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科幻空间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630章 你们都落伍了

第630章 你们都落伍了

推荐阅读:我有一座随身农场妖孽修真在山村丹武双绝混沌天帝诀陆地键仙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这个游戏不一般死亡作业临高启明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


                从试验场回来之后,李元吉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给正在劲头的大唐降温。这是一个很复杂,很麻烦的事情,稍不留神,有可能出现更坏的结果,可若是不去干预,最终又会发生什么情况?李元吉能够想到的,必然是失控,而给他做出警示的,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到了后期,日本几乎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控制,一些野心家更是可以违背级的命令,甚至是做出逼宫的举动来。虽说两者的情况不一样,可其的一些道理还是有些相通的。“步子放缓一些?”马周紧紧的皱起了眉头,认真的思考着这个问题,整个内阁之,也唯有他最熟悉这些情况。整个大唐的发展规划,都是由马周制定出来的,而发展省如今的地位,已经与其他三省平行了,甚至隐隐的还有超过他们的趋势。不过四省各有各的职责,在各自的领域里,他们都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相互之间虽有竞争,可这种竞争却并非是直接的竞争。领域不同,着重的方向也不同,取得的成果必然也会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几者是没什么可的。但是要让发展的步子放缓一下,这对于马周来说可是一个较大的打击了。“陛下,现在虽说有些地方已经算是发展起来了,可更多的地方还等着发展呢,把步子慢下来,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想了许久,马周也找不到一个放下脚步的理由。每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有一个既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并不会被设置的太高。更多的,还是战略方面的建设,一但达成目标,发展省会将精力放在其他的地方,这个地方便会由地方接手去负责。目前来看,情况还是很不错的,而且马周的这个方案,也是尽可能的避免了一家独大的现象,并没有说扶持哪个地方,一口气让他们成为第一这种行为,无非是按照远近,以及具体的地方情况来决定先发展哪个,后发展哪个而已。而在这个基础,马周又将目标重点的放在了铁路沿线以及漕运线路沿线地区,这些地方现在或者将来都有交通优势,所以是必须要先发展的。“是该停一停了!”房玄龄却很认同李元吉的话,事实早在几个月前,两人已经谈过这个话题了。不过最初不是这么直接的谈,是房玄龄提出了一些发生的问题,真正让李元吉做出决定的,还是这次的卡车事件,这事并不大,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事一件天大的好事。可李元吉却看出了其的危机,房玄龄也看了出来,只不过没有明确的提出来而已。“发展的过程,我们不应一味的埋头去发展,更多的应该是在发展的过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到这些问题消失大半的时候,再去适当的提速,然后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房玄龄说着自己的看法。而意思则是,如果一味的埋头发展,而不去管理那些发生的问题,最终这些问题会越积累越多,到了最后会到想去解决都很难解决的地步。而那个时候,大唐又将怎样?最坏的结果,肯定是一个历史最强大的王朝突然崩塌,稍好一些的结果也会是因此而大伤元气。说的在直接一些,现在是初步阶段,根基一定要打稳,不能为了进步而进步,要有目的的进步,有方向的进步。“玄龄此话甚合朕意,这些年来,发现的问题也有不少了,各个衙门都存在着各种大小不一的问题,虽然很多也都解决了,但朕看到的,却是依旧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掉,最重要的是,思想并没有跟现在的实际情况,如同是一个十岁的孩童,拥有了二十岁的身体,朕不敢想象,一个成年人去做出孩童的幼稚举动。”李元吉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的大唐,如同一个暴发户一样,从到下,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的自我膨胀着。手里的确有货,自身的实力也很强大。可无论怎样,一个不能摆正自己位置,摆正自己心态的人,早晚有一天是要完蛋的。一个国家也是同理,想要走的远,走的稳,不能去急于一时,发展,必须要是全方位的,思想可以超前,好刚登基的时候那样,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办。但思想绝不可以落后,像现在,很多人都出现了自我膨胀的行为。虽然没人嘚瑟到站在大街去炫耀,但每一个人的心里面,或多或少的都有这种想法,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可是贸然停止发展,对于朝廷来说也有不小的影响,虽说这些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可解决起来终归是有些麻烦的。”萧瑀同样皱着眉头说着。“一方面,加强思想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让大家冷静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发展未必要停下来,只不过朝廷可以转移一下重点。”李元吉接受了萧瑀的提议。突然停止,的确不好解释,甚至会给人一种错乱的感觉。但停下来又是必须的,当然不能是全部的停止,萧瑀提出这个疑问的同时,李元吉已经想到了应对的办法。“军队方面维持每年增加一成预算的速度去发展,商业方面要加强监管,支持的力度要适当的减小一些,科学院那边的话……”李元吉停顿了下来,认真的考虑了下,最终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朝廷支持的经费减少一半,其他各个衙门,经费一律减少两成。余下来的经费,全部用于修路!”“修路?”大臣们还没从这个巨大的打击清醒过来,李元吉便给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修路有好处吗?有,好处很大。可是修路又是必然的吗?未必。以前的路,现在也能走,虽说不如长洛官道那样舒坦,但只要不是雨雪天气,走起来没有任何问题。铁路的建设也正在火热的进行着,按照目前的规划,十年之内,一条玉门关至海州,一条幽州至交州的铁路会修成通车,这是一横一纵两条主干道,二十年内,完成三纵三横的铁路建设。基本可以肯定,二十年后,整个大唐的铁路络将会是四通八达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大唐的财力越强,技术经验也积累的越多,可以同时支撑多个地区同时开始建设。可这不是原先定好的战略目标吗?所有的计划都已经大致的做了出来,接下来只需要按年去规划一些细节方面的可以了。但是很显然,李元吉所说的修路,绝对不会是单纯的指铁路。铁路虽然很方便,但铁路并不是万能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只有铁路而没有官道。长洛铁路开通了很长时间了,长洛官道的人流的确是减少了一些,但现在依旧很热闹,正在使用的人依旧很多。所以,大臣们下意识的想到了李元吉口的修路,必然是大肆修建水泥官道。“陛下,修路这个事……臣觉得不如集精力,先修铁路再说,毕竟铁路的作用要远大于水泥路。”工部尚书陈叔达纠结的说着,李元吉的意思很明显的是要增加工部的工作,可只是一条铁路,工部忙的不可开交了,哪有功夫再去分人出来搞水泥官道?虽然水泥官道有很多的好处,如说建造速度快,造价低等因素,可却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进来,铁路有二十多万人,水泥路这边参与的人只会多而不会少。费用倒是不用担心,其他各部省出来的省一省也勉强够用,但还是那句话,他哪有那么多人去做这个事?而且,还有个问题,水泥路需要用到大量的石子和大沙,之前的长洛官道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对后发现,有些地方的石子和大沙是不能用的,这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不能地取材,只能从更远的地方运输材料过来,这又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子聪呐,这是朕担忧的地方,这也不仅仅只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朕基本可以肯定,在座的诸位,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问题。你们的思想,还没有跟现在大唐的实际情况。所以说,即便有更好的已经放在了你们的面前,可你们依旧无法去重视它,不知道该怎么去用它,并且用好它。”李元吉有些无奈的摇头道,他从未跟大臣说过这些话。因为以他的身份,一但说出这句话,听到的大臣,第二天必做的一件事情是请辞。性格忠烈的唐人,思想高傲的唐人,最受不了的是这种质疑,一但皇帝质疑了你,请辞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留下来才是最丢人的。所以这一次李元吉带了所有人,而不是针对陈叔达一个。“陛下说的是卡车?”陈叔达先是一惊,但听到并不是针对自己一个,也放下了心,疑惑着问道。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766/243221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766/2432211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