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663章 降后安置又起争执

第663章 降后安置又起争执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第二日,周军继续对泗州城发动猛烈攻势。
唐军在羊马墙后不再设防,他们唯一能依仗的,就只有泗州城三丈高的城墙。
李延庆亲眼目睹了登城战的一切。
昨日强攻瓮城失败,李重进意识到了城内守军的坚韧,他今日立刻改变了攻城模式。
扫平了一切城外阻碍后,周军的炮车弩车终于能够肆意对城内宣泄火力。
在远程器械的掩护下,周军士兵推着小推车,用两日时间填平了护城河与羊马墙。
这样,冲车、云梯车、洞屋车等攻城器械便能直抵城墙下。
在攻城器械高度发达的年代,全面放弃城外防守,反而会让守城方陷入被动挨打的劣势。
尽管城内守军在范再遇的指挥下拼尽一切手段,也难以阻挡周军前进的步伐。
随着一声响彻云霄的欢呼,周军士兵彻底占领了泗州南门瓮城的城墙。
瓮城失守,整座城池的失守便不远了。
......
在城墙上坚守三日,范再遇实在坚持不住了,回家睡了个觉。
当他一觉醒来,这泗州的天已然变了。
哪怕早有心理准备,哪怕身心早已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磨砺得坚韧不拔。
但当城南、城西瓮城接连失守的噩耗传来时,范再遇依然身心俱麻。
要不,投降?
范再遇心中又起了投降的想法。
“团练,我们投降吧,这城已经没法守了,瓮城被北贼夺走,北贼就能沿着瓮城城墙长驱直入登上泗州城墙,你看看北贼射进来的劝降书,要是咱们不投降,北贼是要屠城的!”
副将适时地跑来团练使府,并带来了周军射入城内的劝降书。
所谓攻心为上,一攻克瓮城,李重进就立刻命令士兵往城内射劝降书,进一步打击城内守军的士气。
范再遇反问道:“可就算咱们真投降了,北贼难道就不劫掠城池了?”
副将将劝降书一摆:“北贼在劝降书里保证不劫掠城池。”
“北贼说的话不能信。”范再遇属于是对中原王朝有刻板印象,这也要归功于南唐这几十年爱国教育的成功。
而且中原王朝的禁军确实隔三岔五就会来一次劫掠全城,就算是自己的首都开封也照抢不误。
这时候的禁军就是这么混账,军纪就是这么拉胯。
范再遇把天往死里聊,副将仍能够强行挽回局面:“团练,咱们要是不投降,北贼就一定会屠城,若是投降,那或许这泗州百姓还能逃过一劫。”
“嗯...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可若是投降,你我在江宁的亲属怎么办?”范再遇这时候想起了在江宁当人质的妻儿老母。
“团练,你我的亲属固然重要,可为了挽救全城百姓的性命,就算舍弃亲属亦是值当的。”
副将大义凛然,他并非为自己的投降找借口,他是土生土长的泗州人,心系整个泗州的百姓。
为了父老乡亲而舍弃亲属,这正是副将的决心。
见范再遇仍旧不肯下决断,副将指着窗外泣道:“团练,不能再拖了,你听见这响声了吗?这是北贼用炮车在轰击全城,再这样下去,整座城池的民房都会毁于一旦,全城百姓也将流离失所,他们可都是泗州治下的百姓啊!团练,你不能不管他们......”
范再遇仔细聆听窗外的剧烈声响,恍惚间,他甚至听见了泗州万千百姓的哀嚎与悲鸣。
“也罢。”
范再遇叹息道:“你取我印信,去向周军投降吧。”
......
随着范再遇献印投降,城内残余的六千守军皆放下了武器。
郭荣在一干重臣的簇拥下,大张旗鼓从西门入城。
很快,城头就升起了“周”字大旗,宣告泗州城彻底落入周军的掌控。
在如何安排范再遇以及泗州降卒上,周朝君臣起了争执。
在团练使府改建的行在内,郭荣环顾众臣:“范再遇主动献城投降,朕打算授他宿州团练使一职,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宿州团练使乃是正任使职,由范再遇这位降将担任,恐怕不妥。”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虽然从殿前司都指挥使升为了都点检,但张永德手里的军权却实打实地缩了水。
不过尽管军权缩水,张永德在名义上仍然是殿前司的一把手,他有必要为周朝的武将阶层发声。
范再遇本是南唐的正任团练使,现在投了降,让他当个遥授团练使领领工资养老就差不多得了,怎么能让范再遇继续当正任团练使?
要知道,周朝禁军里挂着遥授使职的高级武将多了去了,正任团练使的位置多少人眼红?
而且范再遇是淮南第一位正式向周朝投降的地方长官,他投降后的职位安排将会成为淮南地区通行的惯例。(郭廷谓还未正式献城,因此不算数。)
若是范再遇这位降将都能当正任团练使,那淮南这十几州的地方长官只要愿意投降,岂不都能在周朝当正任团练使?
这对于周朝的武将们来说,就是凭空少了十几个肥差。
所以不论如何,周朝的武将们都不能坐视范再遇开这个头。
不等郭荣出声,首相范质已经站了出来:“范再遇深明大义开城投降,让他任正任团练使,方可彰显我大周海纳百川之气魄,此举亦有助于我军扫平淮南其余州县。”
今日是文武同殿议事,范质、魏仁浦以及王溥三位宰执皆有出席。
在文臣们看来,给范再遇一个正任团练使的头衔,就能让淮南其余诸州的武将感受到大周的博大胸襟,进而加快周朝收复淮南的进程,天底下再没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买卖了。
至于周朝的武将会因此而不满,文官们岂会在意?反正又没损害文官的利益。
有了文官集团的支持,郭荣一锤定音:“范卿所言在理,范再遇愿意化干戈为玉帛,我大周又岂会辜负此等忠良之辈,授予范再遇宿州团练使一职这事,就这么定了。”
郭荣当然知道此举会损害武将们的切身利益,但他从大局出发,认为稍微损害武将们的利益是能够接受的。
至于武将们会因此产生怨气,郭荣不甚在意,在他看来,武将们已经拿得够多了,少拿一点又有何妨?
    喜欢奋斗在五代末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奋斗在五代末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3/33412/195284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3/33412/1952849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