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992章 所谓创新

第992章 所谓创新

推荐阅读:混沌天帝诀天道天骄我真的是反派啊裂天空骑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霸天武魂寒门宰相寒门崛起最强末世进化乱世书

    其实李天先前也隐约的感受到了,天工院此时已经陷入了短暂的瓶颈期。
    看似一切都在顺畅无比的发展。
    但实质上依然在吃李天给出的技术参考的老本。
    他们始终没办法,从李天给他们划下的范围之内,脱离出去,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创新技术。
    即便是李天给他们提出了,新技术的参考,在没有具体的实物作为参照,他们还是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这就好比,一个刚上了小学,对一切还很懵懂的学生,每天只会跟着老师教的东西,一点点的学习,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思维基本是定型的。
    还没有做好,自学,自己思考的准备。
    但这也不能怪他们。
    他们毕竟不像李天一样,对今后几百年的科技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知道这个技术该朝什么方向革新,朝什么方向改进。
    再加上他们没有李天这样经过系统的学习过,最基本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科学学科。
    即便是天工院最出色的人才,考中过进士的周镇等人,也不过是在经史子集上面的功力非常深厚。
    对技术类,工程类的学科,研究的也算不上多么的透彻。
    他这个一把手,都是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可能连书都没怎么读过,所有手艺全都靠,口口相传,或者自己一点点摸索的工匠们了。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基础知识,他们就没办法开拓自己的视野,没办法预见将来的发展方向。
    有句老话说的非常对,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想要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无疑是最艰辛的。
    未来的华夏之所以能在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一跃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堪称世界工厂。
    这其中固然有老一辈人的不懈努力,但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参照可以参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对于他们基础很差的这个问题,李天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
    然而这个问题是给没办法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他才这么着急,让他们先将工典给搞出来。
    并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自己对基础自然科学理解,整理了起来,帮助他们对工典进行一定的完善可拓展。
    可以说,只要工典编撰完成,并且让所有的天工院的科研人员吃透的话,绝对可以让他们的自研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一个极大的阶段。
    李天可是非常的重视,这部巨著的编撰工作的。
    经常会找负责编撰的人员,进行彻夜的讨论,他们凡是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会去找李天求教。
    而李天也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给他们解释。
    但他一个人能做的事情还是很有限的,毕竟不管他解释的如何详细。
    也难免会出现错漏的时候。
    如果是放在后世,一个知识点错了,被人发现自然会有人给他指出来,可现如今,即便他错了,也是没人能分辨的出来的。
    而这些错谬,在将来真正用到的时候,很可能会引起极大的麻烦。
    所以,李天在给他们解释某些知识的时候,是小心再小心,生怕什么地方出现重大的错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可以说,不仅编撰人员听到的很很困难,就连李天也是累的不轻。
    可他又不得不这样做。
    毕竟,这个时代,只有他一个人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和知识储备,而这也正是,大明将来能用极快的速度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
    周镇等人,没办法想到李天这么深远的地方,他们其实一直以来都感觉非常的良好,甚至已经开始有些沾沾自喜了。
    他们骄傲自豪,李天并不反对,但是自满他就不得不管了。
    于是在会议的一开始,李天就十分严肃的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段时间,天工院的进步,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朕也为你们感到自豪。
    但有一点,你们可能已经不记得,朕今天要再一次的提醒你们。”
    “朕交给你们的各种东西,其实你们在古籍中都能找到,类似甚至更加完善的记录。
    这些知识,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我们的祖辈先人,钻研出来了。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时间都过去这么久远了,那些本应该大放异彩的东西,却又悄无声息的泯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呢。”
    “或许是因为敝扫自珍,有或许是不合时宜,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那就是不重视,不理解,不明白。
    不仅创造那些技术的人是这样,就连当权者,也都不怎么在乎。”
    “我们现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其实都算的上是在拾人牙慧,在先贤的创造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内,就创造出了,价值百万甚至千万的价值。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
    如果有一天,前辈们的精华,被我们利用完了,我们已经没办法再从他们的技艺中攫取新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一开始,天工院的众人,还是兴高采烈的,毕竟李天说的话,基本都是在夸赞他们的。
    但这最后一句话,却是让他们慢慢的沉默了下来。
    尤其是周镇等几个天工院的主要负责人。
    一般的工匠可能不太理解这句话的重要性,可他们却是非常明白的。
    技术这种东西,只有不断的更新迭代,才能牢牢的把握住竞争的优势。
    他们既然能从古籍中找到这些有价值的发明创造。
    那么其他人也有可能复制出来。
    就拿目前,最赚钱的肥皂来说吧。
    他的制造工艺总结起来,并不算很负责。
    但凡是一个干了半年以上,接触过所有制造流程的人,只要心思细腻一点,基本上都能这门技术复制出来。
    香皂这东西,这么暴力,每天想要刺探生产工艺的人不计其数。
    即便他们再怎么严防死守,或许用不了一年半载,就会有人弄明白其中的原理,然后进行复制。喜欢我在明朝当皇帝请大家收藏:(663d.com)我在明朝当皇帝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3396/108721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3396/108721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