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轻の小说 > 十二国记 > 十二国记番外 丕绪之鸟 第二章

十二国记番外 丕绪之鸟 第二章

推荐阅读: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太古神尊裂天空骑绝色毒医王妃邪王嗜宠:鬼医狂妃叩问仙道我在凡人科学修仙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转自十二国记吧翻译:那声音来自天际第二章射鸟氏怒气冲冲地离开堂屋,等他远去的脚步声消失后,丕绪也就告辞离去。顶着下官不解的视线出了屋,只见夏日的太阳已经西斜。丕绪并不立即回自己的府署,而是沿着横贯“治朝”的东西大道辗转向西。治朝大体上坐北朝南,中间最靠里边的地方矗立着巨大的门,仿佛将山的斜面削去一块似的。那是“路门”,是通往云之上——天上的燕朝的唯一枢纽。只有少数的人才有资格通过路门踏足天上。他们都是受命于王宫的国官。虽说治朝与尧天之间的距离可比天地之间的距离,但两地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们都与天上的世界分离开来。丕绪向路门投去一瞥,朝着冬官府的方向继续西行。整个冬官府围绕中央府第而建,很多大小工舍散布四周。丕绪从纵横错落的工舍间穿行而过。这本是走惯了的路,只是近来有点疏远了。从高墙后面飘出来的声音和气息真是令人怀念。槌子的声音、炼铁的气味,丕绪逐一辨认着,走进了道路尽头的大门。工舍准确地说是属于冬官府的府署,作为每个工舍中心的“匠舍”基本上由四合院的四个屋子构成。其他的房屋连接着匠舍铺展开去,规模渐大,就形成各种工舍。所以一般来说,工舍要比起匠舍大得多。冬官府的府署通常称为工舍,但丕绪所访问的地方只能叫做匠舍,而且该匠舍缺少了西面的堂屋。院子的西面乃是断崖,前方两座山峰相对而立,形成峡谷。灰白色的山峰隔断了左右视线,墙壁似的将两面隔绝。两峰之间,可见夕阳掩映的天空。其下方则是云雾缭绕的远山,触摸着淡蓝色天际的山棱处,太阳正缓缓下沉。再往下看,以前可以看见尧天的街道,现在却被茂盛的树林掩盖住了。因为院子足下的斜坡上,生长着许多梨树。那正是萧兰栽培出来的梨树。当初她一边说着不愿看到下界,一边不知疲倦地从院中扔下梨的果实。幸运的果实扎下根来,长成参天大树,结出梨果。梨果落下后又形成新的梨树,这样不断增加,终于将谷底的斜坡全部覆盖。春天它们会开出洁白的花朵,纯白色的梨云开满山谷,实在是美丽的光景。丕绪又想起了眯起眼睛遥望美景的萧兰的身影。依稀是射鸟氏露台上的鸟儿的样子。尽管两者明明没有一点相似。沉思间,背后传来了惊讶的声音。“丕绪先生——”自北面堂屋出现的年轻小伙,正笑着朝这边奔来。“丕绪先生,好久不见。”“长久未通音信了,你还好吗?”嗯,点着头的小伙子就是匠舍的主人。是专门制作陶鹊的工匠,叫做罗人的长官。罗人在其下属的工舍中拥有数十人的“工手”。工手们的长官称为师傅,罗人府的师傅就是罗人。他举止温雅,特别擅长细致工艺。他的名字叫做青江。“请吧——请进屋来。”青江几乎要出手拉着丕绪,他如今泫然欲泣。事实上丕绪已将近一年不曾到罗人府了,明明他以前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的。不要说去罗人府了,丕绪根本没有从自己的官邸踏出过半步。王不在玉座上,射礼自然无法举行。丕绪觉得这样也好,不必去罗人府,可以一心一意呆在自己官邸。甚至今年春天青江派人请他去赏梨花时,他也拒绝了邀请。丕绪明白,是因为自己一味地销声匿迹,青江担心他,才借用梨花之名派来使者。也明白自己的拒绝会让青江伤心,但他就是提不起劲来。相隔许久再次踏入这间堂屋,屋中的摆设仍与从前一模一样。狭小的空间,排在一起的桌子和柜子、林林种种的道具、小山似的文稿和图样。一年前是这般,萧兰当罗人的时候也是这般,自己身为罗氏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还是这般。一点儿也没变。丕绪深有感触地环视着屋子,青江见状不由脸红。“还是乱七八糟的,也没整理……”“这样才好。若是收拾整理过,就找不到记忆中的感觉了。”真不好意思,青江小声嘀咕着,慌忙收拾起来,那是一些古旧的文件和图样。桌子上则零散摆放着他的作品,每一个都很像古老的陶鹊。注意到丕绪的视线,青江难为情地低下头。“那个……我想也许能学到些什么,就试着把古时的陶鹊再现出来了。”是这样啊,丕绪轻声说到。没有罗氏的指示,青江是不应该这么做的。“热心是件好事,但得暂时放一放。”青江一下子抬起头来,面露喜色。“这么说,是要开始制造陶鹊了吗?”“不造不行啊,大射就要举行了。”青江吃了一惊,丕绪于是把他被射鸟氏传唤的经过告诉了青江。后者显然越听越是丧气。“——没有时间了,我得催催你,酌情置备些什么敷衍敷衍。”丕绪说。“敷衍的话实在是……”“不要紧。总之,只要飞的时候不至于太难看,碎的时候不至于太丢脸。没有时间仔细考虑了。只要仪式能够平安无事地完成就好。”“但是……这是新王的初次射礼呀。”丕绪淡淡一笑,“很快又会变天了嘛。”丕绪先生,青江大声责备对方。“因为听说又是女王啊。”女王的治世可想而知,不过在玉座上做数年美梦,在美梦中逐渐厌倦最终走向毁灭。予王的治世只有短短六年,之前的比王也不过二十三年,再之前的薄王是十六年。在连续三代女王的治世里,王在玉座上的时间,还不及玉座空缺的时间长。“就算仔细考虑也想不出办法的,只要看上去华丽、喜庆就行了。”青江好象十分难过,他垂着眼帘,泪水滴落在足边。“……请别说出这样的话,拜托您策划出堪比过去的、完美的射礼。”“一点灵感也没有哪。无论如何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只能重复使用旧式陶鹊了。只需简单加工,稍微添些花纹改变一下外观。”青江深受打击似的低着头。“……不管怎样,我先把图样拿过来,您稍等。”他走出堂屋,背影落寞。青江是萧兰的徒弟。萧兰消失后,他从“工手”升迁为“罗人”,也刚好是在那时,丕绪决定不再从事射礼的筹划。需要说明的是,陶鹊虽然只在射礼上使用,但平时若不做足工夫,就无法应对紧急的仪式。然而自从青江担任罗人以来,丕绪连一只陶鹊也未制作。青江把过错揽在自己身上,认为是因为自己技术不足,丕绪才提不起做陶鹊的兴致。对于青江的想法,丕绪也有所察觉。屋子里,丕绪正坐在青江的椅子上,只见桌上排列着古老的图样、以及各种试制品。理成一叠的资料上摆放着一只青色陶鹊。那是罗人府流传下来的古物了,青江把它当做镇纸使用了吧。四方形的陶板上布满了精致的图案,陶板的中央绘有一只尾羽修长的鸟儿,画的正是鹊鸟。所谓“陶鹊”,原本只是单纯的、不带任何政治意味东西啊——感叹着的同时,丕绪注意到陶鹊上有几道裂痕。仔细一看,鸟的尾部被细小的纹路割断了,那是把破裂的东西重新拼接起来的痕迹。“……真是不错的手艺。”是青江把它拼好的吧。不愧是萧兰看着长大的孩子,单凭这一点就不该对自己的技艺不满。丕绪用手掂了掂,这只陶鹊有与之相称的厚度,沉甸甸的。轻的陶鹊虽然容易投掷,但相应地,速度也会加快从而不易射中。所以陶鹊要达到一定的重量,底部微微凹陷。这样才能长时间停留在空中。——陶鹊最初的模样正是如此。后来罗氏们添加了许多创意和加工。一开始只是以正确射碎为目的,在形状和重量上下工夫,使其尽可能的飞得慢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些。但在陶鹊演变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拘泥于外观的美化。不光有圆形与方形的陶板,还发展出其他各式各样的形状。不光给冷却下来的图案上色,还镶嵌上黄金和宝石。不久后,人们又开始在飞翔的姿势上做文章,并通过钻研素材和加工工艺,进一步改进碎裂的情形。到现在,陶鹊的制作材料已经不再限制于陶瓷了。但它们还是被叫做“陶鹊”,这是沿用古时的名称。不过——在更古老的年代,据说射的是真正的鸟儿。以喜鹊为主,将各种鸟儿放出,并射落。但是,王的宰相,也就是宰辅是禁忌杀生的。所以,虽然是关系到未来的吉礼,宰辅不出席却成了惯例。但是宰辅不出席的话怎么能算吉礼呢——也许是出于这个考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是哪个国家率先使用陶板来代替真正的鸟儿。并按照预备射下来的陶鹊的数量,将相应数量的鸟儿于庭前放生。至于为什么使用喜鹊,就不得而知了。很可能是因为喜鹊的声音被人们公认为吉兆的缘故。射落陶鹊并非目的所在,关键是在于放生相当于陶鹊数量的鸟儿。射下来的陶鹊越多,放生的鸟儿也就越多,作为喜庆之兆的叫声就会充满整个王宫。是这么一回事。需要切实地射裂——从那时起,随着历<p style="font-weight: 400;color:#af888c;">(继续下一页)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0/30107/171622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0/30107/1716226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