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9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好说歹说才让黄氏放下水果刀, 果然就不该在卧室里摆放凶器。

    “你找的那户人家靠谱不?”黄氏凶悍叉腰问道。

    “娘~~能让我先穿上衣服不?”柳娘躲在床幔后面可怜兮兮的问道。本想一举震慑黄氏, 却不想人家是能青天白日□□守城兵丁的豪杰, 这点儿小意思, 唬不住她!

    “亏你还知道要脸!”黄氏啐一口, 道:“要是哪天领个野种回来, 老娘先打死他, 再打死你!”

    柳娘把衣服穿上,哆哆嗦嗦凑在炭盆边上,道:“那户人家也姓黄, 家里只有两个老人相依为命,都快七十的人了。本身就有外乡人到此地落脚,只有一个独子, 多年前出海去了, 听说尸首就是海葬的,只留了些许遗物回来。丁洋喝醉酒吹嘘, 说自己和黄家那人出生入死的交情, 给家里报丧都是他去的。细细说了当时的情景, 提到黄家汉子有一对木牌, 是他早年刻了准备给心上人的, 可惜他出海去了, 心上人也没等他,早已令嫁。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到时候拿着木牌去认亲, 也不怕黄家两老怀疑。且不说我有木牌为证, 就是什么都没有,两个老得黄土埋半截的人,又有什么值得图谋的呢?唯一要委屈娘的就是,得嫁回黄氏了。”

    “什么嫁不嫁的,老娘倒不放在心上,只你真的想清楚了,要回去乡下去吗?”黄氏叹道:“你说书上写过什么兰花鲍鱼,圣人言老娘不懂,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老娘还是知道的。你我五两银子就干跑出来挣命,为什么?因为在乡下没活路!为什么没活路?乡下人又蠢又毒!”

    “你若是回去,乡下女人都和老娘一样。不管什么道理不道理,说不通就撒泼打滚,实在不行就宽衣解带,你要脸面我不要脸面。你端着架子言语斯文,老娘就能猪牛爹妈□□十八辈祖宗!这样的地方,你也要回去?你也说了,黄家老两口垂垂老矣,这么多年没儿子在身边尽孝,生活肯定是靠乡里乡亲帮衬,若是认了亲,亲爷爷亲奶奶让你帮衬亲戚,你帮不帮?乡亲邻里仗着你不知道的往日功绩求个脸面,你给不给?”

    “所以我准备把人接到府城来,不再村里住。既然哪儿遍地是苍蝇,我飞的高高的,到了府城,苍蝇是不敢来,也飞不了这么高的。”柳娘笑道,这些她也考虑过了。

    “你定了,那就年前把事情办好,刚好过年的时候开宗祠,把名字记在宗谱上,板上钉钉!”黄氏也是能决断的人,马上定下主意。

    “成!我马上去办!”

    柳娘重新做了绚丽衣衫,请了仆从驾着马车,一路招摇进了黄家人所在渔村。

    这里真的是十分偏僻的小渔村,大多数房顶还是茅草,大风一来,屋顶都能掀走。

    渔村里也少有这样光鲜亮丽的人物出现,这高头大马的,一进了村子,就被围观了。

    赶车的把式团团拱手,问道:“敢问诸位父老乡亲,黄一行老家可在这里?”

    “黄一行?谁?听着像是咱们村儿的!”排行听着是,可众人一下子想不起来这是谁。

    “黄一行!老黄啊!十年前出海死的那个老黄啊!黄阿公他儿子,出海的那个!”

    “哦~我想了起来了!”

    村民们先自我议论一番,得出结论之后才有胆子大的渔民出列问道:“我们村是有个黄一行,可惜出海死了,这都十来年的,不知贵人找他什么事儿?他家就两个老人家在了,就在村东头。”

    “谢过诸位乡亲,我家少爷是来认亲的。”车把式只说这一句,逗儿飘~一声,甩着马鞭驾车走了。留下渔民们面面相觑,认亲?认什么亲?难道早死跪黄一行还在外面有亲戚?瞧着高头大马,难不成老黄家还要再发达一回?

    冬日里难得有热闹可瞧,众人都跟上去围观。

    柳娘到了黄家,他家是村里少有住上瓦房的,听说瓦房还是当年黄一行出海遇难,船帮出资修的。这些年村里闲言碎语,没少说黄家老两口住这儿子卖命换来的房子。可惜这样的好房子,十年不曾修整,也开始漏雨了。墙面是土夯泥筑的,院子里还养着几只鸭子。

    柳娘一身月白长衫,头裹书生巾,一看就是读书人,体面非常。后面几个仆从捧着绸缎,抬着礼盒跟进来。

    黄老爷子早已半瘫,腿脚不灵便,已经只能躺在床上,只有黄老太太出门待客。

    整座房子,采光、空气最好但就是堂屋,可堂屋里也有许多扫不干净的浮灰黄土。柳娘红着眼,从怀中取除一块木牌递给黄老太太道:“您看看,这是什么?”

    黄老天太拿远了一看,又拿到鼻子跟前细细抚摸,浑浊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先生……贵人……这是我儿的名牌儿,您从哪儿得来的?”

    柳娘当即跪倒在地,哭嚎道:“奶奶,这是我爹传给我的啊!当初爹和娘亲成了亲,说好等出海回来就带娘亲来拜见爷奶,可惜爹爹一出海就未曾回来。娘亲苦等无果,产下遗腹子的我。当年爹爹未曾说明爷奶所在,只听说在府城,前两年我们一家就到了府城,四处寻访,今日终于找到您二老了!”

    “我儿?真是我儿?”

    “奶奶,我是您的孙儿啊!”柳娘哭道。

    黄老太太再仔细摸了摸木牌,端详着柳娘的脸,哭道:“果然是我孙子,这眉眼活脱脱就是一行的模样啊!老头子,老头子,我们一行有后,咱们黄家的香火有望了!”

    黄老太太哭着跑到内室,黄老爷子背靠衣裳破布堆成的靠垫,着急问道:“一行,一行怎么了?是不是一行回来了!我就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一行肯定是回来了!”

    “老头子,不是一行回来的,是一行的儿子,我们的孙儿回来了!”黄老太太拉着他的手,激动的指着屋外。

    柳娘跟进来了,旁边看热闹的也堵在卧房门口,乡下可没什么讲究,都围着看大热闹呢!

    长期卧病的人身上都有一股霉味儿,乡下条件不好,房间里还有股尿骚味儿。柳娘却二话没说,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孙儿黄柳给爷爷请安了!”而后再磕三个:“孙儿代爹爹给您磕头,爹爹往年不在您身边尽孝,日后由我奉养爷奶!”

    黄老太太赶紧过来扶起她,拉着她的手直流眼泪。“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周围围观的也总算闹清楚了,这新来的小少爷是早死的黄一行的儿子。没想到那跑商的穷鬼短命鬼居然娶了个有钱女人,而且愿意为他守着,儿子都养这么大了!老黄家啊,在继发了一笔儿子死难钱之后,又要再发达一回了!

    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这突然蹦出来黄柳是不是骗子,专门哄骗黄家老两口的。说这话的人很快就被打脸的,黄柳带着这些绸缎布匹、吃食点心有多金贵不说,还带着城里的大夫呢!这是专门为黄老爷子治病,听说了老爷子卧病在床,生怕他大悲大喜之下有什么不好。

    那黄柳见老黄家房屋年久失修,立即租了隔壁的房子,把黄家老两口移过去,说是要重修老宅!听黄柳说,若不是黄老爷子身体经不起颠簸,直接请他们进城里享福去了!

    这样的传言一出,谁还顾得上嘀咕黄柳是不是黄一行的儿子。不是亲儿子,能这么孝敬两个半死老头老太太,能这么为乡里乡亲办事儿?

    大冬天的正好不能出去捕鱼,一村子的人都闲着,现在有个财主要修老宅,附近几个村子的男人都找到了卖力气的地方,女人们也能得个做饭的差事。里长也被惊动了,专程过来打招呼,特意划了大块宅基地。

    人家笑黄少爷修房子也有讲究,是的,村人说起黄柳,直接从黄柳升级成小黄少爷了!笑黄少爷从城里请了正经修房子的人做主力,村里人只能帮忙打下手,即便是打下手,也是十分抢手的活计。工钱高、吃得好,又在家门口,做活的人兴致十分高昂。

    短短两个月,房子就修好了,小渔村的人再一次见识了人家的豪气。城里店铺来送东西的马车一辆接着一辆,花木都有人专门养好了送来。听租房子给笑黄少爷的人家说,他们家这些日子都跟着沾光,吃了好些肥鸡大鸭子!

    有钱人啊!现在小渔村最时尚的话题就是村东头老黄家小黄少爷又买什么新鲜玩意儿孝敬黄家老两口了,一村子的人看的羡慕之极。

    人家小黄少爷也不是只顾自家的人,听说为了感谢乡亲邻里这些年的帮助,要给村里修路呢!听听,修路!瞧人家这气魄,这知恩图报的劲儿!就冲这条路,村里人要好多少小黄少爷的好话不可!

    今年过年,黄家村的人都收到了柳娘送的小礼物。对柳娘来说是米面之类的见面礼,对这些普通渔民来说,就是过年都吃不上的好东西!

    新年,柳娘把黄家老两口接到城里过年,此时顾行舟和林峰已经回家了,张顺出海没回啊了,黄家小院只有他们一家三口。

    黄家老爷子是坐着躺椅直接被抬进来的,黄氏作为媳妇儿,重新奉茶见礼。草儿的身份则被定位为黄氏弟弟的女儿,但弟弟已经去了,草儿充作黄氏的女儿教养。

    黄家老两口未必看不出不妥来,只是冲黄氏给儿子生了儿子,好生养大,现在还能接他们老两口入城享福,黄家老两口就什么都不说了。这几个月,简直是他们人生中颠覆最大的日子,早先村里还有人“善意提醒”老两口不要被外面不知更低的人骗了。呸!真该让他们看看,哪个骗子能真金白银的重修祖宅,能周到妥帖的侍奉他们老俩口,那个骗子能让他们儿子香火有望!

    黄家老两口住在城里,并不麻烦,一个只能躺在床上,一个是做惯了农活的老妇人,看着气派的儿媳、孙儿,并不敢指手画脚,给什么吃什么,给东西收着就是。

    过了新年,黄老太太就坐不住了。

    “乖孙儿啊,奶奶知道你一片孝心,可村里的宅子也要有人守着,奶奶做了一辈子渔民,闻不到海腥味儿,反而不习惯。你爷爷这些日子没听到海浪响,都睡不着觉!我们俩老的,在老家给你看房子,日后无论你走多远,都有根儿呢!”黄老太太笑道。她入了府城才知道,她的孙儿有多了不起,居然是个读书人。平日里进进出出的都是穿着长衫的体面人,她一个乡下老婆子,缩手缩脚的让人笑话。还有老头子瘫在床上,也给孙儿丢脸。黄老太太决心回去,不仅是不习惯城里,更是为孙儿着想。

    “可是孙儿有哪里做的不好让奶奶不习惯吗?”

    “唉,城里吃得好,穿得好,处处干净体面,可到底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都说叶落归根,我们俩老的,也该回去。 ”

    “奶奶别说这话,孙儿马上纪要考秀才了,马上您就是秀才祖母了,光彩还在后头呢!”

    “行,行,奶奶就等着这一天了!”黄老太太抹眼泪,道:“如此更不能耽误你了,我们回乡,你在城里好好用功。”

    柳娘见拗不过,答应抽空送他们回去,黄氏也执意要跟着回去。

    “你正是用功的时候,家里新添了几个奴婢,伺候你没问题。老娘回去,主要是看看村里情况。你还是个手头散漫的,一会儿说修路,一会儿给送礼,美不死他们。老娘去给他们紧紧骨头,别真把你冤大头啊!”

    “还是娘想的周到。”柳娘奉承道。

    “哼!拍马屁也不管用,修路多少银子,你自己贴着,老娘一个大子儿也不出!”为着修路的事儿,黄氏已经和柳娘吵过好几次了。基础建设从来都是大工程,那不是几十两银子能摆平的。

    柳娘也没具体应承修什么路啊,而且都说了是开春再修,怎么可得等他县试过后吧。

    黄氏带着老两口回村子,草儿也跟着回去,府城黄家小院,就只剩柳娘一个人了。刚好,给柳娘作保的禀生中,有三个是外地人,都说要租柳娘的房子。顾行舟和林峰的热门还没过去呢,他们也想来蹭一蹭文曲星的福气。

    “孟兄、秦兄、花兄,三位哥哥能来住,是小弟的荣幸,还说什么租不租的,刚好老母亲带着祖父母回乡,房子也空出来了,大家只管住进来就是。”柳娘可是要考科举的人啊,理所当然要艹起口不言钱的清高人设,先前租房子、做生意的事情就随风逝去吧。

    孟荣山、秦玉军和花渊都是禀生,上次也和顾行舟他们一同考举人,三人都没考上。不过科举这条路,多几下弯弯绕绕才是正常的,少有一鼓作气,直达顶峰之人。

    在考试之前,柳娘都安分待在家里看书,她的时间比普通学子还要短,自然更加努力。

    孟荣山、秦玉军和花渊既然住进来了,柳娘就不可能事事瞒着他们。事实上,这几人之所以能住进来,也是柳娘甄选过的结果。

    柳娘在自己书房中制作了大大的倒计时牌,每日功课都列的清单,昨晚一项,勾选一项。每做半个时辰,起身走动一盏茶的时间。吃的东西也有讲究,清淡养身,不上火不燥热。那处假贡院,真模拟考场也对三位新租客开放了。

    看流量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孟荣山他们也深受感染,纷纷用功起来。

    家中,自柳娘决定考科举之后,也添了三个奴仆,一个年轻丫鬟小丫跟着黄氏到乡下去了,一个年老妇人王婆的留在府城做饭,还有一个小童子小宇充作柳娘的书童。这三个人里,最贵的是年轻丫鬟,黄氏买的时候直呼为了充门面,花销也太大了。如此再一次证明了闽南女子是稀缺资源,却也只当做货物,财产标志。

    二月的县试,连考五场,放榜之后,柳娘榜上有名。

    这并不值得大肆宣扬,柳娘自从在笔墨稠抄书之后,一笔好字连府学先生都有夸赞,县试过了是理所当然的。只有远在乡村的黄氏等人,默默吃了一顿好的,为柳娘庆祝。

    四月,府试,连考三场,放榜之后,柳娘依旧榜上有名。

    此时柳娘不过十二岁,已经被归到神童一类里去了。府学的先生连连摇头叹可惜,可惜院试三年两次,去年已经举行过了,该等明年了。不然他们民那出了一个十二岁的秀才小神童,也是府学的政绩不是?

    过了县试和府试,柳娘也有资格在府学读书了。黄家小院就在府学后街,办了走读,上学十分方便。

    黄氏回乡,给村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又带着黄家二老回了府城。

    “怎么样,说好的开春修路,银子备齐了没有?”黄氏担心的还是这个,这种修桥铺路的好似,人人都盼着。只是人心不足,你若是说出去了不能实现,名声比不说更差百倍。

    柳娘笑着从怀中抽出三张银票来。

    “三百两?你又去赌棋啦?”黄氏接过惊呼,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逃亡路上,柳娘一手好棋,赚足了起步银子。“看来老娘让你交的家用少了。”

    柳娘黑线,“我的亲娘,你真让儿子佩服。银钱来源你就不用管了,我把银子托付给你,你帮着监管如何。你以前也做过生意,修一条平整大路贯穿村子,应该不是难事。”

    “怎么能不管!”黄氏挑眉,“给老娘交待清楚,从今往后,每月交十两,不,十五两出来!”

    柳娘笑道:“我不是在笔墨稠抄书吗?笔墨稠主打的是各类科举书籍,都是经书注解之类的,字写得再好,赚的银子也有限。旁边的翰墨轩可不一样,杂学挺多,名声不能和笔墨稠比,但许多府学学生藏头露尾的也要去偷看。我看翰墨轩卖得最好的话本,还不如我写的呢。这两年光写话本就赚足了润笔费。”柳娘自豪道。

    “你又和翰墨轩打交道啦?当初……”

    “放心吧,当初是咱们太过谨慎。咱们前脚刚离了翰墨轩,后脚他们就宣布有人赢了三百九十两巨款离开,给铺子挣了好大的名望。于咱们来说是金山,于人家来说就是金山脚下的一粒石子。”

    “亏得老娘去兑钱!”黄氏嘟囔,忽而强硬道,“把剩下的钱交出来,老娘保管!”

    “银子都积攒起来了,没敢乱花,现在拿去修路了!”

    “老娘难道会信你?管你花没花,反正日后每月十五两,交不起老娘把你扔府学门口去!”黄氏笑骂,又问道:“前院住着的那三个,真没收房租,还是说以后这租房子的生意就不能做了?”

    “真不做了。那三位都是我的保人,若不是有顾行舟和林峰的面子,我就是倒贴钱也不一定请得动。而今他们想去东厢蹭一蹭运气,随他们吧。”

    “那西厢呢。这才刚到家,屁股都没坐热,隔壁婆娘就来串门,话里话外的打听西厢能不能空出来。自从你连过两关,白鱼街的房子是越来越抢手了。”

    “府学又何尝没有同窗问过。孟荣山几人住进来已经很挤了,西厢我以重承诺的名义推脱了,娘你也不能应。既然房子抢手,更不能明码标价。等我考桑秀才,多的世人挥着银票哭着喊着进来住。”

    “能租房子糊口就不错了,还哭着喊着送银票,做你娘的春秋大梦呢!”

    “我娘的春秋大梦不是发大财吗?正好!”

    “个小兔崽子,打趣掐老娘来了。既然老娘回村监管银钱,你爷奶怎么办?他们可刚来。”说实在的,伺候老人并不是很难的活计,尤其在老人十分自觉的时候。黄家两位老人自觉儿子一走十年,十分亏欠黄氏。黄氏能养大柳娘,并让他认祖归宗,奉养二老,他们已经心满意足了。日常生活也十分舒适,并不会动辄挑拣。可老人家认准一件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现在他们占着身份优势,当真不好办。

    “老人家念旧,最多半个月,他们就念着要回老宅了。回去有几个老兄弟、老姐妹说话也自在。”

    黄氏不屑撇嘴,“老兄弟?哼,瘫在床上的时候,屎尿拉在裤子里也没人搭把手,如今高床软卧,满村子的人都拐着弯儿的来说亲戚了。”

    “这些小事想必难不倒黄娘娘~”

    “那是自然!”黄氏高昂着头,“不过老娘也不是做白工的,替你回乡候着老宅,总要银子吧。”

    柳娘翻开荷包,把里面的银票都取了出来,自己留了五十两,剩下的全都给他了。“你是当家的,你做主。”

    当学识不成问题的时候,一切只需静待时间,便可水到渠成。

    第二年,柳娘第一次参加院试,得中秀才,选为禀生。她才十三岁啊,十三岁,这是足以载入府志的少年神童,府学先生为他高兴,在他家暂住的孟荣山等人也与有荣焉。这是他们联保的小神童、小秀才!

    若非看着神童年纪实在小,非要拉他痛饮一场,再许以妻女不可!

    柳娘中秀才之后,特意回乡一趟,祭告祖宗。这个时候,黄家村才特意开了宗祠,把黄柳的名字正式落在黄家村。柳娘终于放下心中巨石,霍主事当初是知道自己户籍不对的,哪怕言语遮掩过去,依旧是有把柄,而今入了宗祠族谱,才算真稳妥了。她已入考场,三代清白是官府认证的,其中牵扯多少人,谁也不敢轻易推翻。

    “好,好,好,没想到老婆子还有看着孙儿中秀才的一天!”黄老太太哭红了双眼,躺椅上的黄老太爷也直掉眼泪。

    “都说苦尽甘来,公公婆婆以后且等着享福呢!”黄氏在一旁温言软语的劝慰,如论适应环境,黄氏比柳娘强多了。

    在老宅连开三天流水宴,黄家村从来没有这样荣耀的时刻。近百年来,村里从未走出过一位有正式功名的人,他们村里只有一个老掉牙的童生,可算做读书人。虽然柳娘不是自小生长在黄家村,不过他是黄一行的儿子啊,也是咱们黄家村的人!

    村人对柳娘一家多有维护,都盼着他能出息,继续庇护村人。

    吃过流水席,柳娘回府城准备秋闱。这次秋闱严格多了,真准备了澡池子,让人脱了洗过一遍再如考棚。幸好柳娘排队来得早,不然只能洗别人洗剩下的脏水了。柳娘手艺也够好,装作羞窘的样子把下面一捂,也无人和年纪能当他们儿子的小不点儿计较。

    秋闱放榜,柳娘还是榜上有名。一连四场,场场一次通过,在十三岁稚龄就拥有了举人功名!连知府大人都惊动了,要亲自接见她!

    柳娘强打精神拜见知府过后,就病倒在床了。对外说的是秋意浓重,伤风感冒,考过秋闱的人都骂是那澡池子惹的祸。

    实际上,柳娘抱着肚子在床上打滚儿,她来葵水了。

    喜欢明朝女人请大家收藏:明朝女人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526/229124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526/2291246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