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戏宋 > 第139章 准备西征

第139章 准备西征

推荐阅读:冷淡的佐藤同学只对我撒娇古井观传奇不灭武尊百炼飞升录鉴宝狂少邪王嗜宠:鬼医狂妃悍卒斩天大唐腾飞之路这个游戏不一般他比我懂宝可梦


              
    也随是个典型的蒙古女孩,热情、豪爽。这一点倒是和叶宁的谨慎细心有些不一样,让贺飞的感觉也非常不同。

    其实北方各个民族都挺直爽,这是民族的性格。但是各个民族之间却有细微的区别,蒙古人直爽豁达而且坚韧,女真人直爽豪迈而且狡黠,回回比较聪明,而契丹人则比较洒脱。

    当然,这些人经过上千年的演进之后,所有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都逃脱不了被汉人同化的命运。

    贺飞心里清楚,汉人的文化,在宋朝的时候至少领先世界其他地方四百年。欧洲直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其文化才能和大宋的时候相比。而大宋的经济,更在当时一枝独秀。从唐朝开始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宋朝的时候已经高度发达。从泉州出发的货船,一路到达阿拉伯和北非,标志这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宋朝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和杭州,都有大型的造船厂。大宋造出来的大型运输船,身扁平、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来风时候仍然能够保持稳定。但是唯一的问题是,大宋的军事力量,实在说不上强大。

    其实根本的问题并不是汉人打不过北方游牧民族,历朝历代,将北方游牧民族赶得到处跑的英雄有的是。像秦朝的蒙恬,汉朝的李广、卫青、霍去病,三国的曹操,唐朝的李靖等。基本上每一个朝代,北方的游牧民族都生活在汉人的统治之下。只有极少数的历史时期,是由北方的落后民族来统治汉人。可是到了大宋,因为宋高祖赵匡胤害怕地方割据势力影响中央统治,采取了一些列措施。这些重文抑武的措施,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导致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不如以前朝代强。另外因为北宋极度缺马,造成骑兵数量远远不如北方游牧民族,造成即便是战斗胜利,也仅仅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

    要说皇帝的思想也有待改进,大宋的皇帝普遍都比较会过,而且治理国家的书肯定都看了不少书籍。在古代所有治理国家的书籍里面,基本上都将农业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宋神宗说过,每看到作坊里面多一个人,就知道农田里面少一个人,心里面就觉得很不痛快。重农抑商,甚至于重农抑一切,导致虽然汉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出现了领先全球的情况,而皇帝不知道高兴反而觉得害怕。

    当然,皇帝也确实应该害怕。如果大宋非常贫穷,人口非常稀少,也不会引起北方游牧民族的觊觎了。正好相反,大宋不但富裕,而且软弱。皇帝害怕的是游牧民族的进攻。

    大宋的军队组成,包括禁兵、厢兵、民壮和番兵四类。禁兵是正规军,厢兵是预备役,民壮则是便是民兵,而番兵则类似于外国雇佣兵,而且番兵主要存在于西北军区。

    后来,金兵一来,作为国家正规军的几十万禁军,几乎全被金兵消灭。等到到了建炎四年的时候,宋兵的主要力量,已经变成了屯驻大军。禁兵已经成了象征性的防御力量,而且只负责临安周围的防御。而番兵则已经完全没有了。厢兵本来的用途便是修路搭桥,让他们到前线打仗是不大现实了。民壮的主要责任则是负责征调粮食,维持社会治安,他们是不会到主战场的。

    贺飞的到来,成了宋金两国对抗的最大变数。

    本来,金国因为人口太少,不能统治庞大的汉族人口,便想到了一个扶持汉人皇帝的想法。金国人先是扶持了一个叫张邦昌的汉族大官,但是后来这个大楚皇帝却心存二心,一看到金人走了,立马就跑到赵构那里认错。后来,金人又在济南府扶持了一个叫刘豫的汉人当大齐皇帝,这个人倒是对金人忠心耿耿。俗话说得好,只要锄头挥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倒。金人成功地将大宋公务员,策反成了忠诚于大金的儿皇帝。伪齐皇帝刘豫这一辈子干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南征。在他心里,估计也想着一统华夏,当一个万世敬仰的开国皇帝。虽然这个开国皇帝有点拿不上大市场,但是自己倒是乐得敝帚自珍。

    到建炎四年,也就是公元一一三零年的时候,贺飞已经完全占据了京东东路。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贺飞创建的明教,一路发展迅猛。

    其实建炎三年四月份的时候,除了派往蒙古部落的胡林以外,贺飞还派遣了许多人到长江三角洲地带,东南沿海,川陕一带,太行山一带,西域一带进行传教活动。这些传教活动,让贺飞的明教教众在整个东亚以至于中亚一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尤其是在处于飘摇动荡颠沛流离的淮河、汉江、长江以北的汉人聚集区,明教的发展非常迅速。

    本来,在靖康时期,在李纲的主持下,大宋对于金人的防线位于黄河一带。后来,金人渡河之后,宋兵阻挡不住,这防线便迁移到了长江一线。还好女真人不习水战,在东吴水军面前吃了败仗,但是这却反而更坚定了赵构一心借长江来稳固自己防线的大政方针。

    因为这种大政方针,导致只要谁想着北伐,便会让赵构心里面不痛快。其实赵构也不是傻子,他也有他的思路,他的理想也不是偏暗北方。在赵构诸多的谈话里面,都流露出了对于收复中原,迎回二圣来的强烈愿望。可能是赵构对于金人的力量太过于忌惮,即便是在别人看来他的力量已经大到了可以同金人一战的时候,他仍然有点畏手畏脚。

    当然,实际上在一开始,南宋新朝廷的力量别说北伐了,自守也很有问题,内部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自己的统治都不牢固。实际上赵构北伐的第一个对手并不是金人,而是彻彻底底的汉人刘豫。只是因为刘豫是金人扶持,而同时又异常忠诚于金人的皇帝,所以刘豫在历史上面的评价可不咋地。实际上这个伪齐皇帝还是有些能力的。他能在这种混乱局面里面,维持这么久对于华北一带的统治,也算是不容易。更何况一开始,南宋和伪齐的战争还是负多胜少。由此可见,刘豫在知人善任方面,确实做得要比赵构强多了。

    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历史却可以大胆的假设。如果刘豫真的统一了汉人,不知道这小子回过头来会干什么。他会不会等自己力量强大了之后,回过头来再和自己的主子金太宗撕破脸?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甘愿被别人奴役,被别人辱骂,嘲笑,被别人看不起。而他甘之若饴地这样被别人对待的原因,要么是为了获得等价的交换,要么是在隐忍。而一旦他隐忍到了能够打败欺负他的人的时候,便是那个欺负他的人的末日了。

    刘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贺飞不清楚,但是有一点自己很清楚,那就是这个人确实有些能力。他将整个河北,京西,山西,陕西,汉中管理的井井有条。同时,他还组建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连续对南宋发动了持续的进攻。

    当然,这些事情贺飞是不清楚的,这些都是以后历史正常发展的轨迹。而贺飞,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就已经打破了时代的平衡,历史的发展轨迹,已经偏离了预定的轨道。

    贺飞看到手下兵强马壮,军队士气高昂,于是决定在绍兴元年,也就是后世的公元1131年的时候,发动一场对于刘豫的全面进攻。

    现在有必要把贺飞这两年来的发展情况简单说一下。

    自从明教建立之后,贺飞便一改自五代一直以来的募兵制,改成了以前的征兵制。宋兵的募兵制,招募的是灾害破产的流民,宋太祖赵匡胤认为,只要将身强体壮的流民招募为士兵,天下流民便不会作乱。

    改革兵役制度只是一个方面,其实最重要的方面,便是唤醒老百姓的战斗热情来。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为什么呢?因为秦国人非常好战。而秦国人为什么好战呢?因为在战场上努力打仗,便可以获得爵位,得到丰厚的俸禄。这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事,秦人能不好战吗?

    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没有人愿意多下力气干不讨好的事情。秦国人热爱打仗的原因是因为可以获得爵位,而北方游牧民族热爱打仗的原因是因为可以掠夺财富。可是宋人的军队在抵抗金人进攻的时候,普遍战斗力不强,这一方面是因为皇帝本身不自信,不敢打,另一方面宋兵在战斗中获得的回报和自己的付出也确实不成正比。

    贺飞为了西征,可谓准备充分。而他拿出来调动自己手下战斗激情的诱饵有些特别,他决定学习西方教廷十字军东征的做法,宣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在京东东路教众中埋下仇恨,然后亲自带领大军,西征开封!

    喜欢戏宋请大家收藏:戏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8/38292/231277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8/38292/231277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