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481章 成仁取义

第481章 成仁取义

推荐阅读:九星霸体诀人间苦暗黑野蛮人降临美漫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反派就很无敌脑海里飘来一座废品收购站万妖圣祖妖龙古帝万神主宰一号狂枭


        此时城上,已是冲天怨气。
大明朝只怕从来没有这样精诚团结过。
这种局面,却是天启皇帝从未见过的。
实际上,从天启皇帝登基开始,整个大明朝的朝堂就一直陷入一种没有意义的吵闹之中。
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吵,位高权重者为了争夺人事,彼此攻讦。官职卑微的大臣,则为了迅速上位,树立一个仗义执言的形象,也在吵。
这种争吵,毫无意义,却偏偏,这等相互攻讦,已经到了任何事都办不成的地步。
党争已成了尾大难掉的问题,谁也没办法解决,仿佛一个死局一般。
而牵涉其中的人,个个都是人精,每一个人,说是人中龙凤也不为过,可恰恰是这些人中龙凤,掌握着天下的权柄,却将所有的心思,花费在吵架上头。
这就导致了一个可怕的问题,真正想要干事的大臣,做任何事都瞻前顾后,不敢去干,生怕给自己遭来祸端,一不留神,就有无数的奏疏陈奏,对你大加挞伐。
反而是那些以清流自诩,绝不涉事的清流,却是高高在上,成为了人们羡慕的对象。
而这,最终也成为了党争的重要手段。
先是齐党、楚党、浙党混战。
此后是各党战东林党。
随后是东林党战阉党。
而如今,阉党看上去势大,可实际上的阉党,本身就不是一个一致的团结。大家根本没有啥理念,当初能结合在一起,不过是外朝的各党被强大的东林党打的抬不起头来。
尤其是东林党获得了吏部的大权之后,借着由头,动不动就对其他大臣进行罢黜,又纠集大量的御史,排除异己,以至大家不得不勾结内臣,反击东林。
因而阉党内部,其实也是一团乱麻,大家的心思,不是花费在治国平天下,而是找到对方的漏洞。不是费尽心思治理天下,而是彼此抱团一起,排除异己。
这样的风气,已是蔚然成风。
只有那些自恃清高,四处抨击别人的人,才能给人留下印象,获取高位。只有那些结党抱团的人,才能在朝中立足。
每一个人,都将自己的聪明,花费在对朝廷毫无益处的事上头,还美其名曰这是仗义执言。
风气这东西,一旦形成,那些没有跟风的人,就自然而然会被淘汰,成为异类。而跟风之人,立即窃据高位,成为后辈们的楷模。
大明的灭亡,有很多的因素,而此时晚明官场的风气,也占了极大的作用。
难得今日,居然再没有人阴阳怪气了。
“无论如何,我等也要固守京师,当初瓦剌人,也曾困住京城,却又如何?只是……当今之世,谁为于谦?”
大家相互张望。
于谦可不是一个好的学习对象。
当初,于谦力挽狂澜于既倒,在京城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可他最终的结局,却不甚好。
就在这时,有人突的道:“我可以试试看。”
于是众人纷纷朝着说话之人看去。
不是张静一,是谁?
大家都知道于谦的结果不好。
没想到,张静一居然还是站了出来。
时至今日,张静一不能不站出来了。
他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若是放任下去,未来将会是什么。
何况历史已出现偏差,鬼知道此时的建奴人,会不会破城而入。
到了今日这个地步,张静一比谁都清楚,他已经没有选择。
那李建泰见了张静一这一声大吼,居然不再像从前那般的阴阳怪气了。
却是露出了几分钦佩之色。
其余之人,也都露出愤慨又钦佩的样子。
张静一则道:“建奴抵进京师,我们不但要护卫京城的安全,还要护卫京畿之地的安危,若是在此固守,多守一天,城外的数十万居民百姓,便等于是舍弃给了建奴人,任他们奸淫掳掠。”
“陛下,诸公,我等都有父母,也都有妻儿,难道能站在城头上,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建奴人,杀死我们的父***淫我们的妻女吗?别人可以放任,那些寻常百姓,当然可以放任。可是我等是什么人,百姓们将税赋缴至我们的手上,不是让我们在此龟缩城中的。”
“所以,当今之计,是不能拖延!拖延一日,外头被杀戮和奸淫的百姓和眷属,便只会越来越多。眼下的结局,不该有苟且忍辱,也不能有固守待援,而是主动出击。要让建奴人知道,这里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所以,臣建言,立即出城,与建奴人死战!”
这一番话,真说到了李建泰等人的心坎里。
他们现在最是理解那等家破人亡,妻女落入建奴人之手的处境。
虽然觉得张静一此言,有些不理智,却一个个眼眶红了。
随即,他们都看向了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此番最大的感受,就是羞耻。
堂堂大明,数十年前,他的祖先们还能横扫大漠,到了今日这里,建奴人竟来去如风。
他花费了这么多的银子,养出的军马,居然在不出一日的时间,便被诛杀殆尽,所谓的忠臣,转眼就成了建奴人的奴才。
洪承畴的叛变,打击尤其之大,这可是大明的新星,是真正拿来当内阁大学士,或者是未来的辽东督师来培养的。
现在张静一这番话,令天启皇帝浇灭的热情,顿时又开始慢慢燃烧起来。
他凝视着张静一,道:“那么谁敢出战?”
张静一毫不迟疑地道:“臣敢!”
天启皇帝道:“张卿要效洪承畴吗?”
张静一立即道:“正因为这天下有了洪承畴,教天下灰心,也让那建奴人继续猖獗,更不将我大明放在眼里,臣这才愿意出战。”
天启皇帝却是略有犹豫,他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最终,还是感性占了上风,道:“那就拼到底,朕在广渠门助战,你率军在出城,倘若有失,朕率勇士营诸军驰援。”
张静一再不多言,行了个礼,便道:“臣去准备。”
城楼之上,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百官们个个紧张,却又捏了一把汗。
他们咬牙切齿,现在都红了眼睛。
张静一要下城楼去。
突然,身后有人叫住他:“辽国公。”
张静一回头,却见是几个御史模样的人。
张静一冷冷笑道:“怎么,尔等还有什么高见?”
这几个御史却朝张静一无声地作揖行了个礼,随即真挚地道:“辽国公珍重。”
呼……
张静一的脸色稍稍的缓和。
那李建泰似也作了个揖。
于是,作揖的人越来越多。
张静一没有说什么,隐忍着自己的情绪,按着腰间的刀柄,转身下楼。
在一片骂声中出城去拼命,和在无数的珍重声中拼命是不一样的。
而以往,出战的将军,至少在大明,是不可能获得掌声。
即便是战胜,迎来的也多是质疑和谩骂。
于谦是如何死的?
胡宗宪、戚继光,又是如何郁郁而终的?
熊廷弼是什么样的结果?
干事的不如不干事的,不干事的不如骂人的,可大明能延续三百年,终究是无论再如何的谩骂,终究还是有人挺身而出,决定拼死一搏。
张静一不敢耽误,火速骑马感到东林军校。
随即,召集了全军校上下人员。
五千人很快便集结在了校场上,城外的事,军校生员们不是没有耳闻。
当张静一召集他们的时候,他们心里其实就已明白,似乎有什么事,即将要发生了。
张静一打马而来,而后落马。
他特意穿了钦赐的斗牛服。
一身红色大礼服,腰间是玉带,又系着一柄绣春刀。
张静一目光一扫,随即肃然道:“人都点齐了吗?”
有教导长上前恭谨地道:“已点齐了,应到四千八百三十七人,实到四千八百三十七人。”
张静一满意点头,道:“外头发生了什么,肯定瞒不过你们,你们之中,有的人也有人父母身居高位,在这个时候,却没有‘抱病’,这……很好。”
顿了一下,张静一接着道:“起初建立这军校的时候,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这军校会成为什么样子,我大明的学堂太多了,多如牛毛,可绝大多数的学堂,都以读八股求取功名为目的。”
说到这里,张静一的声音缓缓提高了一些,道:“可是我这学堂不同,我将你们召至此,是希望这天下总有一群人,学好文武艺,不作八股,不学文章,但是要学的,却是那八股文章中的精神。有的人生来就能作好文章,就如儒学一般,不是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吗?可是成仁取义,不是靠文章作来的。”
“现如今,城外来了许多的建奴人,他们也不和我们作文章,不听我们的八股,我们骂不死他们,写文章也诅咒不死他们。城外还有数十万的军民百姓,他们在蛮人的铁蹄之下,生死未知。”
张静一的目光越发的锐利,最后大声道:“到了今日这个地步,那么校验军校是否成功的时候,到了!”
    喜欢锦衣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锦衣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447/208519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447/2085196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