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妃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1368年, 大明洪武元年。汉人终于赶跑了在国土肆虐九十年的蒙古人, 新的王朝诞生了!汉人再也不是四等人, 再也不用被人无故欺凌。

    正月初四, 过年的喜气还没散净, 京城早已净水泼街, 黄土垫道, 街面上清扫得干干净净。有官爵人家也喜气洋洋打扮整齐,静静听着皇城传来的礼乐钟声。

    就在今天,吴王殿下登基为帝啦!

    徐府众人围坐在正厅, 等着他们的父亲回来。

    这里正是征虏大将军徐达的府邸,大将军夫人谢氏穿着诰命服端坐上首,她在默默对丈夫效忠的新王朝表示尊重, 也时刻准备着被宫中贵人召见。

    大儿子徐允恭却坐不住, 在屋外走廊上来来回回的走动,时不时看一眼门口的方向, 又看一眼皇城的方向, 努力从依稀传来的礼乐声中, 猜测开/国大典进行到哪一步了。

    柳娘端坐在谢氏身边, 握着她汗津津的手道:“娘, 你把大礼服卸下来吧, 您还怀着孩子,宫中贵人不会这个时候召您进宫的。”

    在这寒冬腊月的时候,谢夫人脸上却有汗珠滚落, 咬牙道:“不行, 我得等你爹回来。”

    “娘,您想差了。”柳娘不着痕迹看了一眼走廊上急躁的徐允恭,靠近谢夫人耳边,如同平常女儿在母亲身边亲昵撒娇一般,道:“在这大喜的日子,您若是能给父亲诞下儿子,比什么礼都让父亲高兴。”

    谢夫人听了女儿这无心之言,心中一动,放松下来,任疲惫一拥而上,不再忍受腹部疼痛。

    “大哥!大哥!快来,娘要生了!”柳娘高声唤道。

    “什么!”徐祖辉而今只是十几岁大半大少年,哪里经历过妇人生产的事情,急得手足无措,“怎么办?怎么办?”

    “大哥,别着急。我先扶娘进产房,你在外面照应着,爹不在家里,咱家只有你一个男丁啊!”

    看着妹妹期盼的眼睛,徐允恭努力让自己镇定,挺着单薄的小胸膛道:“妹妹放心,我就在外面!等娘生了弟弟妹妹,我去给爹爹报喜!”

    柳娘在侍女的帮助下扶着谢夫人往产房而去,且不顾丫鬟婆子的阻拦,亲自入了产房,指挥谢夫人生产。

    “出去!出去……啊……不是你……来……”谢夫人疼得话都说不清楚,还是不停示意女儿出去,未婚小女儿怎么能进产房。不说污秽,看着这血淋淋的场面,日后还敢生孩子吗?

    “娘!你放心生产,爹说过我是将门虎女,有他镇守,什么都不怕。我就在产房守着您,一定让您平安生下弟弟。”柳娘握着谢夫人的手,让她咬着布团,手在她肚皮上按摩,指挥她调节呼吸。

    产房里只有谢夫人和柳娘两个主子,谢夫人已经疼得没有神志了,柳娘在徐府一向威严,说的话几乎和徐达一样有效用。虽然不合常理,但主子怎么说,奴婢们怎么做。才刚刚从蒙古人的刀锋铁骑下侥幸活命的人,无比珍惜眼前的安宁日子。

    柳娘接生已经是熟门熟路了,只是为了掩饰,她只是指挥谢夫人呼吸,帮她缓解情绪。看着谢夫人疼得扭曲的脸庞,柳娘不禁一叹,“做女人真苦啊。”

    柳娘此生有幸,投胎做了大明开国大将徐达的女儿,未受元末明初这乱世的折磨。徐达后院关系简单明了,徐达的原配夫人张氏生育长子徐允恭,后因产后疾病而亡。柳娘的亲生母亲谢夫人乃是谢再兴幼女,朱文正妻妹。在徐达原配张夫人过世后,由而今的皇帝许配给徐达做继室。除了这一前一后连个正妻之外,徐达只有一个妾室孙氏。

    而今府上子女就徐允恭和柳娘两人,或许还要算上谢夫人腹中快要出世的孩子。可孩子少不代表徐达内宠少,常年在外行军打仗,生理需要和应酬来往决定了他身边的妾室犹如过江之鲫。也幸好徐达有着农民儿子的朴素观念,正妻是用来尊敬的,外面逢场做戏的女人绝不带进家门。这样的行为不仅赢得谢夫人一片真心,更引得世人赞他重情重义。

    家中才一妻一妾,比之妻妾众多的朱元璋,徐达是何等简朴,世人皆赞颂他不贪恋美色,是大英雄。

    谢夫人进门之后,徐允恭才一岁,把他从婴儿养育到这么大,连年战乱,张夫人娘家已经找不到人了,徐允恭一直以为他是谢夫人的亲生儿子。柳娘出生之时,徐达在外征战,外面的女人徐达不允许他们诞育子嗣,谢夫人离丈夫又远,长达四年的时间,徐家都没有再闻婴啼。徐府这几年只有他们兄妹两个,感情很好。

    柳娘出生,兄妹二人感情越发深厚,连带着谢夫人和徐允恭之间也更亲密了。柳娘记得,在正史上,谢夫人此时并未有孕,徐达的次子也是妾室孙氏所出。也许是生下来没保住,也许是根本没有怀孕,是知道呢。反正柳娘来了,她就一定要保下这个弟弟。

    谢夫人身体发育成熟,孕期保养良好,有产育经验,又有柳娘这个外挂在,未时,诞下一个男婴。

    柳娘吩咐婢女婆子给谢夫人换装收拾,亲手抱了弟弟去给徐允恭看。

    徐允恭听到婴儿哭声,已经望眼欲穿的盯着产房门口啦。

    “大哥,咱们有弟弟啦!”

    “弟弟,弟弟。”徐允恭激动得手足无措,不敢碰触这小小的肉团子。

    “大哥,你看,弟弟在和你打招呼呢,他的手在动,嘴巴也在动。”柳娘激动的解说。

    徐允恭欢喜得胀红一张脸,最后憋出了句:“他可真丑!”

    柳娘怀中婴儿突然放声大哭,柳娘嗔怪道:“大哥!哪有你这样的,弟弟才不丑呢。笑孩子出声都是红彤彤皱巴巴的,等过几天就张开了,白白胖胖的,肯定漂亮!”

    柳娘把孩子递给奶娘,让奶娘抱下去喂奶。

    “别啊,别啊,好妹妹,是大哥说错话了,你让我再看一眼弟弟啊!”

    “看什么看,弟弟要去吃奶呢!大哥,你是不是忘了先前答应过我什么?”柳娘叉腰做悍妇状。

    “什么?”

    “给爹爹报喜啊!”柳娘在他耳边大喊。

    徐允恭怪叫一声,“爹!报喜!”然后,头也不回的冲了出去!

    柳娘赶紧小跑跟上,到了外院,指挥几个人跟上去徐允恭,又叮嘱他们代号征虏大将军府上的牌子,别让今天巡逻的士兵给逮去监狱。

    柳娘送走徐允恭,刚回院子又碰上孙姨娘。

    “大小姐。”孙姨娘恭敬行礼,她乃是旧元官宦人家之女,本是汉人。孙氏父亲被元朝迫害下狱刑虐而亡,她为义军所救,遂一直跟着徐达。

    “孙姨不必多礼,你来看娘亲?”柳娘笑道,对孙姨娘十分和蔼。

    徐达府上人员稀少,徐达又常年征战在外,外面有什么危险,都是家里几个人抱团取暖才度过的。所以别看他们身份是原配嫡子、继室嫡女、嫡妻、姨娘,可感情真的很深厚。孙姨娘今日不等在正院也是不抢谢夫人风头的好意,如今听闻她生产,怎么能不来探望。

    “是啊,我一听说就紧赶慢赶过来了,姐姐没事吧?”孙夫人紧张问道。

    “嗨,瞧我这脑袋,一紧张手忙脚乱的,忘了通知您,得罪,得罪。”柳娘笑着作揖,她知道孙姨娘不会怪她的。

    果然,孙姨娘扶起柳娘,笑道:“不怪,不怪,你小小年纪,已是难得周全。”

    “孙姨,别说闲话了,快进来,您去看看娘亲和弟弟吧,娘亲刚生产过,现在应该醒来了。”柳娘笑着招呼她入内,十分放心的让孙姨娘单独陪着谢夫人,自己则去抱孩子。

    她们进来的时候,谢夫人正半躺在床上喝鸡汤。孙姨娘看谢夫人嘴唇都咬破了,心疼道:“姐姐受苦了。”

    “为老爷诞育子嗣,不苦。”谢夫人放下小碗,叹道:“盼了这些年,总算来了。你也要抓紧些,日后也好有个说话的伴儿。”

    “我有姐姐,已经有伴儿了!”孙姨娘叹道。

    “娘,孙姨,你们看,弟弟吐泡泡啦!”柳娘适时打断她们的谈话,把孩子往两个母爱泛滥的女人中间一递。果然让她们忘了先前的话题,一个劲儿逗弄起孩子来。

    柳娘看着这一幕,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妻贤妾美,而是姐妹情深。后人总是以当时的世界观揣测现在的环境,总以为妻妾不能和睦相处,很多时候是这样,可也有例外。如同谢夫人与孙氏,正逢乱世,她们一家居住在军队后方,可也不是绝对安全。时不时有流寇骚扰,还要提着一颗心担忧丈夫,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两人之间的感情说不定比对徐达感情深多了。

    柳娘只盼着后院一直这么宁静,在大明开国功臣中,徐达的确是少有善始善终的,柳娘无比期盼他在后院女色上一如既往的精明。

    徐府女人孩子乐呵呵的围坐在一起,宫中徐达却无奈出列请罪。

    登基大典刚刚走完程序,君臣诸人移步偏殿讨论正事,偏偏这个时候宫外有人来报,征虏大将军之子徐允恭在外求见。

    朱元璋高坐上首,他虽然已经登基做皇帝,可天下还有大片领土不再他的掌控之中,和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相处起来,也十分随意。听闻侍卫禀告,朱元璋问道:“所为何事?”

    “臣不知,不过徐大人面带喜色。”侍卫回答道,是的,别看徐允恭还是个毛孩子,身上已经有虚职啦,这就是有个能干爹的好处。

    朱元璋这些年对徐允恭也是常见熟悉的,赶紧让他进来。

    徐允恭不负父亲教导,进到殿内先恭敬行礼,完全没有因前几天朱伯伯亲切考校过自己就失礼。

    “起来,起来,跟你爹一样是个闷葫芦。”朱元璋面上无奈,心里却挺受用,笑问:“来干什么的?等不及来领赏不成?”

    “回陛下,我来给爹爹报喜。今日未时,娘亲生下小弟弟啦。”

    徐达还没说话,朱元璋已经抚掌大笑,“好,好,好,未时不正是我祭天归来的时候吗?天德,这孩子与我有缘!”朱元璋刚刚登基,还没有习惯自称朕。

    徐达无奈道:“些许小事还惊动陛下,实在惶恐。”

    “哎,起来,起来,你就是太多礼了。这样的大喜事,怎么能等!”朱元璋高兴道:“既然这孩子与我有缘,就由我来取个名字吧。孩子来的巧,是个有福气的,就叫添福吧!”

    “多谢陛下赐名。”徐达又拱手行礼,感激谢过。徐允恭心里直为弟弟哀叹,这是什么破名字啊,也太土气了!别看徐允恭年纪虽小,可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实在嫌弃皇帝陛下蹩脚的取名技术。

    偏殿名为商讨正事,可心情如此激动,君臣诸人都平静不下来,人人都在畅快抒发心意。既然徐达有了喜事,众人也不耽搁他。朱元璋开口叫他回去,好好抱抱这个有福气的儿子。

    徐达带着儿子退下,一路上不发一言,入府直接去房里看孩子了。

    徐允恭忐忑的躲在门后给柳娘招手,等柳娘出来了,拉着她躲到院子假山后,问道:“妹妹,你说爹是不是生气了?回来这一路上,爹话都没和我说过一句,爹是不是嫌弃我去打搅他办正事啦!”

    “怎么会呢?爹刚刚进门的时候,我看见他扬起嘴角了,肯定是高兴的。咱爹最肃穆不过的人了,就是高兴也不会在大街上喜笑颜开啊。大哥,你别多想,咱们给爹报喜,是多么正常的事情。你就等在宫外,有没有闯宫,是陛下叫你进去回话的啊!陛下有问,咱还能不答不成。万一有事儿,我会给你求情的。爹舍不得打我一个女儿家,到时候你就把事情推到我身上”

    徐允恭被安慰了,是啊,陛下有问,他有什么办法,遂安心下来。嘴上却推辞道:“不用妹妹替我背黑锅,我根本不怕!”

    得了个儿子,被皇帝笑称有福,与他有缘,还赐了名字,徐达自然是高兴的,可这高兴中又透着一点事情超出预料的惊讶。

    吃过晚饭,徐达例行考校儿女功课。徐达与一般男人不同,对女儿的教育同样重视,加之柳娘天赋卓绝,徐达对她更为看重。

    徐允恭英姿勃发,先练了一套刀法,又背了兵书和近日先生教的功课,徐达颔首,难得露出笑意,说了句:“不错。”

    徐允恭兴奋得朝柳娘挤眉弄眼,亏他自己以为隐蔽。

    柳娘也出列打了一套拳法,在这乱世中,柳娘十分主意锻炼身体、勤练武艺。

    考校过两人之后,徐达点评道:“允恭浮躁,根基不稳,需再夯实基础,在园中蹲马步八个时辰再去睡觉。柳娘与我来,去书房考校你文章。”

    徐允恭非但没有被罚的哀怨,反而一脸逃出生天的喜庆。生为武将的孩子,徐允恭血脉好似天生就带着好武的基因,十分不喜文事。徐允恭一脸同情的送走柳娘,乖乖站起马步来。

    进了书房,徐达端坐在位子上,脸色晦涩难明,半响,叹道:“你是故意的?”

    柳娘亲自煮了浓茶给徐达解救,轻轻把茶盏放在他手边,道:“爹爹指的是让大哥给陛下报喜吗?女儿是故意的。”柳娘直言不讳。

    “你可知陛下乃多疑之人,不一定会信你。”徐达在绝对安全之处,有时候也会说几句不敬之语。

    “在这大喜之日,锦上添花而已,陛下虽多疑,可也有帝王心胸。爹爹不必担心。”

    “如何不愁,你这是拿命在赌啊!”徐达叹息。

    “不会的,爹爹素日谨言慎行、谨小慎微,陛下不会看不到,他对您是放心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日后不要这样做了。”徐达点到为止。他的女儿太聪明,比他这个乱世求生、杀场挣命的人更聪明,可徐达太了解他昔日兄弟、今日君主了,那是个多情又无情,好猜忌又喜放权的君主。无人能摸透他的心思,徐达素日恭敬,正是对他这份炉火纯青手段的佩服。

    “我听爹爹的。”柳娘微笑,给徐达捧好茶杯,端茶赔罪。徐达拿厚脸皮的女儿没办法,接过一饮而尽,算是原谅她了。

    柳娘又接着倒了第二杯,徐达嗔道:“你的茶可不好喝,又想要什么?”

    柳娘嘿嘿一笑,绕到徐达后面给他按摩肩膀,常年使用兵器,徐达肩颈硬得堪比石头。“爹爹,女儿求您个事儿呗!”柳娘拖着调子撒娇。

    “少灌迷魂汤,先说事儿!”徐达已经“被答应”过很多事情了,坚决补上这个当。

    “爹爹,大哥想上战场,你这次北伐能带着他吗?”柳娘愉快把事情说了,分析道:“大哥几年虚岁十四啦,在外也算半个大人了。您当年十四岁也出来讨生活了吧?大哥有心为父分忧,您就带上他吧~~~”柳娘把调子脱出了三个波浪线的甜度。

    “那小子让你来求的。”

    “大哥让我敲敲边鼓,不过我自己也是愿意的。眼前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等到中原一统。陛下肯定要封公封侯,大哥就是世子,日后大哥袭爵,自己有本事才能不降等啊。”

    徐达出身农家,一生经历都用在战场上,平日里还能记得对上恭谨、对下仁慈,已经是武将中的顶级人物了。受出身限制,他对爵位承袭之类的复杂礼制并不清楚。“具体说说。”

    “朝廷袭爵自有规矩,现在虽还没定出来,但听说陛下应吩咐名家大儒们起草,将定为祖宗家法,万世遵循。袭爵自古以来的规矩,由嫡长子作为继承人,若袭爵人有功,自然能平级传承,若是继承人无能,一下再降几等,甚至另选他子继承也是有可能的。大哥是原配嫡长子,日后父亲的一切大头自然该他继承,现在锻炼着,日后父亲就能把事情放心交给他了。”

    徐达叹道,“其他儿子呢。”道理他是明白了,就是农家,大头财产也要供养老人,传袭香火的长子长孙。可他担心,聪明人往往失之宽厚,他怕柳娘走上歧途。

    “其他儿子自然要令谋出路。今日我催着大哥给陛下报喜,也是在为弟弟找出路,有陛下金口玉言的有福,又赐了名字,就像给弟弟加了一层金丝铠甲。我也知道,今日的事情传出去,您或者陛下再对弟弟表现得偏爱些,难免有小人背后议论,甚至拐带大哥,让他误会母亲和我。不如让大哥跟随父亲出征,学东西的同时也开阔眼界。爹爹可也告诉世人,您看中的继承人是大哥。请兄弟明算账,说清楚了,日在才快活。”

    “你就不动心,待扫平天下后,至少是个侯爵。”徐达笑问。徐达说聪明人失之宽厚,不是玩笑话。聪明人总能一眼看透本质,聪明人略施小计就能得到老实人求之不得的好东西,长此以往如何能不骄傲?

    “女儿说了,眼下正是立功之时。若弟弟长大了没有本事开创自己的事业,怎么配做父亲的儿子。”柳娘管一叹,“我若生做男儿,定追随爹爹战场杀敌!”

    喜欢明朝女人请大家收藏:明朝女人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526/229123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526/2291239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