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真正的脑机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金秋时节,露天阳台温度宜人,偶有微风拂过也不觉得冷。
四周的绿植更是郁郁葱葱,丝毫没见到有衰败的迹象,反倒给人一种初春般生机盎然的错觉。
就像漆与墨盯着显示器,一脸的专注。
给人的错觉就是,她正沉浸在令人愉悦的思考中。
然而……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余光一直都在注意着对面的叶铭。
她亲眼看到,叶铭的表情和姿态从轻松与愉悦变得专注和沉思,继而变得……
一脸吃翔。
没错,就是一脸吃翔的表情。
难道这本《线性代数》有啥问题?
他看不懂?
不至于啊……
怀着疑惑,漆与墨终于抬起头来,好奇地望向叶铭。
“怎么了?”
“没……什么。”
叶铭翻开一页,冲着漆与墨笑了一笑后缓缓呼了口气。
他得冷静一下。
反物质,这个在科幻作品中经常见到的词,如果非得解释……很简单,就是现实“正”物质的反状态。
譬如大家都知道,电子是带负电荷的,质子是带正电荷的,二者形成原子且因为正负电荷相等而使得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
而反物质则是,假如电子带了正电荷,质子带了负电荷……他们就变成了正电子和负质子。
有点类似于正数和绝对值相等的负数。
正数和负数相遇会变成零,反物质和正物质相遇也会湮灭。不同的是,湮灭会释放完全的能量。也就是它完全遵循E=mc2
它的被提出是源自狄拉克对其方程的求解,且已经被证实,甚至被制造。
——早在1995年,欧洲核子中心CERN便制作出了一枚反氢原子。
既然能制造出来,那就有约束它的办法。
“万能”的磁场嘛!
现在主流的可控核聚变路线,托卡马克装置也是依靠超导级的磁场来对聚变反应进行约束的。
而系统给的这个【反物质约束力场】方案,叶铭并没有看到它在设计中有超导强磁的方案。
伊塔已经在超级模拟中把该方案进行了结构展示。
叶铭眼拙,他甚至看不出来这个设计结构都有什么零部件!
他只能认得出来,这是一个试管状的“空心”带壁带腔带底的结构。
然而……就算叶铭能够把这些玩意认出来,甚至造出来又有什么用?
他要的不是什么反物质约束力场,而是便宜的、方便的、可大规模展开的反物质制造方式啊……
……
拧开水瓶,叶铭喝了两口,继续翻开书页。
见对面的漆与墨也在一笑之后继续刷题,叶铭轻轻地呼吸了数下,对伊塔轻声道:“随机图纸到底有多少张?”
“用模糊概念的话,你可以理解为无数。”
“看来上次抽中维波与生物电共振干涉技术,是我的运气了?”
“从概率上,是这样的。”
“很好。”叶铭看着剩下的另外一张随机图纸,他沉默了几秒后轻轻扣起了桌子。
“雁过拔毛是最优秀的美德……”
“那恐怕不是美德。”
“不,对系统而言,就是。”叶铭轻轻咳了一声:“我现在的心态不足以支撑我对这个设计进行显微镜一般的分析,但从最基本的来……我是不是可以认为,在你所处的文明,对反物质的利用,是常规的?”
“逻辑没问题。”
“很好,那反物质大炮,反物质引擎也没问题,对吧?”
“逻辑有问题。”
“……好吧,确实,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确实可以做很多事。但我抽中它,不亚于我把一个火箭引擎的图纸送到明朝去——就算有天纵奇才知道这是能够让人飞上太空的神器,也无济于事。”
“类比很准确,但又不够准确——你拥有科学的能力。”
“没错,我拥有科学的能力和思维。”叶铭微眯着眼,深吸了一口气:“来吧,继续抽?”
“确定?”
“我真的要信一下玄学了,别再来这种看着眼馋但用不上的技术了,我谢谢啊……确定。”
“获得【可编程高分子神经外延材料GTRGD合成工艺图纸】”
看着名字在脑海中升起,叶铭保持了足够的冷静。
因为这些字他都认识,而且细分开来他都能够理解。
可编程他能理解,就是可以编程……可以按照人类的意志进行控制。
高分子他知道,就是相对而言,由千百个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化合物——从塑料到橡胶到各种纤维……都是。
神经外延……他好歹也是看过几本生物工程专业书的,虽然没这个名词,但理解起来不难,就是对神经做外延,延长的意思……
唯一看不懂的是GTRGD——这显然是材料的名字,但这是啥?
“翻译翻译。”
“用于连接神经的材料,生长基底为碳基化合物。”伊塔的声音一如既往,却又明显带了一丝兴奋:“它是实现神经接管功能的核心材料!”
“等等!”
“不用等,它可以接受碳基芯片的编程,然后按照程序控制进行定向神经的生长以及融合。”
“……你让我理解一下。”
“很好理解,它可以让人与机械完美融合。”
“你……卧槽!”叶铭没忍住爆了个粗口:“给我演示演示!”
“进模拟空间。”
“开启。”
随着一片星辰闪耀,叶铭再次进入模拟空间。
空间中,还是之前那片宇宙星海。
“怎么把这玩意停掉?”
他话音还没落下,便看到模拟空间恢复了最开始的一片纯白。
伊塔的声音在虚空中响起,随着声音,一片不断交叉的红色网状结构出现空间中。
“这是视神经结构。”
“这是GTRGD外延材料和碳基基座,基座下方是采取生物电控制的芯片。”
随着伊塔的演示,叶铭也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类似于逻辑门一般的电路。
紧接着,那个连接材料就仿佛有生命一般在虚空中延伸,继而精准地“捕捉”到神经元,然后……就在叶铭的眼皮底下,它们互相完成了融合。
作为一名接触了不少生物工程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霸,叶铭很轻易地就判断出,这一块碳基芯片所发出的信号,是能够直接被神经识别的。
这……才是真正的脑机。
双向的。
(新群157624670)喜欢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5/35573/221934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5/35573/221934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