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序

推荐阅读: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死灵法师只想种树虚空极变穿越星际妻荣夫贵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巨门卷百炼飞升录红色莫斯科九龙归一诀


  
  
  
    台版 转自 深夜读书会发布:深夜读书会论坛:ritdon.com一九四○年五月劈柴的声音有如宣布春天脚步已近的晨钟,响彻整个小村落。隔壁安东诺夫大叔的感冒总算好了,令十六岁的少女谢拉菲玛放下心中大石。把过肩的中长发扎成辫子,拿起挂在墙上的步枪。「我出门了。」谢拉菲玛对放在桌上的照片打招呼。照片中是少了自己的全家福────分别是坐在椅子上,身型瘦削的母亲与站在母亲旁边,板着一张脸,表情相当严肃的父亲。走出家门,等在屋外的母亲叶卡捷琳娜与照片中的模样判若两人,体型壮硕,披着简朴的外套。「走吧。」「嗯!」谢拉菲玛回答,与母亲并肩走在村子里。草木萌芽的香气与水车转动的声音,再加上劈柴的声响。小小的农村里充满了还算蓬勃的朝气。伊万诺沃村是个只有四十个村民的村落,随着春天降临大地,家家户户皆快活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在小屋旁边劈柴的安东诺夫大叔气喘吁吁地说:「早安,谢拉菲玛和叶卡捷琳娜太太,又要去打猎吗?真勤快啊。」「对呀,今年来过冬的鹿好像比往年多。」母亲代为回答后,邻居沃尔科夫家的女儿,年仅十二岁的艾莲娜跳过流经村落的小溪,有如脱缰野马地跑过来。「谢拉菲玛,万事拜托了。哥哥说过,万一田被野兽破坏,无法产出农作物上缴给集体农场(注1)的话,这个村子可能就得跟其他村落合并,不得不搬家也说不定。」「包在我身上!」谢拉菲玛摸摸她的头。「我一定不会让鹿破坏田地的。」安东诺夫大叔拭去额头上的汗水,微笑表示:「你们母女俩真是太可靠了,感激不尽。」荷着锄头经过的村民根纳季笑着对谢拉菲玛说:「需要皮革的时候,尽管跟我说喔!不管是手套还是防寒外套我都做给你。」「好的!」谢拉菲玛回答。远处有人呼唤她的小名。「菲玛!」看到来人的身影,谢拉菲玛的音调也高了八度。「米西卡。」米西卡是艾莲娜的哥哥米哈伊尔·鲍里索维奇·沃尔科夫的小名。米哈伊尔有着一头浓密的金发与冰蓝色的双眸,忧心忡忡地看着谢拉菲玛。「菲玛,不要紧吗?我在学校听说最近有熊徘徊。」「别担心。万一真的有熊出没反而危险,更应该提早除掉才对。」听到谢拉菲玛的回答,米哈伊尔有些难为情地低下头去,「嗯」地应了一声。「再等我一下。我会努力学习,等我也学会射击,就能跟你一起去狩猎了。」安东诺夫大叔的妻子娜塔莉亚大婶从劈柴小屋探出头来,微笑调侃:「真了不起,不愧是背负着全村未来的夫妇。」「我们不是那种关系啦!」「还不肯承认吗?你俩是这个村子最早研究学问的人,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带领整个村子前进喔。」米哈伊尔是村子里唯一和谢拉菲玛同年的男生,村民都把他们当兄妹养。谢拉菲玛在就学的镇上遇见同年纪的男生时,被他们粗野又低俗的遣词用字吓一大跳。过了一阵子,发现米哈伊尔特别温柔,而且是镇上的风云人物,不分男女都很喜欢他。谢拉菲玛这才明白,总是陪在自己身边的少年并非泛泛之辈。村子里的人无不认定米哈伊尔和谢拉菲玛将来一定会结成连理。两个当事人连吻都没接过,当然也没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但也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这股不言自明的默契。米哈伊尔再次郑重地否认,艾莲娜把脸埋在谢拉菲玛的胸口说:「可是要担心的不只熊,还有食人魔!」往周围看了一圈,大人们脸上都挂着心照不宣的笑容,随意附和。米哈伊尔压低音量小声说:「艾莲娜还相信这种说法呢。」「我们十岁的时候就发现真相了。」谢拉菲玛和米哈伊尔相视窃笑。如果晚上还在外面游荡,或是做了什么坏事,会被躲在深山里的「食人魔」杀掉。这是大人用来吓唬小孩的乡野传说。「走喽,菲玛。」叶卡捷琳娜迈步前行,谢拉菲玛也跟了上去。爬上通往后山的小径途中,谢拉菲玛不经意地俯瞰村落。袅袅的炊烟从分散各地的小屋烟囱东一束、西一束地窜升,磨面粉的水车慢悠悠地转动。负责提供农作物给集体农场的田里,甫冒出新芽的作物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娜塔莉亚大婶正把柴火捆成一束,朝她们挥手。沃尔科夫夫妇从磨坊搬出面粉,儿子米哈伊尔在一边帮忙,与谢拉菲玛四目相交,腼腆地低着头。旧式的拖拉机和农耕马并排在村子外围耕田。每个人都熟悉得像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家人。熟悉的村子。熟悉的伊万诺沃村。从她站的地方可以将以上一切尽收眼底。站在这里可以看见众人营生的模样。谢拉菲玛深爱着眼前的光景。这样的日子应该可以永远持续下去吧。十六岁的少女谢拉菲玛·马尔科夫娜·阿尔斯卡亚曾经如此深信不疑。这是一场处于两个对立的世界观夹缝中的斗争。做出的判决是要扑灭相当于反社会犯罪者的布尔什维克党。共产主义对未来将会造成不容忽视的威胁。我们一定要抛开军人的战友意识。共产主义者过去不是我们的战友,未来也不可能是我们的战友。问题在于大屠杀式的斗争。倘若我们未好好认清这点,或许能暂时压制敌人,可是不出三十年,大概又要面对共产主义这个敌人。我们绝不能因为一时心软而留下后患。阿道夫·希特勒 一九四一年三月三十日(引用者注)(引用自大木毅《德苏战 绝灭战争的惨祸》)注1:苏联于十月革命后出现的集体化生产的农业形式。〔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788/243418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788/243418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