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都市生活 > 男人的脊梁 > 第265章 一个人劈开当两个人用

第265章 一个人劈开当两个人用

推荐阅读:道界天下团宠小胖宝:我有四个大佬爹爹霸天武魂恶毒女配她被迫磕cp龙王医婿神敌道士不好惹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老子修仙回来了乱世书

    接种工作枯燥而乏味,周扬帆一家四口全部进了菇棚,把臭氧机停掉换上离子风机。他们在酒精里洗了手,用消过毒的裁纸刀把菌种上的塑料袋剥开,把谷粒菌种拍碎拌匀,就跟一粒粒白色的谷粒一样。
    周扬帆一手拿着接种棒,一手拿着小号汤匙坐在风机前,许有香搬过来一个菌袋,周扬帆拿着接种棒在上面戳了个洞,再往里面灌上些许谷粒菌种,柳成荫负责用经过高温消毒过的棉花将洞口堵上,周世清则是负责将接种完毕的菌袋码成菌跺。
    经过高温灭过菌的栽培料不会再发热,就是直接码起来也没事。周世清把菌袋按照预留好的尺寸一摞一摞码好就行,在菌丝长满之前基本就不用动手了。
    整个接种过程都是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菌袋里的栽培料避免被杂菌侵染。等到晚上收工的时候,周扬帆又用克霉灵把菇棚里从上到下又消毒了一次,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整整四天时间,周扬帆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就是待在菇棚里,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做到最后连腰都感觉要僵硬了。这期间沈长英也来了两次,家里地里不忙她就过来帮忙,想帮着女婿尽快把平菇种下去。
    等到菌袋全部接种完毕后,周扬帆再次给菇棚里进行了一次消毒,把两头的塑料布拉下来封好,让里面的菌袋发菌就行。由于气温正合适,谷粒菌种过了一夜就可以看见菌丝萌发了,细小的谷粒上长出了细细的白色茸毛,其实就是伸展开来的菌丝。
    菌丝一天一个样,三天左右就把棉花周围都长满了,开始向菌袋中间延伸。看着洁白如玉的菌丝,周扬帆深深地吸了口气,内心的激动已经完全显露在脸上了。他已经可以确定,使用谷粒菌种熟料栽培成功了。虽然现在菌丝才刚刚萌发,但是从萌发状态就能判断出来,这次尝试没有问题。
    第二批栽培料很快就拌好了,周扬帆又开始了忙碌。由于地里的棉花也开了需要采摘,他已经没法指望周世清和许有香两口子一直帮他干活了,只能利用空暇时间争分夺秒地抢工,甚至又去把丁霞请了过来,要不然实在是赶不上进度。
    一场秋雨一场凉,等气温降下来一般的种植户都可以放心投料的时候,周扬帆家的菇棚里已经开始往中间的水沟里灌水了。这也是周扬帆自己想出来的法子,算得上是一次创新。
    因为平菇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温度,充足的氧气还有足够的适合的湿度。秋天空气本身就很干燥,菇棚里要保持湿度就要多次喷水加湿。他每天光是花在喷水上的时间就不少,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这个办法,在菇棚中间开了一道水沟,在里面灌满了清水,这样一来菇棚里的湿度就能保持得很好了,只要在采摘前适当给平菇喷点水就好。
    谷粒菌种,熟料栽培,在周庄热看来都是很新奇的做法,很多人都在暗中观察着周扬帆家的动静,有的人就是纯粹的好奇,有些人则是在等着看笑话呢。
    农村有句话叫做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早些年周长安家种平菇的时候,庄上的人都是看马戏一样来参观过,等到周扬帆种平菇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不相信呢,现在周扬帆已经靠种平菇挣到钱了,现在又采用了一种谁都没见过的新技术,不吸引大家的眼球才怪呢。
    但是由于周扬帆对于菇棚采用了全封闭的管理,这些好奇心极重的人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一直到周扬帆采出了第一筐平菇,他们才知道周扬帆的做法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足够的把握才敢于尝试的。
    “不添加农药!”
    “熟料栽培!”
    提早上市的平菇被周扬帆又贴上了这两个标签,在菜市场里大肆宣传。那些已经几个月都没有吃过平菇的人们纷纷尝鲜,哪怕是周扬帆将平菇卖到了三块五一斤,前来采购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
    现在周扬帆在菜市场的摊位已经成了很多人买菜的必到之处,只要是买平菇就到周扬帆这里来,已经成了习惯。这一幕被那些摊贩们看在眼里是又羡慕又嫉妒,可是也无可奈何。因为周扬帆的平菇确实好,不仅仅是新鲜,就是从筐里拿出来的时候也跟刚从菌袋上摘下来一样,看着就让人蠢蠢欲动。
    更主要的是这几天就连市里的大批发市场都没有平菇,据说最少还得要有一个礼拜才能上市呢,那几个大贩子就是想拿都没有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老顾客跑到周扬帆的摊位上买平菇,恨得牙根都痒痒又无可奈何。
    现在已经不比前些年了,讲究的是法治社会,如果有人敢欺行霸市的话,只要拨打110就有警察过来,而且现在的警察执法更加的公开透明,暗箱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也无形中震慑了很多心怀鬼胎的不法分子。
    周扬帆在潮河湾不仅平菇卖出了名堂,很多街上的人还问他卖不卖菌袋,要是卖的话就买几个回来放在家里长着玩。对于顾客们的这个要求,周扬帆还真的没有想到,他只是稍微愣了一下就答应了,还很无耻的报出了一个菌袋五块钱的高价,居然也有人愿意接受。
    他算过细账了,虽然现在平菇就卖到了三块五一斤,按照常规的转化率计算,一斤棉籽壳培养料大概能长出一斤到一斤半左右的鲜菇,有些水分特别大的种植户转化率能达到百分之二百,一个菌袋就能长出三斤左右的平菇,产值肯定超过五块,但是那是整个栽培季的收益,还不是特别稳妥。
    而如果按五块钱一个把菌袋卖了,实际的成本是三块多一点点,一个菌袋就能挣到一块多钱,又不用操心又不用费力,还能增加顾客的好感增加顾客的粘性,何乐而不为呢。
    自那以后,周扬帆每天上街的时候就捎带着拿几个刚分化出菇芽的菌袋,放在摊位前当做活广告,更是引得很多没见过平菇是怎么长出来的人前来参观,一边啧啧称奇,自然也给周扬帆增加了不少人气。
    虽然提早上市的平菇给周扬帆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但是接着问题又来了。就是现在他既要忙着上街卖平菇,又要想办法把家里还有的栽培料趁着现在气温正合适抓紧种下去,要不然等到气温降低了会延长发菌的时间,导致生育期太短而影响产量。
    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呀,哪怕他再不怕吃苦再勤劳,也不能一个人劈开当成两个人用吧。喜欢男人的脊梁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男人的脊梁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6/6372/44756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6/6372/44756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