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推荐阅读:冷淡的佐藤同学只对我撒娇古井观传奇不灭武尊百炼飞升录鉴宝狂少邪王嗜宠:鬼医狂妃悍卒斩天大唐腾飞之路这个游戏不一般他比我懂宝可梦

    宣文十一年, 三月。

    春。

    大魏朝的大皇帝这个位置做得一点也不舒坦。整个大魏朝的治下, 中原三州之地出现了旱灾。本来大魏朝的部族军最初就是以草原部落南迁, 给前面的大秦朝做了马仔。

    后来大秦朝完蛋了, 大魏朝趁势崛起得了北面的半壁江山。

    作为马背上的牧民, 大魏朝对于农耕不是特别的重视。因为, 他们不种地啊。当然, 北方的老百姓确是要种地养活家小外,还得给大魏朝的部族军提供了税赋,这些税赋支撑了大魏朝的朝政。

    这些年了。大魏朝多有风雨飘摇的感觉。

    就像是中原人讲的, 胡无百年运一般样。

    奈何这个大魏朝在流民的起义中,那就是没倒下来。

    可今年不一样了。今年的开春,没下了雨了。三州之地的百姓在这等青黄不接之时, 又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朝廷的震灾?

    这个不用指望的。大魏朝一直的国策, 就是以杀止乱。把人杀没了,乱子就不起来了。

    可三州之地的百姓太多了, 千万的丁口。这如何杀?

    中原的百姓是温顺的, 他们不在乎了头顶谁当皇帝?

    可老百姓是人, 是人就得吃饭。大魏朝的大皇帝和他治下的重臣让百姓没活路了?百姓能如何?

    自然反他了。

    于是, 本来已经被大魏朝杀得势弱的流民队伍, 一下跟打了鸡血一样,数倍, 乃至数十倍的膨胀了起来。

    北方中原的大乱。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岂能不知道?

    若是刘长石不知道的话,只能说军卫司和龙卫司的失职了。因为, 暗卫司主要针对了东屠国内, 龙卫司主要是针对国外的。

    这等情报部门就是君王的眼睛,时时刻刻的为君王盯紧了天下的一切。不管是外面的混乱大势,还是国内的阴谋阳谋。

    眼睛看到了什么?

    君王这个大脑肯定得知道。

    当然,如何处理了这些情报,这肯定是君王的安排了。

    “大魏朝乱了。”

    刘长石只能这般评价。

    这等机会来得有些突然吗?

    不突然。

    让刘长石等候了太久。

    只是,让刘长石有些拿捏不定的是大魏朝的流民,这突然膨胀的太快了。流民的破坏,刘长石是懂得的。

    这就像滚雪球的效应一样。

    它会越滚越大,直到失去了动力,呯的一声后,留下了一地的狼藉以及灾难。

    “东屠国……”刘长石念了他治下的国度。他在犹豫不决,他在左右衡量。因为,刘长石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这等机会千载难逢。那大魏朝的部族军统治已经被动摇了。被这越来越大的流民起义队伍给弄得动摇了。

    这是大机会,若是错过了,东屠国可就是错过了吞并大魏朝万里江山的机会。

    可东屠国也有碍难之处啊。

    “黑山白水。”刘长石摊开了舆图,他看了那横亘在东屠国的半岛疆域与大魏朝之间的辽阔土地。

    这一片黑山白水想打通可有些麻烦的。

    特别是这一片区域里的部落太多了,多如牛毛。这些部落是游牧为生,他们随草场四季游走。没有固定的居点。

    又或者说,这些游牧部落目前还没有绝对的首领。

    因为大魏朝的允许。

    若以东屠国的实力自然可以杀一回,来一个大清理的。以东屠国的实力,真想一遍一遍的来,完全没问题。

    可这么大的疆域,想清理了干净得多少年?

    大魏朝那边留给东屠国的机会万载难逢啊。

    东屠国想北入中原,就得越快越好。至少,在那些流民的势力动摇了大魏朝的统治后,在这些流民的势力变成了坐寇前,东屠国的势力就要北入中原。

    流民从流寇变成了坐寇,那是本质的转变。

    前者是没有自己的治属之地,那是滚雪的效应。后者不一样,后者才可怕,那是有统治属地的。

    一旦有了统治的疆域,再定立法度,这就是一号朝廷的出现了吗?

    “游牧之民,狠性之心。威要立,杀一批。”刘长石打定了主意,他道:“同样需要拉拢一批,给某些中立的小部落一个好榜样。”

    恩威并施,是刘长石对黑山白水这一块的想法。

    君王下了决心,东屠国的杀戮机器自然开动了。要向西北、西南方向开进,要渡过了鸭子江畔。这等大事肯定瞒不了人。

    高丽国。

    那鸭子江畔西,临时的京城里。

    高丽王已经醉生梦死了,他觉得,他能挣得一天的荣华富贵就是享受。如今不享受,还等到什么时候?

    高丽王已经对未来没什么宏图大志。

    “东屠国要西征?”

    等高丽王被重臣求见时,他本来有些微醉的意思。可听明白了朝中重臣来意后,瞬间酒醒了。

    哪怕是再胆小的,哪怕再懦弱的。只要手头有权利,肯定不想放弃的。

    权利动人心。

    “求援,向大皇帝陛下求援。”

    “开国库,开内库,向黑山白水的部落求援。”

    “……”

    高丽王表示他不差钱。一定要求援。就目前高丽国的国力,那三瓜两枣的让高丽王没安全感啊。

    重臣们对于高丽王的话,其实没什么不同意的。

    高丽国的处境摆这儿,跟大魏朝打仗那些年,打输了少了大半的疆土。跟东屠国又打仗,打输了再少了半数的领土。

    如今一小块的安生之地,高丽国就是苟言残喘了。

    若能请援军,这些重臣自然愿意的。哪怕代价再代?至少高丽国的社稷保住了。那些失去的钱财,朝臣们总能捞活来。

    权利在手,荣华富贵自来。反正受苦受难的不会是朝堂上的贵人们。只会是活在了这等乱世里的平民百姓。

    宣文十一年,春耕结束后。

    准备妥当的东屠国就是西征,目标直指了高丽国。

    这一仗会打多久?

    在汉京城的荣娘不知道。她知道的是长子伯玉出征前的请求。自然是请求了汉京城的父王母后,请抚养了长寿小公主刘爱宗,以及太子刘宗赐。

    刘爱宗已经出落得越来越可爱了,许是母后不在了。刘爱宗已经懂事了。至少,这个孩子懂得了克制。

    如今的刘爱宗减肥算得成功,除了还有些婴儿肥外。整个小姑娘那是漂亮极了。出尘的容貌,还有高丽的气质。

    长寿小公主在汉京城的百姓眼中,就是王室里最美的那一颗明珠。

    太子刘宗赐年纪尚小,平日里姐姐刘爱过多有照顾。祖父、祖母自然也是膝心教导。

    若说有什么不同的?

    这一回刘长石出征前,让太子刘宗赐的身边人梳理了一遍。

    有些人自然是被放离了王宫。有些人则是留了下来。总之,太子身边人有半数给换了脸庞。

    “小侄儿像他父王,越是一个聪慧的孩子。”

    静国公主这会儿跟母后说了她的心底话。刘宗赐今年夏,将满了三周岁。还差着三个月的生辰,眼瞧着也不远了。

    快三岁的小孩儿,长得壮实。当然,太子身边的照顾之人,肯定是君王刘长石过了一遍又一遍的清白身家。

    “是啊,瞧着宗赐越来越像了伯玉的聪慧。”

    荣娘记得长子伯玉小时候没事儿时,就是闻慧极了。后来……

    哪怕有段时间出事了。可等着好了后,也是万般的好。让荣娘这个亲娘,都是觉得无可挑剔啊。

    那时候,荣娘就觉得许是慧极易伤。

    后来慢慢的膝下的孩儿多了,她觉得还是她这个当娘的,初当人母时太疏漏了,当初应该是她没照顾好了长子伯玉。

    “盼着大军早日捷报,早日归来。”静国公主刘玉娘又说了这一话。

    这转移了话题。

    荣娘自然也跟着闲聊起来。

    “这天下不平静啊。”荣娘是这么觉得。她这一辈子来来回回的迁移了不少的地方。可以说,这在古代里真是不容易。

    毕竟,这个时代的交通真叫一个疏漏,真叫一个简单。

    “借你这话,怕是大军大捷,伯玉平安归来。”荣娘这个当娘的,肯定是希望儿子平安归来。

    “今年,你弟弟的婚事,伯玉又怕是赶不上了。”

    荣娘的儿子里,次子仲玉是成婚了。可三子叔玉急哄哄的等待了娶心上人。今年订下了大婚的。

    长子伯玉出征在外,国事为重。

    这兄弟的婚事,他肯定要缺度了。

    “三弟能理解的。”刘玉娘表示弟弟都理解了。这等军国大事,肯定比弟弟们的婚事更重要。

    “对了,母后,这选秀的事情可有章程?”

    刘玉娘问的,是去年时提了一回的选秀一事。

    荣娘摇摇头。

    “王室暂时不会选秀。”荣娘非常肯定的回道。

    “是大王的意思?”静国公主问道。

    “是伯玉的意思。”荣娘回道:“这一回的出征,可能还有一些变数。总之,王室暂时不会选秀。”

    荣娘给了非常肯定的答案。

    “这……”静国公主迟疑了。

    “这消息肯定会透露的。其时,你不妨在一些聚会里提一提。也算是王室与贵族之间的默契。有些事情大家都会懂的。”

    荣娘说的明白了。

    静国公主刘玉娘是应承了。

    喜欢穿越之荣华路请大家收藏:穿越之荣华路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7/37292/229858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7/37292/2298588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