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墨客 > 第142章 忽悠大法(二)

第142章 忽悠大法(二)

推荐阅读: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太古神尊裂天空骑绝色毒医王妃邪王嗜宠:鬼医狂妃叩问仙道我在凡人科学修仙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女总裁的全能兵王九星神龙诀

    第0142章忽悠大法(二)
    郑长生侃侃而谈,说的是大义凛然,一派敬仰之情尽显。
    “想我大明英勇神武的洪武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乃是千古未有之帝王。”
    毕竟当着朱小四的面说他老子,这怎么着也得先奉上一记香喷喷的马屁啊。
    再说了,还得靠着忽悠住朱小四帮自己开店赚钱呢。
    “如此丰功伟业,足可以震天撼地,告慰苍穹,去泰山封禅亦无不可。”
    随即又是一定高帽带给老朱,自古以来泰山封禅被视为君王的终极目标。自秦皇首次泰山封禅以来,后续之君,哪一个帝王都向往着这一刻。
    可是不是想封禅就能封禅的,只有帝王的丰功伟绩足以告慰苍穹的时候才可以。
    皇帝自认为是上天的儿子,儿子有了成绩想要告慰老子,那就去泰山封禅祭天,告诉老子,儿子在人间干的挺好,显摆显摆自己的功劳。
    是以,能够封禅的君王,都是天下大治,风调雨顺,民生兴旺才行的。
    虽然郑长生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吹嘘的嫌疑了,但是吹牛的人还要什么脸啊,只管吹就好了。只要能够忽悠的朱小四,帮自己开店就行。
    他这边吹嘘朱元璋是真的舍得下本钱,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听得朱小四热血沸腾。
    同时站在皇家书院大门口,就差临门一脚的朱元璋听的也是津津有味。
    “自前元蒙人统御我中华神州以来,民生凋敝,百业不兴,历近百年时间。民生之多艰,让人叹为观止,生民之苦已深入骨髓。
    百姓在贫瘠的土地上刨食吃,何其之难?
    就连你的皇爷爷、皇祖母当年不都是因为饥饿而撒手人寰的吗?
    所以,这是我大明目前国库空虚之主要原因,民力已被战乱所耗尽,饶是我英明之洪武皇帝恐怕也是头疼不已。
    为了恢复国力,皇上是轻徭薄赋,有的地方甚至是免赋税三年。
    但是仍旧是恢复缓慢,国库空虚难以为继。”
    这一段的分析,可以说是直指要害,一语道破玄机。
    老朱摸着下巴不长的胡须,频频点头,心中暗自赞叹,这孩子眼光还真是够犀利的。
    一眼就看破了事情的本质,比较之朝堂的那些老人们,一点儿也不差啊。
    假以时日,这孩子必定成为朝堂的栋梁之才啊。
    老朱的爱才之心顿时萌生。
    毛骧看皇上一动不动的听的入神,忙一挥手,斥退了手下,退的远远的,生恐怕打扰了皇上,最重要的是不要惊动院里的郑长生。
    他要是看到黄上来了,那就没有什么高谈妙论了。
    老朱侧着耳朵听,生恐怕遗漏了下面的话。
    他知道,郑长生分析了原因,肯定要提出解决的办法的。
    就是不知道这孩子会有什么灵丹妙药,医治这千疮百孔的大明社稷。
    郑长生顿了一下又道:“是以,要想解决这种情况,就得用不一样的方法,要是还想着沿袭几千年来的制度,恐怕不行。”
    朱小四被郑长生说的话都给镇住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那以你之见呢,怎么才能帮父皇分忧解难。”
    这货还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时刻不忘记给他老爹分忧。
    好吧,就用给你老爹分忧这一点来忽悠吧。
    郑长生:“现在的江山社稷可以说是病入沉疴,想要从根上医治好,必须要用虎狼之药,否则积重难返,就算是有些许缓和,也是治标不治本。”
    朱小四:“什么样的虎狼之药?”
    “几千年来君王奉行的都是重农抑商之策,自古以来无不如是。
    天下四民,士农工商。
    民为贵,贵到君为轻之地步,可是即便是这样,又有几个帝王能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缘何?四皇子你有没有想过?”
    朱小四挠了挠脑门:“没想过,兄弟,你就别跟哥哥卖关子了,快说吧,人家心里都跟猫舔似的,心痒难耐了啊。”
    何止他心里跟猫舔似的,老朱都听傻眼了,龟龟,这孩子果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这一出口就是惊天破地之言,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
    郑长生看朱小四慢慢的已经进入到自己描绘的语境里了,心中暗暗的高兴。
    “一国之业,重农本没错,天下所用皆出农之手,无农不稳这道理是正确的。
    可是为何要抑制商业之繁荣呢?
    无非就一个问题,商人不事生产,却获利颇丰,自古以来的君王担心民之向利而无心生产对吧?
    但是这就有点忧心过重了,俗话说无农不稳,但是也别忘记无商不活啊。
    商人这一群体,虽然说是不事生产,但是他们的作用却不可忽视。
    对外通商是互通有无,对内呢,则是带动经济,盘活商业。
    想一下,就算是采取重农抑商之策,可是历朝历代的商人,哪一个不是肥的流油,哪一个过的不比农民的日子丰裕?
    为何就不想想从商人身上征收税利呢?那国用不就足了吗?
    你想想,重农,可是历朝历代最苦最难的往往是农;
    抑商,过的日子最好的却是他们。
    为何?因为虽然抑制商人,但是却没有征收相应的税赋。现在的商税太低了,比之农税都不遑多让。
    这就是一种病态,假如鼓励商人从业者,商人是嗅觉最灵敏的一个群体。
    哪里有,哪里无,哪里多产,哪里急需,他们是门儿清。
    那些生产多的,于其烂在手里,还不如换成钱粮对吧,那些急需的可是手里没有的,那就需要商人来互通。
    商人虽然不是生产者,可是他们通过来回的倒卖也是牟利最丰富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我们朝廷设立固定的厘税点,征收相对应的税赋。
    那么老百姓能买东西牟利,商人通过运输牟利,国家通过征收赋税牟利,这是皆大欢喜的啊。
    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抑制商业?
    就拿我们两个将要合作的售卖烤羊腿的生意来说。
    我们租赁人家的铺面房,要给钱吧。
    这房东就首先牟利了,那么我们要收购大量的羊羔吧?那么养羊的人就牟利了。
    而那些想要吃的人,他们是不缺这个钱的,我们满足了他们的口腹之欲,他们付出相应的银钱,这是天经地义的吧?
    而我们赚了钱在向朝廷缴纳赋税,这样一来是皆大欢喜的大好事啊。
    你怎么还能在乎些许小节,咱们赚了钱才是硬道理啊。
    还有,我们就是一个试行,假如我们这个模式可以的话,你在向皇上禀明。
    到那个时候,假如朝廷不在抑制商业,那么所有的商人不偷税漏税,都缴纳足额的赋税,那国用岂不是足足的?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所以啊,四哥,你可得考虑清楚。”
    老朱心里骇然,他听出来了,虽然郑长生这孩子是在忽悠儿子和他一起做生意,不过这道理似乎还真他娘的有道理。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老子怎么就没想到从商人身上牟利捏?老百姓是够苦的了,老子的爹娘当年就是农民,就是饿死的。
    可是那些商人可都是吃的肚儿圆,对,就从商人身上想办法。
    赚的够多了,得给老子吐出来一些才是啊。喜欢大明墨客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明墨客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368/30417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368/304173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