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都市生活 > 浦江东 > 第475章 做准备

第475章 做准备

推荐阅读:帝霸生存作业外乡人的旅途穿越之直上青云篮坛狂锋之天才在左苍与咲良老子是全村的希望超级宗门养成系统人族禁地绝世战神


        见面会的主题确定,这些明面上的工作达成基本一致,接下来落实的事情,包括参会人员的安排、会场的布置、发言的顺序,还有礼品的制定等等,就相对要简单、也好办了许多。
至于自己所负责的专家确认,这一项工作实际上早就开始做了的。总公司,以及两位老总都早就和对方本人确认好了的。王建东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这次会议地点和议程等正式确定以后,再送过去邀请函确认。
所以王建东的理解,他认为见面会其实只有一个重点,就是招待晚宴的筹备。
好在这场晚宴的安排,当然由市里面安排。丁洁她们在这一方面有的是丰富经验,自己只要做好配合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王建东所要负责做的工作就相对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的工作忙忙碌碌,除了帮着两位老总做一些“后勤支援”方面的工作,王建东的主要任务主要就是听各路大牛的学术演讲。
这也是两位老总,还有自己师傅老胡的一再要求和强调的。
王建东对这次香港之行早有安排,听讲座是他自己预先勾画的重中之重。
来之前,师傅老胡就特意和他讲了关于听讲座的一些事情。
老胡说,开学术会议是在国外学术人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也被很多人看成是一种半休假。
比方讲,很多大学里的教授会保持每年都去参加某一两个固定主题的年会,年年像看望老朋友一样去见同领域的同业研究者们,很多科研人之间也因此变得非常熟络,他们会把某个学术协会或年会称为是自己的“学术之家”。
虽然,大家自己所任职的高校或公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团体,但一个院里或系里教授们的研究兴趣往往各不相同,而很多教授超过80%以上的时间都一个人闷着头自己搞科研。
如果能每年有一两次机会去找到一群跟自己一样研究共同话题的人,这些人又能够愿意在同一时间从美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赶来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这怎能说不是科研从业者的一大快事?
至于为什么要参加学术会议?
除开一些大道理,老胡当时甚至还说了这么一句话:
在西方,在学术会议上的各种场合,每个人都一定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及穿着。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秒碰见的那个人会不会就是你未来的雇主或老板。职业生涯漫长,一切皆有可能,即便你现在已经找到工作也说不定几年之后想换工作,你永远不知道之前在会议上碰见的哪个人可能会在哪个单位的招聘委员会上等着你。
王建东对这次大会的期望很大。
他甚至想听完这次大会的所有与讲座。
学术会议是一种特别高效的获取新信息的方式。
大会安几天的会议通常会涵盖上百个论坛,每个论坛又经主办方提前为你选出了4-5篇最新的、围绕某一主题的论文,在十几分钟之内你就能听到一篇论文的来龙去脉还能膜拜作者本人,这样就省去了你看文稿的很多时间,还会激发你很多的想法和快速扩展脑中的创意,简直是个极为节省生命的学术成长之道。
但是,要想听完全部的讲座,这显然很不现实。
这么几百个之多的讲座,有分布在不同的宾馆和地方,在时间上是万万不可能安排过来的。
学术会议一般都是设置concurrentsessions,就是多个不同主题的嘉宾同时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所以在同一时段如果你有两个以上主题都感兴趣,那就只能做个取舍了。
所以讲,尽管心有不舍,但是对于这些讲座,王建东只能是留有遗憾的有选择性的去听。
要是有分身术该有多好啊。做那些”艰难“选择的时候,他不知一次的异想天开。
好在,大会组织者会给每个与会者发一本本次大会的ProgramBook,相当于节目单加日程表。
Programbook是个神奇的东西,上面会列出所有此次会议presentation所在的嘉宾,都是按题目把各个论文组织到一块,还会标明每个嘉宾的开始时间和地点,简直就是一本开会现场的万能手册。
另外,这次会议还贴心的设置了提前场。
比如周四是第一天会议,但是星期三就安排了不同主题的workshop,这样的话,时间宽裕的学者就可以提前赶到选择多听几场。
听会首先当然要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去听。王建东的做法,提前一天看好每天的哪个嘉宾自己最感兴趣,把第二天的安排基本上计划出来,对地点也做到心里有数,然后第二天就按着行程跑就行了,不需要多花脑子。
之所以不仅要计划议题,还要计划时间地点,因为大会常常会在好几个宾馆同时举行l,所以需要提前把地点看一下,否则临时找可能会耽误听会,时间都花在了盘桓于宾馆之间。
不仅如此,王建东还在选定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和嘉宾后,再做了相关的功课:
比如,其他同领域的学者们最新在关注什么内容;别人使用了哪些新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重要创意;我的研究可以借鉴什么;这让我想到了哪些新的researchidea;别人是如何做好一个Presentation,如何回答问题和控制场面的,----等等。
他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能参加一次际性会议,除开在语言沟通能力要有所准备,最重要的,还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要深入了解,准备问题,有些自己研究领域里的大牛教授,可以追踪一下最近研究动态,以备会场上提问交流,抓住宝贵机会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这样收获应该会更大些。
王建东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听见好东西的时候人的思维也是非常活跃的,而且灵感常常过时不候,所以要尽量确保随时记录在案。
可以讲,为了听好自己选定的这些讲座,王建东确实是做了他力所能及的倾尽全力的准备了。
    喜欢浦江东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浦江东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3/33520/197306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3/33520/1973063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