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水浒新秩序 > 第648章 清算辽臣

第648章 清算辽臣

推荐阅读:大博学者的二次元空之壁垒2最强雄狮封神之清平游记西门仙族名侦探世界的武者不灭武尊剑道第一仙反派就很无敌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西线,第一军基本稳定了涿州形势后,军正牛皋即率部进抵易州涞水县。
    大帐内,牛军正接见了辽知易州事州高凤派来的使者。
    “高知州遣小人来,是想请将军宽限两日。”
    啪!
    牛皋一掌重重地拍在案几上,怒视来使。
    “啥?高凤前日才派人找俺主动约降,今日就要变卦,是不是觉得俺好说话,专门消遣俺!”
    使者被牛皋的气势所摄,赶紧磕头求饶。
    “将军,将军息怒,实是紫荆岭的兵马还没有撤回,知州大人担心会留下首尾,让——”
    牛皋腾地站起,对帐外传令兵喝道:
    “传令,聚兵!”
    下完令,其人才转身对来使道:
    “你现在就赶回去,告诉高凤,真想投降就别跟俺耍花样,等俺大军抵达易县城下,就只收俘虏,不接受投降!”
    “是,小人这就回去!”
    易州的使者出营不多时,牛皋便点齐兵马,出了涞水县,向易州治所易县进军。
    当日申时,第一军将士进抵易县西北十里处,前出的斥候就见到了高凤率易州文武跪在了官道上。
    易州既下,南京道西线便全在同军掌控之中。
    随后,东线玉河渡大捷,北辽政权投降的情报也送到了第一军。
    留下少量兵马整训易州降军,牛皋率部继续西进,翻越太宁山、紫荆岭和五回岭,向西京道蔚州飞狐县进军。
    东线,燕京投降的次日,徐泽便命兵马四出,接收析津府周边州县和关隘、烽堡。
    朝廷已经投降,有降臣随军传旨,接收工作比较顺利。
    三日时间内,同军便相继接管了昌平县、潞县、怀柔县(顺州治所)、安次县、漷阴县、武清县、三河县等地,并控制了析津府进入西京奉圣州的关隘居庸关。
    仅有檀州守将质疑朝廷的旨意,坚持要见到前段时间经檀州北上联络金人的知枢密院事曹勇义,才肯奉旨献城。
    奉命接收檀州的张雷自不会满足其人的要求。
    不开城,就开炮!
    在同军猛烈的炮火下,守军半个时辰都没坚持到就发生了哗变,这个头铁的守将被自己的部将砍了脑袋。
    檀州请降,析津府北上中京道的通道也被打通。
    燕京城中,除了夜间继续执行宵禁以外,其他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复。
    徐泽没有再随军队征战,其人坐镇燕京,主要盯着三件事。
    其一,接管文书典籍,对照户籍资料,核查燕京军民;
    户籍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其前提是编户齐民。
    国家政权绕开宗族和部落,直接以户为单位来管理治下百姓,是谓“编户”。
    编户的同时,废除落后的部落、血缘贵族封建制度,让所有人都成为国君的直属臣民,是谓“齐民”。
    编户齐民再配合赋税政策,中央才能通过财政手段直接或间接干涉地方,从而实现国力的统一调度和使用。
    成熟稳定的政权治理国家,第一步必然是编制户籍。
    辽国全面承袭唐制,能维持偌大的国家两百年,自然也有户籍制度。
    但契丹族早期的社会结构比女直族还要更简单更落后,直接进入户籍制管理显然有些强人所难。
    所以,辽国的治民政策又融合了一些部族社会本身固有的某些制度,采取户籍和部族管理并行的制度。
    而在具体的户籍管理上,也非常混乱繁杂。
    按生产资料划分(并不全是),有正户、转户(相当于赵宋的客户);
    按民族成分划分,有国族、汉户、番户;
    按人身自由划分,有宫户、奴户、驱口和投下户等;
    其中,宫户、奴户、驱口都是奴籍(辽国很多奴籍人口),投下户身份要略低于正户,但还是自由民。
    这还不算,还有宗室、僧侣等“另籍”人员。
    以上制度本身就够复杂的了,而王朝末年,灾祸连年,流民四起,大户又趁机扩张隐瞒人口,导致辽国户籍管理更加混乱。
    尽管徐泽随军带来了大量的行政人才,但仅仅三天的时间还是太短,远不足以将燕京的户籍彻底盘查清楚。
    这段时间,只够大略理清燕京户籍现状,先恢复坊市里户为主要结构的户籍和治安管理,稳定燕京内外的正常社会秩序。
    其实,徐泽也不需要彻底搞清楚燕京户籍。
    他只需要从宏观上了解治下的人口和经济结构,然后再制定更契合燕京实际的社会改革步骤就行。
    强势的征服者不需要看被征服者的脸色,燕京百姓必须适应同舟社,而不是反过来同舟社适应燕京。
    其二,审查清算辽国食利群体。
    正常情况下,异族入侵导致的社稷覆亡,通常都会血洗原政权的皇族宗室。
    而在这之前的灭国战争中,又会有大批脖子硬的旧食利者在战争中被屠杀。
    并且大国的国都通常不会在边境线上,国都被攻破之前,新政权很少会征服其所有领土。
    战后,还需要大量的行政人才去治理这些地方。
    除了征服者自己的人才外,被征服者剩余的行政人才也会被大量保留使用。
    所以,正常情况下,异族征服者的需要接手旧政权的“负资产”并不多。
    但同舟社对辽国的征服非常特殊,显然不在“正常情况”之列。
    北辽政权只占有南京道一地,存在的时间也仅有短短的一个来月,是典型的短命小朝廷。
    可在耶律淳篡位之前,燕京就已经接收了辽国东京、上京、中京等地跑来的官员。
    而天祚帝仓惶西逃,又让一些捺钵随行官员留在了燕京。
    不仅如此,建福新政权建立后,耶律淳为了稳定人心,又大封群臣,提拔任用了一大批人。
    如此一来,北辽朝廷虽小,却是编制齐全,官僚充足得很。
    再加上享有特权的僧侣、勋贵等,食利者总数惊人。
    正是因为耶律淳让这些人看到了继续食利的希望,他们才会“坚定地”支持其人取代耶律延禧做皇帝。
    但同舟社进军太快,北辽举国动员的兵马在玉河渡输得干净彻底。
    除了战死的萧干和时立爱,以及被俘的萧干等人外,北辽朝廷其余文武官员和宗室贵族、后宫嫔妃等,一个都没有逃脱,尽皆被一网打尽。
    通过正面打击,一举击溃辽人的骄傲,认清同舟社是必须尊崇的强者这一目的已经达到,但通过战争涤荡旧食利者的目的却没有实现。
    辽国经历了从道宗皇帝后期就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混乱,人心早就散了。
    玉河渡一战失败后,满朝文武就毫无气节地直接投降了。
    显西门外,面对侵略者的羞辱,除了萧德妃这个弱女子,竟然没有一人敢于直面徐泽的拷问。
    这些人早就盼着强大而又仁慈同舟社接管燕京,以避免自己被野蛮金人掳走的悲惨命运,丝毫没有“不食周粟”“十万人投海殉国”之类的觉悟。
    同舟社毕竟不是蒙昧野蛮的蛮族政权,也不是毫无底蕴的造反者,被征服者都已经跪地求饶了,任凭徐泽喝骂羞辱都没人殉国。
    面对如此“温顺”的食利者,征服者要是还喊打喊杀,未免做得太不体面了。
    但正是这一庞大的食利群体拖垮了两百年国祚的大辽,新兴的同舟社政权自然不会再重复旧政权的故事。
    这些人再温顺,也逃脱不了被清算和剥夺特权的命运。
    但在具体实施上,徐泽自然不会做得那么粗糙。
    三日前,其人在显西门外借“大辽是如何灭亡”之问分化辽臣,就是第一步。
    当日时间太晚,来不及让辽臣一一发言,走了形式,选了几个“可用之人”后,徐泽便率军进了城。
    大部分降臣被单独隔离,徐泽要求他们各自写出书面的辽国灭亡原因分析。
    这些人写的材料,除了极少数经秘书室审核认为有价值外,绝大部分都是相互推诿责任的瞎扯皮,其中又有大部分人将矛盾指向了李处温。
    上屋抽梯卖主子的李元帅表错了决心,不仅没有得到征服者的赏识,还成了众辽臣宣泄国破之恨靶子。
    徐泽公务繁忙,稍微瞄了几眼这些人供述后,便命林完(朱提已经外放)将这些材料都送给李处温自己欣赏。
    得知众人这么恨自己,心忧小命不保的李处温彻底撕下了脸皮。
    其人不眠不休,写了厚达百页的“悔罪书”,一一列举其他人罪过,想要将所有人都拖下水。
    正事不行只会钻营的李处温又一次会错了意。
    徐泽虽然看不上这群烂泥扶不上墙的辽国臣子,但也没有兴趣砍掉所有人的脑袋。
    新旧政权交替之际,一些经手实务的辽臣必须暂时保留,要处理他们也得等到顺利移交完相关工作再说。
    而且,处理这些人也用不着李处温跳出来攀咬。
    同舟社虽是侵略者,却也是打着“替失国的天祚皇帝主持正义”之旗帜兵伐燕京的。
    谁不老实接受改造,谁就是罪臣,就送谁去见耶律延禧,何须脏了同舟社的手?
    不过,“罪大恶极”的李处温就不用交给天祚帝了。
    徐泽虽然不喜欢野蛮刑杀,但新旧之交,杀几个民愤极大的奸臣,却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喜欢水浒新秩序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水浒新秩序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749/170362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749/1703625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