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442章 蔓延的迷雾

第442章 蔓延的迷雾

推荐阅读:剑道丹尊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星河战役2之卡朋纪重生药王九星神龙诀重生日常修仙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绝世医圣他比我懂宝可梦


        “嗯?”郭荣望向王朴,双目中满是威严。
王朴怡然不惧,昂首挺胸:“陛下,袁彦资历浅薄,恐难以服众,还请陛下三思。”
虽然与会的四位大臣皆出自郭荣的幕府,但这四人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郭荣欲图提拔几位亲信武将,以掌控禁军,稳固皇位,这也是五代乱世最常用的手段。
先帝郭威是这般做的,前朝后汉也是如此这般,前前朝、前前前朝...无一例外都是如此。
但这有用吗?
王朴对此向来嗤之以鼻。
若是此法当真有效,这中原,怎会在短短五十年间里,五度改朝换代?
本朝太祖郭威,不正是前朝开国皇帝刘知远的亲信爱将?
在王朴看来,要想让大周的国祚长久,最重要的,是维持禁军中武将派系的均衡,而不是依靠所谓的忠诚。
均衡远比忠诚更重要,这是王朴一贯坚守的观点。
赵匡胤也好,袁彦也罢,这俩个人现在看起来确实忠心耿耿,但谁能保证他们身居高位之后不变心?谁又能保证他们永远忠诚?
照郭荣目前的身体状况来看,他的寿命恐难以持久,待他百年之后,幼子郭宗训即位,谁敢保证赵匡胤与袁彦不是下一个郭威?
若是禁军中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派系,那就算郭荣英年早逝,幼子还是能有机会坐稳江山的。
为长久计,王朴从来都是劝郭荣注意分寸,别太过倚重赵匡胤、袁彦、李继勋等新晋武将。
但郭荣并不听劝,如今的禁军,以赵匡胤为首的新兴势力,早已占据大半要职。
殿前司,除开都指挥使张永德,其余的中高层几乎都与赵匡胤交好。
而在侍卫亲军司,韩令坤与李继勋两名都指挥使,又是赵匡胤的铁杆。
照这般局势下去,这批自高平之战后崛起的新晋武将,迟早能够取代李重进、张永德等先帝遗留的武将,彻底把持禁军。
李继勋被调离禁军,正是王朴乐于见到的。
王朴本想建议郭荣,将步兵司交还给李重进为首的老武将派系,尽量维持两派的均衡。
可谁曾想,郭荣却一意孤行,让袁彦去接替李继勋。
若是袁彦走马上任,那禁军中派系的均衡依旧无从谈起。
王朴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要制止这份调令。
当王朴话音刚落,袁彦便霍然起身:“王枢相,你这话实在言之过甚,我从军三十余载,如何称得上资历浅薄?!”
袁彦语气有些冲,但也实属正常。
他今年年满五十,前四十载却是一事无成。
参军二十多年,袁彦一直都在底层打转,直到跟了郭威起兵造反,才终于有了些起色。
六年前,周朝初立,先帝郭威替养子郭荣挑选幕府臣僚,其中最要紧的便是澶州掌书记,以及步兵、马兵两个都指挥使。
掌书记郭威选了大器晚成的状元郎王朴,马兵都指挥使由于赵弘殷的求情,选了赵家次子赵匡胤。
赵匡胤当年二十出头,年轻气盛,缺乏经验。
郭威为求稳妥,便从追随自己起兵的低级武官中,选了较为老到的袁彦,担任澶州步兵都指挥使,一老一少,共同辅佐郭荣。
袁彦当时的低官阶,反而成为了他的优势。
毕竟州步兵都指挥使,不过是个从八品的小官,郭威总不能让高级武将屈尊纡贵。
靠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运气,袁彦一转前半生的颓势。
郭荣成功继位后,袁彦随他入京,仅用三年,便从籍籍无名的八品小官,升到了凌驾绝大部分武将之上的防御使。
离武将巅峰的节度使,袁彦仅有一步之遥。
若是袁彦能够成功顶替李继勋,担任侍卫步兵都指挥使,那升任节度使便是板上钉钉。
因为只有节度使,才配得上侍卫步兵都指挥使一职,李继勋如今的本官,正是昭武军节度使。
反驳完王朴,两鬓微苍的袁彦抬头望向上首的郭荣,气若洪钟道:“请陛下放心,臣定能替陛下分忧解难。”
“好。”郭荣满意地点了点头:“此事就这么定了。”
王朴心急如焚,还欲劝谏:“陛下...”
“文伯。”郭荣抬起右手:“朕知道你要说什么,只是如今步兵司军心动乱,让别人去,朕不大放心。
朕也清楚,袁彦虽然持重,但确实没有统领大军的经验,所以朕只是让他暂代李继勋,若是办得不妥当,朕便依你,撤职换人都由你来定。”
郭荣身为皇帝,好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王朴哪还有反驳的余地?
王朴嘴唇不断抖动,几欲开口,最终还是沉默着坐归原位。
接着,便是郭荣对袁彦的各种交代,嘱咐他赶赴淮南之后,一定要稳住军心,监管好步兵司内各级武官的动向...
赵匡胤正襟危坐,看似很认真地听着,余光却瞥过王朴有些发青的面容,心中蓦地升出一股莫名的异样。
撇过头,望着袁彦愈发峻挺的脊背,赵匡胤满脑子都是袁彦方才那句:“我若是他,也会这么做”。
突然之间,赵匡胤觉得自己有些看不懂这位忘年之交了。
两人差了二十余岁,在澶州三年,赵匡胤一直虚心向袁彦求教各种兵家要诀,袁彦也乐于指点这位晚辈。
那段日子里,两人时常相聚痛饮、切磋武艺,醉了累了就畅谈家国大事、天下时局。
赵匡胤自认为,自己与袁彦称得上是往年之交,并自忖对袁彦的为人相当了解。
但自打随郭荣入了开封,两人的官阶不断擢升,公务愈发繁忙,彼此间的来往自然也就稀松了。
在开封三年,除开公务上的必要往来,赵匡胤与袁彦的见面次数屈指可数,关系渐渐就淡了。
在澶州时,袁彦只要动动眉毛,赵匡胤就能看穿袁彦的心事。
但如今,赵匡胤再望向袁彦,却只能看到一团不断蔓延的迷雾。
赵匡胤心中暗自感慨:这才三年,袁彦的变化怎会如此之大?
就在赵匡胤思绪纷飞之际,郭荣已完成对袁彦的训示。
郭荣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态,按了按常服下微微发痛的胸腔,环视四位信臣:“时候不早,有劳诸位了,都回去歇息罢。”
话音刚落,郭荣突然想起桩事,接着说道:“赵匡胤,你留下。”
    喜欢奋斗在五代末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奋斗在五代末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3/33412/195282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3/33412/1952827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