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科幻空间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534章 又想骗我移民

第534章 又想骗我移民

推荐阅读:天域丹尊修罗剑神超级修真弃少遮天记百炼飞升录我是如何当神豪的红色莫斯科我在凡人科学修仙最强末世进化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现在的大唐真的可以用稳如狗来形容。尽管表面看起来李元吉做出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决定,可以实际情况来看,每一项决定都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职业化的军队,可以让军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训练,确保军队的战斗力绝对是顶尖的。时间的限制,丰厚的待遇,不努力要走人的压力之下,军没有偷懒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大唐这面坚硬无的墙角呢?没有人想离开,可军的规定是这样,每一年,服役期到的将士,必须要有人离开,而且离开的例还不在少数。同一期招募的士兵,在四年过后的退役期内,会走掉百分之八十以的人,一百个人里,只有最多二十个人可以留下,竞争力之大,根本不是之前的府兵制可以相的。在军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收入还不低,回了家,又能干什么?职业军人不再是府兵,不再是终身制,不再享受均田优待,回了家,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出路,是在军混出个人样来。正是这种紧迫感,得以让军队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训练热情,而每年都有新兵来到,都有老兵离去,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兵撇子带坏新兵的事情发生。而在政治方面,对外,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大唐,耽罗已经内附,并且做掉了高厚,自此之后,数百年之后,济州将会从历史属于大唐。西域方面也在加紧联络着,通商,成为了大唐与西域最紧密的联络手段,而且在唐俭的操纵下,现如今已经通过商业化的手段,逐渐的加大了大唐在西域诸国的话语权。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封王在长安生活着,虽然顶着某某王的头号,可实际两者却早没了联系。唐俭正在计划着对西域进行更近一步的控制,而这个控制,在之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于是,唐俭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计划,修建一条长安通往西域诸国的铁路,依靠铁路来经商,同时运输部队,通过铁路来加强对西域诸国的控制,从而彻底打破某些人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在铁路建成后的十年内,将整个西域彻底变成大唐的领土。而在国内,官员们各司其职,各司其职,四个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字。但他代表的含义却大为不同,这代表着井井有序,代表着整个大唐的运转是流畅的,不存在什么问题的。而各司其职最大的劣势在于,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的太过清楚了,以至于有些时候,这个部门觉得这不是他们的负责范围之内,应该是另一个部门的,而另一个部门也觉得不是自己的职责,所以会出现扯皮现象。在后世这种行为屡出不穷,但更多的,并不是因为部门职责没有规定这属于他们管辖,而是因为不想担任这个责任,不想去办那些没有明规定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如果是好事,这些部门怕是会争着抢着去做。虽然目前还没有展现出来这种矛盾,但李元吉却很有先见之明的成立了一个,预询衙门。当出现扯皮,或者不知道该找谁的时候,去找预询衙门,如果是自己搞不清楚去询问的,预询衙门会告诉你这个事归谁管,如果是因为各衙门相互扯皮而导致搞不清楚的,预询衙门会开具一份证明,让他们拿着证明去找负责衙门,与此同时,也将会将此案件记录在案,当累积到五次的时候,预询衙门便会将其报吏部,吏部出面进行训诫,超过十次,抱歉,直接领导将被立案调查,如果查证属实,直接拜拜回家。古代这么点好处,什么铁饭碗不铁饭碗的,这里没有铁饭碗。经济方面,那更不用说了,经济方面是目前为止,最让人满意的一方面。随着长洛铁路的开通,经历了初期的惨淡,到现在的忙碌,生意不知道好到什么程度,甚至现在想要发货什么的,都需要提前预定才可以。而铁路最直接的好处在于,直接辐射了周围百里的地区,当然,另一个好处在于,铁路的运载量大,价格便宜,直接导致了铁路辐射区内的物价的下降,成本的下降,加商业的竞争,物价方面最近一直在下降,谁也不知道会降到什么程度。而商业的繁荣,必定需要大量的人群来工作,于是,一个被李元吉称之为生态圈的概念这么形成了。不过,虽然整体是朝着好的一面发展的,但大唐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铁路的开通,物价的下降,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地区的百姓开始朝着辐射区内迁徙。而长洛铁路周围,又都是狭乡,这么一来的结果是,人口越来越多,本紧张的工作,现在变得更紧张了。而自李元吉提出工业化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百姓走街头,或是寻着工作,或是无奈的聚在一起胡侃着,而因为工作机会的原因而导致的打架斗殴案件也是越来越多。先进的农业工具投入使用,让以前需要时刻待在田间地头的农民有了大量的时间,以往需要忙几个月,现在一个月不到干完了,余下的时间干啥去?有工作还好说,没工作,不成了社会闲散人员?一时半会儿的自然没什么,时间一长,这些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可工业化刚刚开始,根本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岗位,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是解决不了的。于是乎,李元吉只能想到了另一个主意。……泾阳县,作为取消宵禁的急先锋,试验地。虽然已经全面放开了宵禁,其本身的政策魅力已经不再,对泾阳的人流打击影响还是较大。但泾阳也因此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利用啤酒作坊在泾阳的优势,直接将原本很被看好的小吃街做大,现如今,泾阳已经是大唐境内规模最大的小吃城。在这里,各地的美食都能见到,大唐各州各县的,西域的,甚至其他地方的,无论你想吃什么,在这里都能找到,而且味道还都不错。而泾阳也利用两年的时间,彻底的转型成功,收入之之前虽有短暂的下滑,但是很快出现了直线升的趋势,而到现在,新年才刚刚开始两个多月,泾阳的税收已经达到了五千多贯。税收,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繁荣程度,人流程度。“移民?”当朝廷的移民召集令贴在泾阳城头的时候,瞬间便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围观。“济州?济州在哪里?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济州?大唐有这个州吗?”一名书生模样的男子愣了愣,绞尽脑汁的回想着,可怎么也想不起济州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我知道,好像是前段时间刚刚内附大唐的一个国家,陛下将其改名为济州。”有人觉得有点耳熟,仔细一想,便想起了济州这个地方。“哦!”书生模样的男子应了声,大致的看了遍召集令的内容,虽然很心动,但也仅仅只是心动那些条件而已,实际,他从未想过要移民。不仅仅只是他,围观在这里的百姓,百分之九十九以的人,现在也不考虑移民这件事。早在之前灾年的时候,大家都羡慕那些移民到镇北的人,虽说镇北现在发展的不错,可那地方实在是太偏僻了,想回来一趟都很难。而且那里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远了,甚至当初移民过去的,已经有人想办法要回来了。有地,有牧场,能赚钱,可在那个地方,荒无人烟的,赚那么多钱给谁花?花到哪去?所以,当朝廷的召集令写明了移民的待遇,大家最多也只是看个热闹,真正想去响应号召的,却没多少人。虽然移民的待遇当初移民镇北的待遇还好,不仅给地,每户五口负责安排一人工作,十口安排两人,以此类推。可是那地方,鸟不拉屎的,有什么好的?生活好了,心态也变了,李元吉没打算继续用封建君主的愚民那一套去统治,所以他必然要准备好迎接这个后果。民智,不是想开能开的,一旦开了民智,影响肯定是有的。当然,泾阳的百姓不心动,那是因为他们自身有谋生的出路,待在泾阳很好,没必要出去。但是在其他地方,那些自身经济不行的,人口又多的,移民反倒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到了那里不仅有地,还有工作,会这里生活的更好。去镇北的那些人的确有想回来的,但那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不想回来的,而且那帮人贼有钱,听说打算全体募集资金,请求朝廷修一条镇北通往长安的铁路,这样的话,他们回乡探亲较容易了。坐在县衙内足足等了一天的时间,官仪脸的表情却是越来越不淡定,甚至焦急了起来:“情况怎么样了?”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766/243218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766/243218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