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陵

推荐阅读:御鬼者传奇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天域丹尊星辰之主万神主宰混沌天帝诀我有一座随身农场寒门崛起九龙归一诀

    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锡若跟随老康来到盛京,拜谒清朝皇室的祖陵。

    从康熙三十七第三次东巡起,老康的祭陵活动就改为先祭永陵,再祭福陵和昭陵,时间也缩短为两天,并亲到陪葬墓祭酒。锡若跟着老康在一片大大小小的陵墓中间溜达,又正赶上盛京降下来一场大雪,他虽然冻得脸色发青,却也觉得这银装素裹的天地别有一番情趣。

    锡若怀里揣着当年刚见十四阿哥的时候他塞给自己的铜手炉,一边陪着康熙慢慢地在雪地里走着,脑子里想着的却是那天雍亲王在明珠府里说过的话,不觉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老康听见身后的叹气声,颇有些奇怪地转回头来问道:“真难得见你唉声叹气的。遇见什么麻烦事了?和朕说说。”

    锡若陪在康熙身边日久,益发地对这个千古一帝萌生了亲近之意,只觉得康熙大部分时候都像是一个慈祥睿智的长者,而非一张口就能要了千万人脑袋的古代皇帝。

    锡若不敢照直说自己是在担心雍亲王将来会对自己不利,便随口说道:“只是因为来到这里,遥想肇祖、□□和太宗当年的事迹,有些感慨罢了。”心里却想道,其实他们具体干过些什么,自己可是模糊得很。不过老康同志向来爱痛说他们家的革命家史,不怕他不给自己补课,嘿嘿……

    果然老康听他这么一说,立刻露出一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表情,开始大谈爱新觉罗氏创业的艰辛。锡若倒是恭恭敬敬地听着,权当是免费上了一堂历史课,主讲的还是老□□,这要搁在二十一世纪的清史研究所里,还不得被人羡慕死?

    老康兴致高昂地说了半天,一回头瞥见锡若正冻得“簌簌”发抖,不禁失笑道:“你这么个年轻人,怎么比朕还怕冷?”

    锡若抱着胳膊,牙齿上下打架地说道:“奴、奴才第一次到盛京来,不、不习惯!”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在现代冬天到处都是空调暖气,至不济也有一个电炉子烤着,哪能冻到这份上啊?回头御膳房也不用预备冰冻耳丝了,直接把他拉过去切丝装盘儿得了。真tnnd冻死人了!

    老康看着锡若的样子,又是好笑,又是怜悯,便命李德全把手里捧着的、原本是预备着给自己穿上的那件厚貂裘,盖到了锡若的身上。锡若被那件暖洋洋的貂裘一裹,差点没感动得大叫“老康同志万岁”起来。

    老康被锡若那副感激涕零的样子逗得笑了起来,又同他说了几句闲话,听锡若说起他家那个游乐园里乱糟糟的情形,忍不住又笑了一场,却相当不厚道地拒绝了他把萝卜头都引进紫禁城来的企图。锡若有些沮丧地转开头,却看见前不久被老康罢免了的大学士马齐领着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向这边走来,不觉站住了。

    锡若清楚地记得,这一年春天的时候,马齐因为私下串联群臣保举八阿哥为太子的事情,被老康下令拘禁,诸王大臣甚至议马齐当斩,虽说过后老康又说冤枉了他,把马齐放了出来,可是没想到这么快,马齐就又回到了老康的身边,协助处理政务。看来这个胡子花白的前大学士还真有两把刷子。

    几个蓝眼睛的老外来到老康跟前,其中的一个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说,他是俄罗斯的xx侯爵,希望大清国皇帝陛下遵照两国先前缔结的《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准许两国商人在市圈里自由贸易往来。

    因为那俄国人的名字实在太长,那老外又说得含混不清,所以锡若一时也没听明白,但是他说的要和大清朝展开互市(边境贸易),锡若却听得一清二楚,立马儿想起北京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那帮倒爷来了,心里不禁暗笑,想道原来“倒爷”的历史这么悠久了。

    等马齐和几个老外走后,锡若见老康心绪尚好,便笑嘻嘻地说道:“我听说老毛子那儿的冬天比盛京还冷,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熬过来的。”

    老康嘴角含笑地说道:“昔日罗刹国侵据我大清疆土,我师困之于雅克萨城,本可立时剿灭,但是朕不忍加诛,反倒接受了他们议和的请求。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锡若偏头想了想,问道:“难道是为了和他们做生意?”

    老康呵呵一笑道:“这也是一方面,但却不是朕主要的用意。我□□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原本也不必指望从边贸互市里得到多少实惠。但是罗刹人悍野顽强,大清军队虽然在雅克萨之战里取胜,但是伤亡同样不清,再加上你刚才说的,罗刹国地处高寒荒原,即便真的攻打下来也不易驻守。现在黄河连年泛滥,国库空虚,从财政上来说,再和罗刹国开战也对我大清国不利……”

    锡若默默地听着,心里对老康的敬佩之情不觉又增加了几分。这位勤政爱民的皇帝,一直到老年,还在兢兢业业地为国事操劳忧虑,宵衣旰食,偏偏他这二十几个儿子里头,才能出众者固然不乏其人,却大都忙于争位夺嫡的“大业”,也难怪这位千古一帝晚年的心境,竟会如此凄凉了。

    锡若想起太子被废之后,老康曾经痛心疾首地对自己说道:“天底下又有哪家的儿子,会对父亲的重病,兄弟的夭折毫无哀戚之情。这就是朕的太子!朕亲自挑选,一手栽培了三十余年的太子!”

    锡若紧了紧身上的貂裘,不愿意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就朝老康笑道:“和老毛子在雅克萨打仗的事情,奴才也听说过。皇上采取的是恩威并用、剿抚兼施的方略,先对老毛子严辞警告,警告无效后,才发兵反击。反击时采取先扫外围,然后水陆并进,三面包围,一面堵截,断其外援的战法,迫使老毛子困守孤城,最后攻克之。”

    这原是锡若从老爸留下的那一柜子藏书里看来的,现在说出来倒是丝毫不爽,想了想,他又顺手拍了老康一记马屁,说道:“皇上远在千里之外,却运筹帷幄料敌机先,奴才实在佩服得紧。”这倒也不全是假话。

    中俄的这段战史,《鹿鼎记》里也曾经提到过,只是老康不像书里写的那样曾经亲临前线指挥,而是坐镇在后方运筹帷幄。只不过锡若没有说出口的是,当时驻守雅克萨的俄军仅数百人,而彭春和萨布素两次出征雅克萨,第一次带兵约三千人,第二次带兵两千余人,兵力众寡及远近劳逸之势一目了然,然而围攻数月竟不能全歼或攻取,中俄两国谁枪械精良,练兵有方自不待言。

    锡若曾经不止一次向老康提起,西方落后于大清国的地方固然不少,可是他们的发展却非常快,在很多实用科学技术的开发上甚至已经领先于东方。如果先进的西方科技仅深藏于内廷,于国计民生又有何益?

    只可惜说归说,老康照旧嘱咐锡若国学才是根本,要他好好研读圣人的经典,做个文武全才。这个锡若倒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是在他看来,老康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他不但追加孔子的尊号,亲自去曲阜朝圣,首开经筵制度;而且重新启用明末声誉已经败坏的理学等等,对于汉族封建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是兼收并蓄,连糟粕也一并吸收了进来,甚至还开创了年年表旌殉节守志的“节妇”、给银建坊的常例。

    对于这些东西,作为二十一世纪新新人类的锡若自然颇不以为然,所以他在上书房里的功课总是不上不下,让亲自指点他念书的老康徒呼奈何。锡若却暗想道,反正我说的话你也好些听不进去,大家正好扯平,便又乐颠颠地继续他在大清朝的胡混生活。

    老康痛说一番革命家史下来,似乎心绪好了不少,瞥眼看见锡若又是一脸跑神的表情,忍不住拍了他的脑袋一记,斥道:“朕说话,你怎么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

    锡若哆嗦了一下,连忙陪笑着说道:“奴才方才是在回想雅克萨之战的情形,故而走了神。”可不敢说自己是在肚子里拼命地腹诽老康。

    老康看着锡若点了点头,说道:“看来没白送你去丰台大营里历练一回,倒是长了些心思。”

    锡若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紧跟着却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老康见他实在冻得不行,转头朝四周看了看之后,朝李德全说道:“起驾回宫吧。”

    ※※※※※※※※※※※※※※※※※※※※

    yoyo真有商业头脑,哈哈

    喜欢醉游记(原名:清朝醉游记)请大家收藏:醉游记(原名:清朝醉游记)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7/37520/230076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7/37520/230076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