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1742章 高度集权的君主之路

第1742章 高度集权的君主之路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颜琨说道:“广开言路与其依靠科道言官,不如使用密折,人人有份。”
    朱真真赞成道:“琨儿所言甚好!”
    朱和坪心中微叹一口气。
    他反应不如颜琨快,颜琨猜到了,他还没想出来。
    依靠奏折来收集政治信息,让各部、各省官员之间以奏折互相监督作为获取政治信息,这样远远好过仅凭科道官员,避免科道言官因介入党争而导致信息不准的弊病。
    兼听则明!
    科道官员和其他官员一样获得密折奏事权,但打破了垄断,以前只有科道官员去攻讦他人,现在其他官员也可以堂尔皇之地背后说人坏话了,如此朝廷对科道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
    “不过,奏折多了,坪儿可就得辛苦了!”朱真真的目光转向朱和坪道。
    与其依靠科道言官,不如使用密折,能够驾驭这种制度,这需要执政者本人有敏锐的鉴别力和充足的体力。
    “母后放心,儿臣能行的!”朱和坪赶快道。
    “好,好!”儿子有出息,朱真真高兴。
    颜琨眼珠一转,说道:“翰林院的人实在太闲了!”
    翰林院清贵,是响当当的清流,他们闲着没事做,热心于科道官员同进同出,且他们是执政者近侍,对于
    朱真真失笑道:“琨儿莫不成想把你父王练兵的一套用在大臣们身上?”
    颜常武练兵有一套,他喜欢把兵往死里练,然后灌肠般地喂饱那些兵,这招叫做“死去活来”。
    当兵忙碌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多想了。
    朱真真问朱和坪道:“皇儿你怎么看?”
    朱和坪遗憾地道:“目前不是良好时机!”
    “那就一动不如一静吧!”朱真真就此按下停止键。
    过得一天,在审阅了众臣子的奏折之后,朱和坪发出旨意:天下臣民行密折奏事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
    皮匣的钥匙备有两份,一份交给奏折官员,一把由朱和坪保管,任何人都无法开启。官员自派亲信家人送抵京城,不可扰累驿站,直达御前。并由朱和坪亲自批答。
    在以前官员对君主的报告,有题本和奏本两种。但是由于它们不仅繁复迟缓,而且容易泄露机密。
    并且朝制严格,就拿监督、弹劾权来说,中央主要是科道官员在做,你一个户部尚书去弹劾他人,是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地方任上,则由十六道御史及外派的巡按御吏负责吏治,还有加了都御史头衔的督抚也有弹劾与监督的权力,若无都御史头衔,督抚去弹劾他人也是多管闲事(不过督抚都会有都御史头衔以节制地方官员)。
    普通地方官员连个弹劾权都没有,比如一个知府想弹劾巡盐御吏,必须由他之上的督抚代陈弹章,要是督抚不干的话,知府也没用。
    现在不同了,皇帝特许的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密折奏事使政令完全体现了皇帝的意志,使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极限!
    当然不仅仅限于打小报告,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让朝廷得到更多的信息,不出紫禁城,就知天下事。
    其实密折制度不是新鲜事物,颜常武在东南国用过,大明也有用过,但用得较少,毕竟不是谁都想当特务的。
    现在说得很清楚,不允科道风闻奏事,就用密折制度取而代之,大行之!
    如今正式成为了一项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朝廷递密折,臣子们不由得钦佩不已,叹为观止。
    “这一招真是高啊!”
    密折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
    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折制度使得同僚变成了“特务”,谁都有打小报告的可能,自然是防不胜防,于是只好老老实实。
    还有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皇帝对密折的重视程度高,有着优先御览的特权,真正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
    密折制,等同于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
    科道官员不再把持言路,从而党争的手段被削弱了。
    密折奏事的权利只有得到朝廷宠信的人才能享有,臣子们为了获取朝廷的信任,纷纷献媚,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但密折制度也有种种的不足,尤其是对于体力的要求。
    密折制度初起之时,官僚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上奏,看到御案上半人高的密折,朱和坪大皱眉头!
    不仅需要时间去看,还要花精力去想!
    他深切体会到为什么颜琨要逃避的原因,为什么颜煜不想这个位置。
    这工作不是普通人能做的,是超人才能做的!
    ……
    朝廷不仅没让科道风闻奏事,还进一步削弱了科道官员的权限,科道由原来的言官,转变为朝廷耳目,意味着科道的监察基本上停留在行政程序上,离开了决策过程。
    以前六科给事中具备了人事监督、纪委和业务部门的权利,现在只能专职做探子,他们的封驳权被极大的削弱。
    他们只能就部务进行封驳,但对朝廷发布的政务已经失去了封驳权。
    密折制度的创建,使得科道的政治监察功能相应地被削弱,意味着监察权的扩散,密折不仅让朝廷得到足够多的信息,而且可以较好地避免结党之嫌。
    最终,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是对前明文官制度的反思与进化。
    前明文官为什么这么叼,就是欺负皇帝离不开他们,科道官员成为党争的急先锋。
    而朱和坪大力推行密折制度,大臣们谁都不知道其他人是人是鬼,很可能今天张三与李四商量什么事,李四一转身就密告给朝廷,把张三给卖了。
    因为密折仅朱和坪或者朱真真可见,谁知道密折里写了些什么!
    对于密折里的密告,朱和坪不必都去查,隔不多时查几个官员,极大地震慑官员们,他们不清楚什么时候会查办到自己的头,不敢肆意而为,朝政渐清。
    所以朱和坪在辛苦的同时,发现臣子们无复之前的傲气,感觉到自己的辛苦还是蛮值得的!喜欢大明之雄霸海外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明之雄霸海外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5/5987/42279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5/5987/422792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