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189章 策与经义

第189章 策与经义

推荐阅读:妖龙古帝星辰之主都市不灭仙医一号狂枭妖孽修真在山村我的母老虎大唐腾飞之路遮天记丹武双绝国潮1980


        姓冯?还在王朴家隔壁,那不就是已故太师冯道家吗?
是之前拜访王朴时,自己在王府门口见到的那个白衣男子吗?
能让那位白衣飘飘,看起来出尘脱俗的冯道之子冯吉,以及衣着奢侈的吕端都光顾的妓馆,肯定不会是什么普通的货色。
文人士大夫嘛,通常都是很注重情调的,这间凤鸣馆,也许别有玄机。
李延庆略一思忖,问道:“这凤鸣馆,究竟是间怎样的妓馆?”
“这,在下从未去过凤鸣馆,也不清楚。”方志和挠了挠头:“不过听昨夜监视的弟兄介绍,这凤鸣馆似乎与小甜水巷里的妓馆有很大区别。”
李延庆当即问道:“什么区别?”
“凤鸣馆听说不挂红灯笼而挂白灯笼,外边不站小姐,而且地点也很偏僻,在郑门附近,那一带就这一家妓馆,以在下看来,大约就是更文绉些吧。”
方志和只是听邓二略微介绍过凤鸣馆的外貌,只能说个大概上来。
“嗯,我差不多明白了。”李延庆点了点头,凤鸣馆应该就是那种卖艺不卖身的高档妓馆,这也符合冯家郎君与吕端的口味。
想不到啊,吕端这家伙还有这等情趣。
逛高档妓馆是此时士大夫的一大雅致,李延庆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对方志和摆了摆手:“你退下吧,有新情报再来汇报。”
方志和走后,李延庆在侍女的服侍下,起床洗漱吃饭,之后派李石去了一趟乌衣台总部,令张正加派五名精锐乌衣卫去开封办事处。
而后,李延庆便去了国子监。
律学馆学斋内,李延庆一边抄着书,一边想着即将到来的考试:“今天离十二月初一,只有三天了,尹季通却依然没有公布考试的范围,自己完全猜不到这次考试究竟要考什么。”
李延庆为了应对这次考试,日日夜里都在加紧背书,虽说他之前分析过,考《唐律疏议》的几率不高,但总归要防范于未然。
就在这时,尹季通推开门悄然走了进来。
“后日的考试只有一题,是策。”尹季通坐到了自己的几案后,向三名学生宣布了此次考试的范围。
竟然是策,李延庆闻言微微一惊。
策,是此时进士科的四种考题之一,其余三类分别为经义、诗赋、论。
李延庆未来要考的明法科,则只有两种考题:经义与律令。
在李延庆看来,“策”与后世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是很近似的,都是由出题者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与“申论”稍有不同的是,“策”的考题讲究一个借古论今。
也就是说“策”的考题并不会具体点出要考察的时务,而是会从儒家十几部经典里挑出些词句做一个包装,需要考生先体会出题者的考察意图,如此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答案。
所以“策”既能考校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水平,又能考察考生对当前时政的了解与看法,可以说是一种相当高明且全面的出题手法,放在进士科考试里,都是压轴的最后一道大题。
之前郭荣巡查国子监时,让每位学生都写一篇《平边策》,其实就是以“策”的形式来考校学生。
只不过平边策这道题目出得很是直白,并未用儒家经典包装起来,不像是一道科举考试的试题,更像是皇帝对臣子的一种咨询。
“如果是考策的话,那我这几天背的书成了白做工......”
李延庆转念一想:“不过也算不上白做工,毕竟以后的明法科考试还是会考的。”
赵匡义和司徒毓的想法与李延庆有些类似,两人这些天也都在疯狂的背书,听到考题是“策”后,都感到很错愕。
尹季通环顾三名学生一眼,将三人的神态尽收眼底:“不过具体的考题我不便说,三日之后看你们的临场发挥。”
李延庆闻言,当即就低下头继续抄书,既然是考临场发挥,那就没什么好复习的了,不知考题,提前准备也无从谈起。
白天的时光,就在平静且枯燥的学习中缓缓流逝。
夜幕降临,李延庆正在房中翻阅国子监出版的一册《春秋公羊传》,其内不光有公羊传的原文,还有各代名家对公羊传所做的“注疏”。
明法科的考试虽然侧重于对律令的考核,但也会兼着考一些儒家的经典,以经义的形式来考校。
所谓“经义”就是默写,主考官从经文中截取一段句子,让考生写出这句经文的所有“注”与“疏”。
说直白点,“注”是对经文的解释,因为经文大多成书于上古先秦,往往晦涩难懂,汉朝的大儒们便对这些经文做了注解,方便后来者学习。
这批“注”传到隋唐时期,因为发音、语境、用词习惯等条件的变化,“注”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又有些晦涩难懂了。
所以就产生了对“注”的进一步解释,称为“疏”。
譬如李延庆手里的这册《春秋公羊传》,在汉朝时,儒学大师何休给它做了“注”,传到唐朝时,徐彦在这“注”的基础上,做了“疏”。
这两样东西传在中晚唐以后,就慢慢地融合了起来,统称为“注疏”。
科举考经义,考的就是对“注疏”的背诵与理解,而不会简单地考原文。
国子监刊印的九经,就是厉害在对“注疏”的总结与刻印。
唐朝时期,朝廷将九经刻成了一批石碑,称为“开成石经”,成为了九经的典范,供天下学子传抄,但其中并未刻有注疏,仅有原文。
冯道聚集了中原地区几乎所有的大儒,花费了二十多年,对注疏做了全面的考证,将“注”与“疏”都融入在了刊印的九经之中,让购买这套九经的学子,可以一目了然地学习最准确的“注疏”。
从开创性与耗时长度来说,国子监刊印的这套九经,卖五贯一套,也不算特别贵。
但李延庆很清楚,这笔钱并不是进了国库,而是被那国子监祭酒尹拙挪做了他用。
李延庆现在看着这册公羊传,心里有些不爽,值归值,但这些钱若能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别提有多爽了。
突然,书房的门外传来方志和的声音:
“郎君,博雅书铺有大动作!”
    喜欢奋斗在五代末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奋斗在五代末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3/33412/195279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3/33412/1952795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