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水浒新秩序 > 第476章 王朝的生命力

第476章 王朝的生命力

推荐阅读:太荒吞天诀裂天空骑全属性武道他比我懂宝可梦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诸城。
    同舟社第一批州、县级官员轮训已经开训,并进行了小半时间。
    能出职地方,且“自愿”投靠同舟社的各级文官,思想要比一般军官更复杂,靠一两次短期轮训基本不可能变大部分人的思想,也没必要下大功夫去转变他们。
    实际上,文官们的受训表现远比军官更“积极”,轮训效果也更好。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越复杂的人越会伪装,这些人就算再不认同徐泽的思想,为了日后的富贵,也能“如饥似渴”的主动学习,还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徐泽的授课也很灵活,今日,便没有按计划上课,而是先通报了一则消息。
    知登州事龚孝序急报:
    余四海等九家大户阴谋叛乱,一日内平定,各地官兵共计擒杀参与叛乱者及其党羽一千三百六十四人。
    情报越短,隐藏的信息越多。
    登州是同舟社真正起家的地方,是百姓梦想中的圣地,官员镀金的宝地,同舟社基层组织最健全的地方,还能发生叛乱?
    “各地”就是说不止一地,擒杀千余人的叛乱也绝不是小乱,若不是控制及时,两三日就能轻易裹挟几万人,什么事有如此大的魔力,让这么多的人铤而走险?
    多地联动的大规模叛乱一日之内便轻易平定,是龚孝序谎报,还是另有隐情?
    更令人吃惊的,是社首通报此则消息的语气——非常平淡!
    众人心中满是疑惑,纷纷看向参训的登州官员。
    几名登州官员确实知道一些,毕竟,集训之前,税改的风声闹得很大,治下头面人物多有拐弯抹角找他们这些父母官打听消息。
    此时几人却不敢有任何表示,各自心中惴惴,脑子里全是自己有没有说过不该说的话,会不会被这事牵连之类的想法。
    徐泽将众人的表现看在眼中,却没有继续深入这话题,平灭几家大户造反这点“小事”没什么好炫耀的。
    事发前,徐泽就有所预料,不然也不会命朱武和李逵亲自坐镇,还秘密增兵数千了,可他的本意并不是想逼反这些人。
    造反不是请客吃饭,该使用暴力时绝不能有妇人之仁,不然的话,遗祸无穷,会让更多的人遭殃。
    但造反并不是只有暴力一种手段,更不能只有这一种手段。
    莫说杀尽天下大户不现实,就算真能杀光,要不了几十年,还会再冒出一批,接着杀么?
    “诸位,登州之事等有了详细报告再议,上午的课程调整一下,组织讨论,议题为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赵宋的屡次变法为什么一再失败?”
    社首的意思是要现场作答,众人不敢再分心,赶紧全速开动脑筋。
    这两个问题,时人早有思考,也留下了不少雄论,但没人敢照搬——社首这些年可是一直都没有停止读书学习的。
    “孟知县,说下你的意见。”
    之前的京东路大战中,最先投靠的孟侃因为“大功劳”保住了性命和官帽,职位也由知即墨县事改为知安丘县事。
    安丘是五等望县,比起八等中县的即墨高出了整整三档,也算是酬功升迁了。
    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隔壁胶西县在他后面投靠的知县时文彬都做了知州,就连其人接任安丘的上任假县令陈规也成了真知州,孟侃这个望县知县之位便没有那么诱人了。
    但其人自家知道自家事,愉快的接受了这个任命,不敢有半点想法。
    其实,徐泽之所以调走孟侃,倒没那么多复杂的想法。
    酬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即墨、胶西两县平分胶即湾,位置非常重要,是他下步将要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以孟侃的能力治理此地,有些“小材大用”。
    “下官,下官以为,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秦孝公全力支持,对商鞅言听计从,再则,徒木立信让百姓信服,而且,变法持续时间长,使新法有足够的时间固化。”
    “赵宋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上,政争不断,朝令夕改;在下,吏治腐败,奸吏害民。”
    孟侃本就缺乏急智,还没想清楚被徐泽点名,脑子有些懵,边想边答,答完时,脑门已经全是汗。
    “嗯。”
    徐泽点点头,示意孟侃坐下,接着点道:“萧知县。”
    萧让几年前还是一个卖字为生的落魄书生,若是没有徐泽的简拔,其人最好的前途可能就是得某位贵人的赏识,做一门馆先生。
    短短五年时间,能成为一任知县,对他来说,既是知遇之恩,更是无形的压力和鞭策。
    为了做好本职,萧让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实务和学习上,原本的临字功底因为摸得少,反倒有些退步了。
    但其人毕竟是政史功底浅薄,一时也想不到更深的层次,只好结合孟侃的回答提出自己的反思。
    “下官实未考虑周全,仅有两点愚见。以熙丰变法论,神宗皇帝的决心至少不下秦孝公,只是国内情况更复杂而已;再则,秦汉之风不同当代,徒木立信的做法恐怕也不适用。”
    萧让的观点没错,讨论任何政策的得失必须结合当时的实际,不然就失去意义。
    战国之时的情况和当下完全不一样,孟侃将两件事割裂开来比较,本就有失公允。
    熙丰变法就是后世讲的“王安石变法”,但时人多不这样称呼。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次变法虽然最初由王安石提议并主导,可王安石真正主持变法的时间只有五年。
    神宗皇帝赵顼虽然秉持祖宗传下的异论相搅,一直没有彻底禁止扯后腿的旧党,但推行新法却不遗余力,即便王安石两次罢去相位的十余年时间里,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在历史上,还有一位决心更大的改革家——王莽。
    其人以皇帝身份亲自主持变法,时间也不短,而且一直变到亡国,决心更大。
    孟侃和萧让的回答,给了不少缓冲时间,众人基本有了自己的答案,皆踊跃发言。
    有人旁征博引,分析很有深度;
    有人就事论事,比起孟侃略强;
    还有些人话中有话,借机劝谏;
    徐泽都未置可否,还不断拓展话题,把讨论引向深入。
    众人也在社首的频频点头中,越讲越利索。
    一旁的朱提和另两名秘书则运笔不停,快速记下众人的发言。
    轮训既是统一思想,改进工作作风的必要步骤,还是徐泽深入了解下属官员思想和能力的有效手段。
    对军官,徐泽更注重命令和灌输,对文官,他则多倾听和引导。
    思想在碰撞中升华,上午便在讨论中一晃而过。
    一些人才想起登州叛乱之事,只是社首不提,他们也不敢乱议论。
    下午,徐泽上新课:《阶层流动——王朝的生命力》喜欢水浒新秩序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水浒新秩序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749/170360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749/1703608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