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科幻空间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521章 泛海远征

第521章 泛海远征

推荐阅读:我的母老虎大唐腾飞之路遮天记丹武双绝国潮1980九星神龙诀养鬼为祸修罗剑神九域剑帝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神元六年,正月二十一,晴空万里,微风。正月二十一,换算成阳历是多少呢?鬼知道。为了渡海远征,王玄策在此已经准备了近四年的时间,除了间去了趟吐谷浑,去了趟吐蕃,耽误了一年的时间。其余的三年时间,王玄策一直待在这里。而待在这里也并非只是一味的训练军队,事实,参军最苦的是第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需要经历大量的训练,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训练,白天练,晚练,做梦都是在训练。第二年的时候已经习惯了,而且训练的强度较之第一年也有所下降。到了第三年开始,后面的只是阶段性的训练,其余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保持状态般的训练。因为到了这时候,该会的,将士们也已经学会了,剩下的是在漫漫日夜不断的去重复,加深记忆,让这些动作深深的埋入他们的内心。募兵制的坏处在于开销太大,好处在于两年过后,每一支部队拉出来,跟以前的军队相,都是精锐,他们所欠缺的,只是一场实战经验,只要能够战场,要不了多久,会蜕变成一支百战之师。第一年的时候,王玄策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军队。但是自第二年开始,王玄策的精力已经转变了方向,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异常的现象。到了第三年,这一现象继续在重复着,然而这一年他却并未在这里呆着,不过并不影响他的安排。再次回到海州以后,王玄策便将三分之一的精力拿来研究这个事情。那是风向问题,通过自己让人的记录,通过水师这几年的记录,再通过民间大量的走访调查。最终让王玄策得出一个结论,每年十月末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末,这间的四个月时间里,无论什么时候,船舶想要北,都是需要迎风的。而四月末到八月末这段时间,大海会间接性的抽风,大多数时候都会很安稳,但抽起风来,连水师战舰,都不得不停靠在码头,将数百艘战舰连成一片来抵抗这能将人吹飞,能将船打翻的大风。而在这两个季节间的几个月,相对而言几乎是顺风顺水的,有风,不会太大,甚至是无风,极其适合远征。正月十五以后,海面的风力明显的减弱了,一天一天弱,甚至连渔船都可以在近海地区进行捕鱼作业而不用担忧什么了。再一次印证了王玄策的猜测,于是,大军出征了。一万二千多陆战队将士,加万的水师将士,驾驶着千艘战舰运输舰,护送着足够三万人使用半年的物资,浩浩荡荡的出了海。场面之大,令人望而叹之。战舰的速度很快,快到令人单单只是看着会流口水。不过再快的战舰,在这个时候也是没用的,舰队航行,航速只能与最慢的战舰相同,否则的话,运输舰会脱离战舰的保护。当然,庞大的舰队,还掺杂着十几艘空载的渔船,确切的说,是改装过后的渔船,没有火炮作为火力,提拉渔的转盘,被挂着一艘小小的木船,船配备了大量的救生衣,竹筒制作的那种。此次的出航任务,这些渔船担负着救援工作,一旦有那艘战舰出现了问题,这些渔船要顶去迅速的接替,如果没有出现问题的话,到了地方之后,这些渔船则会开始捕鱼作业,然后以低价卖给陆战队。这是事先已经说好的,而此时,他们得到这艘渔船,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因为渔船是免费得到的,所以这一年里,也更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古人还是很有契约精神的,当接到舰队要出征的命令之后,这十几个船主便取消了原先的出海计划,直接与家人告别,然后与舰队汇合一处。“感觉怎么样?”望着一望无际的风帆战舰,参军长黄辉微笑着问着身旁的刘里。第一波梯队,王玄策并没有计划亲自跟着出发,按照计划,第一波梯队由第一师师长全权负责,远征军参军长黄辉随队进行协调,所谓的协调,也是充当禁军与第一师的传话筒,毕竟是禁军,人数虽少,但也不适合直接将其交给第一师去指挥。而且在某些方面,还需要黄辉去负责的,如说,王玄策早知道这次的出征,根本不可能会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其实可以把黄辉看作是一名裁判,来监督第一师的,来给第一师打分的。而王玄策则会跟着第二梯队,率领第二师,第三师两个师,在第一梯队出发后的第六至第七天赶至登陆地点与第一梯队汇合。半个月内,五个师要全部出现在济州岛,并且在那里站稳脚跟。这些计划很多人都不知道,整个指挥部,也仅仅只有王玄策和黄辉,以及黄辉的副手李琦三个人知道。刘里的面色有些难看,但是看着战舰正在不断忙碌的水手们,却又不太好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些太小看这片大海了。”刘里觉得脸无光,他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防晕训练,事实刚出海的时候还不错,可随着出海时间的增加,老毛病又一次的出现了。此刻船舱内的将士,一个个的无不是大吐特吐,吐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整个船舱内充满了呕吐物那难闻的气味。“这很正常,事实,陆战队在第一次船的时候,模样你们更惨。要怪也只能怪你们运气不好,如果能提前半年来的话,可以提早接触一下登船的感觉,不过现在也不差,至少风力已经之前弱的太多了,而且很快,这些风会消失。”黄辉解释着。这倒不是恭维话,而是真实的感受。陆战队用了多久时间才适应的?三年,整整三年的时间,除去第一年的时候没有登船,那么现在自他们第一次登船,也已经有了三年的时间,而真正完全的适应,也是在去年,或者说是前年的时候,因为这已经是他们来到这里的第五个年头了。禁军才来了多久?满打满算,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是第一次登船,在海感受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如果能够直来直往的话,感觉会好很多,只是有些疑惑,这么来回不断的走之字路,在海又没有任何的参照物,不怕迷路吗?”刘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船的颠簸只是其一,更让人郁闷的是,船还在不断的转向走之字路,两者结合,才是晕船的根本原因。“直来直往只有那些装备了蒸汽动力的战舰才可以做到,而我们乘坐的这种运输舰,他的动力只能依靠风力来推动,而现在的风向,直来直往不是不可以,但却会偏航,所以只能不断的走之字路,一是修正航向,二是利用这种路线,来提高舰队的速度。至于迷航,担心这个问题,倒不如担心一下战舰会不会触礁沉没更靠谱一些。”黄辉依旧是笑呵呵的解释着。几年的时间,水师早掌握了如何利用风帆来提供动力的技巧,现在别说是侧风行驶了,是逆风行驶,除了速度慢一点以外,其他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被刘里看作是之字路的航线,其实在水师看来,这根本不是之字路,等到逆风的时候,那才叫之字路呢。现在这个,顶多算是修正航向而已,每盏茶的时间修正一次,可以最大化的避免跑冤枉路,但是另一个,也是造成了让刘里误认为是之字路的原因了,过于频繁的修正航向,对于一个已经失去了时间观念的人来说,真的跟不断的修正没什么区别。“司南你应该知道吧?”黄辉继续说着。“知道,不过体积太大,不太适合我们携带,不过高级别的将军手里是有的。”刘里点了点头,司南的确不方便作战部队携带,只有指挥部才会配备。对于水师来说,司南的体积并不大,船随便找个地方可以放下,还不占地方,但对于步兵来说,却显的太大了。“除了太阳以外,你们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黄辉有些好的问着。“很多,有时候会提前了解作战区域的长风向,然后根据树木草植的状态来判定方向,如果没有了解到常风向的话,最好的办法是找一棵大树,然后在它周围挖一圈,从土壤的湿度来判断方向。”刘里耸了耸肩:“当然,有些时候这些方法也不是特别灵,所以在出征之前,级会先为他们确定自身的方向,必要的时候,也会携带司南。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因为三种方法同时失效的可能性并不大。”黄辉点了点头,步兵用于辨别方向的方法的确很多,但是水师却不行,一旦离开了码头,面临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四周全是水,哪去通过参照物确定方位?有太阳的话还可以更直接一些,但太阳不是天天有的,水师也不能总在晴天的时候出海,那么司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大量的航行,绘制海图,最主要的是确定目的地的方位,然后通过海图和司南的指印,不断的修正航向可以了,误差可以有,但绝不会超过一天的时间,如果超过了,那可能是走错路了。但这种情况极少遇见,因为军还是有不少能人的……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766/243217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766/2432179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