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海捞瓷

推荐阅读:九星神龙诀他比我懂宝可梦养鬼为祸死亡作业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我的公公叫康熙绝色毒医王妃因为怕痛所以全点防御力了重生日常修仙重塑千禧年代


        “这是……海捞瓷?”
我盯着面前展架上的青花云龙莲花纹瓷盘,只见灯光下青花釉面干老粗糙,就像是被磨去了包浆的老料。
海捞瓷在打捞上来后,即使清理得再干净,由于数百上千年海水泥沙的浸泡和冲刷,质地和包浆也远逊坑器,更别说传世器。
“看器型和纹饰,还是元青花。”
元代时期,蒙古铁骑横跨欧亚大陆,元青花作为当时中国独有的经济利器,更是远销海外。而外销最重要的渠道,正是海上丝绸之路。
岭南沿海先民无疑是对对外海贸的先驱之一,据考古发现,距今5000—3000年期间,东江北岸近百千米的惠阳平原,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
到了秦汉南越国时期,南越已经拥有极为成熟的海上贸易,《史记·货殖列传》里指出,早在当时,岭南首城已是国际都会:“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
珠玑等珍宝,无不是通过海上贸易进出岭南。
可以想见,数千年海上贸易,有多少珍贵财富葬身深海,等待后人发掘。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海一号”的发现无疑是当今圈内“打捞热”的肇始,二十多年期间,官方的、民间的,明面上的或者见不得光的“海洋考古”项目,不知凡几。
唐三彩、宋青瓷、元青花……还有不少难得一见的外来奇珍……
无疑,今晚这摆满整个会所大堂的数十件海捞精品,就是出自某几个“项目”。
只是,这些个项目的来源,属于哪一方面呢?
细细一想,叶笑这人,好像四方面都占了吧?
然而,就像我刚才说的,海捞瓷先天便比不得陆上的器物,而且,数千年天国上朝,能够被允许外销的器物,不过三流品质。
故而在目前的主流收藏界,海捞瓷还未能正式上得台面,更别说在这个世界顶流的富豪圈里。
叶笑到底有什么盘算?还有,他即将举办的海上拍卖会,难道拍品就是这些?
我巡视了一圈,发现精品不少,而且罕见的器物也有三几,但是,想要压住这群身家百亿往上的超级有钱人,明显不够。
作为金字塔尖的极少数人,大富豪们想必无比清楚,两天后的那场“海上拍卖会”是出于谁的意志,所以,觥筹交错之间,大家都很愉快。
牵线搭桥也好,展示后台也罢,都不应该是叶笑的目的才对。
商人重利,无论红顶还是庶贾,他们最关注的,永远都是利益。
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虚的。
是的,一切。
这一点,比对一下资本主义的老大哥家的上层建筑,足以说明。
我这满腹疑惑,因为叶笑还没露面,无从求解。
哗啦!
不远处忽然响起一声脆响,我们转身看去,发现那个一脸淡定的年轻人脚边,碎了个青花瓷盘,恰是我进来最先上眼的“元青花云龙莲花纹瓷盘”。
有钱人就是有钱人,这瓷盘再比不上传世器,也能值七位数,看他这副模样,说是不小心碰的,我看更像是故意的。
“花钱听个响,厉害了。”我啧啧称奇。
这个年轻人还不是别人,正是刚才在赛马场包厢里见到的那群二世祖中的一位,李家的公子。
“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他用穿着明显比盘子还贵的那双皮鞋将一块碎片碾成渣,用常人听不到的声音嘀咕道。
来自李家的一位长辈脸上难看,还好这时酒会没有正式开始,露面的大土豪不多,否则,李家的脸能被丢出跑马地。
但这为的又是哪一般?
“这小子和叶笑表哥有过节。”洪新秀在我耳边低声道,“前不久在一次慈善晚宴上,他装逼没成,被表哥羞辱了一顿,差点动手。”
刚才看着挺沉稳的一人,原来也是这德行。我看了霍茵茵一眼,摇了摇头,自然是猜到,刚才在赛马场上的表现,不过是装出来的。
“你们圈子里的人,都这么弱智?”我好奇地问。
洪新秀:……
见到自己的男人接不上话,霍茵茵微微一笑,解释道:“以他们的身份和年纪,只有做这些幼稚的事,才相对安全。”
我好像有些明白了,感叹道:“那真是豪门不易,不适合我们这些小老百姓。”
摔了个七位数的响,其间只有几个服务人员默默出现,收拾残局。
“么的,姓叶的真是越来越嚣张,让老子们一屋人等他一个。”李家公子旁边那个狐朋狗友,嘴角还有些肿的郭公子,咬字不是很清楚地愤愤道。
感受到我戏谑的目光,他狠狠瞪了过来,但是一看清是我,立刻缩起了脖子。
其他几人这时也望了过来。
不过都很有默契地很快就移开视线,然后挤在一起低声盘算着不入流的诡计。
向左这时才重新出现,我顺着他现身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那个将手伸得很长的向生。
他正在和一个高大的中年人低声交谈,并很快就走近了那几个前后脚露面的顶级富豪的圈子。
向生举着酒杯,红光满面,颇有要走鸿运的节奏。
向家就算再洗白,在这些真正的大佬面前也不入流,能够和他们攀谈上,明显要归功于那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
这个一如既往梳着大背头、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正是那天晚上在旧唐楼,开“下半场”红花会时,坐在八爷旁边的那个神秘人。
“他是法兰西华侨,在当地华商中很有地位,叫竺叔齐。”霍茵茵低声说起这人,听了我上一次和他的交集,她点了点头,继续道,“你上次说起,我就猜到应该是他,如无意外,他就是洪门在欧洲的会长。”
“白天?”我见到一对俊男美女走进竺叔齐等人的圈子,惊讶不已,但立刻就反应过来,“原来他就是岭南文化博物院背后的主人。”
我不由感叹,那天在岭南文化博物院里,两个老爷子的话真是一语中的。
    喜欢我在鬼市摆地摊那几年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我在鬼市摆地摊那几年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4/34275/208210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4/34275/2082100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