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瀚海唐儿归 > 第172章 胡无人,汉道昌

第172章 胡无人,汉道昌

推荐阅读:乱世书我有一座随身农场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太古神尊神州战神至尊战王极道武学修改器人道大圣鉴宝狂少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出乎张昭的预料,郭家在广成堡的族学竟然还像模像样的,有专门的夫子,有专门的教室和泥土石块垒成的课桌和凳子。

    而且所有人都可以进学,每旬日学两天,还管一顿基本能吃饱的杂粮饭。

    当然大多数没天赋的,认得百八十个字后,就会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那些有天赋的,才会进一步学习。

    而且张昭一看就知道郭家是怎么把景教给搞起来的。

    他们偏处河中八剌沙衮,实在难以何故国联系,根本无法从中原吸取养分。

    族学中的典籍,竟然只有半部残缺的《千字文》,已经严重缺失,由孔颖达主编的《五经正义》和疑似《开成石经》的残卷。这候 章汜

    之所以叫疑似,是因为这些书籍显然都是郭家重新誊抄的,张昭也没看过《开成石经》,郭广胜说是,但张昭总觉得这本书颇多疏漏,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最完整的,就是一部唐玄宗亲自注解版的《孝经》前八十卷,还有一部后世已经失传的历史政治类科普启蒙教材《兔园策》。

    典籍如此缺乏,郭家的读书人几乎是刚识完字,就没法继续学习了,而安西能找到的所有典籍,几乎都是跟宗教有关的。

    所以郭家族学的最大补充,就是把景教经义翻译成了汉语,然后再让族中有读书天分的去学习,最后进行改动。

    在这个普遍不识字的河中,郭家这样可以动员全族人力物力来学习的家族,必然就会鹤立鸡群,也必然可以逐渐爬到景教的高层。

    知识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现在,景教八剌沙衮三位大德中,两个都是郭家人。

    张昭打开了一本《志玄安乐经》,这是一本景教典籍,用问答形式记录的是基督耶稣和门徒西门.彼得的对话。

    这位西门.彼得是耶稣十二门之一,后来被罗马教廷追认为第一任教皇。

    但这本应该是景教经典的典籍,却让张昭看得大跌眼镜。

    因为其中明显能看出被佛教和道教影响的地方,很多以问答形式阐述的教义中,夹杂了大量的佛、道两家甚至儒家的思想。

    张昭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景教信仰的神叫做阿罗诃了,这神特么阿罗诃,竟然是从叙利亚古语alaha音译过来的,这个词就是上帝的意思。

    在这本《志玄安乐经》中,阿罗诃又被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翻译成了阿罗诃大天尊,马太成了明泰法王、路加是卢珈法王等等。

    很明显这本典籍在郭家手里翻译的时候,加入了大量私货,然后他们又把这些私货再次翻译为回鹘文,由此完成了替转。

    高明啊!难怪郑通和李七郎他们在疏勒过的如此之惨的时候,郭家却能在八剌沙衮混的风生水起,虽然照样穷困了点,但却实实在在的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张昭突然对郭玄礼真的敬佩起来了,大门那边的一点不爽,直接云消雨散。

    这个人先用景教这层外壳把族人包裹起来,再用景教吸收了大量的回鹘等族教徒为自己所用,从而又加了一层保险。

    而在让族中有天赋的人逐渐变成景教中高层的时候,为他们打下文学基础的,却是汉家经典,然后再让他们接触景教经义。

    这一套循序渐进的办法,既保证了能继续为教派提供高阶僧侣,又让族人不至于忘本。

    “郭公,不知这本志玄安乐经是何人所翻译的,能否为在下引见?”

    张昭真心诚意的问道,能利用景教经典来回倒手,然后夹杂私货,最后还能自圆其说提出新理论的,若是在中原,至少也是个大儒的水平了,在河中,更显得有勇有谋。

    郭玄礼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神色,想要谦虚,但又很满脸自得,努力压制住了内心的爽感,但两条飞起来的眉毛又在诉说着主人是如何的愉悦。

    郭玄礼突然觉得面前这个张二郎君还挺不错的,因为他总能搔到自己的痒处。

    “好叫郡公得知,译写这志玄安乐经的,正是家父!”郭广成满脸荣光的说道,看起来非常高兴。

    “原来真是郭公!郭家出了个雄才大略的族长啊!”&#24378&#29306&#32&#32&#35835&#29306

    张昭连声感叹着,他刚就觉得有可能是郭玄礼,说着张昭眼珠一转,直接对着郭玄礼大礼参拜。

    “郭公于此边荒之地,坚守汉家文化,辗转求生,能让族人不忘祖先,是我们这些失国失家之人的大英雄啊!

    若是人人都能像您这样,何愁大唐不复兴,何怕沦于胡尘,郭公在上,请受小子一拜。”

    这可是大礼参拜,只能拜天地君亲师的大礼参拜,张昭一半是想拉拢郭家,一半确实是敬佩不已。

    郭玄礼这才惊了,他赶紧扑过去想把张昭扶起来,但张昭硬是坚持着参拜完毕。

    “小子敢问郭公,如何才能不沦于胡尘?请郭公教我,某不想后世子孙变成胡人,某不想他们最后变成不识礼的放羊儿,连祖宗都记不得。”

    “郡公自敦煌而来,又是于阗金国大圣天子之外甥,这两地汉风浓厚,国力鼎盛,足以镇抚四夷,郡公怎么还如此说话?”制大  制枭

    郭玄礼扶起来张昭后,极为感动又极为疑惑的问了句。

    张昭也仔细的看了郭玄礼一眼,才确定这老小子真不是在说反话。

    难道久居八剌沙衮的郭家人,还以为敦煌是以前张义潮和张淮深时代的那种辉煌鼎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比,张昭只能苦笑一声。

    “郭公有所不知,归义军早就大不如前了,如今我们困居瓜沙,西面是高昌回鹘,东面是甘州回鹘,南边是沙州回鹘,虽然还能支撑,但可以预见的是,几十年后必然胡华。

    因为沙洲的唐儿男女老幼也不过就是七万余到八万人,若不加以扭转,到某儿子这一辈,或许就该说胡话了。”

    郭玄礼豁然明白了,他明白这个张二郎君为什么要从敦煌来西域找他们了。

    因为归义军的唐儿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一个极为危险的程度,向东据说甘州回鹘极为强大,单靠归义军肯定无法打通甘凉。

    这张二郎君是想要集合西域所有唐儿的力量,重新回归故国啊!

    这么一看,一股热血从郭玄礼的内心喷涌而出,这也是他的梦想啊!

    不过,老年人没有年轻人那么容易冲动,已经到了嘴边的豪言壮语,又被郭玄礼给强行压了下去。

    梦想再宝贵,那也要吃饭,郭家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规模,虽然不富贵,但能保住命。

    如果贸然跟这张二郎君走,搞不好最后的很大可能是倒在希望的道路上。

    而继续在此蜗居的话,虽然有可能家族也逐渐胡化,但也更有可能等到中原复兴,天兵东来。

    张昭没有气馁,只有一点点的小失望,人老成精啊!

    他想把郭家全族带走,虽然他知道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也根本不能指望中原,因为我大宋压根就没能力,可能也没想过经营西域。

    但是郭玄礼不知道啊!估计他认为,跟着自己东归,可能还远没有就地等中原派兵来好一些。

    想到这,张昭拿起了那本残缺的千字文,因为别的他的不熟悉。

    《五经正义》这种东西就是后世中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会去碰的,《兔园策》等干脆就已经失传,但《千字文》不一样,这他太熟悉了。

    “今日是与郭公初见,也未准备见面礼孝敬长辈,某就把这千字文补全吧!”

    郭玄礼面上一喜,后世看来平平无奇,随便一个搜索引擎就能找到,还带着注释和拼音的千字文,在这个时代的中原地区也算比较珍惜的,更别说在西域河中。

    “那就有劳郡公了,自中原动乱,商路被阻,某多少年就想买点中原典籍,可要么没有,有也贵如黄金,若是郡公能替我们补全,也是大公德一件啊!”

    “可有人能记述?”张昭转身问道。

    “某来,某来!”郭广成赶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支惨不忍睹的毛笔。&#24378&#29306&#32&#32&#35835&#29306

    这是用一根树枝被掏空,然后不知道接上的什么毛发。这候 章汜

    墨则是黑漆漆的一团,不过品质不咋地,但看起来还是正规的模,想来西域松烟应该还是不错的。

    “郡公,这笔毛可是某的百日胎发制成,今日终于能派上大用场了!”

    郭广成满脸的激动,在他看来,用自己的胎发续写断了上百年千字文,是一件极为有面子的事情。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张昭开始背诵了起来,这首千字文,是从小就会背诵的。

    那时候他太姥爷还在世,老头是个前清的童生,年纪轻轻就过了县试。

    不过没等到考中秀才,大清朝就把科举给停了,于是只能在乡下当了个赤脚医生顺带教几个小童发蒙。

    当年太姥爷在八九个从外孙、外孙女中,最喜欢的就是张昭,因为张昭愿意跟着他背百家姓和千字文等。

    幼年的张昭跟母亲关系有些疏远,但却跟太姥爷和姥爷的关系特别好。

    好在他穿越时这两位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不然还不知道他们会伤心成什么样。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张昭继续背诵着,不知道怎么的,原本已经在他脑海中模糊了很多的后世画面,突然间变得是那么的清晰,几点眼泪,很自然地从张昭的眼中滑落了下来。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另一个声音跟着张昭念了起来,郭玄礼轻轻打着节拍,跟张昭一起用字正腔圆的长安雅音颂唱了起来。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郭广胜,郭广成兄弟以及那个穿着景教罩袍的年轻郭家子弟,也开始跟着唱和,特别是这几句,臣服羌戎与率宾归王,简直不要太戳中众人的泪点。

    国家族学中的气氛突然变得哀伤而肃穆,所有人的血脉就像是被短短的千字文给唤醒了一样。

    不管是上过族学的郭家人,还是只听别人念叨过并不识字的马鹞子等人,眼睛中都闪出了闪亮的光芒,这是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华和骄傲。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之后,声音就断了,因为郭家族学的千字文到这里,就已经佚失,只有张昭还知道后面的。

    所有人紧紧围着张昭,人人都用仰慕的眼神看着他,张昭转过身,发现面前众人眼中都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张昭慢慢背诵,郭广成在慢慢的记录,人群越围越紧,连郭家的小学童们和妇人都围了过来,张昭每背诵八个字,他们就集体低呼一声‘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制大  制枭(记住本站网址:<a href="www.663d.com</a>" target="_blank">https://www.663d.com/">www.663d.com</a>)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5/35340/220295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5/35340/220295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