
    周天子的灵柩被护送入大周祖庙。周天子共有祖庙七座,供奉七代祖先——始祖之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这种沿袭至今的宗庙制度,便是从周朝开始的。周礼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
    而昭穆制度,便是宗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昭穆制度,以天子七庙为例——始祖在宗庙中居中,以下子孙分别排列左右两列,左为昭,右为穆。
    始祖之子为昭,始祖之孙则为穆;始祖孙之子又为昭,始祖孙之孙又为穆。这样一来,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则始终同列。
    在祖庙中的祭奠仪式被称为“祖奠”,一系列繁琐的仪式过后,周天子的灵柩将在祖庙内整整停放七个月,此后方可择吉日下葬。
    至此,周王胡总算魂归镐京城,和祖庙里的历代先王团聚了,周王丧仪也就随之告一段落。众卿大夫、诸侯贵胄都在一种无比压抑的氛围中,离开了祖庙。
    方兴一阵怅然若失,过去的这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仿佛如在梦中,这是多么的不真实?又是多么地真实?
    当然,他也没时间多想,便踏上召公虎的车辇,往召公虎的太保府邸而去。
    ———————————————
    【卷末语】
    周王胡的灵柩进入了太庙,第一卷《彘林迷云》便落下帷幕。
    随着中兴两大名臣方叔、召虎先后粉墨登场,长达二十万字的铺垫也至此告一段落。
    未来,等待主人公方兴(方叔)的,便是他一生波澜壮阔的史诗故事。
    方叔、召虎故事,自古记载不详,但史上许多大文豪都对他们的事迹不吝溢美之词:
    曹植《求自试表》:“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欧阳修《听平戎操》:“周宣六月伐猃狁,汉武五道征匈奴。方叔召虎乃真将,卫青去病诚区区。”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
    西周,是个极易被世人忽略的年代,史料不但少得可怜,而且枯燥残缺、晦涩难懂。
    但这却丝毫无法掩盖西周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光芒,有《诗》有《书》,有《礼》有《乐》,还有《周易》,就连孔子都无比向往西周,夸赞西周是“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时代。
    第二卷,敬请期待!!!喜欢莫非王臣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莫非王臣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8/28480/163205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8/28480/1632050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