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796章 杖毙

第796章 杖毙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个又一个名字被这宦官平静地唱喏了出来。
可被念到名字的人,顿时已吓得魂不附体。
他们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尤其是那杨侃,已是一张脸煞白得毫无血色,更觉得不妙。
至于其他人,却早已是个个屏住呼吸,突然感受到了这殿中的压力,竟是再不敢吱声了。
宦官足足念了七十多个名字。
而后道:“陛下有旨,此七十三人,以及南京六部及其诸省奏事言官,构陷忠良,然欲效杨涟之事否?宋朝的时候,有秦桧这样的奸臣,今我大明,何至奸贼遍布朝野?尔等上陈张卿莫须有之罪,实乃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人神共愤。朕承天命,继祖宗大统,十数载来,矜矜业业,如履薄冰,所图者,不过开天下之太平,置民安居乐业而已。今若对尔等纵容,便是姑息养奸,养虎为患,特命将这所涉构陷之言官,押午门杖死,钦哉!”
此言一出。
那杨侃却已是彻底的两眼黑了,要知道,这杖死二字,可比单纯的廷杖要严重得多,这就是一直打到死为止。
杨侃满心惊慌,立即分辨道:“臣要见天子,面陈机宜。”
宦官却是眼皮子也没有抬动一下,只道:“还请自重,来……人拿下……”
大汉将军以及东方番子们便早已是安耐不住,一下子冲进了殿中,直接将人拖拽了出去。
一时之间,殿中恸哭不止,夹杂着各种声音:“我等何罪?”
“为国进言,何至诛戮?”
“饶命。”
只是这些话,无论是魏忠贤,还是那宦官,却都无动于衷。
便是黄立极,也一脸麻木的样子。
他只木然地瞥了一眼那些被拖拽出去的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感觉压在了自己胸口的一股浊气,总算是狠狠的吐了出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皇帝每日被言官们折磨,他这个内阁首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不过皇帝若是受了折磨,大不了可以对这些人置之不理,甚至可以选择震怒之下廷杖,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可是作为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大学士,就算有气也得忍着,因为你一旦生气呵斥,反而让他们更加名声大噪,你若是惩罚他们,人们就会说你气量狭小。你若是给人穿小鞋,便会有人说你奉承宫中,教你声名狼藉,遗臭万年。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内阁首辅大学士不但隔三差五要被人各种腹诽,成日被人指指点点,这不干活的人,教你这宰辅来做事。
另一方面,你还得哄着他们,他们越骂,你为了显示度量,不但要唾面自干,却还需想办法,把他的官升起来。
有明一朝,言官的升职往往是最快的。
黄立极觉得恶心。
因而现在才觉得无比痛快。
只是……他依旧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就好像……自己在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
百官一个个垂头,此时已是大气不敢出了。
魏忠贤似笑非笑的样子,只在一旁冷眼看着,片刻之后,才碎步动身,前往不远处的文楼。
文楼这里。
天启皇帝今儿没有穿朝服,只一身道衣,此时正稳稳当当地跪坐在案牍前。
张静一则与他对案而坐。
二人手轻托着茶盏,细品着茶水。
就在此时,魏忠贤碎步进来,对天启皇帝低声道:“陛下,口谕都传达了。”
天启皇帝只平静地颔首:“知道了。”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似乎觉得也没有什么可以交代的,只面无表情地朝魏忠贤点点头。
魏忠贤也很识趣地退到了一边。
天启皇帝转而微笑地看着张静一,道:“张卿不日就要动身去辽东,朕心里是有万般的不舍啊!今日朕就算是送你一份礼吧,至少教卿家知道,你若有志辽东,京城这边,不必有任何的担心,今日这一场血雨腥风下来,二十年之内,就再无人敢言卿恶了。”
张静一禁不住苦笑,说实话……事情在昨天夜里,他就已经清楚了,东厂突然开始调动锦衣卫的人员,对许多人开始监控和侦缉,张静一虽已卸下指挥使的职位,可当下的锦衣卫,几乎是他一手改编的,影响力何其巨大,可以说,天下的事,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
陛下这一次……算是有预谋的铲除异己,起先是不露声色,等待有人自行跳出来,等到火候差不多,请君入瓮之后,再直接下狠手,来个斩草除根。
只怕今日的影响,甚至会比当初阉党铲除东林党时的手段更狠,影响也更大。
以至于连张静一,都不禁为之不寒而栗。
可无论如何,他是感激和承情的。
他很清楚,一旦他去了辽东,势必会有投机之人,试图慢慢的影响宫中,毕竟远离朝堂,谁也无法确保将来会发生什么。
此次,天启皇帝则是直接让他后顾无忧,想来,往后再不会有人……指望离间天启皇帝和他君臣,来得到好处了。
因为真的会死,而且会让你死的很难看。
此时,张静一一脸真挚地道:“陛下此番苦心,臣实是感激涕零,只好到了辽东,继续肝脑涂地了。”
天启皇帝不甚在意地摆摆手,道:“辽东那边,需要开荒,这么多的土地,要变成良田且不说,除此之外,旅顺那儿的铁甲舰,也要造。海贸的事……你也不能躲清闲了,与外藩打交道,是你最在行的,所以你在旅顺,也需着紧着办。朕倒也不想给你加这么多的担子,只不过……朕身边可用之人,实在不多。”
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才又道:“孙师傅已给了朕一份密奏,是关于将来如何选人和用人的……说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方方面面的人,要慢慢的培养,军校肄业之人,将来朕要用。各地也要兴办学堂,慢慢的锻炼出一批人才来,才可以慢慢的让他们将来为朕,也可为你分忧。”
天启皇帝说着,禁不住露出了几分郁郁之态。
他是真正的感觉到离开张静一了,此时四顾左右,竟有些茫然,天下已经变了,世道也和从前不一样了。
不说其他,以前国库收入的来源是土地和粮食,现在国库的收入,大宗却是商税和矿税,新的税源出现,如何管理,就成了头痛的问题。
就以户部而论,户部这些人,让他们去清丈土地和田亩,他们倒有现成的经验,可让他们去折算商税、矿税,同时为了征收更多的税赋,如何给商业还有矿务提供更多的便利,他们就两眼一抹黑了。
还有铁路……铁路的维护,当然是铁路公司在做,可如何管理铁路公司呢?
指望那些‘仗义执言’的家伙吗?
除此之外,就是新军。
新军的操练好办,这都有现成的经验。
可是新军的补给以及钱粮调拨,却是大学问,围绕着新军,是数百上千个大大小小的作坊,有的作坊提供火药,有的提供机械零件……
从前这些事,都有张静一抓着,可现在……天启皇帝当然不放心这些事,托付给其他人。
可他看着这繁杂的新军系统,却是头皮发麻。
张静一道:“孙公想要培育一大批人才,本质是想要改革科举,科举到了如今,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却有太多值得商榷之处,臣倒以为,暂时可先搁置着,而是先将天下各州县的学堂都给抓起来,先需有这方面的人才,再配以任用人才的制度。若是先行推翻了科举,反而可能出现乱子。”
张静一又道:“不过臣在辽东……倒是打算率先废黜科举。改以文吏治,当然……现在人才难得,臣的打算是,但凡是军校肄业或者退伍下来的学员,可直接授予文武吏的职称,将他们分配至各个衙门任用。一方面,他们功成身退,总要给他们一个出路。另一方面,军中他们学习的知识,已是不少了,当今天下,能识文断字的如凤毛麟角,而对新学有了解,却有见识的人,就更加少了。东林军的生员……既见多识广,又素有担当,且还识文断字,任用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天启皇帝点头:“文吏取代文官制吗?”
张静一道:“是。”
天启皇帝倒也没反对,道:“那么辽东先试试吧。”
这时,却有宦官匆匆进来,低声道:“陛下,七十三人……已杖毙于午门之外!”
天启皇帝眼皮子也没有抬起一下,只是道:“知道了。”
这般轻描淡写,似乎对天启皇帝而言,毫无波动。
张静一低头喝了一口茶,也似乎对此没有兴趣的样子,继续聊他的话题:“其实许多事,都只是臣的一些想法,到底能不能成事,却还需先在辽东试一试再说,辽东那里,不怕出问题,出了问题改了就是,改过之后,便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蹚出一条路来。”
    喜欢锦衣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锦衣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447/208526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447/208526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