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1490汤 > 第117章 原由

第117章 原由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彰德府,宋时称相洲,唐称归于河北道,三国两晋称邺城,老曹家的老窝,秦时称安阳,再远商为殷,而夏称西河!自从前年夏秋之交后,彰德府的人们就发现本地忽然来了许多陌生的人们,有商人,有学者,有穿着体面的管事的!到了的地头,一不卖书,二不做画,直接跑到各个村落里,田地间,树头下张头探脑的向老人们寻问各种骨头,到有几个老者,没明白为什么,把自家吃掉的猪骨头拿了出来,结果让那帮人一气之下打了个半死,才知道要的是刻了字的东西!细问之下,才知道那东西叫什么‘甲骨文’听说老值钱了!那不就是咱老百姓喝药时研的龙骨沫吗!什么时候也精贵起来了!
    于是从那以后这甲骨如同翻了筋斗,那价格也是一天一个行情,田间,地头,人们突然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家的土地给翻翻!看看是否有那宝贝!几月下来到是有人挖了上千各色甲骨,个个发了笔小财,结果引得彰府内上下人等,都从府中跑到乡下田间,把个上好的水田和山地挖到到处是坑,以至于彰德府内大白天跟鬼域差不多,一个人也没有!真真达到了路无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情象!
    到了冬季,忽有圣旨下来,禁止私人在乱挖田地,由礼部派员来彰德督导,彰德府上下这才一片肃然,礼部随后以五万两现银买下了,恒河南北二地近四五个村庄,然后招募民工,开始有计划的挖掘,不出二月,便发现一大型古墓,不仅先后出土近万甲骨,而且还出土大量青铜宝鼎和玉器,最大一尊高约133历米,重达880多公斤,后经李东阳,刘健,谢迁等人认证,命名为‘司母戊大方鼎,’一时之间,四方名士纷纷踏来,到让小小彰德府多了点文人的雅趣,
    正德大喜下旨加奖有功之臣,到了这时候众人才知道,原来是东海郡王请的旨意,自称找到殷墟之所在,愿自费十万两白银,以护国家之瑰宝,李东阳大为感动,才有此行,南北之人纷纷赞赏,至于那什么大美蛮夷到是没人再说了,更多提及多以宋之遗民,或东海之遗珠来称谓。自于东海郡王,世人也多以知秋先生称之。
    ‘啪!’一张大手把岳川送过来的报告重重的放在桌子上,被称为知秋老先生的毛知秋高兴的坐在营盘市的办公室里,“这下可好了,能被这帮子主流书呆们认可,对以后的工作可就真的能事半功倍了,这钱花得一点也不冤枉!”
    自强点了点头“文化部那边提意,增加那边的教育支出,扩大影响!我已经给岳川批了条,每年二万块的助学资金,用于在南方办学,争取未来四年在广州,福建,江苏和山东各办一所,也不用我们直接出面,可以采用代理人方法打着牌子去资助学子!”
    “这样更好,当年老美在旧中国的时候就是这么办的,虽然步子慢,可长期来看,影响更大啊!多少人被他们带到沟里去了!”
    吕清新翻着报告,然后指着一处问道“这二十一号怎么回事!”
    “月湖那边人传来的消息,二十一号二个月前并没来月湖交易,被人派到江西去了,由于没有了铜牌,月湖那边没有同来人发生任何交易!岳川担心我们派过去的人被人用完了就扔了,认为家里最好作长期的打算!所以来信介绍一下情况!”
    “看来布的子,想起作用还得等上一年半截啊!二十一号的职位是不是太低了,我不记得六月接到的线报,那边可以买官吗?”吕清新放下报告有些遗憾的说道
    自强点了点头“正德玩得花样东西太多了,钱不够用!让刘瑾想办法,可那位胆子更大,拿钱买官,不过大部分都是虚职,就是得个指挥使又怎么样!没权啊!而且跟刘瑾一沾边,怕二年后倒了,有麻烦!”
    “一年就一年吧!安全第一!老万和小安的二个新船坞也刚建好,正好等到明年大量造出六百吨的商船正好运人!”老毛到没在意,然后从口袋里拿出张通知来,递给了二位,吕清新拿过来一看,苦笑道“老毛!你这准备做什么!”
    “没办法!想请大伙帮忙,能写着自己专业的东西就帮我写点,穿越过来的一百一十九名大学生,我都发了邀请信,虽然我还存了点稿子,可脑子里的货真的不多了,跟这帮人谈古文,作弊都伤脑袋,现在只能学网络上歪歪楼,看看其他方面!比如上回让老吕帮着写得那篇论标点符号,就很好!”
    自强哈哈大笑了起来,站起身拍了拍吕监的胳膊“看来没我什么事了,我就是个建筑老板,书早还老师了,就不陪你们了!”然后头也不回,转身就跑了。
    老毛又看了看老吕,吕清新叹了口气“那个会计学,你要不?我就只会点这了,古文咱都不懂啊!”
    老毛咬咬牙“行!你先写着,反正要歪楼,他们尽写些我看着头晕的东西,翻译都翻译半天!老子也让他们头晕一下!”
    四五艘破破乱乱的平底沙船,正慢悠悠的航行在宽阔的鄱阳湖水道上。湖上波浪起伏,放眼一望无边无际,这时候的鄱阳湖还没有大规模的围湖造地,比现代大上了二倍不止,又行了半日,抬头向西远望,云雾缭绕之处忽然有一个椭圆形大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船上众人大喊了起来,二合和老孟从船舱里走了出来,老孟指着前方的大山“那就是庐山,大小山峰九十余座,沟多,涧多,溪水也多,因为山势奇,险!所以贼多匪也多,俺们还是离远点,再向南就到余干县了!最近听说那儿有点乱,大伙还是小心点!”
    二合点了点头,三天之前忽然传了将令,让自己往江西送粮,二合便领着手下押着这几艘粮船出来了,这一路之上老孟看着二合只是咳声叹气,二合心里明白,也没多说,只是沿江看着风景,这庐山,以前自己还没来过,只是听别人说过一二,现在看看到也俊美!
    庐山记得又叫匡山,当地有‘匡山奇秀甲天下‘之说,自个儿最早了解也是小学读了李白那首“望庐山瀑布’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长大了知道这儿外国人的别墅多,老蒋住过,***也来过,避暑胜地,别的到也没了解,没想到穿越了到还能来上一回,不过却不是旅游,而是来送粮的。
    船只过了鄱阳湖转头向东!先到了鄱阳的码头,只见府城城门紧闭,几千流民远远得被堵在外边,也不见粥棚和帐篷,远远的东一块西一块坐满了人,一个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大人小孩哭声震天。城头之上衙役,官兵拿刀带枪,只是不停用手的指指点点着底下的难民!大声的说笑着,全然不像要赈济的样子!
    二合却不敢马虎!谁让他拉得都是粮食呢!让手下穿上各自的皮甲,四下警戒后,才放心让老孟上岸打听消息,自个则命人把船停在靠近城门的地方,也不落帆,耐心的等着,就看见那湖中不远处飘着几具已经发白的尸体,心下更是着急了,连忙吩咐下去,兵丁们喝水全部都烧开,如有违反!军法处置!
    “怎么这个样子了,府城也没人管呢!”二合没来前也解过一二,只当那已经是下限了,没想到今天又看见了一帮更惨的人
    一边李二魁脸色木然的说道“官府?官府算是管不过来,当年要是有人早点管,我那弟弟也不会让人吃了!”这李二魁是从西北跑过来!阴差阳错,才当了个小卒!平时木讷不好说话,二合一直想不明白一个西北大汉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今天才算真正的听了点情况,正想仔细问问,就看见老孟领着城中四十多岁书办过来了,二合笑着递过一角银子,然后问道“这位大哥,不知道贵府发生了什么事!这门外怎么这么多流民啊!“
    那书办接过银子,颠了颠,面带怒色“妈的!还能怎么的,还不是让余干的知县大老爷害的!本就是灾年,还在那儿刮地皮!那姚源贼前时段连犯本府的余干,乐安,安仁,贵溪等地,乡下人都在往城里跑!府台大人又不敢放行,所以都挤到城外了。你们来了正好,这批粮正好救急!”
    “那余干的县老爷就不怕人再反了或从了反贼?”
    “他!靠上了大太监刘瑾,他怕什么!来的这几年,只知道拼命捞钱,咱们江西这几年也不知道碰上了什么灾星,先是南昌和本府出了二个抢人财物,无法无天的王爷!接着又来了个,,,,,算了!不说了!”
    那书吏把话一停,又说道“听说江西副使吴一贯大人已经从福建调来了窖民和各地的民壮,这儿应该乱不了几天!不过你们也别在这儿多呆了!早点回去才是正事!”
    二合点头谢过,转头把老孟请到一边,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余干的知县叫潘泰,前年搭上了大太监刘瑾才到这儿做了这一任知县,当然钱肯定花的不少,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回本,正赶上余干大旱,他要是指甲浅点还好,可惜这位深怕回本慢了,所以就有了官逼民返的老桥段。本地万春乡一个叫王浩八的人为人侠义,身材魁悟,结果躺在那儿中枪,成了粮长,大明刚建国那会儿能当个粮长还能吃点喝点,可现在是正德朝啊!已经开国一百多年了,老例早就变了样,再加上大旱之年当粮长,那真是老寿星上吊----找死啊!百姓没粮,没事,粮长顶着啊!顶不住,卖房子卖地,抓粮长!
    王浩八一想,底下都是乡里乡亲的,收!心里下不了手,不收!又过不了关,横竖都是个死,便和附近的余乾七,朱恒一还有一个土匪叫汪澄二的一起反了,后又抓了个算命的杨瑛,在他的规劝下带着乡人上了姚源,结果引得四乡百姓纷纷上山,不过二月,人口过万,四下征伐,底下的照不住了,朝廷才命江西副使吴一贯平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地年前大旱,缺粮,所以才有了让安庆派漕船前来送粮。二合他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求推荐)喜欢1490汤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1490汤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3703/26286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3703/262868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