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第九百三十七章 大晟府

第九百三十七章 大晟府

推荐阅读:太荒吞天诀裂天空骑全属性武道他比我懂宝可梦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经历了之前的某些事情之后,洪六对钟粟彻底臣服。
钟粟可不仅仅是赵佶的臣子,最主要的身份居然是兄弟,还是那种不掌兵的。
这样的兄弟太让人放心了,大宋的皇帝就喜欢这么玩。
“钟侯,今日到底是什么事,奴才真不知道,一丝风声都没听到。”
洪六满脸堆笑地说道。
“滚!”
钟粟回答他的就是一个字,然后加快步伐想延福宫走去,顺手向后抛出了一枚银锭。
洪六一愣,几乎以饿虎扑食的速度接住了。
倒不是担心被别去抢走,他目前的什么,没有人敢打主意。
洪六跟担心银锭砸在地上动静太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内侍拿臣子的钱,完全就是公开的秘密,但公开的秘密也是不能公开的。
钟粟穿过一小段连廊,便进入了延福宫前殿。
赵佶正在低头看着一本书,钟粟不确定赵佶要干什么,以最为正常的方式行礼,但这次没有直接坐到大沙发上。
“坐啊,坐。”
赵佶倒是有些不习惯,钟粟来延福宫的时候,只要不是和其他大臣一起,一般都是直接坐到沙发上。
看来没什么问题,钟粟算是放心了,马上豪不犹豫就坐。
前一天朝堂上的事情,钟粟还历历在目。
虽说最后看赵佶的表现,对高澄很是不满,但君心难测这四个字钟粟还是知道的。
不管怎么样,对于御史这种特殊的生物,皇帝也是不敢轻易得罪的,想做明君更不能得罪。
非但不能得罪,还的时刻保持一种从谏如流的状态。
哪怕御史的参奏有失偏颇,那也是能忍则忍。
对于钟粟而言,虽然之前的朝议上,他已经将高澄驳斥得狼狈不堪,甚至得到的群臣表面上的拥戴,哪怕是资历巨深的刘御史都看不下去了。
但这些未必能说明什么,虽然党争算是被大体消除了,但朝廷中的水依然很深。
就像这次高澄突然对自己发难,根本就防不胜防。
之前总觉得常文越那里有问题,但这次常文越压根就一点儿都没参与。
这样的做法很是令人费解,钟粟越觉得,这件事情实在太耐人寻味。
不过看赵佶目前的态度,显然没有对自己不满。
有这一点就足够了,起码这个靠山暂时还没有问题。
“不知官家召见有何吩咐?”
“哈哈哈,钟卿家,不,老钟,朕得感谢你啊。”
赵佶说着,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这副样子反而让钟粟觉得莫名其妙,之前还猜测,会不会自己在朝堂上表现有些尖锐,还担心赵佶可能会不满意,看现在看这家伙的样子,哪里有一丝不满意。
似乎不没有不满意,还带着一阵阵兴奋。
总之,赵佶现在的态度,实在让钟粟有些难以理解。
“官家这是何意,为何要感谢下臣,下臣承当不起。”
“老钟,御史台那些家伙,我一看见觉得碍眼。
但你也知道,这些人有时当然也能说出一些有用的,但很多时候,就是哗众取宠。
今日这高澄,从来都不会谏言,可一出口,却大放厥词,实在是可恶至极。
好在钟爱卿智计过人,轻易就将这小子给制服,真是大快人心。”
赵佶越说越激动,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甚至开始走来走去。
看那副兴奋的样子,钟粟都不知道这赵佶到底受到了多少御史的毒打,这次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官家,下臣其实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这时候可不是表现自己的时候,能低调还都得低调。
钟粟这时也算是真正明白了,原来这赵佶对御史台的某些人不满,可自己又没法随便穿小鞋,钟粟恰好在这个时候帮赵佶出了一口气,赵佶当然非常高兴。
至于钟粟担心的那些情况,赵佶也许根本就没多想,或者说想到了,但并不在意。
“老钟,兄弟就是兄弟啊,以后在朝堂之上,如果还有这样的人物,你尽管说自己的看法,不必有什么顾虑。”
赵佶一激动,差不多向钟粟做了明确的承诺。
这就意味着,赵佶以后不方便对付的御史,自然可以交给钟粟去对付。
钟粟突然觉得有点儿不爽,这可不是个好差事啊,以后得罪人的事情居然都归自己了,赵佶这家伙太精了,怎么能把自己玩死里坑呢?
没办法啊,谁让人家是皇帝呢,人家要不讲游戏规则,谁也拦不住。
“官家放心,只要是对我大宋有利之事,下臣定当竭尽所能。”
钟粟含糊地回答着,赵佶其实也就随口一说,这会儿还沉溺于兴奋中,对于钟粟的回答并没有多想。
赵佶点了点头,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对了,钟卿,你不是说孔老夫子有‘六艺’嘛,朕看要不这样吧,这别的我大宋其实也算有了,至于这‘乐’,钟卿有什么想法?”
赵佶这么一说,钟粟微微一惊。
他马上想到了一个历史事件,大宋主管音乐的机构,名叫大晟府,就是赵佶提议设置的。
而且这大晟府的第一任大司乐正是据说和李师师有一腿的周邦彦。
不错大晟府是1105年成立的,此时的周邦彦还没有进入赵佶的视线,他还在做校书郎。
但此时的周邦彦,已经有不少词作在文人中流传,已经处在的上升中。
“官家思虑周全,我大宋的确需要此次一官署,臣建议就叫‘大晟府’吧?”
钟粟意识到,这或许还是个好机会。
虽然自己的书院讲究务实,但必要的精神生活还是要有的。
“大晟府?”
赵佶念念有词,在地上踱来踱去。
“好名字,就叫大晟府,这个名字不错。”
赵佶显得喜不自胜,他本来就是个爱好艺术的皇帝,除了绘画书法,对于音乐同样感兴趣。
以往倒是没多想过,经过前一天的朝议,赵佶突然意识到,生活中怎么可以没有音乐。
这一天恰好让钟粟来见自己,便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他还是没想到,钟粟不但支持他的做法,还将官署的名字都想到了。
“钟卿,你一想看人很准的,这次又没有合适的人选?”
钟粟明白,既然要办音乐管理机构,自然得挑选一些牛人坐镇。
而最重要的,自然是大晟府的大司乐了。
倒是便宜了周邦彦,要知道在真正的历史线上,他还要再干几年校书郎,才会被赵佶发现。
可现在不同了,有钟粟的建议,情况会立刻变得简单而有效。
“下臣倒是听说过一人,校书郎周邦彦神宗时为太学生,撰《汴都赋》,受到神宗皇帝赏识。
此人精通音律,还创制不少新词调,倒是颇有名气。”
钟粟知道,周邦彦真正出道的机会来了。
“此人朕也曾经听人说过,原来钟卿也知道。
也罢,既然钟卿都推崇,想必不会有错。”
赵佶对钟粟的识人之能极为信任,一开始还有些奇怪,但现在他已经没有兴趣追究是什么原因。
赵佶接着说道:“洪六,传周邦彦。”
洪六立刻答应着去了,今日召见钟粟,他是真吃不准是什么情况。
现在听两人说说笑笑,洪六轻松了许多。
两人没有闲聊多长时间,洪六已经将诚惶诚恐的周邦彦带来了。
周邦彦可不是钟粟,虽然在神宗一朝是也混得很牛,但这毕竟已经成为过去。
刚一进入延福宫前殿,他便连忙行礼,甚至都没注意到一旁的钟粟。
“周卿,真听说你颇通音律,度曲作词无一不精。
既然如此,给你一样差事吧。”
赵佶没有立刻说清楚,他要看看周邦彦的反应。
“承蒙官家厚爱,能为一校书郎,已经是对臣的天高地厚之恩,臣不敢奢求。
官家如果另有差遣,臣定当竭尽全力。”
不得不说,周邦彦回答的非常得体。
钟粟也不由得刮目相看,这家伙不仅仅会和李师师约会,面君也很有经验。
周邦彦的回答,赵佶很是满意。
不过,只会说话,可干不了这个大晟府大司乐。
接下来的谈话,显然进入了专业领域,赵佶这家伙的学问的确很是广泛,他对周邦彦问到的很多问题,钟粟听得一知半解。
到了后来,两人还说到了什么燕乐半字谱、工尺谱之类的东西,钟粟几乎一句都听不懂,但赵佶和周邦彦却谈得意兴盎然。
周邦彦也不谦虚,看到赵佶颇有诚意,自然拿出了几首新制的词作,两人又是一番品评。
“周卿,朕于建一大晟府,你为大司乐,另有典乐、大乐令、协律郎等,你觉得如何?”
赵佶要升周邦彦的官,周邦彦其实已经月末猜到了。
只是突然要成立这么一个大晟府,还是让他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陛下之名,臣自当遵从,只是这大晟府的大司乐,臣有些愚钝……”
这话说得很实在,赵佶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无妨,大晟府自然是研究音律。
朕对你知道的不多,但有人却举荐了,那自然不知道是怎么个情况。”
“哦,有人举荐我?官家,可否告知,我要感谢感谢他的。”
周邦彦一脸的惊异,居然还有人举荐自己。
要知道,自己也有一波朋友,但眼前这种事情,根本不存在如何控制的情况。
所以,周邦彦很想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78/189131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78/1891316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