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385章 滔天大案

第385章 滔天大案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武长春现如今什么都不干,只每日研究着各种折磨人的手段。
当然,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张静一是不会放这种人出来的。
对于这样的人,张静一一直心怀警惕。
只有极特殊的情况,方才肯放他出来。
这武长春每一次得到这样的机会,便格外的受宠若惊。
他显然很清楚,自己未来的生死,都在自己的这一门手艺上头了。
因而,为了随时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能耐’,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眼下这京城,已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了。
于是,武长春开始动手。
他先是打量了一下李如桢,确定一下此人的年龄以及健康的情况,以判断对方能熬住什么样的刑法。
这刑法某种程度而言,确实是一门技术活。
你不能把人弄死,却又得让对方永远保持生与死的边缘,稍有不慎,就可能把人整死。
而后,这囚室里……便发出了杀猪一般的声音。
张静一不忍听这些嚎哭哀叫,便背着手,走出了审讯室。
邓健则一直候在外面,见了张静一出来。
随即向张静一行礼。
张静一点头道:“吴襄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都是推给了李如桢。”
这似乎没有出乎张静一的预料之外,张静一淡淡地道:“临到头来,只有相互攀咬了。还有什么讯息吗?”
邓健想了想道:“我觉得这李如桢不会说。”
张静一便奇怪地看着邓健。
邓健便道:“这李如桢的家世太不一般了,我听说,京城已有许多人家恐惧,辽东那边……若是有人得知了消息,只怕也十分恐惧。”
邓健顿了顿,又道:“李如桢能牵涉到的人家太多了,现在人人自危,这也是为何李如桢有底气将一切都推诿给吴襄的原因,因为他只需要给陛下一个台阶下。”
张静一骤然间明白了。
李如桢不认为自己会死。
作为李家少有活下来的子弟,与太多人是共生的关系。
李家镇守了辽东数十年,不说其他,这上上下下,其实统统都是他的人。
这也是为何,李如桢等人当初犯罪,导致了巨大的失败,使无数的军民,惨死在建奴的刀下,而最后,却又有无数人打着’辽人’盼望李家为将,才可安众心的原因,继续让李家人任总兵官的原因。
于是张静一道:“你的意思是,朝廷会投鼠忌器?”
邓健点头道:“应该会如此,这才是李如桢有恃无恐的原因。”
张静一则是冷哼一声。
而这时候,里头的惨呼,已经开始渐渐微弱。
张静一便踱步进去,武长春则急得满头是汗,而至于李如桢,身上竟没有伤口,却好像昏厥了过去。
张静一道:”如何,交代了什么?“
武长春苦着脸上前,躬身道:”侯爷……他说,这是吴襄教他做的,其他的事,他一概不知道,他……“
张静一冷笑道:”事到如今,还想找借口?这个人,就交你来审,不管怎样,我要口供,要知道……同党的讯息。“
武长春也觉得自己的压力不小,便连忙点头:“是。”
此时看着武长春,张静一倒是想起了一个人,便问:“对了,那皇太极,最近有什么异动?”
武长春连忙道:“没有,他在京城,乖巧的很,还修了书信给多尔衮,希望多尔衮能够迷途知返。”
张静一道:“有回信吗?”
武长春道:“有,书信来了之后,锦衣卫上下的人检查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猫腻,这回信里头,大骂了皇太极一通。皇太极还对此,上了一道’平建奴策’,就是前几日上的,这一道奏策,还在王副千户的案头上。”
张静一便道:“给我取来。”
而后,张静一直接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公房。
而后落座,等那皇太极的奏策送上来,张静一便认真地看起来。
皇太极的建言是,建奴人好武,若是不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是不可能令其臣服,而要在军事上进行臣服,就必须对围绕他们身边的汉人集团进行打击!这些人投靠建奴之后,对建奴死心塌地,每次作战,都十分骁勇!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这些人进行清理。
另一方面,则需利用八旗之间的矛盾,在军事上的威压之下,八旗必定团结成一块铁板,同仇敌忾。可但凡让他们喘一口气,则早就埋在八旗内部的隐患就可能不断地扩大。
比如以代善为首的正红旗与镶红旗与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之间的斗争。
又如多尔衮登上汗位之后,势必要独揽大权,与诸兄弟们之间的争夺。
皇太极认为八旗内部,因为他的父亲努尔哈赤留下来的问题,矛盾早已显现。
八旗之间的斗争虽然残酷,却还处于可控的范围,因为虽然会斗,但是会维持在斗而不破的局面。
可八旗内部一旦相争,真正伤害大的,恰恰是那些投靠了建奴的汉军,这些汉人……几乎分配给了八旗各旗主,一旦旗主之间发生了矛盾,主人之间,彼此都是兄弟和亲戚,哪怕就是各旗的建奴旗奴,那也或多或少,是亲戚和自己人的关系。
因而,斗争越是激烈,各旗的汉人们伤害和打击就会越大,说白了,就是我们是亲戚,我们是自己人,可我看你不爽,我当然不能打你,可我打死你的狗,总是可以的吧。
而一旦陷入这种局面,依附于各旗的汉人,势必遭受到巨大的打击。
投靠建奴的汉人,之所以投效,本质就是想借建奴得到荣华富贵和安稳的生活。
可若是连投靠建奴,都变得危险重重,随时可能被其他的主人拿来当做泄愤的借口,在朝不保夕之下……对汉军的影响十分巨大。
至于建奴的旗人,总计也不过十几万户,能凑起来的兵马,绝不可能过五万。
只要解决掉大量汉人依附建奴,帮助他们制造武器,为其进行生产,并且组织起汉军帮助他们征战,那么明军只要组织起一次大会战,就可能直接给予建奴一次重创,那么整个辽东自然可以唾手可得。
张静一看过了这份奏策后,倒是笑了笑,却随即将这奏策塞入怀里。
这样的战略,不是他可以做主的,到时只怕还是要密报皇帝。
一连审了几日。
张静一万万没想到,李如桢居然比他想象中要硬气得多。
在多日的拷打之下,依旧是一口咬死了这是吴襄的缘故。
当然,这个理由是没有人相信的,吴襄一个游击将军,居然能鼓动你这总兵官?
不过……邓健的提醒,倒是对了。
整个京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辽东那边,连袁崇焕也上书,还包括了总兵官祖大寿、满桂等从巡抚到总兵,再到副将、偏将、游击将军数十人,恳请陛下对李如桢一案,定要格外的谨慎。
这意思已不言自明。
李如桢这个人……一旦处置不当,那么剩下的辽东将官,以及那些支撑着辽东的辽民们,只怕也要反了。
在朝中,对于此案关切的人,如过江之鲫。
先是翰林那边上书,而后是御史,甚至连兵部尚书崔呈秀,也硬着头皮上书,表示希望谨慎,不然可能引发不可知的后果。
这崔呈秀可是魏忠贤的人,居然在这个时候,也上书去,这很明显……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张静一随后入宫,与天启皇帝密谈了整整一个时辰,此后才出宫来。
而天启皇帝在与张静一密谈之后,则召了魏忠贤和内阁的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到面前来,当头就冷冷地道:“诸卿,这般为李如桢说话,莫非都是他的同党吗?”
此言一出,许多人都不免惶恐起来。
兵部尚书崔呈秀率先上前,苦笑着道:”陛下,兵部这里,感受到许多军将对李如桢格外的关切了,那李成梁世镇辽东,而天下各省,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战事,武将要获得功劳,能够升迁,在辽东的机会最大,而辽东的功劳分配,却都掌握在李成梁的手里,所以……这数十年来,莫说是在辽东,就这天下的将军和武官,若不受李成梁的恩惠,怎么可能有今日?他们和李家的关系……实在是太深了。”
天启皇帝嘲弄地冷笑道:“这样说来,你们倒是希望,让朕好好的供着李如桢这反贼了?”
“陛下,李如桢至今没有认罪,只说自己是被吴襄所蒙蔽,既然是被蒙蔽,可也是谋反,当然是大罪,臣的意思是……何不让吴襄为主犯,而李如桢愚不可及,居然胁从,所以……治李如桢谋反罪是没问题的,只是……最好不要波及无辜,只杀他李如桢一人,陛下以为如何呢?”
试问一个要杀自己的人,天启皇帝会不恨,会愿意从轻处置吗?
天启皇帝听了崔呈秀的建议,直接勃然大怒,冷哼一声道:“总兵官成了从犯,那游击将军反而成了主犯?这便是你的馊主意?”
    喜欢锦衣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锦衣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447/208517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447/208517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