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古代言情 > 姑娘今生不行善 > 第四百五十七章 议和

第四百五十七章 议和

推荐阅读:老子是全村的希望超级宗门养成系统人族禁地绝世战神大苍守夜人开局被妹妹介绍去当经纪人特拉福买家俱乐部乱世书我有一座随身农场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 ?v=2022"/>
    姜元瞻从西郊大营带了三万人马出发往幽州去。

    然而出发不过十日,突厥的议和书就送到了晋和帝的御案上。

    议和书是先送至幽州,由幽州府衙八百里加急送至盛京,呈送御前的。

    而突厥的议和使团也已经动身启程,怕不日便会抵达京师。

    晋和帝御极之初,诸王异动,那个时候突厥就不安分,内忧外患,腹背受敌,他在位这么多年,突厥一直都是心腹大患。

    而且突厥不似南苑。

    兵强马壮,又本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彪悍异常。

    如果不是大邺兵马富足,怕突厥早就起兵了。

    就连当初南苑叛乱那会儿,如果不是姜元瞻在短短数月之间平定战乱,后果一样不堪设想。

    突厥显然没有打算与大邺两败俱伤。

    所以现在派了议和使团进京。

    因为南苑这个最好的盟友没了。

    安插在朝廷里的内奸眼线也被拔除了。

    之后若是再要贸然用兵,他们也不一定能够讨到好处。

    况且姜元瞻又是正值年轻时候,有一腔热血,用兵又奇,总能打人个出其不意。

    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两败俱伤了。

    实在犯不上。

    众人站在福宁殿中,如今要商量着的,是两件事。

    一是姜元瞻要不要回来。

    二则是……

    晋和帝拢着指尖,落在眉心,揉了两把:“议和书写的很明白,突厥那个公主——”

    突厥送了公主一起进京,说是议和,无非是送公主来联姻的。

    十八岁的突厥女孩儿,不知道性情,不晓得品行。

    是个烫手山芋。

    而且大邺与突厥针锋相对了几十年,议和固然是好事儿,至少对百姓都好,往后辽东边境也不用再怕突厥人骚扰,就算没有姜家人镇守辽东也无妨。

    可对于朝廷来说,这个突厥公主怎么安置呢?

    “突厥大可汗亲生的公主,宗室子是肯定不行了。”

    不然昌平郡王府那么多孩子呢,赵然要娶裴清沅,他还有三个弟弟呢,从年纪上来说,他家二郎三郎都成,就算比突厥公主小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议和书上意思表达的很清楚,要嫁的是皇子,而非宗室子。

    他膝下就这么两个儿子,贵妃肚子里那个就算是个男孩儿,那不也还没出生。

    二郎跟姜莞又是那样好的感情,哪怕是把突厥公主娶回去摆在王府里当摆设,只怕他也是不肯的。

    那便就只有——

    晋和帝深吸了口气,抬眼去看赵禹:“大郎,你怎么说。”

    “儿臣全凭父皇做主。”

    赵禹对这些似乎从来都不在意:“但她不能做儿臣的正妃。”

    册立东宫的事情已经提上了章程,今年年前一定有个说法,最多到明年,出了年就要册封。

    他做了太子,难道他的太子妃竟是突厥公主吗?

    岂不是将来大邺的中宫皇后是异族人。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道理都不用赵禹说。

    “突厥现在送公主进京议亲议和,是因为没有了盟友,也没有了内奸眼线,不愿意与咱们大邺两败俱伤,再僵持下去,也讨不着任何好处,不如议和,还能开放互市,对于突厥来说,并没有任何坏处。”

    赵禹面不改色,但声音是清冷的:“至于其他的,要儿臣说,就算没有这个突厥公主,议和也不是不能议。

    可他们送了个嫡生的公主来,摆明了不愿宗室子与她成婚。

    只怕突厥仍旧是狼子野心,这个祸害是在将来。”

    那确实是。

    一面议和,一面养精蓄锐,说不定这个突厥公主还能大有作为,在大邺谋划些什么。

    做了皇妃,哪怕只是个王妃,再生下一男半女的,对于突厥来说,岂不是美事一桩吗?

    二郎是不会娶她的。

    只有他了。

    但他的太子妃一定不能是这异国公主。

    那头顾怀章也说:“就怕突厥人精明的很,而且早些年间魏家一直与突厥有往来联系,蜀王殿下与王妃感情甚笃,伉俪情深,突厥大可汗未必不知道。

    所以送公主来大邺和亲,是知道蜀王不会娶。

    又送嫡出的公主,不许宗室子代娶,年纪合适的就只有肃王殿下了。

    突厥可汗得用心,确实值得深思。”

    这也不用他们说的。

    晋和帝难道会不知道?

    他只是想知道赵禹的态度。

    这种烫手山芋没有人愿意接的。

    那边姜护皱了眉头:“只是肃王尚未娶妻,如果突厥公主抵达京师,议和使团在朝堂上提及和亲之事,肃王要娶,府中又无正妃,贸然说叫这个异国公主为肃王侧妃,臣想来,也不合适。”

    当然不合适。

    这叫没诚意。

    虽然他们君臣心里很清楚,突厥本来也没什么诚意,都是权宜之计罢了。

    但最起码人家表面功夫做得好。

    都把嫡出的公主送来和亲了,还要怎么样的诚意呢?

    当众说叫突厥公主为妾,于议和无益。

    甚至于突厥可以借机发难,说是大邺无意议和,到时候再挑起争端,发兵攻打,对大邺来说反而不是好事。

    无论是军中还是百姓,都会觉得是朝廷放弃了议和的机会,才导致战火纷纭,太平日子到了尽头。

    人心不稳,军心动荡,这是攻心。

    “这事儿也不难。”

    赵禹还是那副寡淡神色,拱手一礼,嘴上叫着父皇,继续说了下去:“只要说儿臣早已经定了亲事,正妃人选已定,如今突厥公主为和亲而来,无论怎么样,都只能做妾。

    她无论是入肃王府还是蜀王府,都是妾室,就算是在父皇的后宫里,母后去后,父皇曾说过不立中宫,天子一言九鼎,绝无更改,贵妃又从无错处,且身怀龙裔,突厥公主一样只能居于人下。

    若是想做正妻,便只能嫁宗室子。

    父皇大可以让突厥使者自己选。

    不过二郎她选不了,娶不了她,她不用想。”

    “大兄……”

    赵行心下一动。

    肃王妃的人选确实有中意的,父皇也觉得陈娘子很好,按照脚程来说,陈娘子应该这几日也就要到京城了的。

    这事儿还没明说,也没完全定下,但是阿兄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想来见过后,也就要定下,择吉日完婚。

    但如果没有突厥公主的事情,原本除了陈娘子之外,阿兄还可以有别的选择,至少可以不这么着急。

    现在要应付突厥使团,陈娘子就是最好且是唯一的选择了。

    与陈娘子的事情虽然没有过明路,可明眼人都知道,陈娘子在这种时候被传召进京,跟着她阿耶阿娘一起,为的就是婚配之事。

    别的人,可没这个待遇。

    阿兄这会儿越是说他不成,他不会娶,他心里就越是觉得对不住阿兄。

    赵禹听他叫,横了一眼扫量过去:“干什么?要不然你娶?”

    他难得有这样冷着声音斥断赵行话头的时候。

    晋和帝心中了然,也觉得他所说不错:“行,左右这几日陈家人就要抵京了,到时候先让贵妃见见,若是不错,就算定下来,在突厥使团进京之前,就能说定。

    你既然有了正妃人选,突厥公主也总不能后来居上。

    朕亲自赐婚,断然没有朝令夕改的道理。

    至于其他的,就都好说。”

    他所说其他,无非是说那位突厥公主婚后诸事。

    晋和帝心里也明白,无论是许配给谁,大郎或是二郎,就哪怕是赵霖他们兄弟几个中的谁,也能处置的很好。

    孩子们都是有出息也能干的,这上头不用他来操心。

    晋和帝点着桌案,转眼去看姜护:“依你说,此时要不要召回你家二郎?”

    “突厥仍旧狼子野心,突厥公主只能为人妾室,等到使团进京,后头如何,暂且未知,依臣之见,仍旧让他往幽州去为宜。”

    姜护拱手礼了一回。

    兵部尚书闻言面色僵了下:“可是一面与突厥议和,一面让少将军率军往幽州驻守,提调七州军务,给突厥知道,岂不又有话说吗?”

    这一面说议和,一面陈兵幽州,哪里是真心实意要议和的意思?

    姜护显然已经考虑的很清楚:“官家追回圣旨就是了,连西郊大营的三万兵马也一并班师回京,只让他一个人悄入幽州,给他一封密旨。

    去了幽州也不必惊动幽州府衙与都督府,就当是如今要与突厥议和,前旨作废,什么幽州大都督,只当没有这回事。

    他带着密旨留在幽州,一旦议和之事有变,突厥于辽东异动兴兵,他仍旧可以统帅三军,抵御外敌。

    要是议和的事情顺遂,等到使团离开京城,突厥公主留在盛京,官家再密诏把他召回京来就是了。”

    如此确实两全其美。

    晋和帝仔细的品了一会儿,斩钉截铁说了声好:“就依你所言,让你家二郎持密旨仍旧前往幽州,兵部把前旨追回,幽州关隘之地也不必陈兵,一切如常。

    幽州大都督统军多年,这点儿心思也有,他知道该怎么做。

    不要节外生枝,也不要给幽州再去密旨。”

    众人一一应下,晋和帝一摆手,打发他们去。

    不过他唇角动了下,看了赵禹一眼,到底没有把人留下,叫他跟着人一块儿出去了不提。

    ·

    赵行并没有回蜀王府去。

    出了宫门,他跟着赵禹就上了肃王府的马车。

    赵禹看着他直摇头:“你要干什么?”

    “没什么,到阿兄那儿吃顿饭也不成?”

    赵禹冷笑:“你是想问陈氏,想跟我聊聊这个吧?”

    赵行抬眼看他:“也不是,我本来想说的,但是阿兄从前跟我说得很清楚,无论是谁,只要合适,陈娘子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是我想得太多了,总是替阿兄委屈,替阿兄不值。”

    “你说这话就很该打。”

    赵禹拉了小屉,拿了什么东西丢给赵行,仔细看的时候才见是烤好的栗子,烤的时候火大,都崩了口子的:“汝南陈氏难道不配吗?既然配,陈娘子名声又好,替我不值什么?

    二郎,我从没说过儿女情长不好,所以无论你对阿莞怎么样,我都觉得可以。

    但我没有那样的感情,和你所想自然不同。

    我知道你是为好着想,觉得要没有突厥公主和亲之事,我大可以慢慢的选,慢慢的挑。

    如果觉得陈娘子合眼缘,那最好不过。

    可要是觉得她不合我眼缘的话,也可以让她爷娘带她回汝南去,我再等等看,说不定就有我心悦的女郎会出现。

    是吧?”

    他说得对,只是赵行知道没必要这样想。

    大兄就是没有儿女情长的想法。

    所以他越是这样,对阿兄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

    他捏着栗子不说话。

    赵禹就摇了摇头:“不用这样,我还能真委屈了自己吗?我自己在父皇面前说了这样的话,就是心里真做了这样的决定,这也没什么委屈不委屈的。

    换句话说,你是这辈子只打算守着阿莞一个人的,我却不是。

    且不说如今没遇着心仪的小娘子,就算将来真的遇上了,把她带在身边,给她我能给的一切,难道不能够吗?

    所以目下我只是觉得,一切以家国天下为重,并没什么不好。

    二郎,别想这些了。”

    是,他说的这些,看似没有什么问题。

    但问题是在于,他自己有了珠珠,对这种事情是最理解的。

    将来真有了心仪之人,却只能带在身边做妾。

    哪怕阿兄御极,三宫六院,他心仪的女郎做贵妃,做专宠摄六宫事的贵妃,那也是妾。

    那是一辈子的遗憾。

    她不能与阿兄比肩,不能陪着阿兄受万民朝拜。

    不过算了。

    阿兄说得也对,现在再想这些全然没用的。

    毕竟阿兄他已经做了决定。

    为了大邺,为了家国天下。

    似乎那是阿兄的责任。

    其实他本来应该分担的。

    这些年,是阿兄挡在他前面,一力承担了,他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娶自己想娶的人。

    赵行低头看着手上的栗子:“我知道了,以后不会想这些了。”

    赵禹略略合了眼:“那你下车吧,还真打算到我那儿去蹭一顿饭呢?回家陪阿莞和孩子去吧,跟着我干什么。”

    ()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171/237738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171/2377385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