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151.暖谷

推荐阅读: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巨门卷百炼飞升录红色莫斯科九龙归一诀轮回乐园:遍地是马甲我的谍战岁月邪王嗜宠:鬼医狂妃绝色毒医王妃武神主宰

    柴文道可算知道自己侄儿的急性子哪里来的了,是跟他嫂娘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柴伐北这边兴致勃勃地磨铁锹、?头、镰刀,他嫂娘那边精神百倍地翻着药书,说是要找些容易种植的药材,最好还是能当菜吃的。
    那?头和镰刀就是她拿给柴伐北磨的,说是三月三出去的时候挖野菜用。
    就知道自家人不可能像别人家一样,过些正常人的日子。别人家出门踏青是看花看草,自己家出门踏青是挖菜杀人,呃,不对,挖菜挖草。
    离三月三还有四五天呢,这就早早地预备起来了。柴文道无奈地看着兴奋的嫂娘和侄儿忙碌,嫂娘把书翻得飞快,都快赶上侄儿磨刀的速度了。算了,还是他来吧,一看就知道这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了。
    高媛也很无奈啊,柴文道给她的这本药书上面居然没有图画,全靠文字描述,偏偏中药材的名字,就连简体字她都有些不认识,更何况繁体字了,她又不是学中医的。
    柴文道说要给她找,正中下怀啊有木有?
    高媛就高高兴兴地把书递给了柴文道,不是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吗?充分证明很多读书人或多或少都是懂些药理的嘛!
    柴文道还真略懂一些,慢条斯理地翻着书,捡着晋中常见的野菜翻药效,比高媛可有效率多了。
    高媛也没闲着,继续想法子给一吃肉就上火的槐花补充营养去了。
    柴文道叔侄俩听着她耐心十足地给槐花列食谱;羊肉是不能吃的,鸡蛋是必须吃的,嗯,一天还得吃两个。猪肉最好也别吃了,不过咱们可以吃鱼。啊,对了,鱼!
    叔侄俩互相使着眼色。
    就知道她又犯心软的老毛病了,谁家下人吃个饭都让主人家这么操心的?
    好在这小丫头片子很是感恩,做事勤快得很,也知道维护主人家。
    你说上辈子是不是就因为她这样,所以才弄了那么多忠心耿耿的下属的?
    我觉得是,算了,随她去吧。
    不随她去还能怎样?没听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大不了咱们多长几个心眼就是了。
    你的心眼已经太多了,别再长了。
    你的心眼儿也不少。
    好了,磨你的剪子!
    哪来的剪子?咦?
    “娘,磨剪子干什么?”柴伐北问,这怎么又给他派了个活儿啊?
    高媛理直气壮地道:“收拾鱼,反正你也是要磨刀,顺便磨了吧,啊?乖,娘给你做小鱼干吃。”
    柴伐北只好乖乖地先给她磨剪子。
    柴文道叹气:“嫂娘,鱼市在马场街呢,就是现去买怕也来不及了。”您可千万别从您那地方弄啊,不好交代。
    高媛:啊?忘了这回事儿了。那伐北啊,你还是别磨剪子了吧?接着磨镰刀就好了。
    柴伐北:我都磨了一半儿了,算了,我还是接着磨完吧。
    柴文道眼睛一亮:“对了,暖坡谷有条小山溪,里头有鱼也说不定。”
    “溪水浅,那咱们准备个兜网就成。”高媛想了想,杂货铺没准儿就有卖的。
    槐花乐呵呵地跑腿儿去了,要去捞鱼啊,真好。
    菜果香准备去踏青的动静太大,又是检查马车又是准备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各种各样的东西,一副举家出游的模样。
    柴伐北甚至还直接写了张字帖在外面墙上,声明三月三本店不营业,要买东西的请提前。
    这样一来,别说来买菜的客人们了,就连邻居们都知道这一家子三月三要出去玩儿的事情了,面摊儿周还特地在三月初二那天,多要了一倍的蒜苗,为明天的生意做准备。
    到了三月三一大早,正逢春风和煦的大晴天,菜果香从上到下一共五口,带着大包小包上了车。张槐根为了这次出游,特地学了如何赶车。那驽马本来是不给他面子的,不过高媛在旁边陪着,又加上有根胡萝卜在前头吊着,倒也勉强接受了张槐根的驭使。
    于是,张槐根就这么举着一根长长的钓竿赶起了车,钓竿上垂下来一根红中透紫的胡萝卜来,那秧子还是绿的。胡萝卜在驽马的眼前晃晃悠悠,驽马不屑地看了一眼,本着不跟赶车的傻子一般见识的原则,赏脸迈开了步子。
    槐花也不进车厢,笑嘻嘻地坐在另外一边车辕上,看着那根胡萝卜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偏偏就是晃不到驽马嘴里,觉得好玩儿极了。
    高媛不放心,时不时打开帘子看看,见那驽马仿佛识途一般,踢踏踢踏地走得挺欢,张槐根倒成了个摆设。
    高媛便笑道:“还以为搬了家,这马就不认识路了呢,没想到倒真应了老马识途一说。”
    柴文道感叹道:“想想这两年嫂娘往青山的路走了多次,也怪不得这马认识路。”
    柴伐北不说话,只管捏着手里的飞镖冲着车窗外比划。
    一粒寒光入眼,高媛这才注意到他把飞镖带了出来,不由问道:“你把飞镖带出来做什么啊?这是在屋里玩儿的。”
    柴伐北:“老在屋里玩儿多没意思啊,那木板子又不动,我出去扎柳条去。”
    “没人的地方才能玩儿,别扎到人。”高媛随口嘱咐了一句。
    柴伐北:“那是自然。”
    柴文道腹诽:嫂娘,他就是出去扎人的。
    上辈子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刀头见血的日子不是白熬的,只不过几天功夫,柴伐北的飞镖功夫又长进了不少,想扎哪儿就扎哪儿,力道极大,入木三分。
    高媛起了个话头:“也不知道暖坡谷那里有没有野鸡野兔什么的,你们俩倒是可以练练箭。”
    柴文道提醒道:“咱们今天可没带弓箭出来。”
    高媛一愣,又忘了。改变原有的习惯太不容易了。
    再不容易也得改,高媛拍拍自己的额头:“瞧我这记性,文道你记着常提醒我一些。”
    柴伐北冲着高媛晃晃自己腰上的一个鼓鼓囊囊的大荷包:“没事儿,娘,我带着好些飞镖呢。”
    高媛一共打了九支飞镖,一家三口一人三支,偶尔会来个比赛。第一名永远是柴伐北的,她和柴文道争的是第二名,有时候两个人也会合起伙来跟柴伐北比,可惜两个人的分数加起来,也是输多赢少。
    柴伐北觉得这东西不错,确定好计划后又让铁匠铺给原样打了三十支,自己在家磨锋利了,今天全都带出来了。
    他决定把飞镖当暗器练,这东西比弓箭好携带多了。
    一家子说着闲话,加入到了出城的队伍里。正是出门踏青的时候,各个城门处都挤满了出城的马车驴车轿子行人,高媛难得地体会了一把堵车的感觉。
    出了西城门,速度就快了起来。驽马虽然原本资质不好,可这几年被高媛养得膘肥体壮,拉着几个人毫不费力,甚至还小跑了起来,一解在城门处堵着的闷气。
    一直跑到青山脚下,游人也不见少,等拐到去往暖坡谷的小路上时,才清净了许多,不过仍能见到三三两两的行人,有拎着食盒的,也有挑着担子的,还有背着包袱的,都是去踏青的。
    高媛把门帘窗帘都卷了起来看风景,见这么多游人还觉得奇怪:“不是说暖坡谷的路不好走吗?怎么还这么多人啊?”
    柴伐北道:“这一段还行,再往里走就不成了。这些人可能也是跟咱们一样,过来碰碰运气的。”
    再往里走一段,路就明显地不好走了起来,马车颠簸得厉害,槐花的小脸都白了。
    高媛见她死命抓住自己胸口,急忙让张槐根停车,马车刚停下来,槐花就跳下车,趴到路边大吐特吐。
    “这是晕车了,喝口水漱漱口。”高媛笑道,“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你这孩子会晕车。”
    槐花吐得晕晕沉沉的,等许久才缓过来,带着哭音道:“在城里的时候还好好的呢。”
    高媛拍拍她的后背:“城里路平好走,这山路太颠簸。看来你这晕车也不是很厉害的,最厉害的就连平路也走不了的。”
    柴文道脸上露着意味不明的笑,柴伐北也同样如此。
    二人:大好机会,槐花好样的!
    马车槐花是坚决不敢再坐的了,可路还远着,一家子都等着她慢慢走也不可能。张槐根还是很有分寸的,主人家再和善,自己兄妹也是当下人的,不能乱了规矩。
    他便提出来自己留下陪着槐花慢慢地走,让主人们先去。
    高媛还怕槐花不高兴,给她留了个菜篮子,外加镰刀和兜网,说是遇到山溪了也不必非得往前找他们,他们自己玩儿就成。
    柴伐北附和:“就是,反正进谷的路就这么一条,我们自然是原路返回的,丢不了你们。”
    高媛又从车里拿出几个烧饼、一壶水和两个苹果来放到篮子里,拍拍手笑道:“成啦,这下连吃的都有啦!”
    张槐根兄妹俩便这样留在了后头,见主人家赶着车走远了,张槐根对妹妹告诫道:“主人家对咱们这么好,槐花,你可要更勤快些才是。”
    槐花重重点头:“嗯,我要努力长,干更多活儿!”
    “还要有眼力见儿。”张槐根补充,看看妹妹懵懂的眼神,算了,她还小呢,慢慢教就是。
    高媛赶车继续前行,眼见得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到最后就是到了一片开阔地,有两三辆马车停在此处,还有几个明显是车夫的人正围在一起聊天。
    “咱们要不要也把马车停在这儿?是不是前头过不去了啊?”高媛是头一次来,问其余两人的意见。
    柴伐北想想:“我记得前面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停车,要不咱们再往前走走?”
    高媛便继续赶车前行,倒是那几个车夫喊了起来。
    “莫往前走啦!”
    “前头的路被石头堵死了。”
    “就是,我们家车就是又赶出来的,可麻烦了。”
    高媛犹豫了一下,柴文道瞥了那几个车夫一眼,对高媛道:“嫂娘不必理他们,咱们继续往前走就是。”
    高媛就冲着人家道了声谢,却不下车,直接赶车继续前行。
    那几个车夫见她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不觉愣了愣,互相看了看,这个,怎么办?
    有一个就担心地问出来:“这家人怎么不听劝啊?”
    有一辆马车里就冷冷地传出一道声音来:“你们走吧。”
    一个荷包扔了出来,掉到地上发出一声闷响,几个车夫互相对视一眼,有一个人迅速地把荷包捞起,几个人一句话也不再多说,急匆匆地赶着车走了,只留下半新不旧的一辆车留在当地。
    等那些马车的动静没有了,马车里才下来一个男子。环顾四周之后,将那马车弃之当地,自己迈着大步往谷里走去了。
    高媛一家自然不知道后面的动静,她只是觉得奇怪,这路也没见多难走啊,那几个人怎么说走不了呢?难道是前面的路堵死了?
    柴伐北却突然道:“娘,您把弓箭给我吧。”
    高媛疑惑极了,但还是把柴伐北最常用的那套弓箭从空间里拿出来给了他。
    柴伐北接过来,直接坐在车厢里,拉开了弓,隔着车窗对着山坡上某处射出一枝箭去。
    高媛还以为他发现了猎物,兴冲冲地把车停下来,见那箭矢如流星一般,直接扎到半山坡一株树下,一声短促的叫声传来,把她吓了一跳。
    “伐北,你射着人了?!”这声音听起来怎么跟人的叫声似的?
    柴伐北懊恼地一拍脑袋,忘记让娘躲进去了。
    柴文道睁眼说瞎话:“嫂娘听错了,人怎么会跑到那地方去?”
    高媛看了看那灌木丛生的半山坡,柴文道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哈?
    柴伐北立刻道:“娘要是不放心,我过去看看就是。”
    “你怎么上去啊?这山坡可不好爬,这么多酸枣树,多扎人啊。”高媛不同意,这回不怀疑了。就是,这时候的酸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这是谁这么想不开放着好好的路不走,专门去挨扎去?肯定不是人。
    想想刚才的声音,明明是射中了的。
    “也不知道你射中了什么?咱那箭还要不?”高媛抬头看着半山坡,这么半天了,也没见东西滚下来,肯定是被石头树木什么的卡住了。
    “得要,那箭可是鞑子的样式,若是让人看到了,是个大麻烦。”柴文道回答,“那边有条上山的小路,嫂娘您把车赶到那里,我和伐北一起去!”
    高媛一边赶车一边后悔:“就是,忘了这件事儿了。早知道就给你拿在铺子里买的那一副了。”
    只是铺子里买的弓箭是卖给老百姓打猎用的,鞑子的弓箭可是军队里用的。柴伐北小时候练习的时候力气小,用的是铺子里买的。后来却是嫌弃民用的射程近,早就换成鞑子的弓箭了。
    高媛把车往前赶了不久,果然见到一条蜿蜒曲折的上山路,马车自然是上不去的了,只好自己在下面等着。柴文道说山路怕不好走,还跟她要了一根长枪当拐棍。当年在北关的时候,这俩搜集了不少兵器,不管是大夏的还是鞑子的,都是军中所用的兵器,不好拿出来用。他们俩也不说该怎么处置,一直都堆放在她的空间里。若不是如今她的空间足够大,还真的嫌这些东西占地方。
    那长枪不愧是大夏军中所出,这都好几年了,也没见枪头生锈。不像鞑子的弓箭,柴伐北只要去书院不用弓箭了,就把弓弦卸下来,说是这样弓才能用得久。那么宝贝自己用的弓箭,却从来不放在外面,说是外面太潮,怕弓发霉,真难伺候。可是昨天晚上,他却把弓箭要了去,把弓弦又给装上了。
    高媛强迫自己信马由缰地胡思乱想,只将关注点放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上。这俩人小时候还知道收敛一二,在外人面前也装得格外谦逊多礼,只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在她面前是越发地肆无忌惮了。
    这明摆着就是有事儿不告诉她,还知道她拿他们没办法。喜欢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农妇篇请大家收藏:(663d.com)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农妇篇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3675/99925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3675/99925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