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官佃户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皇太极已经回到了京城。
迎接他的没有鲜花和掌声,而是满城哭声,满洲人的圈子是很小的,中牟、虹县两役的伤亡,足以让每家每户都有亲朋好友战死。
回到京城之后的皇太极做了三件事。
第一,圈地。继续扩大圈地的规模,保证满洲十旗每丁授田三十亩的额度。
第二,蒙军旗,汉军旗暂不参与此次圈地,像满军旗中每户不足四丁的人家一样,增加军饷和禄米。
第三,就是他现在正在做的,处决一批“临阵怯敌”的绿营军官。
岳讬之死、大同失守、姜瓖反叛这三件事,必须有人来承担责任,这个责任显然不能让满洲人来承担。
岳讬活着的时候人缘很不好,也不光是因为他支持皇太极改革,有时皇太极有事离开沈阳,留守诸望便趁机吹拉弹唱,大吃大喝。岳讬从来不参与,而且皇太极一回来,他肯定去打小报告。
可别看岳讬活着的时候这么不受待见,他一死,诸王群情汹汹,都要给他报仇。
虽然皇太极很清楚他们就是用岳讬之死说事,但是也不得不给个交代。皇太极用吴胜兆在虹县之战中断后一事证明绿营可靠,但诸王认为,这是由于吴胜兆乃辽人之故。辽人可以相信,其他汉人都不能相信。
最终,有十七名绿营军官被定了阵前脱逃之罪,押赴京城处决。
王仲尔和王叔山也在其列,三义镇战斗中,他们顶不住尚可喜的攻击,没等到洛讬和固尔玛珲下令就撤退了,可是那个时候,洛讬和固尔玛珲分明已经准备带着旗军撤退了。
王仲尔和王叔山虽然是汉军旗人,但是一直在绿营任职。其他这一批被处决的将领基本上也是和他们差不多的层级,都是绿营中的基层军官,官职最高不过都司、守备。
很显然,皇太极并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只是要借人头平息一下被诸王贝勒煽动起来的满洲人的舆论,接下来还是要倚仗汉兵汉将的,而且这十七个人的案子也弄得“罪证确凿”,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有几个低级军官被正法,对于绿营将领们来说并不稀奇,就算在明朝的时候,有时也得适当正法几个,倒不至于有谁因为这个就反对大清。
但对于要被杀头的这十七个人来说,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他们没有被绑到菜市口杀头,而是直接在牢中砍下脑袋挂出去。王叔山最后看了哥哥一眼,发现哥哥也在看他。
快刀斩下,人头落地,不知为何而生,也不知为何而死。
做皇帝的通常并不怎么需要害怕舆论,就像当年嘉靖朝的大礼议,在一个王朝正常运转的时期,舆论闹得再凶,都斗不过一个外藩入继,毫无根基的十几岁小皇帝。但是,皇太极还真的得注意一下舆论。
明朝的皇帝不怕文官闹事,离了谁朝廷都一样转,你不干有的是人想干,打死一个,后面还有十个排队等着。皇太极却不能这样,这帮满洲亲勋旧人,真的会打死一个少一个,离了他们,清朝还真不灵。
皇太极离真正的绝对君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诸王贝勒还能打,皇太极就还要迁就他们,可要是他们不能打,大清就完了。
“听说你三十岁就做到大学士,有‘黑头爰立’之称,很有本事啊。”皇太极用沙哑的声音问道。最近一直咳嗽,嗓子有点劈了。
冯铨急忙叩头谢恩,当年他因为与魏忠贤朋比为奸而被崇祯罢官,在清军入关之后立刻投靠,如今从明朝的大学士变成了清朝的大学士。
“你上书所言关于礼乐典章之事,朕已看过,很有见地。朕已知会礼部去办了。”
因为岳讬战死,杜度病故,多铎、豪格、阿巴泰又都出征在外,诸王贝勒主管六部的规矩总算是让皇太极废除了。皇太极在尝试建立真正的文官主管的六部,就算是冯铨这个卖屁股的货色,多于皇权来说也好于自家兄弟子侄。当然,内阁和六部之间的分权也得沿袭明朝的制度,对这些大学士不能过分信任。当初冯铨曾经忽悠姜瓖,向他索贿三万两银子,这事皇太极一直记着呢。
不久前,有人提出要废除巡按制度,理由是巡按监察地方的制度耗费钱粮,而且巡按监察官员往往不是出于公心,而是为了党同伐异。
还有一个原因不能说:派驻各省的满洲大员,怎么能让汉官来监督。
最终皇太极采用了济尔哈朗的意见,把巡按增加了一倍,一个省有一个满巡按、一个汉巡按,这下开销也多了一倍,可反倒没人再提巡按监察地方耗费钱粮的事情了。
皇太极不由得感叹,自己领导的都是一帮什么玩意。
从皇太极的视角来看,闯军这边的状态简直完美,闯军的老兄弟们足以压制文官,而他们又没有满洲勋贵那样盘根错节的关系,他们的威望不来自出身,与入伙时的兵力也关系不大。
殊不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庐州府合肥县北边边界的一个村庄中,朱中标正在忙着冬小麦的播种。
阿巴泰从荆山撤退的时候当然不会带着他们这些民夫,朱中标跑出清军大营之后,和其他被闯军收容的难民一样,跟着袁宗第退到了淮南。
朱中标不知道为什么闯军打了胜仗反而退兵了,不过至少目前看来,似乎是和平了,普通的商旅又被允许从庐州前往凤阳。不打仗了,可以种地了,对于老百姓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朱中标没有选择回江西老家,就算回了老家,他也还是一无所有,而如果充作本地民夫中的一员,却能在这里分到土地。
理论上来说,朱中标的确是分到土地了,而且多达二十五亩。但是他既没有耕牛、农具,也没有种子、口粮。所以他并不是自耕农,而是闯军的官佃户,但是可以永佃。自耕农只需要按照田亩面积交什一税,而官佃户却需要交一半的收成。
很显然,没有哪个流民能带着耕牛、农具和一年的口粮,所以家里如果没人当兵,想当自耕农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即便如此,朱中标也很满意了,他的永佃契是最长的那种,足有一百年,这一百年内,他和他的子孙只要不犯罪,就可以一直佃种这块土地,这比做自耕农更加稳定。
    喜欢磷火常同日色鲜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磷火常同日色鲜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552/187970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552/1879704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