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活13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电视里正在播放古装电视剧, 穿着朴素甚至有些土气的古装人物在田地里劳作, 在农家院子里生活, 正在读中学的孙红棉却看的目不转睛。李翠莲有些奇怪, 问道:“你不是不喜欢看古装剧吗?你们爱那什么……玄幻, 高来高去, 打来打去的。”

    李翠莲心里知嘀咕, 她真是不理解年轻小女孩儿的思想,总说正剧沉闷,就是正剧也要加点玄幻元素, 难道那些飞天遁地很有意思吗?

    “哦,这个《百合花开》是我们老师推荐看的,说里面的服化道具都是正宗的明朝服饰, 而且这个故事是真实改变的。明朝的南霄子写在她的杂文集里, 我们刚好学到其中一篇,老师当成课外作业让我们看的。”孙红棉解释道。

    “是吗?这是古人写的?南霄子是谁?很出名吧?你们还要学他的文章?”难得女儿愿意和自己多说话, 李翠莲挤到沙发上, 连连问道。

    刚好插播广告, 孙红棉道:“哦, 南霄子啊, 就是写《有天知》的那个南霄子, 语文课本上都有她写的文章,是明朝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传说还给嘉靖皇帝献过药。咱们现在的老字号庆余堂就是她创办的, 还有你不是喜欢用丰年膏吗?几块钱一盒, 又便宜又好用,那是庆丰堂生产的。”

    “我就说,还是国货老字号管用,你们小年轻就知道什么国外的这好那好,好什么啊!老祖宗都说了,道法自然,是化学元素自然,还是自然界里的那些植物动物自然。中医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瑰宝,你们就是不知道珍惜。”李翠莲对这个深有感触,现在的化妆品、护肤品动则成百上千,哪里是他们老百姓能用的。还是国货好,十块钱一盒的膏就能用一整个冬天,滋润不油腻,比国外的牌子货好。

    “那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不好?”孙红棉翻白眼,她很惊奇在她眼中的家庭妇女居然很有学问的样子,问道:“不过妈,你居然知道道法自然?”

    “那是!”李翠莲骄傲的挺起胸膛,电视里的故事她不知道,可传统国学,那是印在国人骨子里的记忆。看到灾难说一句“造孽”的,那是佛教徒,看到坏人坏事骂一句“天打五雷轰”的,那是信道教的。或者你什么都不信,但总会脱口而出说出一些看似平常,细究很有渊源的话来,这是血脉基因。

    难得和女儿交流,李翠莲赶紧问道:“你和我说说这讲的什么故事,还是古人写的咧!”

    “不是说了嘛,南霄子是个医学家,出身在杭州,过了三十岁之后就开始在国内游历,嗯,可能还到过当时的国内,现在的国外吧,管她呢,反正就是走过很多地方。她是官宦人家出身,有钱有闲的,又开了药铺,就在全国各地收集药方、改良药材种植技术。为了不像前辈华佗那么倒霉,南霄子在离开杭州之前先写了一部药典记录自己行医十多年的经验,托给家里人。她说怕自己出门在外遇险,一生心血付诸东流。后来她没遇到危险,药典十年一修,一共修改了五次,一直到她八十岁的时候,才最后定稿。就是那个著名的《自在南霄药典》。”

    李翠莲一拍大腿,“你说的是南霄仙姑啊!这我知道,咱们庙会的时候不是有仙姑赠药吗?去年就是楼上小雪选上了仙姑,庙会的时候穿着古装衣服游街发膏药。”

    孙红棉直翻白眼,那叫游街吗?

    “然后呢,这电视剧还是她写的啊!”李翠莲又问道。

    “不是,是根据她些的一个故事改编的。”孙红棉轻声讲起了那个故事。

    “当时庆余堂需要大量百合做药材,南霄子游历了国内很多地方都定不下来,后来游历到兰州,发现这里特别适合种百合,而且很多百姓家里也靠种百合生活。她在游记里都说了,国内宜兴、邵阳、湖州、兰州是国内最好的四大百合产地,南方百合味苦,更适合入药,更挺符合他们庆余堂的要求。兰州百合味道甜,更适合用来吃。可是南霄子在兰州遇到了这个故事,特别感动,就把药材基地选在了这里。”

    “我上次和同学一起去兰州,那里还有南霄子的塑像呢。百合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当时还吃过金菊百合、百合糕、百合炖鸡和百合甜羹,真的特别好吃。我不是还带了一些干百合回来吗?妈你没看到吗?”

    “看到了,咱们这儿又没有吃百合的习惯,既然你说这么好,明天早上煮粥的时候我就多放点。”李翠莲催促道:“说了半天还没说南霄仙姑写的电视剧是什么呢!”

    孙红棉又要忍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的,人家一个明朝道士怎么会写电视剧,都说了是根据她的故事改编的,改编的!

    “兰州有一户人家姓张,以种植百合为生。他们原本是普通农户家庭,没什么特别的,南霄子游历到哪里住在他们家。张家已经是四世同堂了,祖父祖母这一辈相濡以沫,扶持到老,七十多岁的人也闲不住,老两口经常结伴出门摘百合花。回来之后祖母就把花瓣摘下来凉拌,祖父就去蒸百合,最适合他们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家里有儿媳、孙媳照顾,两个老人却更愿意彼此照顾。南霄子说‘相濡以沫,百年好合’。他们家一大家子人都是一夫一妻,相互扶持。张家有妻子不能生孩子的,也不会休妻、不会纳妾,只从兄弟那里过继。一家子和和睦睦,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明朝,一夫一妻多妾制,很多男人都纳妾的。”

    “南霄子十分感动,说百合的含义在这里才最能体现,坚持把药材基地选在兰州。后来因为兰州百合不适合入药,还专门开了一家庆吉堂的食铺推广百合之类药食同源的东西。”

    “兰州张家也成了家庭和睦的代表,张家老字号也很有名气。当时去兰州旅游的时候还特意去看过张家大院,在黄土高坡上修那么好的院子可不容易,据说他们家就是通过种百合发家的,可能还有南霄子名人效应加持吧。反正现在被挖掘出来,大家都特别感动,网上不是还流行说‘嫁人就嫁姓张的’吗?”

    孙红棉流利的给母亲科普的一大段,她刚好学到南霄子的文章,对这个在古代做出一番事业,可称“大家”的女人很感兴趣,特意查过。

    “这卖药的庆余堂、卖化妆品的庆丰堂和卖吃的庆吉堂是同一家人开的吗?”李翠莲的重点却有些歪。

    “不是的。庆余堂是传承最好的,真正的老字号,由南霄子传给她的侄孙也是她的徒弟,每一代都有谱系,到现在都六百多年了。庆丰堂也是南霄子创立的,不过后来就没落了,过了些年又开起来,用的是庆丰堂的名号,不过当家人已经不姓齐了。庆吉堂就南霄子再世的时候是真宗她开的,后来就就不见踪影了,现在这个是最近几十年才开的,完全就是沾光了。国内‘庆’字号的,和医药相关的基本上都是碰瓷庆余堂,谁叫当时也没专利法,大家都那么叫。叫的时间久了,碰瓷的也能说自己是百年老店了。”

    母女两个说闲话的功夫,广告很快就完了,电视剧又开始了。

    孙红棉看着屏幕里两位老人相濡以沫,浮肿的眼带挡不住眼中脉脉温情,“真的有情,不必太多言语”。这样的感情没有时空限制,她这个几百年后的小女孩儿也羡慕这样相携一生的深情厚谊。

    看完了电视剧,孙红棉对电视剧里的故事更感兴趣了,在网上搜索原文。南霄子的原文收录在《南北集》里,《南北集》是南霄子的旅行笔记,她说自己怕医药理论太过复杂艰深,不能引人注意,就写了这些小品文,希望在博人一笑的同时,能让人学到一些基础的医药知识,那就是她的无量功德了。

    孙红棉翻开《南北集》,里面有描写山河大川之壮丽,也有纪录旅行趣事的小笑话,她从不知道原来古人也可以这么有趣。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南霄子到过沙漠,在哪里亲手种植过梁外甘草,为庆余堂引进最优质的佐药甘草。她在沙漠里挖到过肉苁蓉,这是配制龟苓集的一味主药,而龟苓集就是她先给嘉靖皇帝的“仙药”,从皇宫流传到民间,一直是“滋补国宝”。她还在塞上江南的宁夏生活过十年,改良了枸杞的种植,挑选良种,广泛培植,让枸杞从名贵中药,变成日常食用的调味品。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南霄子游历过绝大多数的名山大川,她从山顶悬掉在空中采摘石斛,制作成传说中的神奇仙药。曾有过绳索断裂,落在山崖旁生树上捡回一条命的惊险。她曾亲身试药,被准备入药的蛇咬过,险些丧命。她也曾在深山里寻找人参的时候迷路,若不是老马识途驮着昏迷的她出山,她就死在山里了。

    孙红棉这才明白,南霄子为什么十年一次大修她的药典,而不是等到晚年统一撰写。这样艰险的寻药、制药、学医之路,她也怕自己半途夭折吧!

    特别是南霄子还是一个女人,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女人,做到了大多数男人都没有的成就,孙红棉如何不为她鼓掌!

    孙红棉羡慕南霄子有那样开明的父母,她在《南北集》中说,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决心不嫁人,追求医道,居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这样开明智慧的父母即便在现在,也值得人竖起大拇指。孙红棉羡慕南霄子的坚持,她以女子之身,上至皇帝下至乞丐,都为他们治病,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追求,终于写出了那样的传世之作,将中医发扬光大。孙红棉更羡慕南霄子的长寿,她活到了一百二十岁,这可不是什么彭祖寿八百的传说,南霄子的出生年月都有明确记录,再做不得假。这样一个长寿、有才的特立独行的女人,怎么不让人钦佩!

    “话说明朝真的是医药发展的巅峰呢,出了李时珍、南霄子这样的集大成者,中药真是博大精深啊!”孙红棉喃呢,手指抚摸着《南北集》封二上第一句话“一草一木皆有灵,一花一叶总关情”。

    喜欢明朝女人请大家收藏:明朝女人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526/229123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526/229123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