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大干一场

推荐阅读: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遮天记武神主宰妖龙古帝九星霸体诀

  240章 大干一场               第240章 大干一场 赵英子选了农历九月底的日子,这是三个日子中日期占中间位的一个。 赵红梅没有参与意见,见她选定了日子,接下来就要开始筹备各种东西了。 比如说到时候要借桌椅板凳,还要发贴子,连锅碗瓢盆怕是都要跟亲戚邻居们借,所以这得提前跟人家打好招呼。 而且乡下人结婚,一般有人定了这个日子,其它再有结婚的,就会主动错开这个日子,如果实在是错不开了,也会先跟这家打个招呼,说明一下原因,也免得乡里乡亲的心里头再有疙瘩。 苏小软现在满心思都是在家里头鼓捣新菌菇的培养包,所以基本上不出门。 因为这个,大队里也是每天给苏小软记着十工分,全大队的人都没意见,毕竟要不是有苏小软,他们也不可能有建蘑菇屋的机会,更不可能得到上面的许可,可以用蘑菇来抵公粮。 转眼就到了八月初十。 大队部为了让大家伙都过一个丰盛一点儿中秋节,所以特意提前安排给大家分粮分钱。 蘑菇屋的收益并没有很多,主要还是养殖场那边的收益厉害。 光是鸡蛋,这一个月的收入就相当可观。 而且到了八月,已经有一批出栏的鸡鸭分别被送到了国营供销社和收购站,现在养殖场那边正由刘泉几人琢磨着自己搞孵化呢。 分钱也是按照人头分的,主要是看工分。 这一次分的钱和粮最多的,是苏有田家。 苏有田家的壮劳力多,而且又没有分家,所以显得就特别多。 苏建业家分地不算太多,主要是苏向东和赵英子的户口都不在红星大队了,就连赵红梅现在都成了城镇户口,也不能再分粮了。 不过,她今年有几个月是有工分的,所以还是分到了一些粮食。 虽然有三口人不能分钱,可是苏建业和苏小软分到的钱多呀。 因为他们俩是蘑菇屋的技术骨干,而且养殖场能操办起来,也多亏了苏小软,所以给她记的工分算是比较高的。 再加上苏向南和苏向北不上学的时候也是天天下地,所以他们家分的粮食还是不少的。 分完钱和粮,天都已经黑了。 苏小软没去晒谷场,和奶奶一起在家做晚饭呢。 很快,就听到了热闹的欢笑声。 “娘,您看,我们这次分到了三十多块钱呢。” 苏奶奶高兴:“哟,分的可不少呀!这到了年底还能再分这些不?” “不好说。不过如果咱们的蘑菇屋能扩建成功了,那到时候分到的钱只会更多。” 苏奶奶也觉得应该是这样。 现在出多少蘑菇都不够上头要的,是得赶紧把蘑菇屋建好了。 红星大队这次分钱,可以说是在全公社都引起了轰动。 毕竟,很多大队一年到头,一家子人也才能分到二三十块钱。 这次中秋节,红星大队就能分这么多钱给社员们,那到了年底,就算是再分这些,也比其它大队强多了。 这次分钱,苏国安是请示过谢文的。 谢文表示支持,毕竟这是红星大队自己支腾起来的产业,他们给自己的社员分钱分鸡蛋,这都是再正常过的了。 苏国安注意到社员们都想进蘑菇屋上工,或者是去养殖场,无非就是觉得这两个地方的活比较轻松罢了。 可是再轻松的活,那工作岗位也是有限的。 而且身为农民,这庄稼才是最要紧的。 苏国安在苏建业家喝了两盅之后,还是苏奶奶又提醒了他两句。 “要收玉米了,这玉米皮别都用来引火了,攒下来可以做成了筐子或者是篓子,到时候送到收购站去,不也能换钱?” 苏国安一想,是这个道理呀! “不仅是这个,还有那高粱杆咱们也别浪费了,做成了大小不一的盖帘,收购站肯定也是要的,毕竟城里人可没有高粱杆,更没有做盖帘的手艺。” “还是婶子这脑子好使呀!不过咱们能做的这些个东西,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人家收购站能要不?” 苏小软适时道:“我听云霆哥说他有熟人在省城,而且我记得谢书记也是从省城里下来的,咱们如果直接联系上头的人下来收购呢?” 苏国安想了想:“那得量特别大,如果少,人家肯定也是不乐意来的。” 苏奶奶笑道:“那你就去跟谢书记汇报,明天再让软宝去问问云霆,咱们双管齐下,总能有出路的。而且咱们这么做,等于是带动了整个公社,谢书记也会感谢你的。” 苏国安觉得有道理。 农村家家户户用的笸箩或者是筐子,一般都是农村人用玉米皮编的。 有些手艺的,还会在外头弄一圈花样子,而且大部分都会连盖子一起编了,这样可以防止有蚊蝇缠上来。 农村人一般都是用它来装馒头或者其它零零散散物件,非常的实用。 用玉米皮编的筐子,大大小小很多种,有盖子没盖子的,有花纹的没花纹的等等,可多了去了。 别小看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这都是好东西,城里人也都喜欢用呢。 最主要的是,乡下人用这个编织好了,可以自用,也可以送去收购站,这材料都是现成的,又不用花钱,可以说是无本的买卖了。 苏建业被老娘这么一提醒,也有了主意。 “哥,咱们是不是也可以编了席子啥的一并送去?” 苏国安一拍大腿,觉得可行! “这事儿我明天去问问谢书记,要是他支持,咱们就搞起来,也省得总有人惦记着咱们的蘑菇屋和养殖场了。” 乡下人在炕上铺的席子就是自己编的。 编席子用的要么是高粱杆,要么就是秫秸,也有用苇子荻子的,还有用竹子的。 这种手艺,要是搁在城里头可能会觉得新奇,可是对于他们乡下人来说,不能说人人都会,也是十人九会了。 最主要的是,这些原材料都是现成的,而且马上就要收高梁和玉米了,这机会不是就在眼前吗? 退一步想,就算是这些东西值不了多少钱,他们也可以自己用,或者是低价送到收购站,总比都烧了要强吧? 苏国安越想,越觉得可以大干一场,这酒也喝得更大口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0/40199/245699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0/40199/245699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