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珠玉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情有义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情有义

推荐阅读:这个游戏不一般死亡作业九龙归一诀至尊战王大明烟火万古第一神太古神尊人道大圣大唐之神级败家子百炼飞升录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情有义

    或者说, 别的人对于毛伯温的评价,可能还比不上徐阶。这世上好高骛远却志大才疏的人实在太多了,徐阶自己就有征战的经历,评价起毛伯温的功劳, 自然也客气许多,当然也客观真实许多。搁其他人嘴巴里,指不定毛伯温会被说成什么样。

    从嘉靖二年出兵,直到现在, 十七年了,毛伯温耗费的粮草钱财乃至人命也是不少的。算起来这场战争打下来的结果, 大明在现在看来的确没有获利多少, 那么要是说毛伯温这趟差事办得难看, 自然也是有理由的。

    如此说来, 也就有了应对的办法。朱厚熜自然也不想让徐阶从兵部抽身,比起毛伯温来, 自然是徐阶更让人倚重。特别是再次想起当年王守仁、杨廷和与夏言三人,对毛伯温的评价, 朱厚熜对这人总是有些防备之心。兵部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也并不想交到这么一个人手里。

    朱厚熜这时越发觉得,徐阶方才的话,是在点播他。再看一眼那已经低下头看文书的人, 朱厚熜笑了一笑, 琢磨起这事儿该怎么办好。

    自古兔死狗烹都是常见的, 将军在外作战, 浴血疆场保家卫国,回到朝中却不被褒奖反而落罪,这些朱厚熜也都是听过的。还在上辈子的时候,二十来岁的他曾经非常愤恨于统治者的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并将之归为封建帝王的短视和无能的表现,当时是根本就没有想过,他自己也会有一天,主动地做出类似的行为。

    当一个人达到了某一个位于该范围内顶峰的高度时,他面对脚下的这片领土,首先考虑的就不是,也不能是公平或者是正义了,制衡才是最为重要的。或者说,这时候考虑的,就是天下间最大的公平。制衡才是帝王之道,为了某个人出头,那才是犯傻。

    于是虽然在心里觉得毛伯温的确是人民的大功臣,但是朱厚熜还是决定要打压他。一味地把这个人捧起来,以毛伯温的心机性情,能安生才怪。再者,猛然间在朝中插入一个这样的人,其他人心里也不会乐意接受他。到最后让所有人都抱成一团排挤他,还不如最初就不要把这人的位置安排得那么靠上。

    安心劝服了自己之后,朱厚熜心安理得地宣了孙敬亭私下里觐见。这位曾经的御用第一秘书,善解人意还是那么心思灵敏,笔头功夫还是那么强悍。朱厚熜稍微点播了一下,他什么话也没有的就走人了,然后在毛伯温还朝时强力的几炮,轰得毛伯温晕头转向。

    似乎他再次渡海回国,形式忽然间巨变。就连皇帝看他的眼神,都不像原先那样,隐隐有些赞赏了。毛伯温对于现在的朝堂形势很不了解,他原先的大靠山王谦,现在在朝堂上形同虚设,年纪老迈又不得圣心,只是在这个位子上面虚耗罢了;而他原先的座师汪俊,死在工部尚书的任上也有很多年了,现在的朝堂上六部里面,基本上全都是皇帝新提上来的人。

    于是毛伯温的消息很不灵通,大朝会时检察院的几个弹折,都是言辞犀利,直指他办事不用心,带兵不用命,拖延误工玩忽职守,还有诸如亏空粮饷,虚报银钱,贪污腐败什么的,罗列了一大堆的罪名。就好像他征战十几年,没有任何功劳,而是祸害国家人民去了。

    毛伯温有些恨恨的看着现任国家检察院长孙敬亭,这人和他原先也是同科举人,应称同年。只是孙敬亭时运不济,考了三次才考上进士,他却是一举中第,他任兵部右侍郎时,孙敬亭才不过都察院一个小小正七品都事;而后他坐上了尚书的位置,孙敬亭才升上六品。

    哪知就是他不在的这几年,孙敬亭竟然也成了一部主官。这个所谓检察院,虽说人数不多,却是人人惧怕。孙敬亭官位已然从二品,只与他这兵部尚书差了一级,手中掌握的权势,更不是如今远离京城多年的他可以相比的。

    顿时毛伯温有些后悔当年为什么一时被冲昏了头,选择带兵出征而不是留在京城熬资历。若是在京城打混,这么些年,即便他不能宣阁拜相,起码这兵部尚书的位置还是做得结结实实的,那容得这群只会嚼舌头的言官胡言乱语!

    现在的形式,毛伯温也是看得很清楚的。皇帝对他已然有些不满了,想必是背后有人谗言。而检察院那里,却是不好办。孙敬亭朝会上时,见了他是连招呼都不招呼一声的,显然是对弹下他这个兵部尚书志在必得。而检察院说的也是有理有据,这么些年,他在外面,要说那些事,他都是做过的。军营中哪有干干净净的人,证据也是好找的,原先以往却没有人这么较真,非要揪着这点事情讨个说法。这些事查办起来不会伤筋动骨,但是也讨不了好。

    而朝中能帮他说话,会帮他说话的人,毛伯温还真看不到会有谁。远离朝堂十几年,原先的人脉都散了。老臣子们死的死,退隐的退隐,新人他是没有一个熟悉的。

    因此即便是朝会上皇帝并没有对他作出什么评判,对检察院的那几份弹折也只是放在了案头,颇有些留中不发的意思,毛伯温也不敢放心。

    谁知道明日里会不会再有谁射来一发暗箭?谁知道明日里会不会再有人弹劾?谁知道,下回皇帝还会不会顾念他这么多年辛苦,让他安稳?

    检察院的弹折一上,毛伯温的脸色变化让朱厚熜知道,这事儿快成了。毛伯温也是个聪明人,知道怎么做对他自己好,现在形势明显不利于他,等到有个让他能勉强接受,又面上有光,不损伤自己的方案提出来,他是必然会接受的。

    周围一片喊打之声,毛伯温也清楚现在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朝堂了。如果朱厚熜顺势而为,就算是除了他也不算什么,只怕多年后名声不好听;若是现在好心给他个好看的结局,估计毛伯温不管心里到底是怎么想,面上也是会感恩戴德的。

    不过这个好人,还是让徐阶来卖吧。这也让他日后在兵部的日子混得顺利一些,毕竟顶替了自己的原上司上位,上司却黯然离去,名声上总是会有些非议的。如今干脆让徐阶伸手拉毛伯温一把,倒是能顺便买个人情,落个好听的名声。

    朱厚熜没有管检察院的那帮子言官出身的检察官们,他们也是多年没有用武之地了,嘴巴都闲的发痒。皇帝不喜欢言官,他们很清楚,于是一直也都不敢多说;现在皇帝示意了,可以可着劲儿地开骂,于是先前朝会上的寥寥几本弹折,反倒是成了热身了。之后汹涌而来的骂折,牵涉到毛伯温的一家老小,祖宗七代,连朱厚熜都觉得翻开折子就一股刀兵之气扑面而来,腾腾杀气逼得人脸上生疼——言官杀人不用刀,这倒是真的。

    不知道孙敬亭是怎么制造舆论的,整个朝堂上下,对毛伯温都没有什么同情的意思,帮他说话的寥寥无几,就连中立派都不多。大多数人都赞同言官们的说法,觉得毛伯温出兵十七年,只是在浪费国家财政。就连一向不掺和事情的方绪,都上表表态支持孙敬亭。

    一瞬间毛伯温是四面楚歌,朝会的时候都能看见他的脸色憔悴。偏偏朱厚熜喜欢钝刀子杀人,就是不发话给他个利落。骂折汹涌而来,他都是留中不发,根本不表态。不说毛伯温的确不好,要将之如何如何,也不说言官们诬陷忠良,对大臣们不敬,让他们闭嘴。

    于是毛伯温很是惶恐不安,而言官们总是没有被制止,又得到了孙敬亭的示意,继续汹涌地彪悍地弹劾开骂。

    言官们从第一次大朝会开骂到徐阶这个大救星终于闪亮登场,其间倒没有持续多少时间,但是精神上的折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严重的折磨,毛伯温只觉得这些日子才是真正的度日如年。于是当徐阶作为第一个站出来帮他说话的人,得到了毛伯温近乎热泪盈眶的感激。

    徐阶的说法也很简单,言官们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好了,不像毛尚书这样,必须亲自奔赴前线,带兵作战,自然不知道毛尚书的辛苦。至于这么些年的征战,时间和金钱上的耗费,徐阶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毛尚书必然有着自己的考虑,不妨查证后再说。

    这个查证的提议才是真正得到毛伯温感激的,皇帝没有表态,言官们对他的弹劾也就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声讨,并不会去调查。所以骂起来才越来越严重,到了最后,很多事情根本就是没有的,也被言官们说得活灵活现。

    那些亏空粮饷,或是贪污银钱的事情,跟言官们随口编排的那些罪名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他毛伯温的确有过自立为王的念头,但是那也仅仅是一闪而过的一个念头罢了。等到那起子言官真的看到了那个满目疮痍的贫瘠小岛,他们自己也不会生出就在此过上一辈子的心思——特别是当隔海相望的大明站在一边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的时候。

    所以毛伯温倒是想让检察院尽快开始查他,再怎么查,也只能查出来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别的没有根据的罪名也就自然能够还他个清白。

    哪怕是彻底严查,把他私底下干的所有稍稍违纪的事情都查出来,至多也就是申斥一顿,功过相抵销。可是要让这群言官继续说下去,只怕皇帝的脸色会越来越坏,最终直接杀了他了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朱厚熜的确是没有说什么,没有任何口头上书面上语言上的表态,但是他每每看着毛伯温的时候,那眼神那脸色,都是越发的阴霾的。毛伯温惯会察言观色,怎么看不出皇帝心里的动摇——虽说这是朱厚熜表演给他的看的动摇,但是不论是表演还是真实,总是动摇了的,这就不能不让他肉颤心惊。天子之怒雷霆万钧,毛伯温怕自己承受不起。

    现在徐阶能帮他说句公道话,真是救他于水火了。毛伯温一时也顾不得徐阶到底是准备市恩,还是的确心眼好,看不过去他这么受欺压才说话,连忙跟徐阶示好。

    他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哪怕徐阶的确是想要市恩,那也得他有这个市恩的能耐。徐阶这人,毛伯温也算是和他共事过一段时间的,大致了解他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为人。徐阶可以说,敢冒险,但是在冒险之前,往往他也是有把握的。于是毛伯温觉得,按照回京以来观察见闻,徐阶在皇帝面前那也是一等一的红人,只要他开口,估计保下他毛伯温不算什么。而就动机方面,徐阶也还算是个有恩必报的人。当初徐阶是个毛头小子的时候,毛伯温也没有少教导他,本着一个作为前辈的态度,毛伯温算是对徐阶很厚道了。就算是为了当初那段时间毛伯温对徐阶的恩情,估计徐阶是觉得这会儿拉他一把正好顺手报了恩,也不算什么。

    想前想后,毛伯温在抓住了徐阶这根救命稻草之后分析一遍,倒是觉得这回这根救命稻草好像还挺粗的,应该能真的救了命,于是对徐阶越发的和善友好。而朝中众人见徐阶这般做派,也怕是皇帝不准备怎么着毛伯温,渐渐地言官们也就消停了不少。

    最终毛伯温又一次上门拜访徐阶,求徐阶帮他在皇帝面前再美言几句,好让这事儿彻底停歇了。毛伯温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徐阶满脸为难,只说已跟皇上说过多次了,但是皇上被小人蛊惑,也因此申斥了他好几回了。最终最重义气有恩必报的徐大人,向毛尚书放下了话,再进宫跟皇上说一回,哪怕是以死相逼,也帮毛大人这一回。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毛伯温,徐阶果然去了宫里。不知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总之第二天的时候,皇帝开口说,今后检察院不要再空口乱说了,要有真实证据才能指证一朝大员,让他们尽快开始调查,不要浮夸。

    满朝都有些惊讶于皇帝忽然的态度改变,随即京中就流传出,徐大人为了帮上司求情,在皇上寝宫门外跪了一整夜,真实有情有义。

    ※※※※※※※※※※※※※※※※※※※※

    我很想念夏言……

    徐阶不是好人……

    珠玉在冲榜,请大家多留言多支持~长期欢迎长评~谢谢~

    喜欢珠玉请大家收藏:珠玉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270/227900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270/2279000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