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反应

推荐阅读:我的母老虎大唐腾飞之路遮天记丹武双绝国潮1980九星神龙诀养鬼为祸修罗剑神九域剑帝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过年,是个热闹的日子。但是今年的过年,却是格外的热闹。原因很简单,经过一年的努力,百姓手都有钱了。算是普通人家,只要肯干,今年的腰包也绝对去年更厚一些。有钱了,自然要体现出来,于是,过年期间的走访亲友,席面是一年一年还要丰富。没有了钱的困扰,气氛自然也会更热闹一些。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说着话,聊着生活,聊着未来。“老幺孙,今年朝廷还减赋不了?”屋内,一个头发胡子花白的老者坐在太师椅,看着满堂儿孙,满脸笑容的问着。整个家属老幺家的老幺最本事,当初去打工,稀里糊涂的结识了一位书生,趁着那书生空闲的时候跟人学习了一段时间,刚巧遇见钱庄开办助学贷款业务,老幺孙也是胆大,直接偷拿家里的地契去办了助学贷款,了一家书院。自然不可能是四大书院,是县里的一个普通书院。几年的学习,成绩倒是突飞猛进,这运气也着实不错,竟然被洛州州府给相了,进了司法衙门,如今贷款已经换完,日子过的别提多滋润了,而且,据说年后有可能挪一挪位置。没瞅见屋内的礼品吗?基本一半都是老幺孙带来的。作为地方官员,消息什么的自然是最灵通的,老太公也经常会问一些国家大事,虽然老幺孙从没谈过什么机密的事情,大多数都是官府内部的一些改革,成效什么的。这些东西普通百姓能够关注的的确不多,除此之外,老太公最关注的,是关于百姓的事情。好这朝廷减赋的事情,老太公每年都要问一次,虽然朝廷从未失信过。“太公,今年再减一成,正旦大朝会陛下已经宣布了。”老幺孙宁博笑着回应道。本该年后才能得知的消息,但现在有火车了,加朝廷也下发了新的任务,需要在过年期间开始准备的,所以这些官员都接到了通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好!好啊!陛下真是个好皇帝呀……”老太公笑着称赞道,至于更多的赞美之词,他是真的想不到了。本身没什么化,还想说出多少好词来?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于李元吉的称赞,甚至在他的身旁,太师椅旁边的桌子,摆着李元吉的长生牌,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自然是穿衣洗漱,将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的,然后是对着李元吉的长生牌供奉一番,这已经成为了这位老人的日常。“太公,今年的好事可不止这一件。”宁博继续笑着说道。“有话你直说,少把你那一套带到这里,我看你小子是欠抽!”老幺宁五老脸一瞪,朝着宁博狠狠的威胁道。官场说话需要注意,这没什么,大家都可以理解,可在家里还这么嘚瑟,你特喵的嘚瑟给谁看呢?别看你是官,老子照样想打你打你,算跑到你衙门去打你,都没人敢出来拦一下。“额……”宁博有些尴尬。“我看你小子是欠抽了……”老太公朝着宁五骂了句,作势要站起来揍人的样子。堂内的气氛瞬间欢乐无,儿子训孙子,爷爷训儿子,好吧,其实大家都是闹着玩的,谁也不会当真。热闹过后,宁博这才开始说着接下来的事情。“这第二件事,是正旦朝会,陛下册封了五子为太子,也是现在的长子。”“恩,国不可无储君,我记得太子年纪应该不大吧?”老太公点头评论道,也算过了把瘾。“是不大,过去年才九岁。”宁博回应着。啧啧,九岁是太子了,这人跟人起来还是不一样,哪像他们,活了一辈子了,整个家族也出了宁博一个人才,还是意外发现的人才,当初因为贷款的事,没少被宁五揍,经常揍的下不来地。最后还是老太公出面狠狠的揍了宁五一顿,这事才算是过去。关于太子的年纪,老太公倒是没有继续评论,这个他有什么好评论的?如果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没死,现在最大的也十来岁快成年了吧?玄武门一事,的确给大唐百姓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不满,很多人都觉得李世民太过残忍,杀兄也算了,连自己的侄子都不放过,那是人能做出来的事情吗?这也是民间最反感李世民的地方,为人太过残暴,冷血,即便日后做出了成绩,表现的很爱民,很仁义,也始终无法彻底打开百姓的心结。反观,李元吉后来杀回来,杀了李世民,杀了他的儿子,这个百姓较容易接受了,你那叫残暴,人家那叫报仇。“太公,今年您有七十了吧?”宁博问着。“恩,再过一个月实七十了。”老太公点了点头,七十是个坎,如果死了,那也算是喜丧了,毕竟大唐活不到七十的人还有一大把呢,加晚年也享受了好日子的滋味,这辈子也没什么遗憾了。“太子在正旦朝会奏朝廷理应厚待老者,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五十以,六十以,七十以,然后根据各地常平仓的储存情况来决定具体的怎么操作。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会优先对七十岁以的老者进行补助。陛下已经同意了这个提议,不过具体的方案还没有拿出来,据说陛下下令三月前拿出具体方案。孙儿打听了下咱们这里常平仓和七十以老者的情况,又研究了下这个政策,一旦这个政策开始落实,多的不敢说,说太公您吧,一年下来,朝廷差不多会补助你半年的口粮。”宁博说着最新的消息。初步统计七十岁以老者,向他们初步解读这个政策,这是他们的任务之一,这不是某一个特定部门的任务,虽然后期会有衙门专门来负责,但过年期间,所有官员都要参与进来。并不需要刻意的去走访调查,走访亲戚的时候,打听一下,见一下,说一下,记录一下可以了。后期衙门会派人单独来了解情况,然后形成一个详细的名录。虽然查户册也能查出来,但是太麻烦了,需要翻阅几十万人的户册去查。“嘶……”听到宁博的这番话,屋内所有人都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惊讶,吃惊,难以置信。“老幺,这是真的?”宁五第一个反应过来,但却不是高兴,而是质疑。从来都是百姓给朝廷交课赋的,什么时候朝廷给百姓发过福利?除了灾年的时候以外?“当然是真的,不然昨天为什么会把我叫回衙门,是单独说的这个事,衙门每一个人,都要在过年期间了解一下附近七十岁以的老者,然后说一下这个情况,这算是一个初步的排查吧,等年后衙门会派专人来走访确认,然后形成一个明确的目录,等到三月朝廷的政策下来以后,开始准备实施。”宁博解释着,当然也没忘了重点的重点。通知这个好消息只是其一,但另一个消息也是必须要通知的:“不过这也不是每一年都能发放的,具体的还要根据常平仓的存储情况来看,据说初步的计划是存粮高于七成发放,低于六成停止。等到将来的时候,大概会将这个范围逐步的增加到六十以,甚至是五十以。不过这个说不准,还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决定。”“那咱们县常平仓的存粮有多少?”一众亲朋满是期待的问道。虽说整个家族只有老太公一个人可以享受到,虽说这几年谁家也都不缺粮,几个儿子一人一年拿出来两斗粮食足够老太公吃了,现在谁家也不在乎这点粮。但这是朝廷给的好处,这很稀了,虽说他们不缺这点粮,但凡事不能用缺不缺这个问题来考虑的。这说明朝廷依旧在施行仁政,而且还是太子提出来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太子将来也有很大几率继续施行仁政,这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喜事。都是穷苦人家熬过来的,即便现在有了点,但也没人会去浪费。“有将近九成吧,听说整个大唐县级的常平仓平均储量是八成多一点,按照这几年的势头来看,只要不遭受天灾*,这个政策基本不会停止。”宁博回应道,这不算什么机密,但也不再解释的范围之内,如果不是自己家里,他不会说这么多。这个政策不仅百姓认为是好政策,同时衙门内部也都认为是好政策。为什么?虽然惠及的人群有限,但是影响却是巨大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个政策有利于帮助他们稳定地方局势,帮助地方政府更加顺畅的施政。虽然现在很稳定,虽然现在施政很顺畅,但谁还不希望日子过的更好呢?消息,不只是在宁博一家传播着,几乎半个大唐都在传播着这个消息,不管家有没有七十以老人的,都很高兴,因为下面还有五十岁,六十岁,说不定哪天轮到他们了。这算不算是吃皇粮了?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766/243221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766/2432213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