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118章 大治之世

第118章 大治之世

推荐阅读:港综世界的警察女总裁的全能兵王霸天武魂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从八百开始崛起鉴宝狂少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青葫剑仙盖世神医万相之王


        看着眼前的一切,这对刘彦等人而言,是足够震撼的。
虽然无论是天桥坊,还是清平坊,其实它们都属于京城的边缘区域,可都处于京城较为低洼的地带。
不只如此,若是在京城常住的人,大抵都知道,天桥坊比清平坊还好一些。
天桥坊受灾如此严重,这清平坊没理由不受灾。
可这里,却丝毫没有连日暴雨成灾的痕迹。
当然,若是细心去发现,也不是没有的。
比如,在某些民居的角落里,确实有一些积水。
而这个时候,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皂衣的人,在这些积水的地方,撒上一种粉末。
看着这些皂衣人,刘彦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他们寻了一个皂衣人,询问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撒石灰。”这人回答,还算和气。
“撒石灰做什么?”
“巡检有令,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街坊边边角角,都要消毒,尤其是有积水和污秽的角落,都要撒上石灰消毒,这才可以杜绝可能发生的疫情,尤其是这夏日即将要来,暴雨之后,滋生蚊虫,就更加要小心了。”
说罢,皂衣人又开始走街过户,一个个分散去寻觅有水洼的地方了。
他们显然很细心,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放过。
刘彦等人当然不知道,现在这消毒的工作,已成了重中之重,也成了评优的重中之重,压力全部到了街长和巷长这儿,这些街长和巷长怕出幺蛾子,几乎每天都要在自己的街道里自己先巡查一次,免得巡检司的卫生官查出什么来。
街长和巷长们每日巡查,以至下头的差役就不敢怠慢了,这一层层的压力,最后落到了他们身上,稍有懈怠,便随时要拎出来。
石灰能消毒?
这一点,刘彦当然也不懂。
可令他惊叹的是,天桥坊那边在收尸,这边却已无聊到往偏僻的积水里撒石灰了。
更令人惊奇的还不是如此,而是这些皂衣人,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站在这里的诸位,在做官之前,都是各府县的读书人,在地方上,他们对于小吏是有天然歧视的。
这种歧视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确实是读书人有天然的优越感。
而这也和差役们自身的毛病分不开关系,因为无论是什么吏,他们的表现,大多表现为‘贪’、‘懒’。
对上官,他们是欺瞒,对百姓,他们是敷衍和欺压,这一点他们在地方上是有耳闻的!
但凡是朝廷委派的地方父母官,其中抱怨最多的就是小吏欺上瞒下,根本无法驾驭,在看得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对你表现的恭敬,可你看不见他们的时候,他们便懒散和不将你当一回事了。
可眼前的这一切,都让人匪夷所思。
这些皂衣人显然很细心,在巡检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也细致地寻觅各种水沟和水洼,而后撒上他们携带的粉末。
这放在后世的说法,就是有工作积极性,工作主观能动性强。
刘彦心里狐疑起来,这些人吃错药啦?
耳边,却有一御史忍不住道:“吏诈则蠹政,政蠹则民病,此乃历朝历代的顽疾,只是想不到在此处,却有如此风气……”
刘彦瞥向那御史,那御史似乎也觉得失言。
对呀,我怎么夸这清平坊呢?
到底站哪一边的?
可是……实在是脱口而出,而且……还真就这么一回事。
刘彦这时越发觉得事有蹊跷了。
一行人继续前行,越看越觉得心惊。
这里很热闹,尤其是穿行于商业区的时候。数百个铺子一一开放,到处都是招揽生意的吆喝,行人如织,仿佛那暴风雨没有出现过一般。
再往前,竟是一个学舍。
这学舍显然是从前的城隍庙所改。
再征收了附近的一些房舍,外头挂起了一个大大的招牌:“清平小学。”
里头,正隐隐传出郎朗的读书声。
而在学社之外,也有几个铺子,这些铺子主要是卖笔墨纸砚的,还有一两个书铺。
刘彦听到读书声,心里一阵宽慰。
这令他想起年幼的时候读书时的场景,仿如梦中一般,回忆总是美好的,虽然在族学里,没少挨先生的戒尺,可迄今回想,那不正是自己辉煌一生的起点吗?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心头一热,径自走到了这书铺前,只见在书铺的门口,正站着一个招揽生意的伙计。
这伙计看到来人,便立马热情地道:“客官要买书?”
刘彦则是手指那学社道:“这是哪一家的族学?”
要知道,这时代绝大多数的蒙学,都是由家族的形式进行的,若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都会建立族学,供族中子弟读书。
不过一般京城没有如此大规模的族学,因为京城里极少有鼎盛的家族,毕竟外来人口多。
这伙计便笑道:“这不是族学,这是巡检司办的学堂。”
“巡检司办的学堂?这里头有多少学子?”有人忍不住询问。
伙计如实道:“大抵有三五百吧。”
三五百……
有人直吸冷气,满脸吃惊。
这个数目很惊人了。
即便是地方上的豪族,也一般办不了这么大规模的蒙学。
毕竟家族的人口只有这么多,也未必是所有族子们都能上学。
至于一般人家……
读书?这是不可能的,不说读书的花费,而且这读书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多大的用处,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考功名。
刘彦惊讶地道:“这清平坊上上下下,也不过两三千户人而已,如何来这么多的学子?”
书铺的伙计便道:“巡检司那边鼓励和提倡啊,巡检司里有个教育长,除了兴办学堂,便是鼓励人读书的。当然,大家肯将孩子送来学堂,也是没办法。这清平坊里,男人要嘛做工,你瞧,像我这般,我就整天在这书铺里忙活,而贱内呢,现在也在纺布,这孩子丢在家里,怎么放心?且这坊里严禁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出来做工,说难听一些,咱们从早到晚,顾不上孩子,送去学堂,每月也花不了几个钱,索性就让他读点书,或许还有点益处。再不济,就当是将孩子送到学社里有人照看了,至少放心一些。现如今清平坊里,大家都这样干。”
新奇了,这是上赶着将孩子往学堂送啊。
其实刘彦的心里已经很是震惊,他上下打量眼前这伙计。
就这么个伙计,他的孩子也上学?
这绝对是破天荒的事。
历朝历代,都不曾见这样的人子弟读书的。
可伙计说的很认真,不像骗人。
这一下子,众官骚动起来。
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我们还骂不骂清平坊了?”
“真有这么多学子?”
“我听这么多的读书声,只怕只多不少。”
“哎呀,这是善政啊。”
“是啊,往日父母官想要教化,都教化不到几个百姓呢,哪里似这里,大家都上赶着送孩子来的。”
这时候,那边正隐隐的传来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这一下,听的人更心热了。
是圣人教化的内容。
想想看,如此大规模的教化……
刘彦顿时觉得自己的脑袋混沌了。
虽然还有人低声道:“这是张静一的阴谋……”
可是……
说这话的人,底气却明显的有些不够足了。
军心动摇了。
“咱们该怎么办,还死谏不死谏了?”
“你有听说过,死谏半途而废的吗?要为天下人所笑的。”
“可我……我……我不想谏了……”
各种声音都有。
众人漫无目的,一时之间,竟已不知如何是好了。
这学社距离百户所和巡检司,不过一步之遥,前头已可见到许多禁卫横刀在那了。
于是,拿不准主意的众人来到了这里。
显然,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
可就在这时,却见一行人正从里头徐步出来。
为首之人,不是天启皇帝又是谁?
众官这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刘彦迟疑片刻,只好带着众官上前见礼。
”臣等……见过陛下……“
这些人都是狼狈不堪,身上还沾着泥浆,衣冠不整。
此时却纷纷拜下。
天启皇帝背着手,神气扬扬的样子,左右有黄立极、魏忠贤、孙承宗和张静一人等。
他看了他们一眼,笑了笑道:“诸卿,还要死谏吗?不打紧的,朕在这里,给你们留了位置,这里比天桥坊好,干净。你们好好地谏吧。”
众官的脸都红了,顿时火起。
陛下,你又侮辱我们!
可为啥……内心会有一种屈辱感呢?
分明死谏是很神圣的事,结果陛下很欢迎的样子,却好像他们受到了巨大的羞辱。
刘彦一时犹豫起来,谏不谏且不说,还要不要死是个问题。
可仔细一想,好像如果因为这等事去死,很不值得的样子。
此时,天启皇帝道:“来,请诸卿在此死谏,还有……不要阻拦沿途的百姓,百姓们若是喜欢看,就让他们好好瞧瞧,见一见我大明百官们的风骨。”
    喜欢锦衣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锦衣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447/208512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447/2085123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