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水浒新秩序 > 第739章 卷土重来之日

第739章 卷土重来之日

推荐阅读:太荒吞天诀裂天空骑全属性武道他比我懂宝可梦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时间进入到十二月份,同军围困太原府治所阳曲城已经快两个月了。
最初的一个多月还好,敌人进行了一次试探攻击,见防守严密讨不到好后,就果断留下少量人马继续围住阳曲,大部则撤离扫荡周边县城。
张孝纯、王禀战前就准备了相对比较充足的生活物资,在官府的统一调配下,军民面临的生存压力并不是太大。
趁着敌军没有攻城这段时间,王禀一直没有停止组织军民完善阳曲的城防体系建设,比起当初同军临城时,守军的防守手段又多了不少。
十几天前,一万多同军带着数千投降的宋军回到了这里。
这一次,敌军没有再放几炮就走人,而是开始了真正的攻城。
在李逵展现真要攻城的决心后,王禀才发现这些准备依然不足。
城墙上的绳障对付炮击确实有相当大的作用,但同军的强大并不需要依赖火炮的犀利而存在。
燕京府玉河渡一战,同军就已经用北辽小朝廷的灭亡证明了即便没有大炮的掩护,他们依然能够正面击败数倍顽强的敌人。
李逵采取的攻城战术很简单,就是放弃火炮掩护,直接发挥兵多甲利的优势莽攻。
莽攻并不是不动脑子一窝蜂的盲目进攻,而是基于攻守双方实力对比的清醒判断做出的一力降十会之策。
说白了,再坚固的城池再完善的城防体系,也需要有人来守。
能否守住城池,不仅需要防守方意志坚定,兵力足够,粮草不缺,装备精良且士气高涨等诸多条件。
还要受攻击方人数、装备、士气和将帅的作战决心等多种因素影响。
很明显,阳曲县本就不是什么坚城,城中原本只有甲胄不全的士卒三千人,临时征发的百姓倒是不少,却不是真的士兵,更没有相应的武器装备。
靠这些临时征发的百姓,能摇旗呐喊,能筑城堵缺口,甚至与士兵配合将攻上城墙的少量敌军赶下去,却无法应对其他的复杂情况。
李逵命工程营打造了一批带瞭望口的盾车,然后让铁甲兵推着盾车掩护弓弩手抵近城墙进行火力压制,并驱使新附军挖土填壕后。
守军占着城墙的高度和遮蔽优势,更便于射击,但缺乏弓弩,输出伤害非常有限。
同军却仗着兵多弓弩多的火力优势和盾车的掩护,分批昼夜不停地莽攻。
守军躲在城墙后不露头,就只能眼睁睁地等着同军填平城壕。
若露头与同军对射,就变了拼消耗。
双方各自付出数百人的伤亡后(同军一方主要是填壕的新附军),守军兵卒不足,士气低下的问题便开始显露。
敢与敌人对射拼消耗的宋军士卒越来越少,而同军的弓弩手则更加大胆,站得更近,射得更准,甚至还有人放弃盾车的掩护直接射击。
由此,同军弓弩手对城上守军的压制效果更明显。
四日后,同军填完大部分壕沟,开始利用巢车配合唧筒,以猛火油烧毁城墙上的绳障和滚木、撞车、叉杆、夜叉擂等木质守城器械,守军的日子便更加难熬。
此战中,李逵还命令士兵们以手雷清除贴在城墙边准备反击的宋军。
其实,这种以陶罐为壳的新式武器的威力远不如后世的手雷,很难对躲在低矮土城墙后的无甲守军造成致命伤害。
但手雷爆炸造成的巨大声势,以及陶罐中的大量预置铁片因爆炸而到处溅射的恐怖效果,却极大的打击本就很低的宋军士气。
幸好王禀提前组织军民在土城墙后构筑了重城,就算土城墙失守,守军也能退到重城上继续防守。
但随着攻城战的时间延续,宋军越来越被同军压着打,伤亡与日俱增,士气越来越低,城中各种悲观情绪逐渐弥漫,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守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王禀只能加大巡城力度,遇到危机就冲在第一线,竭尽全力以自身行动鼓舞民心士气。
不过,其人很清楚,同军并没有尽全力,大炮没有再响,也没有尝试爆破城墙。
只要同军愿意,组织一次强攻,最多付出百余人的伤亡,就能顺利攻破阳曲。
他们却偏偏不这么做,即便打得守军不敢露头,同军也没有派兵登城,始终以压制打击守军的有生力量为主。
王禀越来越觉得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阳曲城的防守战就像一个笑话。
同军只要想进攻,这天下就没有他们攻不下的城池。
敌人之前故意放着阳曲城不打,任由城中信使四出,原因只有一个——吸引朝廷和河东各地的援军到来再一锅端。
而同军扫平周边城池后又返回阳曲并连续攻城,持续消耗城中有生力量,只能说明他们的计划已经奏效!
敌人的目的很明显:即将进行大战中,阳曲城守军不允许出城半步。
现在,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
就算王禀不顾伤亡,强行带领城中剩余兵卒冒险出城,以己方的兵力和士气,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不够对方塞牙缝。
就在王禀犹豫要不要向张孝纯说出自己的猜测时,留在城上警戒的兵卒却跑来汇报了一个重大消息:同军开始撤退了。
张孝纯和王禀二人匆匆跑到城墙上观察。
晨曦下,远处的同军确实已经拔营,并开始有序向东南榆次县方向转移。
当然,敌人并没有全部撤走。
和上次一样,他们依然留下了东、南两座一大一小的营寨。
唯一的区别就是经过这么久的加固,敌人的营寨由土木结构变成了砖石为主,更加牢固了。
经过十几天高强度的守城战,历经生死的剩余兵卒看着撤走的敌人,明知道自己总算死里脱生,却尽皆木然,没有一人欢呼。
因为,他们知道等敌人卷土重来之日,就是阳曲城破之时。
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张孝纯也不是不懂打仗的单纯文官了。
其人扭过头,看着身旁苍老了不少的王禀。
“朝廷的援军来了?”
“回相公,应该是来了。”
“该结束了。”
王禀心中苦涩,却无言以对,只是在心中默念了一句。
“早就结束了。”
    喜欢水浒新秩序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水浒新秩序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749/227727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749/2277279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